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581932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7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内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和治疗指南,北京朝阳医院SICU 郑悦,已发表指南,2005.7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2006.8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2007.7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即将发表指南,危重症专业 烧伤专业 免疫专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指南(修订版)之变动,诊断:肺孢子菌列于真菌范围 治疗:1)经验治疗和抢先治疗不再分一线和二线用药,代之以指导性用药原则-疗效,安全性,性价比。(国内缺乏药物间随机对照试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指南(修订版)之变动,治疗:2)经

2、验治疗中不再推荐氟康唑为选择药物。(与危重症患者真菌指南不同,血液恶性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真菌感染中非白念和曲霉菌感染),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指南(修订版)之变动,治疗:3)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被列为预防治疗的对象,预防治疗的时间不再推荐为2-4周,而以宿主危险因素的改善为度。,各指南不同,患者不同 血液指南:最有经验 肺部真菌指南:1)诊断:不包括寄生和过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治疗:临床处理程序及常见IPFI抗真菌治疗(细化) 危重症指南:最复杂,器官功能障碍与 抗真菌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工作组 中国 成都 07

3、.5,IFI(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IFD(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 尚有争论,内容,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IFI常见病原真菌的特点 IFI定义 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重症患者IFI的预防 重症患者IFI的治疗附录:IFI的治疗药物简述,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一)发病率,不断增加,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 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 艾滋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二)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常

4、见的病原菌(占40%60%) 近年来非白念珠菌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三)病死率,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尽管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发生率低,但其病死率高(总死亡率61%),是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四)高危因素,在ICU 中,IFI除了可发生于存在免疫抑制基础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更多的则是发生在之前没有免疫抑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这与疾病本身或治疗等因素导致的免疫麻

5、痹/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四)高危因素,ICU患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解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 各种插管导管 消化道,(四)高危因素,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 侵入性监测和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常合并糖尿病、COPD、肿瘤等基础疾病 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器官移植广泛开展 肿瘤化疗/放疗、HIV感染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ICU诊治手段不断提高,使重症患者生存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延长,二、IFI常见病原真菌的特点,引起IFI的病原体可分为两类:真性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真性致病菌:少,主要包括组织胞浆菌和球孢子菌,它们可侵入正常

6、宿主,也常在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中引起疾病。在免疫功能受损的病人中,由真性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常为致命性的。 条件致病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多侵犯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和毛霉是最常见引起IFI的病原菌。,(一)致病性念珠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和葡萄牙念珠菌 念珠菌培养产生酵母样菌落。显微镜下,除光滑念珠菌外,大部分念珠菌在玉米吐温琼脂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假菌丝及芽孢 条件致病菌,(二)致病性曲霉,烟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 曲霉孢子约25m大小,易在空气中悬浮。吸入孢子后可引起曲霉病,肺和鼻窦最易受累,依据宿主的免疫状态可产生多种不

7、同的临床类型。 条件致病菌,(三)致病性隐球菌,新生隐球菌 最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引起严重的肺部病变,其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 隐球菌病好发于艾滋病(AIDS)、糖尿病、晚期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器官移植等患者。,(四)双相真菌,申克孢子丝菌、马内菲青霉、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 指在人体和37条件下产生酵母相,而在27条件下产生菌丝相的一类真菌,为原发性病原真菌。 除孢子丝菌病多为皮肤外伤后感染外,其他主要由呼吸道感染,但绝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为自限性疾病,少数患者可发展为严重的系统性损害。,(五)致病性接合菌,毛霉目和虫霉目 毛霉目:毛霉、根霉、根毛

8、霉和犁头霉。易感因素有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大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白细胞减少等。大多数患者通过吸入空气中毛霉孢子而感染,其次是食入或外伤致病,肺和鼻窦最常受累。 虫霉目:蛙粪霉和耳霉,主要通过微小外伤和昆虫叮咬而感染。,(六)卡氏肺孢子菌,主要见于艾滋病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卡氏肺孢子菌与真菌有平均60%的相似性, 而与原虫只有20%的相似性,支持卡氏肺孢子菌为真菌的观点。 该菌目前尚不能在体外培养获得,主要依靠直接涂片六胺银染色诊断。PCR技术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三、IFI定义,侵袭性真菌感染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

