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雁峰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doc

上传人:爱你没说的 文档编号:9001966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雁峰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雁峰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雁峰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雁峰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雁峰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1 页,共 16 页雁峰区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 9 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一枚玩具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 时刻玩具火箭距地面最远B 时间内,玩具火箭在向下运动C 时间内,玩具火箭处于超重状态D 时间内,玩具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2 如图所示,在租糙水平面上 A 处平滑连接一半径 R=0.1m、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轨道,半圆轨道的直径AB 垂直于水平面,一质量为 m 的小滑块从与 A 点相距为 x(x0)处以初速度 v0 向左运动,并冲上半圆轨道,小滑块从 B 点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点到 A

2、 点的距离为 y。保持初速度 vO 不变,多次改变 x 的大小,测出对应的 y 的大小,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 x 和 y 的单位均为 m,取 g=10m/s。则有A. 小滑块的初速度 vO=4m/sB. 小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5C. 小滑块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与 A 点的最小距离 ymin=0.2mD. 如果让小滑块进入半圆轨道后不脱离半圆轨道( A、B 两端除外),x 应满足 0x2.75m3 如图所示 A、B、C 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2 页,共 16 页运动,运动

3、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为零,方向向右B三个物体只有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CB 的摩擦力为零DB、C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4 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 vt 图象,在 t1和 t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1和 v2,则时间由 t1到 t2的过程中,物体的 ()A 加速度增大B 加速度不断减小C 平均速度D 平均速度5 一种锌汞电池的电动势为 1.2V,这表示A. 该电源与电动势为 2V 铅蓄电池相比非静电力做功一定慢B. 该电源比电动势为 1.5V 的干电池非静电力做功一定少C. 电源在每秒内把 1.2J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D. 电路通过

4、1C 的电荷量,电源把 1.2J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6 (2016河北沧州高三月考)某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力 F 和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向上运动,物体动能随位移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已知 0h 1 段 F 不为零,h 1h 2 段 F0,则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3 页,共 16 页A0h 2 段,重力的功率一直增大B0h 1 段, F 的功率可能先增大后减小C0h 2 段,合力的功率可能先增大后减小Dh 1h 2 段,合力的功率可能先增大后减小7 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 06s 内其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

5、说法正确的是( )A. 06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30mB. 06s 内拉力做的功为 70JC. 合外力在 06s 内做的功与 02s 内做的功相等D.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5N8 (多选)2013 年 12 月 2 日 1 时 30 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的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假设嫦娥三号在环月段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则( )A若已知嫦娥三号环月段圆轨道的半径、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算出月球的密度B嫦娥三号由环月段圆轨道变轨进入环月段椭圆轨道时,应让发动机点火使其减速C嫦娥三号

6、在环月段椭圆轨道上 P 点的速度大于 Q 点的速度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4 页,共 16 页D嫦娥三号在动力下降阶段,其引力势能减小9 (2016河北邯郸高三入学考试)在电场强度大小为 E 的匀强电场中,将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电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带电小球沿与竖直方向成 角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关于带电小球的电势能和机械能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 sin k2)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 T2, 弹簧的弹力为 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T 2 B. F1F 2 C. T1T 2 D. F1F 217如图所示电路,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

7、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相连接。电子以速度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并穿过平行板间的电场。在保证电子还能穿出平行板间电场的情况下,若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上移,则有关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电荷量 q 和电子穿越平行板所需的时间 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荷量 q 增大,时间 t 不变B. 电荷量 q 不变,时间 t 增大C. 电荷量 q 增大,时间 t 减小D. 电荷量 q 不变,时间 t 不变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7 页,共 16 页18如图甲所示,倾角为 的足够长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 v0 沿逆时针方向运行。t=0 时,将质量 m=1 k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体相对地面的 vt

