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71748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华中师大琼中附中与屯昌中学20182019 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三化学试题命题人:林朝秀 审题人:董义林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14 O16 S 32 Cl35.5 K39 Fe 56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 2018 年 6 月,浙江发生“红糖馒头”事件,不良商贩超标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甜蜜素”。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食品添加剂在合理限量范围内使用不影响人体健康B. 食品添加剂必须用天然的物质C. 柠檬黄常用来做着色剂,改善食品色泽D. 醋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品2. 某氯氧化物 已经取代 作为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氧元素质量约比为 ,该分子式为 A. B. ClO C. D.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研究和验证各种化学问题。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 某无色溶液中加 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D. 在含 杂质的 溶液中加入足量 Fe,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溶液4.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不会引起生成物改变的是()ANa 和 O2 BNaOH 和 CO2 CNa 2CO3和 HCl DNaHCO 3和 NaOH5.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 既能与 X 反应又能与 Z 反应的是 X Y ZNaOH 溶液 稀硫酸KOH 溶液 稀盐酸溶液 Cu 浓硝酸A. B. C. D. 6. 已知如下氧化还原反应则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 B

4、.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 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 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 4 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 0 分。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B.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石油中提取石蜡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C.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D. 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8. 清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射入

5、林间,这是种现象源自胶体的A. 丁达尔效应 B. 聚沉 C. 电泳 D. 折射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铝粉投入到 NaOH 溶液中:B.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D. 溶液跟 反应:10.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 的数量为B. 与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C. 标准状况下, 和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D. 和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11. 对实验 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 实验 1: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 实验 2: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 实验 3:试管中颜色变为红色D. 实验 4:放一段时

6、间后,饱和 CuSO4 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12. 向含 1mol 的饱和溶液中缓缓通入 气体充分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第卷三、非选择题:共 64 分。13. 现有 七种物质,已知 A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稀释 E 的浓溶液时会放出大量的热,G 溶液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E 。在反应 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反应 是工业炼铁原理,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物质 C 与 E 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4. 非金属单质 A 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 D,已知 D 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若 A 在常温

7、下为固体,B 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的化学式是_;在工业生产中,B 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而污染了环境。若 A 在常温下为气体,C 是红棕色的气体。、C 的化学式分别是:A_;C_。的稀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 B 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_ 填“属于”或“不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15. A、B、C、D、E 五种物质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它们按图所示关系相互转化(1)这五种物质中,A: _、 C: _(2)将 CO2通入 E 的饱和溶液中,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写出 AD、CD、C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D: CD: CE: .16. 某小

8、组在实验室使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和浓盐酸通过加热制备氯气,并对氯气的性质进行探究。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欲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氯气,则“制取 收集”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_ _装置 C 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该小组同学对氯气性质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将氯气通入到 NaCl 溶液中,再加入 1mL 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将氯气通入到 KBr 溶液中,再加入 1mL 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将氯气通入到 KI 溶液中,再加入 1mL 振荡,静置,观察四氧化碳层颜色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该小组的实验设计缺陷是_,改进的办法是_。常温下,高锰酸钾固体和

9、浓盐酸反应也可制得氯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某温度下,将 通入 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 NaCl、NaClO、 的混合液,经测定 与 的浓度之比为 1:3,则 与 NaOH 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17. 甲乙两实验小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I.甲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过量铁粉与浓 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组装好实验仪器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D 中收集到 VmL 水,说明 A 中反应产生气体的成分是_乙组同学对反应后圆底烧瓶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进行探究铁与浓 的反应过程中必有 生成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 KSCN

10、 溶液,不变红色 原因是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 KSCN 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A.溶液中 被氧化成更髙价;B._;C._请选用下列合适的化学试剂,验证结论 A 是否正确溶液、 溶液、KSCN 溶液、新制氯水、一定浓度的 溶液操作、现象及相关结论为_18. 为验证 、 、 三者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 当 B 和 C

11、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向 B 中加入一定量 KSCN 溶液,混合液显红色,一段时间后,B 中溶液红色加深,关闭活塞 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 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_。中溶液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为验证 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_,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作用是_。过程实验的目的是_。华中师大琼中附中与屯昌中学20182019 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三化学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2.0 分)19. 2018 年 6 月,浙江发生“红糖馒头”事件,不良商贩超标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甜蜜素

