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圆煤矿紧急避险设施演练1. 紧急避险设施演练项目演练紧急避险设施综合生存系统保障能力,包括备用氧气供应能力,空气净化及其维持能力,湿度处理能力,环境监测系统准确性及连续工作能力,通讯系统可靠性,照明及指示系统性能,动力保障能力。2紧急避险设施演练标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2011 年 1月) ;3紧急避险设施演练指标主要检测指标监测项目 实验项目(h) 指标二氧化碳 116 1%一氧化碳 116 24ppm氧气 116 18%23%瓦斯 116 1%湿度 116 85%室内外压差 116 100pa500pa4. 紧急避险设施演练方法紧急避险设施演练模拟 60 名人员进室,
2、依靠硐室自身的系统功能维持室内人员一定时间生存。培训人员熟悉硐室的综合生存系统保障能力,检测备用氧气供应能力、空气净化及其维持能力、温湿度处理能力、环境监测系统准确性及连续工作能力、通讯系统可靠性、照明及指示系统性能、动力保障能力。1使用检测设备在演练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监测和记录。5. 紧急避险设施演练组织和步骤5.1 紧急避险设施演练组织5.1.1 紧急避险设施演练设备试验中硐室配备表 2 所示相关设备:大圆煤矿永久避难硐室(60 人)设施设备清单供 氧 系 统序号 品 名 型 号 单位 数量1 高压氧气瓶 WZA267-80-15 支 72 供氧控制箱(含流量计、 消音器、截止阀) YQ-2
3、0 个 23 汇流排(含氧气瓶减压器、 高压软管) 铜质,7 瓶组 套 14 管道减压阀(含高压表和 低压表) 铜质,入口压力15MPa,出口压力 1MPa 可调 个 15 截至阀 个 16 供氧管路 铜质 套 17 安装附件 管路固定装置等 套 1压 风 系 统序号 品 名 规 格 型 号 单位 数量1 三级过滤 流量要求 9m3/min 套 42 压风减压器 减压器流量:9m 3/min, 个 43 流量计 LZM-25G 个 124 消音器 SA75SIL 个 125 球阀 1 寸 个 126 压风管路 573.5mm 米 207 球阀、弯头、接头等 套 2密 闭 设 备序 品 名 规
4、格 型 号 单位 数量2号1 防护密闭门 1600*800 扇 22 密闭门 1600*800 扇 23 U 型差压计 0-2000pa(两个过渡室、一个生存室) 个 34 自动泄压阀 2 寸 个 65 球阀 1 寸 个 8救 灾 通 讯 系 统序号 品 名 规 格 型 号 单位 数量1 矿用本质安全自动按键电 话机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 台 22 摄像仪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 台 13 井下无线通信基站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 套 14 井下人员定位分站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 台 2传输电缆 米 500喷淋洗气系统序号 品 名 规 格 型 号 单位 数量1 气幕喷淋装置 含气幕装置、喷淋装置、控制装置
5、 套 22 空气汇流排 含减压阀、主管、减压阀、高压连接管、 8 瓶组 套 23 压缩空气瓶 80L/15MPa 支 164 压力切换装置 压风、空气瓶切换装置 套 25 管路及安装附件 套 2空气净化系统1 空气净化装置 WKJ-30(内含气动马达) 台 22 CO2 吸附剂 氢氧化钙 公斤 3003 CO 吸附剂 公斤 404 干燥剂霍加拉特,干燥剂按照 1:1.5 配置使用公斤 605 高压空气瓶 WZA267-80-15 支 126 气瓶连接件 不锈钢软管,6 瓶组 套 27 管道减压阀(含高压表和 低压表) 铜质,入口压力15MPa,出口压力 1MPa 可调 个 238 手动截止阀
