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 三 语 文 试 题 第 1 页 ( 共 8 页 ) 绝密启用前 浙东北联盟( ZDB)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 12 月联考高三语文 试 题 命题人:陈宇燕 赵东英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症( zhng) 状包括记忆障 碍、失
2、语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病因迄( q) 今未明,因此一直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B.临海市交警大队整合辖( xi) 区 5 万名中小学生,以整治骑电动车未戴头盔( hu)为切入点 ,组织交警、教师、家长、校车驾驶员建立“找碴组”,重点抽查学校周边道路隐患治理情况。 C.乌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完备的演出和接待能力为乌镇举办戏剧节提供 ( gng) 了设施支持,国内外戏剧大师和艺术界人士垂 青 乌镇并非偶然 。戏剧节展示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激发戏曲艺术的活力和潜( qin) 力。 D.如果说青春似舞娘,充满着灵 性,那梦想就像轻盈( y n g ) 的舞姿,将灵动洒满大地,洒向芸芸
3、众生。怀揣( chui)梦想上路,让梦想赋以我们生活的勇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 3 题。( 5 分) 【甲】那么,经典的阅读是否存在方法?我们在这里将展示三种阅读文学经典的方法: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的阅读角度。 代入感过深是初学者的通病;抛去文本、理论先行,则是学院派的误区。【乙】我们因此提倡与历史有关的,既同情又间离的阅读,以利于一种清明意识、现实感与发问精神的建立。第一种阅读视角,是文化史的视角。对业余读者而言,文学事无巨细地摊开了另一个世界。我们看到的首先不是情节与人物,就是城市布局、乡村风景、街道设置、谈吐、饮食、风俗、器物等等。大仲马笔下的火枪手为什么基本不用火枪(这部小说
4、一度被翻译成三剑客,倒是更为贴切)?【丙】我们需要先去查阅一下火绳枪的发射速度(可参考 Osprey 出版社“战士”丛书的火绳枪兵: 1588-1688)。 当然,如果你早已知道铁血宰相俾斯麦曾经与人以香肠决斗,就决不会嘲笑这些浪漫守旧的剑客。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通病 B对 C事无巨细 D就是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 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 4.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红船精神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素材。 高三语文试 题 第 2
5、 页 (共 8 页) B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其标准时速可达 350 公里每小时,于 2017 年 6 月 26 日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 C厉害了,我的国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将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呈现在银幕上,深受观众喜爱。 D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提议对中国制造的价值约 500 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几小时后,中国做出回击,宣布计划对价值 30 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等 128 种产品中止减让关税。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6、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3 分) _ _,不提更远的传说,只凭史籍记载,周代的宫廷教育科目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项 “ 书”是识字,当然属于语文;“数”的教科书九章算术一直与“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同科,是用语文的方式编写的;“礼乐”,要训练,但观念、规范写在经书上,也要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其实也是高级语文。当时的宫廷教育分文武两科, _ ;但是,“射御”在“礼乐”的覆盖下,也是要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所以, _。西周至今 3000 余年,不可谓不早。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都是帝制,虽然固化,但上古、中古到近古,内在的变化也很复杂。社会变,语文不
7、能不变;但是,这样一门古老的课程,自然会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中国体式,保 留着太多的传统,也形成了太多的习惯。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和配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6 分) “倒 U 曲线”,又称库兹涅茨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 1955 年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在心理学中也存在许多“倒 U曲线”,下图是根据重复次数与效果之间关系形成的“倒 U 曲线”图。 ( 1)请你依据上图,概括出效果曲线图的特点。要求:语言连贯,不超过 50 个字。( 2 分) ( 2)我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经历过父母或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假如你正面对一位“ 苦口
