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样例分析,华中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范翠英,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编写目的遵循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为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学习材料、设置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配置教学资源、加强专业指导,为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提供基本保障。实现纲要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基于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认识,提出在中小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全员全程:强调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
2、导引: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本保证,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具有稳固的阵地。活动为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教材应避免学科化的倾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产生体验,学会方法,激发潜能,促动行为。积极为本: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积极取向,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将促进发展、预防问题和危机干预相结合,避免单纯的消极取向,促进学生人格的积极健康发展。,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3、。强调从“认知-情感-行为”视角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特别关注情意目标,重视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的平衡。根据纲要所确定的小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准确制订适用于各年级、各领域和每一课的“目标分解”,指导教材的内容设计。,1,关注儿童青少年人格的长程发展,注意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教学目标、任务、活动形式的确定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课程实施使学生在认识、情感、行为各方面有所提高,有所改善。,重视发展导向,体现年龄特点,2,教材内容的选择兼顾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内容贴近学生的心理与生活,涉及学生迫切关心的实际问题,题材、文字与画面富有校园生活情趣;力求体
4、现师生平等对话的风格,使学生乐学爱看,成为儿童青少年生活的朋友。,3,教材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考虑到情意学习、生活技能学习的特殊规律,体现鲜明的“行动倾向”,设置典型的生活情境,创设宽松的人际氛围,注意环境陶冶和潜移默化,指导学生练习、践行、反思、选择、模仿、体验,获得真情实感。,4,教材总体设计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强调教育性、发展性,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向善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正常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也不是心理治疗。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应付各种压力情境的策略与方法,以此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
5、性与实效性。,促进积极发展与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相结合,5,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心理问题: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心理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经过别人帮助或自我调节能得到解决。心理障碍:个体在从事某些活动时有明显的不适感,反映方式出现异常,适应水平显著下降,活动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必须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恢复健康状态。心理疾病: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从事各种活动的能力已部分或大部分丧失,基本上已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需要住院治疗。,从服务对象上,
6、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心理咨询以有轻、中度个人问题的正常人为主;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面对有心理疾患、有个人无法处理的心理问题的人。从功能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重在发展和预防;而心理治疗重在矫治和重建。从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给认知活动以足够的重视,在注重资料的提供与获得、认知与环境因素改善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活动;心理咨询与治疗则侧重当事人的情感活动以及人格的重建与发展。在活动方式上,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团体活动方式进行;咨询与治疗多是个别对待;辅导兼用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两种成分。,四种心理助人行为的比较,在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中有更多的结构化的、预先设定的
7、成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更加专门化,使用也更加富有弹性和综合性。从时间上,心理健康教育是终身的,辅导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心理咨询与治疗总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限。在服务范围的广度上,教育、辅导、咨询、治疗依次存在着包含关系,教育的服务范围最广,教育包含辅导,辅导包含咨询。以上区分都是相对的,四者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德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规范教育。1.学生观不同德育工作者往往把学生当作塑造对象,把自己视为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更多地持“评价性学生观”;心理健康教师则把自己看作提供帮助的服务者、协
8、助者,更多地持“移情性学生观”,强调给予学生尊重、理解、支持和信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二者的区别,2. 内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一些各自特有的内容。如学习辅导、择业辅导的一些内容不属于德育的范畴;德育也不处理和解决诸如考试焦虑、学习压力等纯属于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反过来,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不直接解决政治观点、立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的教育上,在确立人生观、寻找人生意义等方面,存在二者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3. 目的不同二者的总目标一致,但具体目标上又各有差异。德育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注意学生行为符合社会
9、规范外,还特别关注学生求善、向上的自主追求,重视个人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德育侧重把学生放在社会关系层面上去考察和培养,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社会角色去行动;心理健康教育侧重把学生放到人际关系层面上去考虑,要求学生与周围环境、与他人保持心理上的适应。德育致力于解决学生的社会倾向问题,解决政治方向、思想倾向等高层次的社会定向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则要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与否、健康与否的问题,并通过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4. 原则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往往要求旗帜鲜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代替当事人做价
