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 章 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特点3.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力目标1.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2.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3.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情感目标1.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的功能特点上树立的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2.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教学重点】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对科学。【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科学家们开始探索生物膜的结构。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学生阅读 P65-67 内容,注意思考 P66 和 P67 的讨论题。师生讨论以下问题: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结构的提取和鉴定?什么
3、现象?提出这个假说有什么依据吗?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为什么?3、提出假说需要哪些条件?假说如何验证和完善?4、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5、磷脂分子如何排布?PPT 介绍 1917 年朗姆瓦(Langmuir)的实验,学生结合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构建其在空气-水界面上的排布。 6、学生进一步构建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如何排布成两层的模型,并分析讨论。7、蛋白质又是如何排布的?罗伯特森的观点是什么?他的依据是什么?PPT 介绍人们利用冰冻蚀刻技术对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所做的修正。8、人们对罗
4、伯特森提出的静态模型有何质疑?如何证明生物膜不是静止的?9、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简要介绍糖蛋白的分布和功能。讨论升华 1.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2.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是如何得到体现的?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已经完美无缺?说说你的看法。4.分析生物膜模型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你收到哪些启示?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第 4 章 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2.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3.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有的镶在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有的贯穿4.生物
5、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5.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引导学生区分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教学反思】1、 “提出假说”这种科学方法不能只让学生看书念一下相关内容,而应深入理解。2、画图表示两层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时,不要画出一条弧线,会让学生误以为磷脂分子分别排列在膜的外侧和内侧。3、讨论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量画出所有可能的排列方式,经过讨论、补充、完善后,学生一般能够完成。4、关于糖被的分布,不是由老师直接强调指出,而是在学生说出其功能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糖被分布在细胞膜的哪一面?这样就避免了死记硬背,而是在分析应用的基础上理解相关内容。5、功能不同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吗?可以在习题讲评中分析处理,也可以在学习了模型后作为思考题让学生分析。总之,在新授课上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建构主干知识,不要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的一次讲到位,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习题中体验、尝试解决后再分析处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