8、婆心”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你想对这位母亲说点什么 ?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 80 个字。(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7-9 小题。(共 10 分) 材料一: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另一个指标,叫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指服务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占 GDP 的比例。这是一个反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指标。“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 44.2%提高到了 50.5%,这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标志。 效果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负 正 重复次数 高三语文试 题 第 3 页 (共 8 页) 为什
9、么服务业发展能反映产业结构 的优化呢?这也有规律可寻。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就相对较高。比如,全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70%左右,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多在 75%以上。 (摘编自详解“十三五”: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 2016 年 5 月 7 日央广网) 材料二: (摘编自周斌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的京沪比较,上海经济 2017 年第 3 期) 材料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印发了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 2017 2025 年),明确到 2025年,将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提升效率基础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十年倍增”,使
10、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60%,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 55%。 “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连续迈上新台阶。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品种日益丰富,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就业扩大和民生改善。 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服务业发展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束缚较多,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我国将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 板,促进生产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社会服务、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同时,我国
11、还将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推动服务领域双向开放,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我国服务业大发展。 材料四: 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最大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但这种地位并不稳固,服务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其相对滞后的格局亟须改变。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我国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明确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解决好“越位”“缺位”问题。“越位”,即 政府大量介入微观经济领域,甚至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缺位”,即对很多应该加以管理的事务没有发挥管理作用。政府尽可能不要直接参与,而应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良性互动。城镇化与服
12、务业发展历来是相互促进的,通过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载体和条件,是极为重要的路径选择。 深化分工与合作,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我们应在分工与互动中实施现代制造业与生产高三语文试 题 第 4 页 (共 8 页) 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将高端服务元素坚实地嵌入制造业之中,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深 化改革,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当前,尤需积极开放市场、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政府规制。 (摘编自夏杰长、李勇坚让服务业的带动力更为强劲(观察与思考), 2014 年 07 月 13 日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13、( 3 分 ) A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B 2015 年京沪两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都在 65%以上,且近几年都呈不断攀升态势。 C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一个统一 、开放的市场环境。 D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 2017 2025 年)制定的目标是有现实依据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其服务业增加值也就相对越高,二者之间是基本成正比的。 B 2015 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高于上海约 10 个百分点