6、个 29 管路及管件 套 2降温除湿系统1 蓄冰箱 304 不锈钢,2 个一套 套 22 循环风道 304 不锈钢 套 23 煤矿浇封型压缩机 ZSK-4.0/380(含交流风机、电磁阀、控制箱、温度传感器) 套 24 矿用隔爆型变压器 KBSG-10 台 1环境检测系统序号 品 名 规 格 型 号 单位 数量1 氧气传感器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 台 42 一氧化碳传感器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 台 43 二氧化碳传感器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 台 24 甲烷传感器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 台 25 温度传感器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 台 16 机械式温湿度计 台 17 监控分站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要配备后备
7、电源, 至少满足 2 小时工作时间) 台 28 电缆 与矿方现有型号一致 米 500附 属 设 备序号 品 名 规 格 型 号 单价 数量1 隔绝式氧气自救器 ZH45(C) 台 962 灭火器 MFZ/ABC8 型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只 63 食品 压缩饼干 包 4004 饮料 L 5805 工具箱 MR123 个 27 不锈钢储物柜 SS304,定制 套 48 座椅 3 人一组 组 279 机械式打包座便器 ZDJ-30 个 210 洗手盆 个 2411 急救包 个 212 折叠担架 185*500*50 副 213 硐室安装辅助设施 套 114 指示标牌、操作规程等 定制 套 115 供水
8、施救管路及附件 50mm 的无缝钢管,阀门、水龙头等 套 1照明系统序号 品 名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1 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 器 QBZ -30/660(380) 台 12 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 ZBZ-2.5/660(380)M(A) 台 13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 LED 巷道灯 DJS36/127L 个 54 电缆 MY310+110 型 米 5006 警示灯 DHY0.36/3.6L(A) 个 27 矿灯 KJ3LM(A) 个 258 荧光棒 15*300 个 1605.1.2 紧急避险设施演练条件试验前确定硐室各系统功能正常,具体如下:(1)环境监测系统:对所使用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9、氧气、温度、瓦斯传感器进行校正和超限报警设定,设定值如表 3 所示,其他检测设备比如温湿度表和气体采样器工作正常,接通本安电源和监控分站;传感器安装在生存室;气体采样器放置于生存室。表 3 检测指标项目 O2 CO CO2 CH4 温度指标 18.5%22.0% 24PPM 1.0% 1.0% 355(2)空气净化处理系统: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配备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药剂,试开风机工作正常;放置氧气瓶及空气瓶。(3)空调系统:使用煤矿救生室用防爆空调装置,利用外接电源对救生室蓄冰箱蓄冰,至蓄冰箱检测点温度至20时停止蓄冰,切断外接电源。试开风机工作正常能从蓄冰箱通风管路带出冷源。(4)动力系统:采用
10、救生室自备蓄电池供电,切断外部电源:用矿用隔爆型可控硅充电机对蓄电池充电,试验前蓄电池处于满电状态,接通蓄电池和风机、照明灯、监控分站,通电正常。(5)通讯与检测系统: 室内设置高清晰摄像头,外部可通过视频卡转接后与摄像头连接,实时监控室内人员状况。(6)生命保障系统:备齐是量的食物、饮用水、药品、垃圾桶、方便袋、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放置基本维生用品,包括自救器及医药箱。备齐灭火器,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7)人员情况:试验人员分为进室人员(60 人)和室外人员(4 人)两组,试验前对进室人员进行身体检查,记录体重、血压、心跳频率、体温等各项机能,进室人员至少有两人能熟练操作救生室内设备,比如药
