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0111庐江县城总规.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21610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0111庐江县城总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70111庐江县城总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70111庐江县城总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70111庐江县城总规.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70111庐江县城总规.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庐江县城总体规划( 2015-2030 年 ) 批后公布 庐江县城总体规划( 2015-2030 年 ) 已于 2016 年 12 月 30 日获得了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复 ,根据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编制目的 现行 的庐江县 城 总体规划( 2007-2025 年 ) 于 2008 年 3 月 24 日 由原地级巢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期限至 2025年。 2011年 7月,经 过 国务院批准 , 原地级 巢湖市撤销,庐江县划归合肥市 管辖 。 为 适应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形势发展需要,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 四十七条 、 安徽省人民

2、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县 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皖政 2014 20 号), 庐江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县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县域范围:包括庐江中心城区和其他 16 个建制镇,行政辖区总面积约 2348平方公里。 规划区范围:包括庐城及两山一湖等需要进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约193.94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指庐江县城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北至外环北路北侧,南至外环南路南侧,西至滨江大道(含高铁站组团),东至东顾山环山公园及东南面的滨湖组团,范围面积约 84.14 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2015 2030 年

3、,其中:近期规 划至 2020 年 ,远期至 2030 年。 四、城市性质 庐江城市性质为:合肥市副中心城区;庐江县政治经济中心;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的新典范。 五、城市职 能 合肥市南部综合服务中心 、 皖中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城市、 合肥南部交通枢纽、合肥先进制造业基地。 六、城市规模 近期 2020 年, 庐江中心城区总人口 30万人,建设用地 34.50 平方公里。 远期 2030 年, 庐江中心城区总人口 33万人,建设用地 37.95 平方公里。 七、县域空间布局 1、县域总人口和城 镇 化水平 近期 2020 年,县域常住总人口控制在 94 万左右 ,其中城镇人口

4、47 万,县域城镇化水平为 50。 远期 2030 年,县域常住总人口控制在 92 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 48 万,县域城镇化水平为 52。 2、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一核、三带、多极 “一核”:以庐江中心城区(庐城)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未来发展成为 合肥市南部综合服务中心 、 皖中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城市、合肥南部交通枢纽、 合肥先进制造业基地 。 “三带”:分别为庐北、庐中及庐南地区的滨湖生态旅游特色发展带、大庐城新型城镇发展带及庐南循环 经济 发展带,三条发展带组成全县城镇体系发展的主骨架。 “多极 ”: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培育新市镇作为县域城镇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主

5、要包括汤池、龙桥、泥河、同大、白山、盛桥等六个新市镇。 3、城镇规模等级 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城镇经济社会基础、发展条件和趋势,确定县域城镇等级划分为四级: 第一级 中心城区:庐江县城; 第二级 新市镇:汤池镇、龙桥镇、泥河镇、同大镇、白山镇、盛桥镇; 第三级 一般镇:郭河镇、金牛镇、石头镇、万山镇、冶父山镇、白湖镇、柯坦镇、乐桥镇、矾山镇、罗河镇等 10 个镇; 第四级 中心村: 206 个中心村。 4、城镇职能 结构 综合城区:庐城 旅游城镇:汤池镇、白山镇、乐桥镇、柯坦镇、冶父山镇 商贸旅游城镇:盛桥镇 产业城镇:龙桥镇、泥河镇 矿业城镇:罗

6、河镇、矾山镇 汽车、旅游城镇:同大镇 农贸轻工城镇:白湖镇 物流工贸城镇:万山镇 、郭河镇 农贸城镇:金牛镇、石头镇 5、县域公共 服务设施 建设中心城区、中心镇(新市镇)、一般建制镇和中心村四级服务设施系统,以前三者为重点,合理布局,形成完整的社会服务网络,提高公共设施规模与档次,优化投资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教育设施:大力 发展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发展;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视特殊教育设施发展;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文化设施: 完善县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拓展镇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健全村社级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旅游文化服务设施。 体育

7、设施: 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按照残健共融原则推进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改造。 医疗卫生设施: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推进城区医疗设施完整与布局优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动多元办医格局;加强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 社会保 障设施: 推动社会养老设施体系建设;超前谋划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减灾救灾设施建设;促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残疾人托养设施建设。 商贸市场建设: 重点完善和新建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泥河、盛桥、汤池、龙桥、石头、白山在原有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树立大物流观念,整合市场,建立统一体系。 6、县域旅游发展布