9、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对于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四、重症患者IFI的诊断,3个级别,即确诊、临床诊断、拟诊 由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 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一)确诊,1、深部组织感染,正常本应无菌的深部组织经活检或尸检证实有真菌侵入性感染的组织学证据; 或除泌尿系、呼吸道、副鼻窦外正常无菌的封闭体腔/器官中发现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证据(镜检/培养或特殊染色)。,2、真菌血症,血液真菌培养阳性,并排除污染,同时存在符合相关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体外培养,当

10、导管尖(长度5cm)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5CFU,或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2 CFU,且与外周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并除外其它部位的感染可确诊。,(二)临床诊断,至少符合1项危险(宿主)因素 具有可能感染部位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并同时具备至少1项微生物学检查的阳性结果。,(三)拟诊,至少符合1项危险(宿主)因素 具备1项微生物学检查的阳性结果,或者具有可能感染部位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四)诊断IFI的参照标准,危险(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一)危险(宿主)因素,1、无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72-96小时仍有发热等感染征象,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11、属于高危人群: (1)患者因素: 老年(大于65岁)、营养不良、肝硬化、胰腺炎、糖尿病、COPD等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烧伤/创伤伴皮肤缺损、肠功能减退或肠麻痹等基础情况。 存在念珠菌定植,尤其是多部位定植或某一部位持续定植。,(2)治疗相关性因素: 各种侵入性操作: 机械通气48小时、留置血管内导管、留置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括腹膜透析在内的血液净化治疗等 药物治疗: 长时间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多成分输血、激素治疗 高危腹部外科手术: 包括下列情况:消化道穿孔24小时、反复穿孔、存在消化道瘘、腹壁切口裂开、有可能导致肠壁完整性发生破坏的手术及急诊再次腹腔

12、手术等,2、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的患者,当出现体温38或2周或静脉化疗2个疗程)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或口服相当于强的松0.5mg/kg/d以上2周)。,(2)高危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如: 肝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再次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移植后早期(3天内)出现真菌定植、较长的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移植后继发细菌感染等。 心脏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再次手术、CMV感染、移植后需要透析、病区在2个月内曾有其他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等。 肾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年龄40岁、糖尿病、CMV感染、移植后伴细菌感染、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肺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术前曲霉支气管定植、合并

13、呼吸道细菌感染、CMV感染、皮质类固醇治疗等。,(3)满足上述在无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患者中所列的任意一条危险因素。,(二)临床特征,1、主要特征,存在相应部位感染的特殊影像学改变的证据: 侵袭性肺曲霉感染(IPA)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早期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结节实变影;光晕征(Halo sign);新月形空气征(air-crescent sign);实变区域内出现空腔等,是否出现上述典型影像学特征,取决于基础疾病的种类、病程所处的阶段、机体的免疫状态 ICU中大部分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可无上述典型的影像学表现。,2、次要特征,满足可疑感染部位的相应症状、体征、至少一项支持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常规或

14、生化检查)三项中的两项。,(1)呼吸系统,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体征加重的表现(咳嗽、咳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肺内湿罗音等) 呼吸道分泌物检查提示有感染或影像学出现新的、非上述典型的肺部浸润影。,(2)腹腔,具有弥漫性/局灶性腹膜炎的症状或体征(如:腹痛、腹胀、腹泻、肌紧张、肠功能异常等),可有或无全身感染表现; 腹腔引流管、腹膜透析管或腹腔穿刺液标本生化或常规检查异常。,(3)泌尿系统,具有尿频、尿急或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下腹触痛或肾区叩击痛等体征,可有或无全身感染表现; 尿液生化检查及尿沉渣细胞数异常(男性WBC5个/HP,女性10个/HP);对于留置尿管超过7天的患者,当有上述症状或

