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水产腌熏制品主要内容 食盐腌制加工的原理 腌制的方法 腌制过程的质量变化 主要腌制品的加工目标要求 掌握食盐腌制加工的原理 了解腌制的方法 掌握腌制过程的质量变化 掌握主要腌制品的加工学时建议 4 学时水产腌制加工:用食盐或食醋、食糖、酒糟、香料等其他辅助材料腌制加工鱼类等水产品的方法。特点:生产设备简单,操作简易,便于短时间内处理大量鱼货,产品具有独特风味。第一节 食盐腌制加工的原理腌制包括盐渍和熟成两个阶段盐渍:食品与固体的食盐接触或浸于食盐水中,食盐向食品中渗入,同时一部分水分从食品中除法,从而使食品的水分活度降低,以达到抑制腐败变质的作用。熟成:由于 M 和鱼体组织酸类的作用,
2、在较长时间的盐渍过程中逐渐失去原来鲜鱼肉的组织状态和风味特点,由质变软,氨基酸氮含量增加,形成咸鱼特有的风味。此过程即为咸鱼的熟成或腌制熟成。一、食盐保藏食品的原理1、食盐对 M 发育的影响低浓度的食盐对 M 没有作用,有些种类的 M 在 1%-2%食盐中反而能更好地发育。高浓度的食盐对 M 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为降低水分活度,提高渗透压。盐分浓度越高,水分活度越低,渗透压越高,抑制作用越大。此时,M 的细胞由于渗透压作用而脱水、崩坏或原生质分离。食盐浓度达到饱和时的最低水份活度为 0.75,在这种水分活度范围,并不能充分抑制嗜盐细菌,耐旱霉菌和耐高渗透压酵母的缓慢生长。所以气温高的地区和季节
3、,腌制品仍有腐败变质的可能。2、食盐在食品中的渗透与脱水效果将鱼肉浸渍在固体食盐或溶液中,由于渗透压的作用,鱼肉被脱水,同时食盐渗入鱼肉中。鱼体表皮或细胞膜为不完全半透膜,结果使鱼肉中形成高浓度的食盐溶液。使细菌的发育受到抑制,结构被破坏,同时也抑制了自溶酸的作用。盐渍保藏的效果:基于食盐的脱水与渗透双重作用。二、食盐的渗透与影响因素影响盐的效果的因素:食盐的渗透速度和平衡浓度以及对其影响的因素。1、食盐的渗透速度:盐藏时,食盐在食品中的渗透速度刚开始时很快,然后逐渐减慢达到平衡。2、影响食盐渗透的因素(1)盐水浓度使用固定体食盐的干腌法一般比使用食盐的渗透量大,但因用盐量而异。用盐量越多,或
4、者盐水越浓,渗透的速度越快,量越大。(2)盐渍温度食盐的渗透速度随温度提高而加快,但温度不能太快,防止 M 对食品质量的影响(3)原料钱的性状食盐的渗透因原料鱼的化学组成,比表面积及其形成而异,全鱼皮下脂肪层溥,少脂鱼或无表皮的鱼渗透速度大,鱼片比全鱼渗透快。新鲜的鱼渗透快,短期冻鱼渗透快,长期冻藏反而慢(因冻结引起的物理变化和蛋白质变性之故)(4)食盐的纯度食盐中有 Mg、Ca 的氯化物、硫酸盐或碳酸盐等,都影响食盐的渗透。 (原因:二价离子对食盐离子有颉颃作用,且二介离子能与鱼肉蛋白形成结合体,阻碍了食盐离子的渗透作用) 。第二节 腌制的方法水产品腌制的方法,按腌制时的用料大致分为: 食盐