14、,但 2013 2015 年之间,两者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C随着服务领域拓宽、服务品种增加,服务业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对改善民生助力也很大。 D服务领域双向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服务 业加快发展、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的必然选择。 9 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13 题。( 20 分) 那些美丽的禁忌 王开岭 ( 1)中国的青山绿水在哪儿?我想,答案是:在有禁忌的地方。换言之,在信仰之乡。 ( 2)一个乍赴南疆的人,尤其冬天,视觉上会有异样感,满目葱茏,直让你怀疑自己戴了墨镜。若到了那些大西南村寨,绿的浓度和幅度更让人油
15、生幻觉,以为掉进了绿池子里。不仅绿,且绿得亢奋,魔幻,忘情。 ( 3)和气候水土有关,又不尽然。最感人的绿为 何独藏于南方乡野呢?南野多了一缕精神上的东西:禁忌。具体地说,即草木崇拜。他们奉树为仙,敬林若祖,轻易不敢折木斫枝。 ( 4)民间对树的尊崇和仰望,要等到草木图腾和相关禁忌文化生成之后。植物有灵的说法,先秦有之。在华夏的犄角旮旯里,随处可闻“树精”“树神”“树怪”的传说。 ( 5)我客居山东济宁时,窗外有条古槐路,街心有铁栏,护着一株数百岁的嶙峋老槐。每天清早,枝丫上都会新添一缕缕的红绸布,皆是夜里缠上的,用意不外乎祈福驱灾。这条路扩了许多回,树也从路边到了中央,可谁也不敢去伤它。甚至
16、,为让老树享饴 孙之乐,整条路全补种了新槐。 ( 6)从前,凡去一个村子,村口总会遇一棵沧桑大树,北方以槐、榆、柳居多。该树往往地位显赫,待遇优厚,一打听,保准跳出一大堆灵异故事。 高三语文试 题 第 5 页 (共 8 页) ( 7)相对于北方,南方乡民对树的感情和构思更丰富些,除“树精”“树怪”这些非凡个体,还把范围扩大到了族群 “风水林”。 ( 8)广东鹤山雅瑶镇昆东村后的小冈上有一片“风水林”,相传是从南洋带回的种子。该树叫格木,为亚热带珍贵树种,其大龄者已逾 200 岁,上世纪 60 年代,某造船厂许以两台拖拉机换这片木材,被村民一口拒绝。且不说经济实惠,在 那个高音喇叭天天喊这喊那的
17、年代,敢拒绝尔等要求,足见“风水林”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了。“风水林”,让“青山绿水”的比例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了。从单株神树到成片的“风水林”,人的敬畏范围和禁忌力度在放大,受惠面积和获益程度也在增长。 ( 9)较之汉族社会,少数民族的树神崇拜,情感上更天真,纪律上更严格,行动上更彻底。贵州的苗、侗两族,自古崇拜草木,在族人眼里,树等于神灵和福祉。每年春天,族人都要过“树秧节”,人人种苗造林,连未婚男女的信物也是一棵树苗。还有个风俗:谁家婴儿降生,全寨老小要齐力替之栽种一百棵杉苗。 ( 10)西双版纳,乃中国热带雨林最完整、面积最大之地。为什么呢?并非偏僻荒凉,而因这儿的居民有个共同的图腾 神林。
18、视树为衣食父母,为感恩示敬,将大片地势好、近水源的森林供为“神林”,在那儿,连花草禽兽也被视为精灵,不得侵扰。那里要求寂静与安详,不允许伐木、狩猎、开垦,不允许喧闹、泄秽、有猥亵之语,甚至不允许捡拾枯枝落果。 整个西双版纳,那样的地方有 600 余处,近 10 万公顷,珍稀植物和药用植物 200 余种。中国最大的植物种子和基因库,寂静如初,仓储完好,靠的是“门神”,是“闲人免入”和“肃静”的牌子,是精神 防护罩和铁布衫。 不仅西双版纳,“神林”在滇桂川黔等其他部族也盛行,彝族、白族、水族、瑶族皆奉树为神,虔敬有加。 ( 11) 如今,很多事应了那句老话:失礼而求诸野。所谓天道,即如此。害怕,有
19、时候是美丽的。上苍佑之,必使有所忌,有所敬,有所自缚和不为如此,其身心才是安全、舒适的。上苍弃之,则使之无所畏,狂妄僭越那样,其灵魂即时时于混乱、激酣中,距离毁灭即不远了。 (选自古典之殇 ,有删节 ) 10赏析文中画线句。( 4 分) 11简析文中第五段的作用。( 4 分) 12结合全文,说说“美丽的 禁忌”的“美丽”体现在何处?( 6 分) 13 作者认为不轻易砍伐是美丽的禁忌。在生活中,文化上的“美丽的禁忌”还有哪些?试举例,并说明其内涵。( 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20 分) 与余生 书 戴名世 余生足下。 前日浮屠
20、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 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高三语文试 题 第 6 页 (共 8 页) 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 有略, 而 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士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 昔者宋 之 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西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 揆 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
21、帝 昺 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 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 廑廑 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 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 澌 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 布 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 焉 。而书籍无从广购,又困于饥寒,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
22、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 以 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 , 稗 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 。甚矣其难也! 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 【注】 余生:余湛,字石民,安徽舒城人,戴名世的学生。南山集案起,余湛牵连下狱,不久病死狱中。 潜德幽光:指山林隐逸之士所记述的明代史事。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