15、体征并发现尿液中有絮状团块样物漂浮或沉于尿袋时也应考虑。,(4)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或体征(如:精神异常、癫痫、偏瘫、脑膜刺激征等); 脑脊液检查示生化或细胞数异常,而未见病原体及恶性细胞。,(5)血源性,当出现眼底异常、心脏超声提示瓣膜赘生物、皮下结节等表现而血培养阴性时,临床能除外其它的感染部位,也要高度怀疑存在血源性真菌感染。,(三)微生物学检查,所有标本应为新鲜、合格标本。其检测手段包括传统的真菌涂片、培养技术以及新近的基于非培养的诊断技术。,1、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隐球菌抗原阳性; 2、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除隐球菌外的其它真菌(镜检发现

16、隐球菌可确诊); 3、未留置尿管情况下,连续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或尿检见念珠菌管型; 4、直接导尿术获得的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念珠菌尿105CFU/ml); 5、更换尿管前后两次获得的两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念珠菌尿105 CFU/ml),6、气道分泌物(包括经口、气管插管、BAL、PSB等手段获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 7、经胸、腹、盆腔引流管/腹膜透析管等留取的引流液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 8、经脑室引流管留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培养阳性; 9、血液标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或-1,3-D葡聚糖

17、(G试验)检测连续两次阳性,五、重症患者IFI的预防,(一)一般预防,推荐意见1: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首先需要进行原发病治疗,尽可能保护并早期恢复解剖生理屏障。(E级) 推荐意见2: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需要加强对ICU环境的监控。(E级),积极进行原发病治疗,尽可能保护解剖生理屏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已经存在解剖生理屏障损伤或进行了必要的有创操作后,应注意积极保护并尽早恢复屏障的完整。 对于具有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需要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加强对于ICU环境的监控,进行分区管理,建设隔离病房。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探视制度及洗手制度等,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对病房、仪器

18、、管路等进行定期严格的消毒,尽可能减少灰尘,避免污水存留,并加强病房的通风。 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加强卫生宣教力度,开展医院感染监控,了解侵袭性真菌在当地的病种及其流行状况。,(二)靶向预防,推荐意见3:对于免疫功能抑制的重症患者应该进行抗真菌药物预防治疗。(A级),在ICU中,以下具有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治疗:有高危因素的粒缺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高危肿瘤患者;具有高危因素的肝移植和胰腺移植患者;高危的HIV感染患者。,对于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预防治疗应当持续到完全的免疫抑制治疗过程结束,或者持续到免疫抑制已经出现缓解。,推荐意见4:对于ICU中无免疫抑制的患者一般不进行抗真

19、菌药物预防治疗。( C级),近期的荟萃分析显示,预防性用药虽然降低了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但未能改善预后,同时存在出现耐药和花费增加的问题。 因为IFI的预防用药存在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过度使用又会出现耐药危险,尚需进行更大规模的实验来明确预防用药的获益人群。,(三)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氟康唑对于预防大部分非光滑、非克柔的念珠菌感染能够起到有益的作用 通常使用口服氟康唑400mg/d,部分研究建议首剂加倍(800mg)。当肌酐清除率低于25ml/min,剂量降至200mg/d。静脉使用剂量成人为200-400 mg/d。,(三)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种类的选择,伊曲康唑的抗菌谱广,可以扩展到曲霉

20、和非白念珠菌。 预防治疗通常使用伊曲康唑口服液400mg/d或静脉注射液200mg/d。为减少口服液的胃肠不良反应,可在初始几天使用伊曲康唑胶囊和口服液联合应用的方法,或者短期应用静脉注射液后转换为口服制剂。,(三)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种类的选择,预防性应用伏立康唑可减少肺移植患者和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等患者曲霉感染的发生,但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研究尚在进行中。,(三)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棘白菌素类,例如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用于IFI的预防是有效而安全的。 通常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的剂量为50mg iv qd。,(三)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种类的选择,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因其输注相关反应和肾毒性,故一

