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段 高中 年级一学科历史一、授课时间:2006 年 12 月 20 日上午第三节二、授课地点:实验中学高一 17 班三、执教教师:刘凤四、研究课题或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形成及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记忆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重点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培养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 ,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战国至唐宋这一历史时期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态势,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树立热爱祖国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情感。六、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形成及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原因。七、教学对象分析:此班为普班,学生学习很认真,但大部分同学的理解能力需要培养,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多启发引导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八、教学用品:多媒体九、教学过程:(一)四大经济区1. 划分司马迁根据 ,
3、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 、 、 、 。2.各自的特点和原因名称 地域 主要产业 自然条件 经济发展特点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3.总体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 和 的特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高潮 时间 原因 影响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 原因 。 。 。因此,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由 移至 。2. 经济发展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 、 、 的开发,江南形成了 和 的作物体系,南方的 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 和 的进步,出现了人口上百万的城市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
4、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宋书回答:这两则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 中唐以后,南方无论在农业、手工业 还是商业、都会,继续发展, 北方。 两宋时期:北宋立国主要依靠 。宋都南迁后, 。 南宋时,苏湖常秀有 的美称。还产生了 的语。3. 影响带来了 的南移。自 起 ,江浙地区人才密布,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 。 十、教后记:这节课讲完后,我自我感觉良好,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赞扬和肯定。比如说,以诗导入新课较为新颖,引人入胜;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师生的平等对话;在教学内容上,宏观与微观之处都把握较好;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法的指导,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注重情境教育,深化主题,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当然,同事们指出了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有一道问题讲解得不够透彻,在日后的教学中应予以改进。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们组里的人都参与了意见,我也从与他们的交流当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所以这节课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成就,是我们组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们备课组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评课过程中得到了众多老师的肯定与点拨,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