5、腌制法 盐醋腌制法(醋渍) 盐糖腌制法 盐糟腌制法 盐酒腌制法 酱油腌制法 盐矾腌制法 多重复合腌制法按腌制品的熟成程度及外观变化分为普通腌制法和发酵腌制法一、盐渍法分为干盐渍法 盐水渍法 混合盐渍法或常温盐渍和冷却盐渍(0-5)或生盐渍,轻盐渍(淡盐渍)1、干盐渍法(dry salting)是利用干盐并依靠鱼体中渗出的水分所形成的食盐溶液而进行盐渍的方法在食盐的渗透压及其吸湿作用下,食盐首先吸收鱼体的水分再溶于水中,形成食盐溶液自然盐水(鱼卤)特点:易于脱除鱼肉中的水分,盐渍时操作简便,同时食盐溶体而吸热可降低鱼体的温度。可有一定的防止变质。干盐渍法因为盐水不能很快形成,加之吸热不均匀,使盐
6、渍效果不一致。制品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易于产生油脂氧化,使制品质量降低。2、盐水渍法特点:食盐的渗透较均匀,鱼品不与空气接触,不会产生油脂不会产生油脂氧化,并且盐度不可以调节,能制得质量较好的制品。从鱼体中析出的水会使盐溶液的浓度迅速降低,而及时补充加盐。3、混合盐渍法是干盐渍法和盐水渍法的复合方法,将敷有干盐的鱼体逐层排列于桶或池中,最上层撒上食盐并压上重石,一昼夜左右之后,从鱼体渗出的水,将其四周的食盐溶化,形成饱和食盐水,鱼体逐渐被盐水浸没。特点:食盐渗透均匀,盐渍初始也不易变质,能抑制脂质的氧化,制品外观好。4、低温盐渍法(1)冷却盐渍法将原料鱼预先在冷藏库中冷却或加入碎冰,使其达到 0-
7、5时再进行盐渍的方法。特点:气温较高时可阻止鱼肉组织的自溶作用和细菌作用(2)冷冻盐渍法预先将鱼体冻结再进行盐渍。随着鱼体解冻,盐份渗入,盐渍逐渐进行。目的:防止在盐渍过程中鱼肉深处发生变质,主要用于盐渍大型而肥壮的贵重鱼品。二、原料鱼的质量选用鲜度好的鱼;除去内脏并充分处理过的鱼比不经处理的整条鱼制品的质量好。三、食盐的质量使用纯度低的食盐,盐渍的渗透慢且食盐渗入量少,保藏效果差,含有 时,咸鱼的表面产生黄褐色;Ca Mg盐多时,制品硬、脆、并带有苦味。因此使用纯度高的食盐是盐渍的要点之一。第三节 第三节 腌制过程的质量变化一、物理变化1、重理变化:干盐渍法,重量减少盐水渍法 10%-15%
8、以上鱼体脱水,重量减少,10%-15% 以下鱼体吸水,重量增加。2、肌肉组织的收缩吸附在 Pr 周围的水分失去后, Pr 分子间相互移动,使静电作用的效果加强,因此盐渍时,水分的渗出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组织收缩。二、化学变化1、 1、 Pr 与脂质的分解腌制时鱼体和 M 酶的作用, Pr 脂质被分解,游离 Aa增加,分解的程度与食盐的浓度成反比;温度越高分解程度越大;鱼种之间以经 鱼分 ;同一种鱼以全鱼比去内脏的鱼分解程度大。2、 2、 脂质和氧化盐渍时,脂质(游离脂肪酸)易被空气氧化,并发展为 。氧化产物中存在着毒性物质。食盐具有促进氧化变质的作用,可添加抗氧比齐并用低温盐渍法防止脂质氧化。3、
9、P r 的变性咸鱼与鲜鱼比肉质较硬,是因为盐油时肌肉组织收缩,Pr 变性。盐渍后肌肉中的主要 Pr-肌球蛋白失去溶性和酶的活性。不溶解性与食盐的渗透和脱水程度有关。在鱼肉内的盐浓度 8%-10%为脱 水显著点,迅速产生不溶化。4、肌肉成分的 盐渍过程中,肌肉产生可溶解成份 。 成分中氮化为主要成分是 Pr 和 Aa, 量以氮汁,达 10%-30%。一般盐水渍较干盐渍、高温较低温,鱼片较鱼体 程度大。5、洁晶状物质析出盐渍鱼(如鳕、鲑) 的表面有时会产生白色的结晶物质(正磷酸盐 Na2HPO4.2h2o ),鱼肉中核 酸类物质由于酶的分解而游离出磷酸基,由于食盐过饱和而被析出。特别是原料鲜度差、