21、般不适合应用于预防治疗。 目前常以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为替代。研究表明危重肝移植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减少曲霉感染的发生率,累积剂量为11.5g,如果同时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剂量可用到5mg/kg/d 。近年西班牙学者汇总了五项两性霉素B脂质体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预防真菌感染的用药剂量通常为5mg/kg/d,有较好的疗效。,(三)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氟胞嘧啶的抗菌谱相对狭窄,同时它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单药使用易出现耐药,不作为预防药物推荐使用。,六、重症患者IFI的治疗,诊断四部分:宿主(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 诊断三级别:确诊、临床诊断、拟诊 防治

22、六(五)级别:一般预防、靶向预防、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抢先治疗、目标性治疗,(一)抗真菌治疗原则,分层治疗 包括预防性治疗(Prophylaxis)、经验性治疗(Empirical Therapy)、抢先治疗(Preemptive Therapy)、目标性治疗,1、经验性治疗,推荐意见5:对于拟诊IFI的重症患者,应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E级),1、经验性治疗,关于经验性治疗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持续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对于这类患者应用唑类、棘白菌素类及多烯类药物,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抢先治疗,推荐意见6:对于ICU中临床诊断IFI的患者建议进行抢先治疗,同时进一步寻找病原学证

23、据。(E级) 推荐意见7:对于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应开展连续监测,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尽可能实施抢先治疗。(C级),抢先治疗or经验性治疗,抢先治疗的重要意义在于尽可能降低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所导致的抗真菌药物的不必要使用,降低真菌耐药及医疗花费增加的可能性。,抢先治疗or经验性治疗,现有的关于抢先治疗与经验性治疗比较的研究显示,患者存活率无差异,经验性治疗的花费和应用的抗真菌药物相对更多。,抢先治疗or经验性治疗,实验室水平高 抢先治疗 经验多 实验室水平有限 经验性治疗 经验有限,2、抢先治疗,目前建立在非培养基础上的微生物学方法处在最前沿。 新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半乳甘

24、露聚糖检测、-D-葡聚糖检测以及对于真菌特异DNA的PCR技术,与临床征象、微生物培养,尤其是CT扫描一起,为开始抢先治疗、监测疾病的病程和评价治疗的反应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3、目标治疗,针对的是确诊IFI的患者。 针对真菌种类进行特异性抗真菌治疗。 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同时也可以选择其它唑类、 棘白菌素类等药物; 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因为对氟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时不应首选氟康唑,而应选择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质体等。,(二)器官功能障碍与抗真菌治疗,ICU医生必须面对的难题:ICU患者是IFI的高危人群,且往往都存在多器官功能

25、障碍或衰竭,而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几乎都有肝肾毒性及其它毒副作用。如何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器官损害,推荐意见8:抗真菌药物治疗应充分考虑基础肝肾功能状态以及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E级),1、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器官功能的影响,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毒副作用多。使用过程中常出现高热、寒战、呕吐、静脉炎、低钾血症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毒性反应 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注射相关并发症少,肾毒性明显降低,肝毒性无明显差异,1、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器官功能的影响,唑类抗真菌药都有肝脏毒性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在伊曲康唑治疗中出现心衰或症状加重的患者,应重新评价使用该药的必要性 应用伏立康唑可出现短暂视

26、觉障碍和幻觉,一般停药后多可恢复。,1、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棘白菌素类主要在肝脏代谢,可引起肝功能的异常。米卡芬净的不良反应与卡泊芬净类似,可导致血胆红素增高,但几乎不影响肾功能。,2、肝肾功能损害时抗真菌药物的选择,(1)肝功能不全时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应用唑类药物应密切监测肝功能。转氨酶轻度升高但无明显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时,可在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基础上继续用药;转氨酶升高达正常5倍以上并出现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停药,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2、肝肾功能损害时抗真菌药物的选择,(1)肝功能不全时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伊曲康唑应用于肝硬化患者时,其清除半衰期会延长,应考虑