12、”。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食品添加剂在合理限量范围内使用不影响人体健康B. 食品添加剂必须用天然的物质C. 柠檬黄常用来做着色剂,改善食品色泽D. 醋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品【答案】B【解析】解: 食品添加剂应依法合理使用,在合理限量范围内使用不影响人体健康,故 A正确; B.很多食品添加剂是合成的,所以食品添加剂不一定用天然物质制造,故 B 错误; C.柠檬黄具有黄色,可做着色剂,改善食品色泽,故 C 正确; D.醋能抑制细菌滋生,可作食品防腐剂,具有酸味可以用作调味剂,故 D 正确; 故选 BA.食品添加剂应依法合理使用; B.很多食品添加剂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 C.

13、柠檬黄具有黄色,可做着色剂; D.根据醋的性质分析,醋具有酸味和抑制细菌滋生的作用本题考查食品添加剂,难度不大,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是无害的 但违反规定,将一些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当作食品添加剂,或者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会损害人体健康20. 某氯氧化物 已经取代 作为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氧元素质量约比为 ,该分子式为 A. B. ClO C. D. 【答案】C【解析】Cl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O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只需比较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可得出答案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研究和验证各种化学问题。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 将

14、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 某无色溶液中加 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D. 在含 杂质的 溶液中加入足量 Fe,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溶液【答案】B【解析】解: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因乙醇与水混溶,二者不分层,不能进行萃取,故 A 错误;B.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则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氨气,故 B 正确;C.硫酸钡、氯化银均为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则某无色溶液中加 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可能有 ,可能含有 ,

15、若原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也能生成硫酸钡沉淀,故 C 错误;D.在含 杂质的 溶液中加入足量 Fe 后,氯化铁被还原为氯化亚铁,故 D 错误;故选 BA.乙醇与水混溶,二者不分层;B.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C.硫酸钡、氯化银均为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原溶液还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D.除杂后加热,铁离子水解会生成氢氧化铁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明确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气体或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除杂等知识即可解答,选项 C 为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题目难度中等22.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不会引起生成物改变的是A Na 和 O2

16、 B NaOH 和 CO2C Na2CO3 和 HCl D NaHCO3 和 NaOH【答案】D【解析】A、Na 与 O2 在常温下反应生成 Na2O,Na 与 O2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Na2O2,选项A 错误; B、少量 CO2 与 NaOH 反应生成 Na2CO3 和 H2O,过量的 CO2 与 NaOH 反应生成NaHCO3,选项 B 错误;C、少量 HCl 与 Na2CO3 反应生成 NaHCO3 和 NaCl,过量 HCl 与 Na2CO3反应生成 NaCl、CO2 和 H2O,选项 C 错误;D、不论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怎样改变,NaHCO3和 NaOH 反应只能生成 Na2C

17、O3 与 H2O,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23.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 既能与 X 反应又能与 Z 反应的是 X Y ZNaOH 溶液 稀硫酸KOH 溶液 稀盐酸溶液 Cu 浓硝酸A. B. C. D. 【答案】B【解析】解: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故 符合;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钾反应反应生成硅酸钾与水,在酸中二氧化硅只与 HF 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故 不符合;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得到 NO,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常温下氮气不能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故 不符合;常温下,Cu 与浓硝酸反应生

18、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得到氯化铜、氯化亚铁,故 符合,故选: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强酸、强碱反应;二氧化硅不能溶于盐酸;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得到 NO,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得到氯化铜、氯化亚铁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24. 已知如下氧化还原反应 则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解: 中 是氧化剂, 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中 是氧化剂, 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 中

19、是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综上得氧化性顺序为 故选 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据此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方程式来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化合价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题目难度不大二、双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0 分)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B.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石油中提取石蜡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C.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D. 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20、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答案】AB【解析】解: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硝酸型酸雨”的形成与氮的氧化物有关,但“臭氧空洞”与氟氯烃污染有关,“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故 A 错误; B.石油裂解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 ,有时甚至高达以上 ,使石油分馏产物 包括石油气 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煤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海水制镁由镁离子生成镁单质;以上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但石油中提取石蜡,是从石油分馏得到的重烃,无新物质生成,故 B 错误;C.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

