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09317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KS5U解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KS5U解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KS5U解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KS5U解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新乡市 201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理综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l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自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 如图甲所示,用频率为 v0的光照射某种金属发事光电效应,测出光电流 i 随电压 U 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为带电荷量为 e。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入射光越强,光电子的能量越高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hv0C.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hv0eUCD. 用频率为 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答案】C【解析

2、】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可知,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则逸出光电子的能量越大,与光强无关,选项 A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km=hv0-W 逸出功 ,选项 B错误;由图像可知 Ekm= eUC,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hv0-eUC,选项 C 正确;频率为 的光的能量为 hv= eUC,当大于金属的逸出功(hv 0-eUC)时,同样可发生光电效应,选项 D 错误;故选 C.2. 汽车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1s 内行驶了 1m,第 2s 内行驶了 2m,则汽车第 3s 内的平均速度为A. 2m/Sb B. 3m/s C. 4m/s D. 5m/s【答案】B【解析】根

3、据匀变速直线的推论可知:x 2-x1=x3-x2,则 x3=3m,则第 3s 内的平均速度为,故选 B.3.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半圆弧轨道两端点 M、N 连线水平,将一轻质小环套在轨道上,一细线穿过轻环,一端系在 M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不计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小球恰好静止在图示位置,下列说法疋确的是A. 轨道对轻环的支持力大小为 mgB. 细线对 M 点的拉力大小为C. 细线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D. N 点和轻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答案】D【解析】对圆环受力分析;因圆环两边绳子的拉力相等,可知两边绳子拉力与圆弧对圆环的支持力的夹角相等,设为 ,由几何

4、关系可知,OMA=MAO=,则 3=90 0,=30 0;则轨道对轻环的支持力大小为 ,选项 A 错误;细线对 M 点的拉力大小为T=mg,选项 B 错误;细线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 ,选项 C 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N 点和轻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0,选项 D 正确;故选 D.4. 中国将建由 156 颗卫星组成的天基互联网,建成后 WiFi 信号覆盖全球。假设这些卫星中有一颗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1.1R(R 为地球的半径) ,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v,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可表示为A. 1.1 B. C. D. 【答案】

5、D【解析】根据 ,则第一宇宙速度 ;卫星的速度 ;卫星的周期;联立解得 ,故选 D.5.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的导体圆环 P、Q 中间用绝缘细线连接,通过另一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当 P、Q 中同时通有图示方向的恒定电流时,关于两线圈的转动(从上向下看)以及细线中张力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 顺时针转动,Q 逆时针转动,转动时 P 与天花板连接的细线张力不变B. P 逆时针转动,Q 顺时针转动,转动时两细线张力均不变C. P、Q 均不动,P 与天花板连接的细线和与 Q 连接的细线张力均增大D. P 不动,Q 逆时针转动,转动时 P、Q 间细线张力不变【答案】A【解

6、析】根据安培定则,P 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Q 产生的磁场水平向右,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特点,P 将顺时针转动,Q 逆时针转动;转动后 P、Q 两环的电流的方向相同,所以两个线圈相互吸引,细线张力减小。由整体法可知,P 与天花板连接的细线张力总等于两环的重力之和,大小不变;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该题考查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用电流元法判定,也可以使用等效磁场法判定,方法的难度差不大,依据个人的习惯判定即可6. 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5:1,原线圈接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220sin100t (V)的正弦交流电,一个阻值 R100 的电阻接在

7、副线圈上,如图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44VB. 电流表的示数为 0.062AC. 通过电阻 R 的电流方向每秒改变 50 次D. 电阻 R 消耗的功率为 9.68W【答案】BD【解析】原线圈电压有效值为 ,则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选项 A 错误;根据功率关系: ,则 ,选项 B 正确;交流电的频率为 ,则通过电阻 R 的电流方向每周期改变 2 次,每秒改变 100 次,选项 C 错误;电阻 R 消耗的功率为 ,选项 D 正确;故选 BD.点睛:此题关键要知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关系及功率关系;计算电功率的时候要用交流电的有效值;电流的

8、方向每周期改变两次,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7.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两内的 xOy 坐标系中分布着与水平方向成 30角的匀强电场,将一质量为 0.1kg、带电荷量为0.02C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原点 O 竖直向上抛出,它的轨迹恰好满足抛物线方程 y2x。已知 P 点为轨迹与直线方程 yx 的交点,重力加速度g10m/s 2,则A.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100N/CB. 小球初速度的大小为 5 m/sC. 小球通过 P 点时的动能为D. 小球从 O 点运动到 P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答案】AC【解析】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 O 点竖直向上抛出,它的轨迹恰好满足抛物线方程 y=x2,说明小球做类平抛