27、调整剂量。对转氨酶明显升高、有活动性肝病或出现过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应慎用伊曲康唑。 在轻度或中度的肝功能不全患者中,可在密切监测肝功能的情况下使用伏立康唑,第一天负荷量不变,之后维持剂量减半。目前尚无伏立康唑应用于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研究。,2、肝肾功能损害时抗真菌药物的选择,(1)肝功能不全时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卡泊芬净在轻度肝功能障碍(Child-Pugh评分56)时不需减量,中度肝功能障碍(Child-Pugh评分79)时需减量至35mg/d。目前尚无重度肝功能障碍(Child-Pugh评分9分)患者的用药研究,若存在重度肝功能障碍应考虑进一步减量或停药。,2、肝肾功能损害时抗真菌药物

28、的选择,(2)肾功能障碍或衰竭时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氟康唑 肌酐清除率50ml/min,不需调整,50ml/min剂量减半。 伊曲康唑 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不推荐静脉给药。若患者肠道吸收功能尚可时可考虑改为口服用药,空腹服用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伏立康唑 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不推荐静脉给药。若患者肠道吸收功能尚可,可考虑改为口服用药。 卡泊芬净 肾功能障碍患者无需调整剂量。,3、器官功能障碍时两性霉素B的使用,推荐意见9:延长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注射时间可增加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减少肾毒性。(C级),3、器官功能障碍时两性霉素B的使用,应用两性霉素B时,应尽量避免合并应用有

29、肝肾毒性的药物。 在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的过程中,如出现肾脏基础疾病恶化或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血肌酐2.5 mg/dL);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等药物仍出现难以耐受的注射相关副作用;使用药物总量500mg仍无效时,应考虑换药。,3、器官功能障碍时两性霉素B的使用,肾功能损害大多发生在大剂量使用两性霉素B后(总剂量大于4g)。一般认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35mg/kg/d较为适宜,不宜进一步增加用药剂量。,4、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时抗真菌药物剂量的调整,主要影响因素有药物分子量、分布容积、血浆蛋白结合率、筛过系数、室间转运速率常数和药物代谢途径(经肾脏清除的比例)、超滤率等。 药物分子量越小、血浆蛋

30、白结合率越低,则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时清除越多;若药物筛过系数低,则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时清除较少。,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蛋白结合率高,血液滤过时不需调整剂量。 氟康唑蛋白结合率低,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时能够清除,每次透析后常规剂量给药一次。 伊曲康唑的蛋白结合率99%,血液透析不影响静脉或口服伊曲康唑的半衰期和清除率,但-环糊精可以经血液透析清除,故血液透析时伊曲康唑给药剂量不变,只需在血液透析前给药,以便清除-环糊精。 伏立康唑主要在肝脏代谢,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时不需调整剂量。 卡泊芬净主要在肝脏代谢,血液滤过和血液透析时亦无需调整剂量。,4、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时抗真菌药物剂量的调整,推荐意见10

31、:接受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时,应根据药物的清除率来调整药物剂量。(D级),(三)免疫调节治疗,主要包括胸腺肽1(thymosin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输注等。 免疫调节治疗的目的是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的数量,激活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杀真菌活性,增强细胞免疫,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等。 目前关于免疫调节治疗的临床应用数据有限,大部分来自于体外动物模型研究或个案报道,故尚不被推荐作为常规治疗。,(四)外科治疗,有些IFI的情况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例如对于曲霉肿,外科摘除是明确的治疗方法;对于鼻窦感染,治疗应该联合药物和外科方法,外科清创术和引流在大多数病例中就足以治疗;对于心内膜炎患者应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并且术后要实施药物治疗。再如骨髓炎、心包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颅内脓肿的一些病例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