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94375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古代,随着香药输入途径的多元化及香药进口数量的增加,中国史籍中关于香药特性的记载日趋详细准确,香药功用的发掘日益丰富。部分香药虽早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但由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因传入香药种类及数量有限,加之其使用人群多局限于宗教僧侣及皇宫贵族,故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唐宋时期,香药输入的种类及数量虽较之前代有大幅增加,关于香药的记录也更为详细,但人们对香药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程度的偏颇,就连世代经营香药的土生波斯人李珣,也误将本是同物异名的熏陆香和乳香当成两种不同香药

2、。 经过历代本草学家及医者们的不断积累和发现,明代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无论从书写体例还是编撰内容来看,都更为准确详实。明初以来,随着时人对香药特性的深入了解,东南亚香药在中国的应用重点逐渐从宗教祭祀、熏衣化妆、医疗保健领域扩展至饮食调味。 从记录香药使用情况的书籍类型来看,明以前记载香药的史籍主要为宗教典籍、本草书籍、药书及香谱四大类,香药主要作为药材、香品被时人使用。与前代不同的是,日用类书、沿海方志及海洋图书成为明代记录香药特性及其应用情况的核心资料。例如, 瀛涯胜览 东西洋考等海洋图书对于香药的种类、产地、特性及功用皆给予了详细介绍,从这类书籍的撰写者来看,他们或亲赴海外,或身居市舶之

3、职,或久居沿海重镇,耳闻目睹香药贸易之盛况,对海舶香药的记载自然颇为准确,也更具针对性;而多能鄙事 便民图纂等日用类书则以丰富的实例介绍了香药在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应用的过程,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的例子比比试卷第 2 页,总 20 页皆是。从记载内容及书写特点来看,香药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重点在明初发生了重要转变,从疗疾保健转向了美食调味。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关于胡椒应用于饮食的记录多达三十余条,然而在介绍这些食谱之前几乎都先强调其食疗保健功效,而明代的记录则多略去对其治病保健功效的介绍,更强调香药的调味及腌制功能。明初以来,随着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各类香药源源不断

4、地输入中国,不仅保证了香药在中国市场的供需稳定,且使这一曾经贵为奢侈品的香药真正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这一时期,记载香药应用于饮食的明代书籍则多为面对普通百姓的日用类书,因此,仅从书籍的类型及适度人群来看,明代的普通平民已开始将香药应用于饮食中。此外,明代的医书常用胡椒来形容制作药丸的大小,如“丸如胡椒大” “大如胡椒”等,再次说明了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之广泛。 (选自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香药的输入数量、品类,保证了中国香药市场的供需稳定,使寻常百姓有机会接触曾经贵为奢侈品的香药。B. 由

5、于香药输入途径、使用人群以及香药本身功用的局限性,所以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的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C. 世代经营香药的土生波斯人李珣误将熏陆香和乳香当成两种不同香药的事说明唐宋之际人们对香药特性的认识并不十分准确。D. 关于香药的记载,明代史籍比唐宋时期的史籍更为准确详实,这与本草学家及医者们的不断积累和发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日用类书记载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说明人们已经将香药应用于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而已忽略香药的治病保健功效。B. 对香药特性了解的局限性使香药主要应用于宗教祭祀、熏衣化妆、医疗保健领域,而香药扩展到

6、饮食领域表明人们对香药的特性已有深入的了解。C. 瀛涯胜览 东西洋考等书籍能够对香药种类、产地、特性及功用皆给予了详细介绍,是由于书籍的撰写者熟知香药产地、贸易等情况。D. 从记录香药使用情况的书籍类型来看,明代关于记录香药特性及应用的书籍已扩展到日用类书等,不再局限于宗教典籍、本草书籍、药书及香谱四大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香药不仅具有药用、食疗保健等功能,还具有调味及腌制功能,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就有不少关于香药应用到饮食中的记录。B. 早在汉代已有部分香药传入中国,但直到明初香药才真正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此时,香药的消费重点也由疗疾保健转向了美食调味。C. 从

7、现存史籍来看,明代记录香药的书籍与前代相比具有香药特性的记载更为详细准确,香药应用的记录更为丰富及撰写者日益增多等特点。D. 明代的医书常用胡椒来形容制作药丸的大小,如“丸如胡椒大” “大如胡椒” ,说明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在明代社会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答案】1 B2 A3 C【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 B 项, “香药输入途径和香药本身功用的局限性 ”不是记载简略的原因。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

8、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答题关键词“理解和分析” “ 不符合” , 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中 A 项“ 说明人们已忽略香药的治病保健功效”理解错误,原文“明代的记录则多略去对其治病保健功效的介绍” , 并不能说明已忽略香药的治病保健功效。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

9、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 C 项,原文中并没有提到“撰写者日益增多”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郭齐勇熊十力的一生与世俗浮浅习气决绝,鄙弃随波逐流、追慕声誉、震慑于权威的奴才性格。他说:“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唯真志于学者,乃能忘其苦而知其乐。盖欲有造于学也,则凡世间一切之富贵荣誉皆不能顾。甘贫贱,忍