8、局 以山水生态资源保护为保障,以优势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原则,规划依托庐江良好的生态本底、丰富地域文化,整合要素资源,构建“三区一带一廊”全域旅游发展结构。 ( 1) 三区 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 以温泉旅游项目为引领,结合汤池镇、万山镇、柯坦镇三镇旅游资源,形成以山水、人文、温泉完美结合的休闲旅游景区。 两山一湖旅游度假区:结合冶父山、东顾山丰富的人文景点与黄陂湖优美的水域风情,形成山水为骨人文为魂的旅游景区。 环巢湖南岸旅游休闲区:整合巢湖南岸白山、盛桥及周边旅游资源,形成环巢湖南岸滨湖风光游览的旅游休闲区。 ( 2) 一带 江淮运河风光带 : 统筹考虑沿江淮运河沿线的滨水风光,通过交通的梳理和

9、旅游资源的有序组织,县域中部的旅游发展带。 ( 3) 一廊 百公里生态走廊 : 整合农业观光资源与汤池温泉旅游度假等休闲 项目的策划,与巢湖旅游项目联动,形成串联白山航空小镇、白山戴桥美丽乡村、同大葡萄园、中国最美乡镇汤池、狮子山科技公园等景点,构筑以休闲功能为主的百公里的生态旅游发展走廊。 7、县域历史文化保护 充分挖掘和保存庐江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注重地域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弘扬发展皖中人文氛围和民间文化,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将庐江建设成为既具繁荣的现代城市气息、又富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知名城市。 主要历史文化保护: ( 1) 人类文化古迹保护区 包括大墩、慕容、三官殿三个新石器人类文化遗

10、址和唐宋瓷窑厂遗址。 ( 2) 古建筑保护 区 包括武壮公祠、金刚寺、捧檄桥、伏虎寺、实际禅寺、白云庵、福昌寺、金城寺等。 ( 3) 纪念地、遗迹、遗物保护区 包括暖汤岗墓群、周瑜墓、小乔相思亭园、吴长庆墓、吴长庆故居、孙立人故居、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以及以“西门岗湾”为核心的古建筑群落等。 八、规划区空间布局 1、生态网络空间结构 为保护规划区整体生态安全,根据生态系统的重要程度及其功能,确定规划区“四核多廊绿网”的整体生态结构。 “四核”:指冶父山东顾山森林生态源区、狮子山公园生态源区、黄陂湖湿地生态源区、闸山生态园区。这些地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 生态功能最为关键的地区,应严格保护、禁

11、止开发,同时加强水源涵养、生态养护和污染治理工作。 “多廊”指连接上述生态核心地区及连接庐西、庐北、庐南的大型生态廊道,是生态系统功能交换的重要通道,须加以保全和恢复。 ( 1)黄陂湖生态源区 -狮子山公园生态源区:黄陂湖 -狮子山的低山林地和水生态廊道。 ( 2)狮子山公园生态源区 -庐西:狮子山 -石板塘水库 -庐西山地丘陵区沿线的水域、丘陵。 ( 3)庐北 -闸山生态源区 -狮子山公园生态源区 -庐南:高速公路沿线的丘陵林地和水生态廊道。 ( 4)冶父山东顾山森林生态源区 黄陂湖生态源区 :冶父山 -东顾山 -黄陂湖的低山林地绿色廊道。 ( 5)冶父山东顾山森林生态源区 闸山生态源区:北

12、部高速、铁路沿线生态通廊。 ( 6)冶父山东顾山森林生态源区 庐北:东顾山 -冶父山 -盛桥河 -巢湖沿线的水生态廊道和低山丘陵。 ( 7)黄陂湖 庐南:黄陂湖 -瓦洋河 -庐南山地丘陵区沿线的水生态廊道和丘陵林地。 “绿网”是指内部水绿生态廊道及微绿地系统,是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予以保护控制。 2、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庐江中心城区,包括文教体育、综合医院、商业购物、行政办公等;围绕中心村设 置中小型公共服务设施,如中小学、文化站、卫生站等。 九、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1、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四区”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五大片区、一主四副”的城市特

13、色,满足城市弹性发展的需要。 ( 1) “五大片区”:包括老城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城西片区和城北片区。 ( 2) “一主四副”:以老城中心区为核心打造行政商务中心,其余结合各片区共安排 4 个服务中心 城东文化体育休闲中心、城南居住商贸中心、城西产城共融中心、城北都市产业中心。 2、片区划定 庐江中心城区按照自然河流或主要干路规划分为老城区、城东片区 、城南片区、城西片区和城北片区共 五 个片区。 老城区范围为合铜公路、内环北路、东大河和县河之间的用地空间;城东片区为东大河以东、县河以北、东顾山以西之间的用地空间,同时包括东顾山和黄陂湖之间的滨湖用地空间;城南片区为合铜公路以东、县河以南、

14、外环南路以北的用地空间;城西片区为合安城际铁路、合铜公路、外环北路和外环南路之间的用地空间;城北片区为合铜公路以东、内环北路以北,陆岗路以西的用地空间。 3、片区发展与控制 老城区 : 主要承担居住、行政办公、文化、商业服务职能。具体发展措施为突出行政商业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和文 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保护现有文物古迹。 城东片区 : 主要承担居住、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职能。具体发展措施为以道路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促进东部片区的启动,重点打造基础教育园区和环人工湖公共服务中心。 城南片区 : 主要承担居住、商贸等职能。具体发展措施为以居住功能为主,重点打造城南的

