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營造一個健康 安全的校園環境,2008.04.03,健康促進學校的定義,學校社區的全體成員共同合作, 為學生提供整體性與積極性的經驗與 組織,以促進並維護學生的健康。,壹、學校物質環境,一、學校物質環境需求評估。 二、學校物質環境工作項目。 (一)提供安全環境。 (二)提供適當的衛生設施與安全用水。 (三)推行環境保護計畫。,(四)鼓勵學生愛護學校設施。 (五)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 (六)建立健康的飲食環境。 (七)建立無菸、無毒的校園。,貳、學校精神環境,一、學校精神環境需求評估。 二、學校精神環境工作項目。 (一)建立學校良好人際關係。1.強調班級和諧氣氛。2.參與學校政策。3.暢通與
2、家長及社區的溝通管道。,(二)建立相互關懷、信任和友愛的環境。1.加強宣導成長時面對的問題。2.成立學生社團。3.辦理校內外活動。4.建立榮譽制度。5.鼓勵服務學習。6.減輕壓力,舒緩情緒。7.學校對危機的處理能力。,(三)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適當的協助與輔導。 (四)營造彼此尊重的環境。1.教師以身教與言教做為學生的榜樣。2.善用獎懲制度。3.鼓勵學生自治。4.創造學生個人價值。5.落實多元智慧與多元文化的理念。,校園安全範圍,校園安全的範圍包含甚廣,可以說當學校的校譽、校風或軟硬體設施、設備;或現職教職員工生的身心遭受傷害、財務受損;或嚴重影響正常的作息與學習,使學校或當事人遭成極大的傷
3、害或困擾時,均視為校園安全亮起了紅燈。,校園安全可概分為以下幾項,1.自然災害及意外、偶發事件。 2.校園暴力。 3.兩性問題。 4.性騷擾與性侵害。 5.毒品入侵。 6.精神疾病學生的困擾。 7.自我傷害。,8.偷竊行為。 9.打工與直銷問題。 10.學生抗爭事件。 11.其他事件:如逃學與輟學的問題、校園行騙事件、電腦危機、下毒、歹徒綁架、飆車殺人及怪異事件等。,影響校園安全的因素,1.難以抗拒的天災和偶發狀況。 2.學校行政的疏失。 3.少數教師的教育方式有待商榷(1)班級經營能力不夠(2)輔導技巧與知能之不足(3)缺乏安全警覺,4.學生在大環境變動下的狂飆期(1)低落的挫折忍受力(2)
4、增強對傳統和權威的抗拒力(3)濃烈的個人色彩和自尊心,但卻無法 尊重他人(4)認知不足,好奇、好玩染上毒品(5)薄弱的物質誘惑抗拒力(6)家庭教育無法有效配合(7)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錯誤訊息的表 達,校園安全維護目標及要領,校園安全的維護目標,以學校軟、硬體設施、設備及師生員工人身、財務等皆能不受干擾、損傷和破壞為最高原則。假設以0度為最高安全指標;以0度至90度之範圍為安全區;以90度至180度為危機區及崩潰區。那麼為了確保校園安全,勢必要將各種危險因素管制在安全區內。,學校中如何做?,行政:1.改善學校環境 在精神環境方面,學校應塑造淳樸、創新、並培養 人格特徵的校風。在物質環境方面,學
5、校的建立和校園環境的佈置應優美而具教育意義,以發揮境教的功能。2.加強校園巡視,強化防護團功能一為防治不良份子在校園滋事,應由學校安排人員,分區巡視,維護學校安寧與學生安全。,3.加強各種安全設施電話、警鈴、路燈、門鎖、防盜、圍牆、門禁等,均應切實加強,檢查充實,預求有效防制 不良分子滋事破壞。 4.對於具有危險性之設備器材或有關理貨實驗易燃易爆藥品原料等均應嚴格管制,以免發生危險,或遭歹徒用來危害學生,造成不良後果。,5.實施校區安全教育-利用朝會、週會、班會時間,施行校區安全教育、法律常識教育。召開校園安全座談會,請專家、學者到校做輔導。舉辦校園暴力防範講習,以增進學校教職員或學生防制暴力
6、事件的知識,減少傷害。 6.推行榮譽制度表揚優秀學生,以消弭不良行為。 7.注意分班制度能力編班是為因材施教,在教學上本無可厚非,但在升學主義的情形下,卻否定了部分學生,引發許多問題。,校園事故傷害預防 改變校園環境,排除危險物:門上玻璃、遊樂設備、遊樂場上破洞或突起物 設備維護:保護裝置、遊樂設施定期良好維修、有效之煙霧偵測器、校園設備維護小組 加強安全防護措施及設備:水泥運動場地加軟墊、運動時加戴頭盔、 門窗加鎖、加強燈光照明、建築物死角,校園事故傷害預防 政策及規範,成立小組定期回顧及檢討事故傷害事件 建立校園安全稽核機制 以傷害事故報告為參考建立傷害防治政策 設定傷害事故反應及處置指引
7、以供教職員參考 加強條例規範,特別是運動及休閒方面 每月針對校園設施作例行檢查,校園安全-霸凌,霸凌的定義 挪威學者Olweus定義霸凌: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被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是該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兒童的情形。 霸凌: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是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孩子間的一種欺凌現象。 多啦A夢(大雄、胖虎、小夫),霸凌形式,霸凌形式(兒童福利聯盟, 2004) 言語的霸凌:包括取綽號、用言語刺傷、嘲笑弱勢同儕、恐嚇威脅等。(54.7%) 肢體的霸凌: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財物等。(36.8%) 關係的霸凌:包括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中傷某人等。(26.