8、 图象如图乙所示。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A传送带的速率 v0=10 m/sB传送带的倾角 =30C传送带的倾角 =37D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5二、填空题19如图所示, 在 xOy 平面的第 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第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B。P 点是 x 轴上的一点, 横坐标为 x0。现在原点 O 处放置一粒子放射源,能沿 xOy 平面,以与 x 轴 成 45角的恒定速度 v0 向第一象限发射某种带正电的粒子。已知粒子第 1 次偏转后与 x 轴 相交于

9、A 点,第n 次偏转后恰好通过 P 点,不计粒子重力。求:(1)粒子的比荷 ;qm(2)粒子从 O 点运动到 P 点所经历的路程和时间。(3)若全部撤去两个象限的磁场,代之以在 xOy 平面内加上与速度 v0 垂直的匀强电场(图中没有画出),也能使粒子通过 P 点,求满足条件的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20有一正弦交流电,它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电压的峰值为_ V;有效值为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8 页,共 16 页_ V;交流电的;频率为 _ Hz.第 22 题 第 23 题21把带电量 的电荷从 A 点移到 B 点,电场力对它做功 。则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 为_V,若 A 点

10、的电势为 0,B 点的电势 为_V ,该电荷在 B 点具有的电势能 为_J。三、解答题22(2016山东日照三校联考)(20 分)如图所示,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 m 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置于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时,小物块恰好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sin 370.6 ,cos 370.8。(1)求水平向右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2)若将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 ,求电场强度变化后物块沿斜面下滑距离 L 时的动能。1223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已知他们使用

11、的小车完全相同,小车的质量为 M,重物的质量为 m,试回答下列问题: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9 页,共 16 页(1)实验时,必须满足“M 远大于 m”的实验小组是_。(填“甲”、“乙”或“丙”)(2)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的操作均完全正确,他们作出的 aF 图线如图丁中 A、B、C 所示,则甲组实验对应的图线是_、乙组实验对应的图线是_。(填“A”、“B”或“C”)(3)实验时,乙组同学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戊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根据所标的测量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为_m/s 2,打下 2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m/s 。

1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雁峰区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 9 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C【解析】2 【答案】AC【解析】滑块从出发点运动到 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滑块从 B 离开后做平抛运动,则有: , ,联立得: ,代入数据解得:与 比较系数可得: =0.2,v 0=4m/s,故 A 正确,B 错误;当滑块通过B 点时,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与 A 点的最小距离,则在 B 点有: ,滑块从 B 离开后做平抛运动,则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10 页,共 16 页有: ,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最小距离为:y min=0.2m,故 C 正确;滑块通过 B

13、 点的临界条件是重力等于向心力,则在 B 点有: ,滑块从出发点运动到 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联立解得 x=2.5m,所以 x 的取值范围是 0x2.5m,故 D 错误。所以 AC 正确,BD 错误。3 【答案】B 【解析】A、A 物体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为零,故 A 错误,B 正确;C、BC 物体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大小均等于 ,故 CD 错误。4 【答案】 B5 【答案】D【解析】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将 1C 电量的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到正极过程中非静电力做的功,即一节电池的电动势为 1.2V,表示该电池能将 1C 电量的正电荷

14、由负极移送到正极的过程中,非静电力做了 1.2J 的功,电源把 1.2J 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电动势表示电源做功的能力的大小,不表示做功的多少,也不是表示做功的快慢,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点睛:电动势: ,也是属于比值定义式,与 含义截然不同,电动势 E 大小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而电压 U 大小表征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大小,要注意区分6 【答案】BC【解析】【参考答案】BC7 【答案】ABC【解析】A 项:06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x= =30m故 A 正确B 项:在 02s 内,物体的加速度 a= =3m/s2,由图,当 P=30W 时,v=6m/s,