15、商贸、文化休闲功能。 城西片区 : 主要承担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职能,作为远期产业提升区,积极发展庐江经济开发区。具体发展措施为发展各类高新技术、研发、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结合高铁站选址控制高铁服务区;保护好移湖水库生态环境,环湖建设产业配套的商务中心。 城北片区 : 主要承担科技产业、生态产业、企业孵化、电子商务、商业商务等功能。城北片区主要发展为庐城都市产业园,打造庐城新型经济业态的载体,形成展示庐城形象的城市客厅,庐江县城的北大门,成为庐城经营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4、 中心城区近期发展重点 近期按照新兴中心城市南部 副中心和现代产业基地的标准,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16、,实施庐城“城区东拓、产业西移、依山近水、组团递进”的发展战略。向东拓展,高标准建设城东新区;向西延伸,培育城西新区;中部提升,改造老城区。 近期建设主要集中在城东片区、城西片区,重点向东、向西发展,适度向南部和北部发展。 5、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 庐江在区域中的经济作用有较大提高,承载省会副城、合肥市南部副中心的职能;产业、空间同合肥主城的关系更为紧密;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和谐幸福城市,生态环境持续良性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重点转向东部地区和西部地 区,即由中心城区 5 个片区、黄陂湖北部地区和庐江高铁站服务控制区组合成城市空间格局,并形成相当规模的功能组团,分担部分城市主

17、要职能。合铜公路西侧以生产性用地为主,东侧以生活性用地为主,黄陂湖冶父山周边以休闲旅游用地为主。 十、生态环境保护与四线管制 1、 县域生态功能 县域空间划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分区。 ( 1) 庐北沿湖平原生态功能区:包括同大、郭河、金牛、石头、白山、盛桥等六镇。 ( 2) 庐中丘陵岗地生态功能区:包括庐城、汤池、万山、柯坦、冶父山等五镇及白湖镇部分地区和乐桥镇部分地区。 ( 3) 庐南低山森林生态功能 区:包括龙桥、矾山、泥河、罗河等四镇及乐桥镇部分地区。 ( 4) 庐东洼地水网湿地与农业生态功能区:主要指白湖农场以及黄陂湖区域。 2、县域空间管制 根据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结合开发与保护协调的原

18、则,将县域分为四类空间管制区: ( 1) 自然生态保育区 指自然山体、大型水体、水源保护区等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用地,主要包括巢湖、黄陂湖等大型水体及其周边地区和冶父山、牛王寨等自然山体等,属于禁止建设地区。 ( 2) 农业生态建设区 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包括独立的农村居民点,属于限制建设地区。 ( 3) 城镇 产业发展区 指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大型的独立工矿用地范围,包括各个建制镇用地和矿业企业、工业园区用地,属于适宜建设地区。 ( 4) 其它特殊功能区 指根据国家法规需要加以特殊控制和管理的地区,包括历史文化保护区、地质矿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这些地区的核心(保护)区

19、属于禁止建设地区,非核心区属于限制建设地区。 3、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 1)绿地布局 通过两环绿网和十字水廊(四河景观)串起开放空间构建城区生态网络。 两环绿网:以老城区内环为依托,分别形成以水廊和林荫路构建形成的内环休闲环;以城区外环路为依托 构筑外围生态环。公园由绿环串起,在城市中棋盘状分布。 十字水廊(四河景观):由老城内部往外放射的四条水道形成主要的十字水廊骨架,主要由县河、中塘河、东大河、苏家河构成。 ( 2)生态绿地 规划将严格保护城区与塔山、冶父山、东顾山之间的生态廊道,以及由舒庐干渠、庐南干渠串联形成的城区外围绕城大水环的生态廊道,并与城区内部绿地系统形成联系。绕城大水环两侧生

20、态廊道宽度不小于 50 米,凸显景观功能。 规划同时开发建设余月生态公园、东顾山环山公园、移湖公园等大型生态公园 ,凸显庐江山水格局,维护城市生态安全。 4、中心城区 四线管制 城市绿线是指 城 区 范围 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蓝线 指城市规划确 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 城 区 范围内蓝线主要包括 县河、中塘河、东大河、苏家河、移湖水库、余月水库等。 城市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城市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