10、淡泊,是非至苦之事欤。虽然,所谓功名富贵者,世人以之为乐也。世人之乐,志学者不以为乐也。 ”这表达了熊十力的自立之道。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先生作为民族的哲人,虽生活穷困,却凭着他对国家、民族、人民和传统文化执着的爱,发愤忘食,努力著述、讲学。试卷第 4 页,总 20 页此时的熊十力潜心从事哲学研究,住在重庆北碚穷乡破庙中,老来颠沛,愈加贫困,勉力握笔,阐释、发挥中国哲学精义。在流亡困厄之中,他仍神游玄圃,对于哲学创作,情有独钟。他确乎做到了“以理想滋润生命,以生命护持理想” 。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熊十力虽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仍以忧乐圆融的情怀,肩负起振兴中华文

11、化的责任。在抗战年代,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写作了大量书札短论外,最主要的是拿出了两部巨著: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和读经示要 ,这是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结晶。熊十力一生有一个难圆之梦,就是由他自己来主持一个哲学研究所,可惜好梦难圆,原因在于经费问题无从着落。然而,国民党最高当局的资助,被熊十力拒绝了。就在 1946 年这一年中,熊十力曾两次退回蒋介石资助他办哲学研究所的经费。一次发生在是年春,熊十力从后方回到湖北,住在汉口亲戚家。蒋介石曾令陶希圣打电话给时任湖北省主席的万耀煌,让他送一百万元给熊十力办研究所。万耀煌派人给熊送去,熊当场退掉。来人说如不收下,回去不好交差。熊说,这不关你们的事,我熊某

12、对抗战既无寸功,愧不敢当。这年 6 月,徐复观将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呈送蒋介石,蒋令何应钦拨款法币两百万元资助先生办哲学研究所。熊十力再次拒绝。他给徐复观写信“吾生已六十有二,虽不敢曰甚高年,而数目则已不可不谓之大,不能不自爱护也。何敬之先生款,既不办研所,自须璧还,否则将成笑话也 如今士类,知识品节两不败者无几。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奉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举世趋此,而其族有不奴者乎?当局如为国家培元气,最好任我自安其素。我所欲为,不必由当局以财力扶持。但勿干涉,即是消极扶持。 ”这一封信最清楚不过地表明熊十力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名誉、自尊和学术生命,保持气节操守,坚持独立人格。虽然

13、他非常想办哲学研究所,但因是政府最高当局资助,他宁可不办,也不能拿这笔钱。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最后由徐复观把这笔钱转赠了他处。相关链接:(1)熊十力:著名哲学家,信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在哲学家自成一体, “熊学”研究者也遍及海内外, 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蔡元培称熊氏乃两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马一浮先生更将熊十力与王弼、龙树并提,称其学识创见乃超越道生、玄奘、窥基等古代佛学大师。熊十力:一头特立独行的熊(2)说到著述,熊十力既不是同代学人中笔耕最勤的,也不是著书最多的,但如果说用心深细、用思艰涩,则又非新唯识论莫属。其第一稿撰写于

14、学佛期间,此后,1923 1926至 1928 年已经有 4 稿写出,经过 1930 稿直到 1932 年,才形成文言文本的定本;又经过 12 年的磨砺,到 1944 年方形成语体文本的定本。说到用心,在撰写新唯识论时,他曾为自己题一幅联:“道之将丧也,文不在兹乎?” ,由此可见其人的自负与担当;说到心不旁骛,他在北大任教的数十年中,每周只上两节课,且只在家里上,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可见其用心之专与用力之勤。(丁为祥熊十力与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熊十力认为做学问就不能考虑世间一切之富贵荣誉,只有真正有志于学问的人才能忘其苦而知其乐。B. 熊十力潜心研究中国哲学

15、,在流亡困厄之中仍能神游玄圃,并且对哲学创作情有独钟。C. 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得熊十力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但他仍以振兴中华文化为己任。D. 蒋介石曾经下令何应钦拨款法币两百万元资助熊十力办哲学研究所,但熊十力坚决拒绝,并给徐复观写信解释自己不接受的理由。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文本开头引述熊十力自立的一段话,既照应了题目中的“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又引出了对熊十力一生艰难生活的叙述。B. 熊十力年老的时候居住在重庆北碚穷乡破庙中潜心研究哲学,即使贫困仍竭尽全力阐释、发挥中国哲学精义。C. 熊十力在抗战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出了新唯识论和读

16、经示要两部巨著,他的读经示要后来还被徐复观呈送蒋介石。试卷第 6 页,总 20 页D. 熊十力一直想建立一个由自己主持的哲学研究所,但又拒绝了蒋介石的资助,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抗战没有功劳,于是拒绝了。E. 熊十力著作丰厚,在同时代学人中论笔耕勤奋、用心深细、用思艰涩、心无旁骛,恐怕无人能够超出他。6熊十力是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文中熊十力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答案】4 C5 BC6 ( 1)甘愿贫贱,淡泊名利,坚守理想:虽老来颠沛,居无定所,却钟情于哲学创作。(2)热爱国家,具有忧患和责任意识,在抗战年代,拿出了两部巨著;(3)爱护名誉、自尊,保持气节操守,多次拒