15、得到牵引力 F= =5N在02s 内物体的位移为 x1=6m,则拉力做功为 W1=Fx1=56J=30J26s 内拉力做的功 W2=Pt=104J=40J所以 06s 内拉力做的功为 W=W1+W2=70J故 B 正确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11 页,共 16 页C 项:在 26s 内,物体做匀速运动,合力做零,则合外力在 06s 内做的功与 02s 内做的功相等故 C正确D 项:在 26s 内,v=6m/s,P=10W,物体做匀速运动,摩擦力 f=F,得到 f=F= = 故 D 错误点晴:速度图象的“面积” 表示位移02s 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由速度图象的斜率求出加速度,26s 内物体做匀

16、速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由 P=Fv 求出摩擦力,再由图读出 P=30W 时,v=6m/s ,由 F= 求出 02s内的拉力,由 W=Fx 求出 02s 内的拉力做的功,由 W=Pt 求出 26s 内拉力做的功8 【答案】BD【解析】9 【答案】B 【解析】【名师解析】若 sin F2, B 错误FOA合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17【答案】A【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 P 上移时,跟电容器并联的阻值增大,所以电容器的电压 U 增大,根据q=UC 可得电量 q 增大;电子在平行板电容器中做类平抛运动,沿极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运动时间:,与电压的变化无关,所以时间 t 不变,故 A

17、正确,BCD 错误。18【答案】ACD 【解析】ACD 由图象可以得出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摩擦力,物块继续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加速度的大小求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和传送带的夹角。由于刚放到传送带上时,物体的相对传送带斜向上运动,故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沿传送带向下,从图乙中可知,当物体的速度达到 10 m/s 后,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发生变化,但仍是加速运动,所以由此可知 10 m/s 为传送带的速度,即 ,之后物体相对传送带斜向下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沿传送带向上,在 01 s 内物块的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在 12

18、 s 内,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0.5,=37,故 ACD 正确。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14 页,共 16 页二、填空题19【答案】 (1)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RmvBq200解得粒子运动的半径: qBmvR0由几何关系知,粒子从 A 点到 O 点的弦长为: R2由题意 OP 是 n 个弦长: 02x解得粒子的比荷: 0vm(2)由几何关系得,OA 段粒子运动轨迹的弧长是 1/4 圆的周长,所以: = R2粒子从 O 点到 P 点的路程:s=n = 420xnR粒子从 O 点到 P 点经历的时间:t 0vs0(3)撤去磁场,加上匀强电场后,粒子做类

19、平抛运动,由得 方向:垂直 v0 指向第象限nBvE0220【答案】10 v ; V 或 7.07 v ; 2.5Hz【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交流电的电压最大值为: ,所以有效值为: ,周期为10mUV1052UV0.4s,所以有: 12.5fHzT考点: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21【答案】(1). 200 (2). -200 (3). -810 -6【解析】由题意,电荷从 A 点移到 B 点时电场力做的功 810-6J则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0tvx201tmqE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15 页,共 16 页;因 UAB=A-B,若

20、A 点的电势为 0,B 点的电势 为-200V;该电荷在 B 点具有的电势能:三、解答题22【答案】【答案】(1) (2)0.3 mgL3mg4q【解析】(2)若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 ,即12E3mg8q电场强度变化后物块下滑距离 L 时,重力做正功,电场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mgLsin 37qE Lcos 37E k0可得 Ek0.3 mgL23【答案】(1)乙(2)A C (3)0.12 0.36【解析】(1)甲和丙绳子的拉力可以由弹簧测力计和力传感器直接得到,不需要用重物的重力代替,所以甲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16 页,共 16 页丙两组不需要满足 ,而乙组用重物的重力代替绳子的拉力,要满足 ;(2)根据装置可知,甲图中小车受到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丙图中受到的拉力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当 F 相等时,甲组的加速度大,所以甲组对应 A,丙组对应 B,乙组用重物的重力代替绳子的拉力,要满足 ,随着 m 的增大,不满足 时,图象出现弯曲,所以乙组对应的是 C;(3)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加速度: ;打点 2 时小车的速度:。x*k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