21、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故 C 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氯化铁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故D 正确故选:ABA.“臭氧空洞”与氟氯烃污染有关,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两者与氮氧化物无关;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C.“低碳经济”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本题考查常见的环境污染、煤和石油加工、胶体性质等,注意把握物

22、物的性质、用途,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不大26. 清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射入林间,这是种现象源自胶体的A. 丁达尔效应 B. 聚沉 C. 电泳 D. 折射【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胶体性质的把握。【解答】空气与尘埃以及潮湿的空气形成胶体,当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早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透过树叶,射入林间,这是种现象源自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选 A。2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铝粉投入到 NaOH 溶液中:B.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D. 溶液

23、跟 反应:【答案】DA【解析】解: 铝粉投入到 NaOH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 ,故A 正确;B.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的离子反应为 ,故 B 错误;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的离子反应为 ,故 C 错误;D. 溶液跟 反应的离子的反应为 ,故 D 正确;故选 ADA.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B.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一水合氨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C.电子、电荷不守恒;D.反应生成氯化铁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8.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4、 溶液中, 的数量为B. 与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C. 标准状况下, 和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D. 和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铵根易水解,所含 数小于 ,故 A 错误;B. ,Mg 与 反应生成 ,则 1molMg 参与反应转移 2mol 电子,故 参与反应转移 电子,即 ,故 B 错误;C.标准状况下, 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 1mol,故 和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即 ,故 C 错误;D. 这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后分子总数仍为 ,故D 正确。故选 D。29. 对实验

25、 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 实验 1: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 实验 2: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 实验 3:试管中颜色变为红色D. 实验 4:放一段时间后,饱和 CuSO4 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答案】CD【解析】解:A、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故溶液分层,下层为溶有碘的四氯化碳,显紫色,故 A 错误; B、生成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和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氨水中,故 B 错误; C、铁离子遇硫氰酸根显红色,常用硫氰酸钾检验铁离子的存在,故 C 正确; D、氧化钙有吸水性,使硫酸铜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故析出晶体,故 D

26、正确故选 CDA、根据萃取的原理来回答; B、根据可溶性的铝盐和氨水反应的情况以及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的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三价铁离子与硫氰酸钾发生反应的现象来回答; D、根据氧化钙的吸水性和饱和硫酸铜溶液失水后的变化来分析; 本题以实验装置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一道形式新颖的题目30. 向含 1mol 的饱和溶液中缓缓通入 气体充分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D【解析】解: 刚开始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没有沉淀析出,通入二氧化碳少量时发生反应,但是碳酸氢钠还为达到饱和,所以不会有沉淀析出,一段时间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增大,达到饱和开始产生沉淀,故 A 错误

27、;B.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当生成的碳酸氢钠达到溶解度时,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不再增大,通入二氧化碳的量小于 1mol,故 B 错误;C.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继续通入,随着二氧化碳通入量增大,碳酸氢钠达到饱和,有沉淀析出,所以开始钠离子浓度不变,后来变小,最后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溶液,钠离子浓度又保持不变,故 C 正确; D.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溶液质量增加,当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达到其溶解度时,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不能溶解,溶液质量减小,最后变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保持不变,故 D 正确;

28、 故选:CD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的溶解度小,而且反应过程中又消耗了水,导致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减少,就会导致生成的碳酸氢钠过饱和而生成沉淀,据此解答本题考查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转化,明确二者化学性质及饱和溶液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4.0 分)31. 现有 七种物质,已知 A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稀释 E 的浓溶液时会放出大量的热,G 溶液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E 。在反应 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反应 是工业炼铁原理,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物质

29、 C 与 E 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FeSO H SO【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难度不大。【解答】A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 A 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所以 C 是铁,E 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且 E 的稀溶液能和铁反应,所以 E 是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G 溶液为蓝色,则 G 是铜盐,铁和铜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所以 D 是硫酸亚铁,B 是氢气,F 是铜。通过以上分析知,E 是 H SO ,D 是 FeSO ,故答案为:FeSO ;H SO ;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置