9、运动,则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沿 x 轴正方向,竖直方向:qEsin30=mg,所以: ,选项 A 正确; 小球受到的合力:F 合 =qEcos30=ma,所以 a= g;P 点的坐标为(1m,1m)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 ,解得 ,选项 B 错误;小球通过 P 点时的速度 ,则动能为 ,选项 C 正确; 小球从 O 到 P 电势能减少,且减少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的功,即:,选项 D 错误;故选 AC. 点睛:本题考查类平抛运动规律以及匀强电场的性质,结合抛物线方程 y=x2,得出小球在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大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8.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 圆弧轨道 AB 与水平轨道 BC 相切连接

10、。一质量为 m 的小物体由静止开始从顶端 A 沿圆弧轨道滑下,最后停止于水平轨道的 C 处,已知 BCR(R 为圆弧轨道半径) ,小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用力 F 将该小物体从 C 处缓慢拉回圆弧轨道的顶端 A,拉力 F 的方向始终与小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从 A 点下滑到 B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mgR(1 )B. 拉力 F 做的功等于 mgR(1 )C. 物体先后两次经过 B 点时对 B 点的压力大小之比为 3:1D. 物体从 B 点到 C 点过程中在 BC 中点的速度大小等于【答案】AD【解析】从 A 到 C 由动能定理: ,

11、解得 Wf=mgR(1 ) ,选项 A 正确;物体缓慢地从 B 被拉到 A,由能量关系可知,拉力 F 做的功 ,选项 B 错误;第一次经过 B 点时: ,解得 ,则小球对 B 点的压力:;第二次经过 B 点时对 B 点的压力为 FNB2=mg;则 选项 C 错误;由逆向思维,小球从 C 到 B 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g,则物体从 B 点到 C 点过程中在 BC中点的速度大小等于 ,选项 D 正确;故选 A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注意选项 C 中,第一次经过 B 点时做圆周运动,第二次经过 B 点时是“缓慢”移动,属于平衡问题.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12、题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 题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9.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光滑小钢球从电磁铁下边缘自由下落,经过正下方的光电门时,毫秒计时器能记录下小球的挡光时间。(1)图乙为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的示意图,小球的直径 d_mm。(2)在某次测量中,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t,小球下落高度为 h,则小球下落的加速度可表示为 g_(用 d、h、t 等物理量表示) 。(3)若小球下落经过光电门时,球心偏离光电门的细光束,则加速度的测量结果_(选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 。【答案】 (1). 6.75 (2). (3)

13、. 偏大【解析】 (1)小球的直径 d0.6cm+0.05mm15=0.675cm=6.75mm。(2)小球下落到光电门处的速度 ;根据 v2=2gh 可得 ;.10.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1)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接入电路中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为 ,再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D,某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这次螺旋测微器的示数 D_mm。(2)为了合理选择实验方案和器材,使用欧姆挡先粗测接入电路的金属丝的阻值 R。先用“10”挡,调零后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则应改用_(选填“1”或“100”)挡,改用后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丝的阻值 R_。(3)为了

14、精确地测量金属丝的阻值,同学们准备了如下器材:电源(电动势为 6V,内阻不计)电压表 V(量程 6V,内阻约为 3k)电流表 (量程 10mA,内阻约为 1)电流表 (量程 100mA,内阻约为 0.2)待测金属丝 R滑动变阻器 R1(总阻值 10)开关及导线若干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选填器材前的序号)(4)请在图丙虚线框中将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并标上相应的器材符号。(5)某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I,电压表的示数为 U,则该金属的电阻率可表示为 _(用 D、 、U、I 等物理量表示)【答案】 (1). 1.700 (2). 100 (3). 600 (4). (5). 【解析

15、】 (1)螺旋测微器的示数 D1.5mm+0.01mm20.0=1.700mm。(2)先用“10”挡,调零后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倍率档选择过小,则应改用100”挡;该金属丝的阻值 R6100=600。(3)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电流为 ,则电流表选择; (4)因 RARx,则选用电流表内接;滑动变阻器用分压电路;如图;(5)根据 以及 , 解得: 11. 如图所示,质量 M9kg 的小车 A 以大小 v08m/s 的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匀速运动,小车左端固定的支架光滑水平台上放置质量 m1kg 的小球 B(可看做质点) ,小球距离车面H0.8m。某一时刻,小车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质量 m0

