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一、利润和平均利润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三、借贷资本和利息 四、资本主义地租 五、劳动创造价值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六、剩余价值规律,一、利润和平均利润,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又称资本主义的耗费,就是指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商品的价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成本价格的出现,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剩余价值就成为成本价格以上的一个增加额。资本家进一步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而成本价格是指在生产商品时实际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所以,剩余价值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利
2、润。,(2)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既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得的价格总额超过其预付资本量的余额。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 P=m/C,C表示全部预付资本,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则反映了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3)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A 剩余价值率 B 资本有机构成 C 不变资本的节约 D资本的周转速度,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得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和供求情况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价格涨落,利润率有升有降,使得利润率
3、平均化。,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不同,各部门利润率不同,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围绕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高的部门,资本转移会引起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化,进而引起产品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相应变化,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指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总资本,利润率平均化只是一种趋势,而不是利润的绝对平均化。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等
4、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形成前:商品价格=成本价格+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此时商品的价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因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由原来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变为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是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第一:从整个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量同剩余价值总量是一致的。 第二:从整个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量和价值总量是一致的。 第三:商品的生产价格的确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动。,意义: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决了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与价值
5、规律在形式上的矛盾。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作为阶级的对立关系。,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 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执行的职能仍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2、商业利润的来源 商业利润也来自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指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职工的劳动一般指非生产性的劳动,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价值,则以商业利润的形式被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所以商业剥削的实质,是商业资本家利用商业职工无偿的剩余劳动,来占有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三、借贷资本和利
6、息,1 借贷资本是指货币资本所有者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产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2 利息和利息率 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它的来源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利息率一般低于平均利润率。利息这一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G-G,3 资本主义银行和银行利润 银行利润的来源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贷款利息。 银行利润,它相当于平均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4 股份公司和股票 股份公司是指资本家发行和推销股票筹集资本而联合经营的企业。股份公司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内部的一
7、种调整。虽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使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 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 股票价格是股息的资本化=股息/利息率,四、地租的本质,1、资本主义地租: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有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级差地租:是指 由于耕种较好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超额利润。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构成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耕种劣等地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经营垄断造成的。,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
8、垄断是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 (1)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造成生产价格是由耕种劣等地的生产条件所决定 (2)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内部的竞争。,A、级差地租1,是指由于等量资本投入肥沃程度或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块所产生的不同的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1。,B 级差地租2,是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所产生的不同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在租约期内,归农业资本家所有。,3、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不论土地优劣,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由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所构成。,农业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是绝对地
9、租产生的条件;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寻租垄断租,五、劳动创造价值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表现为资本的所有者获得利润或利息,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者获得工资,它体现了资本所有制者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 表现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六、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剩余价值之所以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因为: 1、剩余价值规律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之间的内在统一;,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环节都服从于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都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