30、换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故答案为: ;的反应是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Fe O故答案为:Fe O ;铁和稀硫酸的反应,产物是氢气和硫酸亚铁,方程式为 SO ,则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2. 非金属单质 A 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 D,已知 D 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若 A 在常温下为固体,B 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的化学式是_; 在工业生产中,B 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而污染了环境。若 A 在常温下为气体,C 是红棕色的气体。 、C 的化学式分别是:A_;C_。的稀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 B 气

31、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_ 填“属于”或“不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1 酸雨 2稀 属于【解析】【分析】题中能发生连续氧化,对应的反应有硫和氮元素的转化:在常温下为固体,B 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 A 为 S 元素,B为 ,C 为 ,D 为 ,在空气中的主要成分,C 是红棕色的气体,则 A 应为 ,B 为 NO,C 为 ,D 为 ,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解答】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 B 为 ,据此推断 C 为 、D为 ,故 D 的化学式是 ,故答案为: ; 被雨水吸收后生成 和 ,形成酸雨,所以 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

32、 B 气体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酸雨而污染环境,故答案为:酸雨;在常温下为气体,C 是红棕色气体为 ,则 A 为 ,所以 A、C 的化学式分别是 、 ,故答案为: ; ;据 可知 D 为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 N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该反应中铜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 稀 ;属于。33. A、B、C、D、E 五种物质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它们按图所示关系相互转化(1)这五种物质中,A: _、 C: _(2)将 CO2通入 E 的饱和溶液中,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写出 AD、CD、C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D:_ CD:_CE:_【答案】(12 分,每空

33、 2 分)(1)Na Na 2O2 (2) CO 2+H2O+2Na+CO32 =2NaHCO3 (3)2Na+H 2O=2NaOH+H2 2Na 2O2+2H2O=4NaOH+O2 2Na 2O2+2CO2=2Na2CO3+O2(1)由以上分析可知 A 为 Na,C 为 Na2O2,故答案为:Na;Na 2O2;(2)E 是 Na2CO3,将 CO2通入 E 的饱和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2Na+CO32-=2NaHCO3,故答案为:CO 2+H2O+2Na+CO32-=2NaHCO3;(3)AD 的反应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2Na+2H 2O=2NaOH+H2,CD 为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CE 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H2O=2NaOH+H2;2Na 2O2+2H2O=4NaOH+O2;2Na 2O2+2CO2=2Na2CO3+O2。34. 某小组在实验室使用软锰矿 主要成分为 和浓盐酸通过加热制备氧气,并对氯气的性质进行探究。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欲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氯气,则“制取收集”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_ _装置 C 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该小组

35、同学对氯气性质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将氯气通入到 NaCl 溶液中,再加入 1mL 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将氯气通入到 KBr 溶液中,再加入 1mL 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将氯气通入到 KI 溶液中,再加入 1mL 振荡,静置,观察四氧化碳层颜色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该小组的实验设计缺陷是_,改进的办法是_。常温下,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也可制得氯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某温度下,将 通入 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 NaCl、NaClO、 的混合液,经测定 与 的浓度之比为 1:3,则 与 NaOH 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质量之

36、比为_。【答案】 浓 ;b; ;除去 中的 HCl 杂质;不能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再做一组实验,步骤为:Kl 溶液中,加入溴水,再加入 振荡,静置,观察 层颜色; ;4:1【解析】解: 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方法制取氯气,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洗气瓶除去杂质,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向上拍空气法收集,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故答案为: 浓 ;b、g、h;装置 C 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 中的 HCl 杂质,故答案为:除去 中的 HCl 杂质;实验 得出了氯

37、气氧化性大于 ,而实验 得出了氯气氧化性大于 ,但无法确定 的氧化性大于 ,应再做一组实验,步骤为:Kl 溶液中,加入溴水,再加入 振荡,静置,观察 层颜色,确定 的氧化性与 的氧化性强弱,故答案为:不能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再做一组实验,步骤为:Kl 溶液中,加入溴水,再加入 振荡,静置,观察 层颜色;常温下,利用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也可制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根据 与 的浓度之比 1:3,由 Cl 到 ,失去 1 个电子,由 Cl 到 ,失去 5个电子,一共失去 个电子;由 Cl 到 ,得到 1 个电子,需要 16 个原子才能得到 1