10、低温盐渍或者初干燥的条件下,易于产生表明制品品质不佳。三、微生物引起的变质1、 1、 腐败分解盐渍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细菌的发育,但不能完全抑制细菌的作用,有时也会引起腐败分解。产生腐败的因素: 食盐浓度 食盐浓度 10%以上对细菌腐败抑制才有效果,深度越高抑制腐败的作用越大。 食盐的种类 食盐纯度越高保存效果越好。 盐渍温度 盐渍温度越低保藏作用越大,食盐纯度越高,低温保藏效果越大。 空气接触 无氧条件对腐败分解有抑制作用。2、 2、 变色咸鱼发红:盐渍鱼或盐干的表面会产生红色和粘性物质,这是由于产红细菌(嗜盐菌:八 球菌属之一和假单胞菌属之一)分解 Pr。防止措施:低温低湿对防止发红有效;在盐
11、渍用盐中添加醋酸和苯甲酸。褐变:嗜盐性霉菌会使盐渍鱼的表面产生褐色的斑点,使制品的品质下降。这种霉适于在食盐浓度 10%-15%,相对湿度 75%温度 25的环境中繁殖。防止措施:低温低湿在盐渍用盐中添加醋酸和苯甲酸;使用 0.8mol/ml 丙酸钠或 0.1%的山梨酸液将咸鱼浸渍30s。第四节 第四节 主要腌制品的加工一、 一、 咸鱼制品1、咸鳓鱼 三次盐渍制成的咸鳓鱼为上品第一次用 10%的干盐或浸入鱼卤中,通过盐渍排出血液;第二次用 22%的食盐,采用体外抹盐,鳃和腹腔塞盐,分层码放,封盐、压石。3-4d 后进行第三次盐渍使之熟成。2、咸带鱼3、咸大麻哈鱼4、咸鲐鱼二、海蜇制品明体(伞体
12、)和 腕两部分 三次盐矾加工蜇皮 蜇头明矾:可加速脱水腌制,并使制品形成特有的口感,利用Al2(SO 4) 3 在水溶解中解离形成的弱酸性和三价铝离子,对鲜蜇体组织蛋白质有很强的凝固力,使组织收缩脱水。加工过程:前处理:用 7 个刀将口腕和明体割开,刮除血衣并清洗。一矾(初矾):用盐矾水或使用过的二矾液水对其进行腌渍脱水,用盐量约 4%-6%,用矾量为 0.2%-0.6%腌渍时间为 10-40h二矾:采用撒布食盐和矾粉的方法,用盐量 12%-20%用矾量 0.4%-0.6%,视初矾的脱水程度而增减,腌渍时间为 4-10d。三矾:撒布法,用盐量为 10%-30% 用矾量 0.1%-0.3%视二矾
13、海蜇的脱水程度而增减,腌渍时间为 5-10h 后处理:装桶、封盐、包装。三、鱼卵腌制品鱼卵中含有很高的 Pr、磷脂、Vit 等Pr 中含较多的磷蛋白,脂质中的 60%为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较高。1、鲑鱼卵(大马哈鱼卵)咸鲑鱼卵比鱼肉更名贵日本制法:将整块鱼卵放在饱和盐水中盐渍 30-04min,取出加 3%-4%的干盐放进冷库贮藏。俄罗斯和中国制法:将卵粒分散,在饱和盐水中盐渍 12-18min,取出沥干,冷库贮藏。2、咸鲟鱼卵(鱼子酱)先将卵粒分散,用 10%的食盐进行干盐渍,或在饱和盐水中浸渍 1h,取出沥干,装入瓷制或陶制容器中,密封保存在 5左右使之熟成。3、盐渍鲰鱼卵4、咸鳕鱼
