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功能、选择与使用摘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好坏。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拓展阅读体系,使阅读成为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教材 拓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紧紧
2、抓住文本,以文本为中心,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一本教材的阅读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更多的课外读物的阅读。一、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功能拓展性阅读的实施主要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1.运用补充式材料,开阔学生视野教学海底世界之后,学生对课文所介绍的海底世界的知识还是有限,同时对海底的奇异景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可借机引导他们去看海洋深处的秘密 、 海底两万里等书,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对科学的探求之心;学习了爬天都峰可
3、以阅读我登上了长城 。这类阅读教材往往与教材文体相似,它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再次运用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使之得到巩固,达到熟练的程度,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2.在重点句段处拓展降低理解难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揭示哲理的文章,由于受到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的限制,学生理解那些哲理特别困难。所以课文中的哲理句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哲理” ,必须作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从而降低理解难度,进而透过语句,读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读出与自己相通的情感。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生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将当时的社会背景
4、资料及鲁迅和革命志士遭反动派迫害的阅读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理解鲁迅先生的言外之意,而且对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会有进一步的认识。3.运用列举式拓展材料,促进学生学法迁移选择与课文在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内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如学习鲸 、 新型玻璃等一系列儿童科普文章,都是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些科学知识,与拓展材料中青蛙的眼睛 、 会说话的灯等文章结构相似,组织学生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来阅读这些文章,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种读书的本领,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的阅读类似的文章,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4.运用比较式拓展材料,体现对比阅读优势选
5、择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进行比较,在比较阅读中培养鉴赏能力,这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如掌声一文写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变得活泼开朗,而苏珊的帽子写女孩苏珊因生病化疗头发快掉光,全班同学一起陪她戴帽子,虽然内容不同,但都让学生懂得主动关心、鼓励别人。教学赠汪伦一诗时,在学生掌握了送别诗的表达方式和学习方法后,适时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懂大 ,利用学法迁移很快在吟诵中领悟了诗中蕴涵的情感。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虽然都是送别诗,但是送别的方式不同,送别的情
6、形不同,从而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5.运用阅读原著,深入了解文学作品教材中不乏名家或名著的节选、缩写,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在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中,不仅能更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建立起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由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延伸到三国演义 ,由鲁宾孙漂流记延伸到小说鲁宾孙漂流记等。二、拓展性阅读材料的选择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
7、学法迁移的材料。1.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合理选择拓展材料我们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 ,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 、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
8、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2.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文本合理选择拓展材料进行拓展性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即使文章再美,如果所选材料的阅读训练达不到教学目的或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一,也要忍痛割爱。(1)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
9、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2) 从作家角度延伸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学习课文去年的树后,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新美南吉,告诉他们新美南吉虽然残疾而且只活了 30 岁,但他是个有名的童话作家。可以阅读他其他的代表作小狐狸买手套 狐狸阿权 花木村和盗贼们等。(3)相同主题的拓展。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表现的主
10、题相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如在教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时,又拓展学习春望 ,通过一喜一悲,感受到在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而听到收复失地时,则“喜欲狂” 。立体地领会诗人杜甫爱国之情。但是,在选择拓展性材料时,应限定阅读材料的数量,必须为完成课内阅读教学任务服务,既不必矫揉作秀,为拓展而拓展,作应景式的点缀,也无须随意加大阅读剂量。设定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应依据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所教年级、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人而宜、量人对材料选择。三、阅读教学中拓展性材料的运用1.把握时机拓展性
11、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为此,我们从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来谈谈其具体操作。(1)课前拓展性阅读课前拓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本课储备能量。如,我在上春天的雨点一课之前,先引导学生学习选学读本中的散文春雨 ,跟作者一起“听雨、看雨、品雨” ,充分领略春雨的“声美、形美、味美” 。然后我出示课题春天的雨点 ,对同学们说:“下面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雨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想想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对要学
12、的课文充满了兴趣,并且通过比较学习,很快地把握住了课文“以物喻人” 的写作特点。散文春雨中的春雨之美与课文 春天的雨点中教师的师德之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2) 课中拓展性阅读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学生对于“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难以理解。这时,教师把鲁迅及革命志士遭到反动派迫害的事例分发给学生,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拓展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时,不待老师讲,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理解句子含义了。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第
13、二段主要讲了五位壮士在狼牙山上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场面,课文写得比较简略。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拓展材料舍身跳崖惊敌胆狼牙山五壮士 ,里面具体描写了五壮士英勇斗敌的壮烈场面。两部分内容对照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3)课后拓展性阅读课文学完之后,学生可能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扩大视野。如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向学生推荐少儿版三国演义 ,学了在大熊猫的故乡 ,让学生读读大熊猫为什么爱吃竹叶? ,学了黄继光 ,让学生读读诗歌永恒献给黄继光 ,从后人对黄继光的赞美之中进一步体会英雄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壮举。
14、2.呈现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及课文知识的特点,课外拓展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一次呈现、多次呈现,也可书面式呈现、录音式呈现,还有更多的延伸方式: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从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教学实际的电视、电影;让他们欣赏各种名曲、名画,了解艺术名人;让他们就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对某一现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放开手脚对课本或课外名著进行表演;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等去体验生活一次,正值秋季,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实践活动,来到树林,见到树叶纷纷飘落,一位语文老师提醒学生,对照已学的课文和此情此境,有何感受。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吟起来:红色的蝴蝶,黄
15、色的小鸟这正是刚学过的秋叶飘飘 。一句话,只要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较大帮助的形式我们都可以选择。这样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今天,教材已并非只指教科书,教材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具,是语文教师教授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审美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工具。一个语文教师不能只把教材当例子,人为地局限教学范围,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内容的拓展与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将传统的封闭型的课堂教学转变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式的教学互动模式,把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时空上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学习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