38、6 个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1,故答案为:4:1。(1)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气、二氯化锰和水,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即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方法制取氯气,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洗气瓶除去杂质,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向上拍空气法收集,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据此排序;(2) 浓盐酸有挥发性,且 HCl 易溶于水;(3) 通过将氯气依次通入到 NaCl 溶液、KBr 溶液、KI 溶液中,再分别加入 1mL 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可知 中 层显橙色, 中 层显紫色,结

39、合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可知, 的氧化性分别大于 和 ;(4) 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从 价降为 价,氯元素化合价从 价升高为 0 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原子个数守恒,反应方程式 浓,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5) 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来书写方程式,从反应中找到被还原的氯元素即化合价降低的氯元素,被氧化的氯元素即化合价升高的氯元素,或者根据电子守恒来确定。(6)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探究,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混合物的提纯与实验基本操作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明确氯气制备原理和氯水成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5. 甲乙两实验小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I. 甲组同学

4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过量铁粉与浓 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组装好实验仪器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D 中收集到 VmL 水,说明 A 中反应产生气体的成分是_II. 乙组同学对反应后圆底烧瓶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进行探究铁与浓 的反应过程中必有 生成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KSCN 溶液,不变红色 原因是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 KSCN 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A.溶液中 被氧化成更髙价;B._;C._请选用下

41、列合适的化学试剂,验证结论 A 是否正确溶液、 溶液、KSCN 溶液、新制氯水、一定浓度的 溶液操作、现象及相关结论为_【答案】检查装罝的气密性; 和 ; ;溶液中 被氧化;溶液中 及 均被氧化;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取出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 的 溶液;如果溶液红色复原,则结论 A 正确,反之亦然【解析】解: 装置组装后发生反应除杂、排水量气法测定气体体积,需要气密性完好,组装好实验仪器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罝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罝的气密性;浓硫酸和过量的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二氧化硫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故答案为: 及

42、 ;铁与浓 的反应过程中必有 生成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 KSCN 溶液,不变红色 原因是铁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是亚铁离子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 KSCN 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 KSCN 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可能存在的情况是溶液中 被氧化成更高价态的铁、溶液中被氧化或溶液中 及 均被氧化,故答案为:溶液中 被氧化;溶液中

43、及 均被氧化;如果是溶液中的 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可再加 溶液,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取出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 的 溶液;如果溶液红色复原,则结论 A 正确;反之亦然,故答案为: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取出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的 溶液;如果溶液红色复原,则结论 A 正确,反之亦然甲乙两实验小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I. 装置组装后发生反应除杂、排水量气法测定气体体积,需要气密性完好;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气体中含二氧化硫,D 中收集到 VmL 水,说明生成的气体可能含氢气;乙组同学对反应后圆底烧瓶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进行探究,铁与浓 的反应过程中必有 生成

44、,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 KSCN 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是铁过量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说明亚铁离子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 KSCN 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可能存在的情况是溶液中 被氧化程更高价态的铁、溶液中被氧化或溶液中 及 均被氧化,可用试剂的反滴加法检验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和混合物的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和端值法的计算的思路,难度中等36. 为验证 、 、 三者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

45、示装置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 当 B 和 C 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向 B 中加入一定量 KSCN 溶液,混合液显红色,一段时间后,B 中溶液红色加深,关闭活塞 a。(1) 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 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 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_。(3) 中溶液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4) 为验证 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_,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作用是_。过程实验的目的是_。【答案】 ;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打开活塞 b,将 C 中溶液

46、滴入 D 中,关闭活塞 b,取下 D 振荡。静置后 层溶液变为紫色;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确认C 的黄色溶液中无 ,排除 对 氧化碘离子实验的干扰【解析】解: 中产生黄绿色气体是氯气,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在盐酸溶液中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淀粉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说明氯气氧化性强于单质碘, 故答案为: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 中溶液发生反应是氯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 为验证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碘,应将 C 中生成的铁离子加入到盛有 KI 溶液的 D 中,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静至后 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打开活塞 b,将 C 中溶液滴入 D 中,关闭活塞 b,取下 D 振荡。静置后 层溶液变为紫色; ; 浸有 NaOH 溶液的棉花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为验证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 B 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时,说明有大量的铁离子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 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确认 C 的黄色溶液中无 ,排除 对 氧化碘离子实验的干扰。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装置 A:84 消毒液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