11、剂更换,气体采样器的使用,氧气释放的调节。52 紧急避险设施演练步骤(1)清理救生室周围环境卫生,布置室内相关设备,如图 1 所示,6其中,传感器组放置于人员座位旁边,与室内的监控分站相连接,接通监控分站和室外电脑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记录;摄像头安置于人员室,能对人员在室内的活动情况进行观测记录:(2)启动外部检测仪器,启动外部监视通信,摄像头实时的对室内人员活动进行观测,当对室内的设备进行操作时,操作时间和过程以及操作后室内的变化进行记录:(3)30 名人员依次通过过渡室进入生存室,连接通信系统,确定无误后关闭室门和隔离门开始试验:(4)半小时使用数字气压计测量一次室内压力:(5)二氧化碳浓度超
12、标或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或温度超标或湿度超标启动空气循环风机,开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处理和降温,同时冷凝除湿:(6)氧气浓度低于 18.5时,室内人员手动打开氧气瓶减压阀和流量计启动氧气供应,流量控制在 90108L/h,氧气浓度超过 22%时减小氧气释放速度:(7)外部需时刻检查内部人员情况,并查看内部相关数据,进室8 人建立轮流值班休息制度,保证随时都有 2 名人员值班记录、监督室内各设备运行状况,观察监洲数据,及时汇报室内人员、环境情况,以及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其余人员应尽量休息,减少消耗调整状态等待救援升井:(8)室外人员半小时使用数字气压计测量次室内压力,室内人员使用压力表观测室内压力,当
13、室内外压差越过泄压阀启动值时,7降低氧气释放速度:当出现氧气浓度偏高而室内压力偏低的情况时停止氧气释放,同时开启空气瓶,补充氮气以均衡室内压力:(9)室内试验人员间隔 2 小时使用气体采样器对人员室空气采集,结合气体检测管对室内的空气成分检测:(10)至试验时间达到 106 小时时试验结束人员缓慢出室,进行身体检查,记录身体各项机能;(11)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记录,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硐室内的视频资料存档。6. 紧急避险设施演的操作手册避险人员应由进风侧硐室入口进入,回风侧出口门仅作为备用应急出口使用。进入硐室的第一批避难人员在开启相应进入方向各系统后,必须进入避难硐室另一侧打开另一边的相应系统。警
14、示:当生存硐室内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人呼吸要求(氧气浓度为 18.5%至 22%,一氧化碳浓度小于 24ppm,二氧化碳浓度小于 1%。 )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配戴的自救器。一、硐室外1.在发生煤矿灾难无法升井脱险时,避难人员根据矿井避灾路线图提示进入避难硐室暂时脱离灾害威胁。82.硐室外单向排气阀,请查看是否堵塞。二、进入硐室1.通过防爆密闭门上的观察窗口查看过渡室是否有其他人在进行喷淋冲洗。注意:如果有人正在操作,请等待操作结束进入主硐室门后,硐室外的人方可打开过渡硐室门进入。2.确认过渡硐室无人后,旋转门把手(顺时针为打开,逆时针为关闭)打开过渡硐室门进入过渡硐室。防爆密
15、闭门打开的同时,如果压风管道没被破坏,风幕系统自动打开。93.当一组人员进入后立即从里面把过渡硐室门关闭。4.关闭防护门后开启喷淋阀门。三、压缩空气幕及喷淋(无压风情况下)1.当人员打开硐室门后,如果压风管道没有气(气幕不喷气)首先打开所有空气瓶阀门(注意:要把阀门打开到位)102.检查压力表是否为正压状态,如为正压时减压器已经预设气压至0.8MPa,请勿改动!如果压力低于 0.8MPa,调整减压器使低压表数值到0.8MPa。3.调节二次减压阀到 0.6Mpa 左右4.打开喷淋控制球阀,空气由喷淋向外喷出进行清洗,过程大约 2060 秒(注:每次过渡硐室洗气人数不得超过 12 人)四.进入生存
16、室1.当一组人员喷淋结束后,开启生存室的密闭门。2.密闭门开启后过渡室人员快速进入生存室,并关闭生存室密闭门。 11五、压风供氧1.在压风管路完好的情况时首先采用压风供氧,开启压风出口三滤装置后的阀门,听到消音器发出声音确认有风送出表示此时压风供氧开启。 (硐室内一共 2 个压风供氧出口均需开启)2.检查压力表是否为正压状态,如为正压时减压器及流量均已设置好,请勿改动!设置参数为:压力输出 0.2-0.3MPa,流量为 8m/分钟。123.压风“三滤”装置设置有自动排污口,请勿随意触碰,防止堵塞。六、压缩氧供氧系统在压风管路被破坏的情况下启用压缩氧供氧系统。1.完全打开每一个氧气瓶(蓝色)阀门