8、9%),性霸凌: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作取笑或評論的行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體上的侵犯。 反擊型霸凌:這是受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通常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會自然的予以回擊;有部分受凌兒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 網路霸凌:透過電子郵件、即時通散播威脅辱罵的言語,或是取得當事人郵件密碼,散播不實謠言訊息。,2004年兒童福利聯盟調查,多數學童面對霸凌事件 知道求助於成人(74.5%) 充耳不聞(15.8%):假裝沒看到或聽聽而已 不干我的事或不想管(34.3%) 怕惹禍上身(23.7%) 安慰受凌同學(7.2%) 另外23.7%學童認為被欺負是活該,甚至有學童表示因為我也會排擠
9、那個人 ,許多兒童不只是旁觀者 ,是霸凌兒童欺負弱小的幫手 (不是我的錯),2004年兒童福利聯盟調查,親身經歷霸凌事件 感到生氣35.9% 難過32.8% 不高興18.8% 想回擊8.6% 感覺害怕5%,對霸凌事件態度 忍耐41.9% 報告家長33.5% 報告老師28.2% 採取報復行動10.1%,霸凌影響,霸凌現象並非孩童成長的必經過程,它對霸凌兒童本身、受凌兒童與旁觀的孩子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霸凌兒童:青少年期與幫派結合、成年之後的犯罪率較高、成年後對政府部門的矯治服務(法院服刑、毒品或酒精濫用戒癮、因人格違常所需之心理衛生)需求較大。,受凌兒童:研究證實被霸凌與情緒困擾和課業困難相
10、關;這些受凌兒童被貼上負面標籤且被嚴重排擠,他們對學校的負向觀感可能發生逃課、輟學等情形;受凌兒童在成年後發展精神問題的比例也較高。 旁觀兒童:旁觀者目睹霸凌事件內心會產生害怕與焦慮感,且霸凌事件已污染整個學習環境;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學會用攻擊的方式解決問題。 值得深思的問題,推動國際安全學校,Vosskuhler (2003)指出個體只要超過一個危險因子並且缺乏保護因子就較容易發生傷害。 根據International Safe Schools Committee安全學校指引(2003),安全學校應提供有關傷害與暴力預防的三個E一、環境策略(environment):例如
11、空氣氣囊、安全的環境設施等。二、教育策略(education):教導個人改變行為,例如衝突解決、不容忍霸凌行為等。三、政策策略(enforcement):包括減少傷害與危險因子,例如反霸凌政策、規範學校交通安全計畫等。,國際推動的案例,瑞典 推動計畫的步驟包括:開始計畫、擬定及經費預算、執行計畫與介入、監控與評價、完成計畫、循環改進。 紐西蘭 Woodend Primary位於紐西蘭的Waimaikiri地區是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安全社區,因此,社區的意見領袖義務分享他們的推動經驗,並願意擔任推動安全學校的輔導者與朋友,學校順勢結合包括友善校園、交通安全及遊樂設施安全等等原本分離的計畫,成為認證
12、的安全學校。,由以上兩所學校簡要的敘述,我們可以得知,我國必須解決的就是: 一、整合校內分離的眾多計畫。 二、建立與教職員生、社區居民對此議題的認同。 三、引進專業標準化的的推動方式。,安全學校申請認證程序,申請的過程分別為加入、國家、地區以及國際四級 成立跨部門的團隊,此一團隊必須依據ISS(International Safe School Committee)的申請指標矩陣蒐集事故傷害的相關資料 學校申請流程:草擬一項推動計畫及並持續解決行政與經費的問題。 向ISS提出申請加入安全學校推動的名單。ISS審核申請信。資料通過後,ISS給予正式認證信,並與學校簽署書面認證,學校將被列名於等候
13、(pending)的國際網頁名單上。每三年有一個再申請的過程及每年繳費,學校可以申請更高一級的認證。,國際安全學校指標工作矩陣,國際安全學校指標共有四十九項,由矩陣縱軸七項及橫軸七項,交集成四十九項工作。 縱軸包括:一、社會環境 二、物理環境三、健康教育 四、身體活動與體育五、健康服務 六、危機處理七、社區與家庭,國際安全學校指標工作矩陣,橫軸包括:一、結構指標二、政策指標三、安全學校計畫必須可執行、可長期延續四、以高危險群及環境為計畫推動目標,並對於容易發生事故傷害的群體進行推動相關工作五、紀錄傷害的頻率與原因六、評價學校政策、計畫、過程以及改變的效果七、持續參與安全學校網路:包括社區、國內
14、以及國際的層次,我國目前推動的現況,教育部在暴力防制方面有以下的措施: (一)成立校園暴力防制小組。 (二)訂頒校園事件通報管理系統實施要點 (三)委託教育會成立律師團維護師生權益 (四)透過電視辦理輔導管教問題座談 (五)辦理各級學校校長及訓輔人員處理校園暴力知能研習 (六)運用父母手冊推動國民中小學新生父母親職教育 (七)編印 重要類型偏差行為學生預防與輔導工作 (八)輔導暴力行為直接受害師生 (九)全面實施認輔制度 (十)加強輔導中途輟學之學生 (十一)輔導暴力傾向學生參社會服務 (十二)成立校園特殊個案輔導會報 (十三)加強辦理教師輔導知能研習與進修 (十四)建立 校園事件通報管理系統 (教育部。引自http:/140.111.1.192/displ/rules/H3-12.html),97年 6所學校:花蓮高中、豐濱國小、康樂國小、成德國小、東澳國小、東勢國小 98年 9所學校:淡江大學、南湖國小、至善國中、嘉義橋平國小、垂楊國小、興安國小、蘭潭國小、嘉北國小、育人國小 台灣現階段共15所學校通過認證。,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的活動方案,台灣健康促進學校的網站資料,結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