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 学科- 编写人- 审稿人-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一板块“吟诵青春”的第二首诗歌,它写于一个疯狂的动乱年代,一个禁锢思想压抑个性的令人绝望的年代,然而作者却顽强地相信未来“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和“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能够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就能够达成体验青春、完善自我人格的专题目标,更是语文教师的无量功德。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诗歌鉴赏方法鉴赏诗歌,理解诗歌语言和内涵。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诗歌中代表性的意象,体会本诗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培
2、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4背诵这首词。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四、学情分析:刚刚学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高一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二三十年代的诗人对于青春的诠释,但他们对于文革时期的诗人对青春的理解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除了可以让学生体会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迷茫和失望,更让他们深刻了解食指其人其诗,尤其是在这首诗歌当中流露出来的对于未来的不改初衷的渴盼和热爱。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师生互相点评。活动体验,品读赏析2、学案导学:见本课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
3、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诗歌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诗歌。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习小组,教室内教学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 ,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隔 1200年后,又一位
4、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 文学常识积累: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 年生,60 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 90 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 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热爱生命 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
5、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 ,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 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 年 4 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此诗写于 1968 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
6、,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2、朗读:学生自由朗颂;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师生互相点评;学生齐读。3、整体感知,体会鉴赏:(1) 、简要分析本诗的层次结构?明确:12 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 痛斥现实第 3 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表明信念第 4 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来第 5 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 6 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第 7 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 决心战斗(2) 、提问:1、2 节写作者所处的现实是怎样的?仔细阅读 1、2、5、6 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
7、表达的意思。明确:第 1 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蛛网查封炉台:许久不开灶,没有了生命赖以生存的食物。意思是极端贫困。第 2 节:紫葡萄甜美成熟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荣誉、爱情等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第 4 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第 5 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3) 、提问: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明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上面三个句子中, “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 “手掌”与“那托
8、住太阳的大海” 、 “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4) 、提问:请简要分析本诗的反复手法的运用?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5) 、提问:作者相信未来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相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6) 、提问:全诗给了我们怎样
9、的启示,你有没有感受到诗歌的力量?明确:诗的第 1、2 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是写下:相信未来” 。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在一起,表达了诗
10、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7) 、提问:总结本是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定,刚强,和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练习背诵:齐读背诵默写本诗节奏感最强的前三节。2、做导学案:完成本课学案课内探究的作业部分。(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下发我的四季导学案,做完预习部分。九、板书设计: 走进诗人 相信未来 坚定信念热爱生命 十、教学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自己的备课和上课需要反思的很多.先从备课说起,首先,过于贪多.尽管是一首现代诗,文章篇幅并不
11、长,但相连带的内容都想讲到,要考虑知识的扩充,还要考虑到本课知识讲得是否透彻.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想完成太多,太不可能。再说上课环节,整堂课的安排前松后紧,前半节课学生还会顾忌老师讲的要求,但后半节课便不受支配,爱动则动,爱说则随便说了起来.尽管课堂上我常鼓励学生说想说的话,尽量不对他们限制太多,但学生的规矩和习惯看来还没有养成,这是日后教学中需要强调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在不限制思维,不受太多约束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最后说自己,准备不够充足,不能很好的预设学情,致使后面的许多环节没有进行,所以整堂课的效果离自己的设想有一定的距离。我想,教学中如能发现一定的问题,应该是一件不错的事。最起码以后的工作便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从学生表现看,发现了学生存在的不足,也看到了学生的闪光点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清楚流利.尽管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好课多磨,有问题,才会有提升.高考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