14、卵四、发酵腌制品定义:盐渍过程自然发酵熟成或盐渍时直接添加各种促进发酵与增加风味的辅助材料加工而成的水产制品。自然发酵熟成:靠鱼虾等本身的酶类和嗜盐菌类对 Pr 分解制得的制品。如酶香鱼、虾蟹酱、鱼露等添加辅助发酵材料的制品,如鱼鲊制品、糠渍制品等。1、酶香鱼在盐渍过程中利用鱼体酶类的自溶作用以及 M 在食盐抑制下的总分分解作用,使 Pr 等分解为 Aa 类气味物质,最终成为特殊酶香气味的制品。采用新鲜鱼,不宜采用冰鲜鱼。制作:不剖割,掀开鳃盖用小木棒将食盐压入腹腔,然后下池腌制或干盐埋腌,压石。控制温度在 24-26发酵,2-3d 后开始产生酶香气味。2、精制品以鱼类等为原料,使用酒酿、酒糟
15、和酒类进行腌制而成的产品。3、鱼鲊制品鱼类盐渍后加米饭发酵而制得的制品。4、醋渍品用食盐和米醋腌制的鱼类制品。第五节 第五节 烟熏制品一、熏制的加工原理1、熏材:阔叶树的硬质木料,熏材的含水量为 20%-30%,新鲜的木材有机酸含量多使制品香味降低,通常用木屑供燃烧发热,木片和木块供发烟。2、熏烟的产生:熏烟是植物性材料缓慢燃烧或不完全氧化时产生的水蒸气、气体、树脂和微粒固体的混合体。木料加热至内部水分接近零时,温度便迅速上升到300-400 左右,就会因热分解而产生熏烟。燃烧温度在 340-400以及氧化温度在 200-250间所产生的熏烟质量最高3、熏烟的成分及作用熏烟中最重要的成分为苯酚
16、类、醛类、酮类、醇类、有机酸类、酯类和烃类等。熏制就是利用熏材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熏烟,将其引入熏室,赋予食品贮藏性和独特的香味。酚类作用:抗氧化性;形成特有的烟熏味抑菌防腐熏制品的贮藏性主要取决于制品的干燥程度(水分活度) 。熏制前原料先进行盐渍,然后在水中浸泡脱盐,再熏干。二、熏制方法过程:原料处理、盐渍、脱盐、沥水(风干) 、熏干1、冷熏法:熏室的温度控制在 Pr 不产生热凝固的温度区以下(15-23) ,进行连续长时间(2-3 周)熏干的方法。制品具有长期保藏性。2、温熏法,使熏室温度控制在较高温度(30-80) ,进行较短时间(3-8h)熏干的方法。目的:使制品具有特有的风味。在 60
17、以上温度区加热时,原料肉的 Pr 将产生热凝固。制品水分 55%-65%,盐分 2.5%-3.0%,保存时较差。可低温保藏或再低温熏制 2-3d,以熏干。主要原料:鲑、鳟、鲱、鳕、秧刀鱼、沙丁鱼、鳗鲡、鱿鱼、章鱼等3、热熏法(焙熏):在 120-140熏室中,进行短进间(2-4h)熏干。制品水分含量高,贮藏性差。4、液熏法:将阔叶树材烧制木炭时产生的熏烟冷却,除去焦油等,其水溶性部分称为熏液(木醋液) 。预先用水或稀盐水将上述熏液稀释 3 倍左右,将原料鱼放在其中浸渍 10-20h,干燥即可,本法称液熏法。5、电熏法:将食品以 2 个组成一对,通过高压电流,食品成为电极产生电 放电。三、烟熏制品1、 1、 烟熏鲑鱼2、 2、 烟熏鲱鱼3、 3、 烟熏鳕鱼4、 4、 调味熏制品思考题:1、名词:食盐盐渍、腌制熟成、三矾制品2、简述食盐保藏食品的原理?3、水产品腌制方方法有哪几种?4、腌制水产品时影响食盐渗透的因素有哪些?5、水产品在腌制过程中有哪些方面的质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