17、绝不当资助。【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 ,选项中 C 项“ 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得熊十力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错,与原文意思不符。5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选项中 A“引出了对熊十力一生艰难生活的叙述“错,应该引出对熊十力一生研究哲学的“苦乐”事的叙述。D“自己对抗战没有功劳”应该是借口,不是事实。E“笔耕勤奋恐怕无人能够超出他”错, “相关链接”中说“说到著述,熊十力既不是同代学人中笔耕最勤的,也不是著书最多的”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

18、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19、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6试题分析:题干 “熊十力是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文中熊十力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 ”,答题关键 “人格魅力” ,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

20、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 ,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聂耽聂鑫森聂耽的这个名字很特别,繁写的“聂”字是三个“耳” ,加上

21、“耽”字的一个“耳” ,共有四只耳朵。当年写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家聂耳,姓名中也是四只耳朵。聂耽的耳朵大而长,读小学和初中时,伙伴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大耳朵” 。他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 技校毕业,聂耽被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纱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巢,回到保全班的值班室里。 四十多年过去了,聂耽退休了。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

22、纺织系统的保全工大赛,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中央电视台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夺得了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郭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当决赛结束,评委主任宣布聂耽排名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了解得太少了

23、。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 聂耽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的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试卷第 8 页,总 20 页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郭;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开花、落叶、虫鸣的声音。业余爱好,除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

24、的闲书,闲书中最钟情的是淮南子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阅微草堂笔记 、 幽梦影之类。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 ,一个子儿都不留。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四十岁出头,留过洋,现在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呜、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乐于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秋日的午后,聂家的门打开了,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朝巷尾走去。刘聪知道,这群年轻人是慕名而来的,眼下吃过了午饭,聂耽领着他们去雨湖公园溜达,他便悄悄地跟在后面。 游柳堤,看水中游鱼

25、历历。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然后他们坐进周家山的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郭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 ”大家感到很惊异。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跑过去,扒开一块小石头,蝈蝈嗖地跳起来,很快乐地鸣叫着。 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坐了一会儿,他们又朝湖心亭走去,有一条宽宽的水上石栈道通向那里。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的硬币,让

26、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前半部分详写了聂耽大赛获奖及练耳的情节,对其他事情则一笔带过,一方面突出了聂耽对工作的热爱,另一方面说明聂耽缺乏自我宣扬意识。B. 小说多次写到聂耽耳朵的特殊之处,一方面起到了线索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C. 聂耽钟情闲书,最喜欢看淮南子 、 山海经等书,这样写一是突出了他文学修养水平高,二是照应上文“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 。D. “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

27、了钱币落地的声音”说明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特别敏感,批判了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严重拜金主义的现象。8刘聪这一人物的出现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9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答案】7 B8 ( 1)起到推进情节的作用,正是刘聪的出现,才有了下文用硬币测试聂耽的听力的情节(2 分) (2)起到深化主题突出形象的作用,通过刘聪的发现,赞扬聂耽敬业、专注的精神品质。9特点:情节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向听力异常灵敏的聂耽这回却什么也没听见。 (3 分)效果,这让读者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聂耽的听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又在清理之中,聂耽只对特殊的声音听力超常,这样写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

28、以忘怀,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解析】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这一定义告诉,首先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第二、在这三要素之中人物是中心。第三、小说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在赏析小说时,一定要考虑这三个方面。题中 A“缺乏自我宣扬意识 ”错误;C“突出了他文学修养水平高”错误;D“说明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特别敏感,批判了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严重拜金主义的现象”错误。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

29、法:概括主要内容读全文;抓标题;辨文体;找线索;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情节、主题的考查。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题干“ 刘聪这一人物的出现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刘聪”这一次要人物的作用要联系小说情节、主旨角度答题,先点明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题时不可以只列术语,脱离文章内容答题。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试卷第 10 页,总 20 页,答题关键词“结尾的特点”“艺术效果” ,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加以概括形成答案。点睛:小说情节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

30、: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

31、,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二、文言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郑继之,字伯

32、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余干知县。迁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宁国知府,进四川副使,以养亲归。服除,久之不出。万历十九年,用给事中陈尚象荐,起官江西,进右参政。东征师罢,吏部尚书李戴议留戍兵万五千,令朝鲜供亿。继之曰:“既留兵,自当转饷,柰何疲敝属国。 ”议者韪之。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时帝虽倦勤,特谨铨选,久不除代。以继之有清望,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焕。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大智同官赵国琦以为言。大智怒,构于继之逐之去。由是,御史孙居相、张五典等援年例故事以争,且为光房称枉,吏科都给事中李瑾亦以失职抗疏劾大智。大智乃此引疾去。继之亦不为辩。至明年二月,胡来朝为文选,出兵科都给事中张国儒、御史马孟祯、徐良彦于外,复不咨都察院、吏科。国儒已推京卿,法不当出外;孟祯、良彦则素忤党人,故来朝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