17、(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 2.检查压力表是否为正压状态,如为正压时减压器已经预设气压至 0.3-0.4MP,请勿改动!如果压力低于 0.3-0.4MP,调整减压器使低压表数值到0.4Mp。3.打开供氧控制箱上的控制球阀134.根据 0.5 升/分钟/每人,按总人数调节供氧箱供氧流量。七、正压维持系统1.在压风管路没有压风的情况下,打开硐室中空气瓶组的空气瓶阀门。2.调节空气管路二级减压阀到 0.3Mpa3打开手动补气管路,根据硐室内外压差调节补气量。八、空气净化及降温除湿系统1.硐室中配有 2 套蓄冰空调和 2 套空气净化系统。142.打开压缩空气瓶阀门,调节每个瓶的减压阀出口压力至 0
18、.6MPa3.打开空气总阀,调节空气管道减压阀至(0.3-0.4)MPa;可跟据实际需要调节压力控制气动马达风压4.打开控制管路的空气流量控制阀调节空气流量;可跟据实际需要调节流量控制气动马达的转速。5.使用过程中如果压差超过 500Pa 打开手动泄压阀,提高泄压速度由 2 组直流调速风机带动6.1 从座位下或储物箱内取出一箱二氧化碳吸收剂(4 包 12 公斤) ,打开真空包装。156.2 将吸收剂放入净化器的药剂箱内。注意:当生存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无法降至 1%以下,或者吸收剂颜色变为白色(原为粉红色)时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 (生存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由二氧化碳传感器显示)6.3 从座位下取出
19、一盒一氧化碳催化剂,打开真空包装。6.4 将催化剂放置在净化器的药剂箱中。请勿更换或移除。当生存硐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无法降至 24ppm 以下时再更换一氧化碳吸收剂。 (生存硐室内一氧化碳浓度由一氧化碳传感器显示)警示:当生存硐室内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人呼吸要求(氧气浓度为 18.5%至 22%,一氧化碳浓度小于 24ppm,二氧化碳浓度小于 1%)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佩戴的自救器。6.5 从座位下或储物箱中取出一盒干燥剂,打开真空包装。166.6 将干燥剂放置在净化器的药剂箱中。当硐室内湿度持续上升至 70%左右时,更换干燥剂。九、环境监测系统在硐室侧面设置有甲烷传感器,二氧化
20、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通过读取各个传感器读数来确认生存硐室环境。十、通讯电话防爆电话可以直接与矿调度指挥中心进行通话,以便救援人员及时了解硐室内情况。17启动救灾通讯电话,和矿调度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并及时、准确地汇报遇险人员数量,健康情况、硐室内设备运行及事故发生情况等相关信息,并保持和救援指挥中心的联系。十一、卫生间1.卫生间坐便使用完毕后踩下踏板,完成机械打包后关闭坐便。2.储便盒装满后抽出,把里面打包好的塑料袋取出放到指定位置。十二、压缩氧自救器在座椅下面备有压缩氧自救器,当外部环境允许逃离硐室时,或生存硐室内系统不足以保证员工生命时,避险人员须佩戴好自救器
21、转移。18在逃离或转移时应仔细观看挂在生存硐室墙壁上的避灾路线图,以便能迅速地逃离灾难或转移到安全地点。十三、其它物品在座椅下面配备有矿泉水、压缩干粮、急救包、担架、常用工具。注意:食品为军用压缩饼干,一包 250 克(约为 5200 千焦)每人每天 1 块。饮用水为矿泉水,一瓶 550 毫升,每人每天饮水量为 1500 毫升。十四、避难硐室电气设备1.进入硐室后,在有交流电源的情况下,要先后启动照明电源以供日常照明及采集和显示硐室内、外灾害气体浓度。2.图为照明综合保护开关,为避难硐室内照明开关。启动方式:将箱体右侧面的隔离开关向右旋转至合闸状态。3.在无外部供电照明的情况下,可以开启内部的矿灯、荧光棒。4.紧急避险设施演练数据记录方式本实验采用手工记录和一起记录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