16、6kg 的物块 C 发生碰撞并粘连在一起(碰撞时间可忽略) ,此后,小球刚好落入小车右端固定的砂桶中(小桶的尺寸可忽略)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 g10m/s 2。求:(1)小车的最终速度的大小 v;(2)初始时小球与砂桶的水平距离x 。【答案】 (1)5m/s (2)1.28m 【解析】 (1)整个过程中小球、小车及物块 C 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系统最终速度为 v则有:(Mm)v 0(Mmm 0)v 解得:v5m/s (2)A 与 C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Mv 0(Mm 0)v 1 设小球下落时间为 t,则有:H= gt2x (v 0-v1)t 解得:x 1.28m 点睛:本题

17、考查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应用,要注意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并分析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然后才能列式求解; 12. 如图所示,xOy 坐标系中,在 y(2)粒子相邻两次从电场进入磁场时沿 x 轴前进的距离x 2x r4y 0 r其中初始位置为(2y 0,0)又因为粒子不能射出边界:yy 0,所以 ,即 0r(2- )y 0 所以有(62 )y 0 x4y 0粒子通过 P 点,回旋次数 n 则 ,即 12n15.1n 为整数,只能取 n13、n14 和 n15n13 时, n14 时, n15 时,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18、 分;选对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A只要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B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势能也一定减小C同种物质要么是晶体,要么是非晶体,不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液面上方饱和汽的体积时,饱和汽的压强不变E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答案】ADE【解析】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标志,则只要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选项 A 正确;随着分子间距增大, 11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则随分子距离变大,分子力做负功,

19、则分子势能也增大;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则随分子距离变大,分子力做正功,则分子势能减小;选项 B 错误;同种物质可能是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故 C 错误;饱和蒸汽压仅仅与温度有关,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液面上方饱和汽的体积时,饱和汽的压强不变。故 D 正确;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则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选项 E 正确;故选 ADE.14. 如图甲所示,粗细均匀、横截面积为 S 的足够长的导热细玻璃管竖直放置,管内用质量为 m 的水银柱密封着一定质量的埋想气体,当环境温度为 T,大气压强为 p0时,理想气体的长度为 ,现保持温将玻璃管缓慢水平放置。重力加速度为

20、 g,不计摩擦。求:稳定后气柱的长度;若将环境温度降为 ,将玻璃管平放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并让其以加速度 a 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 ,求稳定后的气柱长度。【答案】(1) (2) 【解析】初始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水平放置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p2p 0由理想气体方程可得: 解得 当环境温度降为 T/3 时,有:其中 T1T,T 2T 1/3, l2=l得 l3=l/3当玻璃管向左以加速度 做匀加速运动时有:(p 0p 3)Smp3l4p 0l3 解得: 15.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 a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波沿 x 轴_(选填“正”或“负”

21、)方向传播,在 t0.1s 时,b 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_m,从此刻起 1min 内 a 质点通过的路程为_m。【答案】 (1). 负 (2). 0.1 (3). 60【解析】由 a 质点振动图像可知,t=0 时刻 a 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则该波沿 x 轴负向传播;因 T=0.4s,则在 t0.1s=T/4 时,b 质点到达波峰位置,此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0.1m;从此刻起 1min=150T 内 a 质点通过的路程为 1504A=6000.1m=60m。16. 如图所示,一垂钓者在平静的湖面上钓鱼,浮标 Q 离岸边 P 点的距离为 2m,鱼饵在 M 点的正下方,Q、M 间的距离为 2m,当垂钓者的眼睛位于 P 点正上方 1.5m 处时,浮标恰好挡住垂钓者看到鱼饵的视线。已知 P、Q、M 在同一水平线上,水的折射率 n 。求鱼饵离水面的深度;若鱼饵缓慢竖直上浮,当垂钓者恰好从水面 PQ 上方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鱼饵时,求鱼饵声水面的深度。【答案】 (1) (2)【解析】光路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解得:h m设鱼饵深度为 h1时,在 Q 点发生全反射,即在水面 PQ 上方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鱼饵,由几何关系可得:解得: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作出光路图,找到临界光线,利用几何知识和折射定律求解相关的角度和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