10、值判断,而是通过帮助学生理清事实,澄清矛盾,培养其抉择能力,由学生自己作合理的判断。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激化矛盾,展开思想斗争;心理健康教育有时却可以采取引导宣泄、缓解心理紧张与冲突的作法。思想工作中鼓励学生有勇气公开承认错误;心理健康教育却强调要为当事人保密,以保护其自尊。思想教育要求学生面对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在特殊情况下却允许采用心理防卫机制,暂时地回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使当事人度过难关,不至于精神崩溃,以便积累力量,更有效地解决问题,5. 方法不同德育工作方法很多,伦理谈话、说服宣传、批评表扬、提供榜样、实践锻炼等都是常用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心理剧表演、角色扮演、心理测量、生活技能
11、训练、行为矫正等。,1. 心理健康教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德育内容比较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而对于“如何做人”的基本层次的问题很少关注。2. 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3. 心理健康教育为提高德育成效提供了新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三、教材的体系结构,2.重点内容,本教材分年级编写,1-9年级每个年级各一册,各年级容量均为16课时,分为4个单元排列, 每个单元4课。整套教材以学段为经、单元为纬,学习内容呈螺旋式排列。在各学段与年级之间,各单元在内容编排上体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教学内容整体上体现出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在年级间的螺旋上
12、升,心理健康教育同一领域的教学主题和深度在单元间的螺旋上升。,3.体系框架,小学1-6年级的内容设计分为学习辅导、生活适应、自我与情绪调节、人际交往4个领域;教材每册内容按单元排列,每个单元通过4课内容分别反映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4个不同领域,避免了同一领域的内容在一段教学时间内连续重复出现。每一课内容围绕特定教学主题提供相关知识、设置相关联的或层层推进的活动情境,提示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做出反思和行动。课内栏目相对固定,栏目下设的活动力求简单生动,避免大段文字的枯燥,使需要学生把握的核心观点更为突出,好懂易记。整体来说,小学段教材阅读文字较少;初中段教材阅读文字有适当增加。,观察岛,活动营,拓
13、展园,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本教材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强调从“认知-情感-行动”相互转化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教材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既不同于思想品德类课程,也不同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课程。根据纲要所确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目标,编写中先行制订了适用于各年级、各领域和每一课的“目标分解”,依据分解后的目标编写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要求,体现学生发展的认知与情意目标的平衡,1,通过具体教学活动设计体现目标的适当性、层次性。
14、教材的每个领域、每一课都有改善学生认知、情感、意向、行为的明确目标(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行为目标)。注重认知和情意目标的平衡。本教材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做人”的教育,是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均衡发展的全人教育。在教材编写中除了关注认知内容外,还特别注重情绪情感、行动意向、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主题包括体验生活快乐(如“我喜欢的课程”“生活真美好”“寻找快乐的密码”)、培养合作精神(如“分享带来快乐”“妥协的智慧”“朋友真给力”)、感受发现的喜悦(如“创新学习快乐多”)、欣赏他人(如“欣赏他人的成功”“赞美提升魅力”)、回味父母亲情(如“絮絮叨叨满是情”)、经受挫折体验(如“胜不骄败不馁”
15、“在挫折中成长”)、培养责任意识(如“我也能当家”“肩上的责任”)等。,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与改变不能单纯依靠知识掌握,所以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特别关注反思、选择、模仿、体验、练习、践行、潜移默化和真情实感的作用。,首先,针对湖北作为教育大省的“学情”,重视学习辅导的内容设计。学校、教师和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学习,很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本教材围绕学习辅导专题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设计。例如,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如“心动不如行动”);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如“自主学习巧安排” );应对考试焦虑的策略(如“应对考试有信心”),调控学业情绪(如“情绪卡片”“我的烦恼向谁说”
16、;引导创新思维(如“创新学习快乐多”)等。,教材内容设计凸显湖北特色,2,第二,教学内容设计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需要。湖北省留守儿童面广、人多的特点,本教材重视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相关专题活动模块,内容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又避免给留守儿童“贴标签”。专题包括自信心的培养(如“可爱的我”“自信的我最美丽”)、人际交往技巧(如“沟通小达人”“做个受欢迎的人”)、自主生活能力的训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小理财师”“当我独自一人”“我也能当家”)等主题,为处境不利的学生提供深度支持。,第三,强调教学活动设计在城乡不同环境的广泛适用性。为兼顾城乡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设计活动的难度和深度上尽量提供可能
17、的选择,以保证教材对全省城乡中小学的广泛适用性。如,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能保证农村学校能够普遍开展,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方案使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具有发挥先进教学理念的空间;配套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培训资源帮助教师准备和完成教学,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光盘和网络课程可供学生自主学习。,本教材编写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关于学生发展、心理健康和积极取向等专业视角的学科规范,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选编教学内容。教材突出强化了以学理基础支持课程活动的设计,避免了单纯依靠个人经验设计教学内容。遵循“认知-情感-行动”的设计思路,重视行为改变的动力和过程。教材编写中有意识地吸收各种心理辅导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以指
18、导教学主题与活动的设计。在操作技术层面,广泛借鉴心理辅导理论中的自信心训练、价值澄清法、代币奖励、问题处理模式、归因训练、非理性思考方式的矫正等方法。,强化以学理基础支持教学活动设计,3,本教材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按低、中、高年段的行为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活动内容和题材的确定上,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切身需要,选取学生关心的内容和感兴趣的题材。例如,“轻松课间” “在网络的天地里” 等主题。同时,本教材特别增强了国内同类教材重视不够的一些题材,如“不完美也是一种美”、“妥协的智慧”、“应对校园欺负”等主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课程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4,在活动形式的设计上力求丰富多样。不以教师单纯的知识讲解为主,体现出鲜明的“行动倾向”,重视学生的认知提升、活动体验和行动练习,在师生的活动和领悟中实现教学目标。教给学生具体的行动程序,主题涉及情绪调控的技能(如“当我生气时”)、合作的方法(如“团队的力量”)、自我管理(如“我的时间我做主”)等。通过适当的行动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并检验在本课程学习中获得的应对策略。,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