21、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中心城区“四线”范围内用地应按照国 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实施管理。 十一、城市综合交通 1、 县域交通系统 ( 1)铁路 规划建设合肥轻轨南延线、庐扬城际铁路、六宣城际铁路及庐枞黄杭城际铁路,加快合九铁路复线、合安城际铁路和庐铜铁路的建设,加强同合肥主城区、六安市、芜湖市、安庆市、铜陵市及巢湖市的铁路联系。 ( 2) 公路 对外交通:“五高速二国道一路” “五高速”为五条高速公路:合安高速、合铜黄高速、岳武高速东连接线、北沿江高速、合宣高速;“二国道”指二条国道: G330(合铜公路)、 G346(巢庐路 -二军 路军埠至巢

22、庐路段 );“一路”指的是徽州大道南延。 对内交通: 省道 :主要为“三横三纵”整体格局,“三横”由盛同路、庐柯路 -军二路、张葛路组成,“三纵”由白果路 -万柯路、合铜路、裴栖路 -裴桂路组成。 县道:加强县域城镇之间的联系,完善县域交通网络; 环巢湖大道连接线:多条连接线将环巢湖区域与冶父山、汤池等主要景区联系起来,贯通全县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3) 水路 改造现有的航道,在现状航道的基础上适当提升航道的等级。主要航道有:引江济淮菜子湖线级航道;兆河、西河(庐江段缺口大桥榆树拐)级航道;杭埠河从级航道提升为级航道;县河从现状级航道提 升为级航道(适时西延连续菜子湖线);盛桥河从现状级航

23、道提升为级航道;瓦洋河提升从现状级航道为级航道;白石天河(金牛镇向拐)提升为级航道;黄泥河从现状级航道提升为级航道。 优化升级缺口作业区,建设龙桥工业园、庐江经开区、罗埠、白山、同大、盛桥等作业区和白石天河、马尾河等旅游码头。重点打造龙桥工业园、庐江经开区综合物流港区。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投入,保障渡运安全,积极发展水路旅游客运。加强渡口、渡船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渡口工作人员待遇。全面实施渡口标准化和渡改桥工程,优化全县渡口布局 ,逐步减少渡口数量,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加快发展环巢湖、黄陂湖等水路旅游客运,打造齐嘴 -姥山 -中庙、环巢湖、黄陂湖等水上旅游观光线路。 ( 4) 机场

24、 规划国网通航安徽庐江通用航空机场位于庐江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白果路以北、合铜公路以西,按 B 类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容纳 4 架 BELL429 直升机作业需求,新建跑道、机库、停机坪等设施。 ( 5) 站场 铁路站场 : 合九铁路庐江段共设三个站 ,其中郭河站为货运站,庐江站为客货综合站,柯坦站 为客货综合站。合安城际铁路在引江济淮以西区域、万山镇境内设置庐江高铁站。 庐铜铁路自柯坦站引 出后,在庐江县境内再设 庐江南站 和龙桥站 两个站点 , 均为客货综合站,主要为货运功能,兼顾少量短途客流。庐扬城际铁路争取在盛桥镇设站。合肥轻轨南延线建议在庐江境内设置十一个站 ,分别为 同大站、石头站、罗埠

25、站、新军二路站、经开区站(文昌路与合铜路交叉口)、庐江西站(庐江高铁站)、移湖新区站、庐江东站(城东新区)、白湖站、龙桥站、泥河站。 公路站场 : 县城现状两座公路客运站位于主城区内,对交通影响大,建议迁出主城区,规划建设城西和城东两座客运站。其中,城西客运站位于周瑜大道和城西大道交口处,为公铁换乘枢纽;城东客运站位于 外环东路和潜川路交口处,其主要功能为庐江中长距离客运出行提供服务。 2、中心城区 综合交通系统 ( 1)路网结构 庐城中心城区骨干路网总体呈“两环五横五纵”结构。 “两环”由内环和外环两个环组成。“内环”由内环北路、内环东路、泥河路、合铜路组成,主要起截流、缓解老城区交通不畅的

26、作用。“外环”由外环北路(新军二路)、外环东路、外环南路、外环西路(城西大道)组成,主要起屏蔽外围过境交通功能。 “五横”由世纪大道、周瑜大道、文昌路、移湖西路、泥河路组成。 “五纵”由滨江大道、湖岗路、黄山路、文明路、冶山路组成。 ( 2)道路等级 对于中心城区内部道路,应依据国标和总规道路等级分类标准,并结合庐城实际控制,将中心城区内部道路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划分。主干路担负联系城市各片区之间、各区域之间、大型交通集散点之间和对外交通节点的职能,构成城市骨干路网;次干路起到集散主干路交通的功能,是联系主干路的辅助性干路,也是分布在城市各区域内的地方性干路;支路是为地区性服务的道路。 ( 3)停车场 根据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设置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城区内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布置在中心城区出入口附近,配套 住宿、维修等附属功能;城区内机动车停车场布置在交通枢纽、商贸金融、集中工业区和居住区等人流集散地;自行车停车场结合大型体育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布置。 十二、市政基础设施等(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