23、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 揆 以春秋之义 揆:衡量 B有 廑廑 志其梗概 廑廑:只,才 C相继 澌 尽 澌:老去 D而世所流 布 诸书 布: 散布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组是( 3 分) A 而 亦不无大相悬殊者 锲 而 不舍,金石可镂 B昔者宋 之 亡也 凌万顷 之 茫然 C窃 有志 焉 则将 焉 用彼相 D而史官所指名 以 购者 醉则更相枕 以 卧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本文开篇先交代作书目的,第二段阐明编写南明史的意义,第三段写搜集南明史料 的种种艰难及自己的抱负,最后一段重申自己的志愿与决心。
24、 B.作者认为南明政权的历史意义不低于蜀汉和崖州的南宋政权,但因为清政府的文字 禁忌严厉,所以南明政权的史实已经湮没无闻,令人悲叹。 C.作者 有感于世无司马迁、班固那样的史学家,于是慨然以修明史为 己任,但又感慨 高三语文试 题 第 7 页 (共 8 页) 于自己一生穷困潦倒,根本无力搜集史料。 D.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又首尾照应,显得极有法度。且善用曲笔,貌似恭 敬,其实是极深刻地揭露了清王朝文字狱的酷烈。 17 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
25、已荡为清风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 ( 2)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 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 8 分) 戏题 宋 范成大 画工李友直为余作冰天桂海二图,冰天画使北虏渡黄河时,桂海画游佛子岩 道中也。 许国无功浪著鞭,天教饱识汉山川。 酒边蛮舞花低帽,梦里胡笳雪没鞯。 收拾桑榆身老矣,追随萍梗意茫然。 明朝重上归田奏,更放岷江万里船。 【注】佛子岩:距桂林十里 ,一山突起。 19 颔联描写 _的场景和诗人出使北虏(金国)渡黄河时
26、的经历,照应了上联 _二字。( 2 分) 20.结合全诗内容及手法,赏析题目“戏题”的内涵。( 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 6 分) 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二: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 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注】缩:理直。 21 第 二 则材料中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27、”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 _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分) 22 结合以上两则 材料 谈谈异同, 并 评 析 材料中所表现的精神。( 4 分) 高三语文试 题 第 8 页 (共 8 页) (四)古诗文默写。( 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6 分) ( 1) _, 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 2)三岁为妇, _。 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 3)执手相看泪眼, _。念去去、千里烟波, _。(柳永雨霖铃) (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_,激昂大义, _ _,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 5) 岭树重遮千里目 , _ 。 _, 犹自音书
28、滞一乡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四、作文( 60 分) 24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请你善良,无论这世界多么冷漠。” “我们对罪恶之人都心存警惕,但 还有另一种罪恶,我们最应该小心提防,那就是善良之人的冷漠。” 读 了上面两段话 ,你有什么样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抄袭、套作。 浙 东 北 联 盟 ( ZDB) 2018-2019学 年 第 一 学 期 12 月 联 考高 三 年 级 语 文 参 考 答 案一 、 语
29、 言 文 字 运 用 ( 共 2 0 分 )1 ( 3 分 ) C。 A 项 , “ 症 ” 应 为 zh ng 。 B 项 , “ 盔 ” 应 为 ku 。 D项 , “ 赋 以 ” 应 为 “ 赋予 ” 。2.( 3分 ) D。 改 为 “ 而 是 ” 。3.( 2分 ) B。 第 一 个 逗 号 改 为 顿 号 。4.( 3分 ) C。 A项 , 成 分 残 缺 , 缺 少 介 词 , 应 分 别 在 “ 爱 国 主 义 ” “ 改 革 创 新 ” 前 加 上 “ 以 ” 。B项 , 成 分 冗 余 , 删 去 “ 每 小 时 ” 。 D 项 , 中 途 易 辙 , 改 为 “ 在 美
30、国 总 统 特 朗 普 提 议 对 中 国 制造 的 价 值 约 500亿 美 元 的 产 品 加 征 关 税 几 小 时 候 ” 。 故 C。5.( 3 分 ) 语 文 是 中 国 最 古 老 的 教 育 课 程 。 射 箭 和 驾 车 属 于 武 科 一 切 教 育 均 以 语文 为 基 础6.( 6分 )( 1) ( 2 分 ) 重 复 的 效 果 先 随 重 复 的 次 数 的 增 加 而 上 升 , 到 了 一 定 程 度 之 后 , 随 重 复 次 数 的增 加 而 下 降 。( 2) ( 4分 ) 作 为 一 个 母 亲 , 都 希 望 自 己 的 孩 子 更 优 秀 , 您 教
31、 育 孩 子 也 可 以 理 解 。 但 是 , 如果 在 孩 子 面 前 反 反 复 复 地 说 , 把 “ 教 育 ” 变 成 “ 唠 叨 ” 后 , 效 果 反 而 会 不 好 。 ( 对 母 亲 表 示理 解 , 2 分 。 指 出 不 足 , 2 分 。 同 时 注 意 简 明 与 得 体 )二 、 现 代 文 阅 读 ( 共 3 0 分 )( 一 )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下 列 7-9 小 题 。 ( 共 10 分 )7 ( 3 分 ) C.C 项 , “ 最 重 要 的 ” 表 述 不 当 , 结 合 材 料 三 第 三 段 内 容 “ 我 国 服 务 业 发
32、 展 仍 面临 诸 多 问 题 。 例 如 , 服 务 业 发 展 思 想 观 念 转 变 相 对 滞 后 , 体 制 机 制 束 缚 较 多 , 统 一 开 放 、 公平 竞 争 的 市 场 环 境 尚 不 完 善 等 ” 分 析 可 知 , 举 的 三 个 例 子 之 间 是 并 列 关 系 。 故 选 C。8 ( 3 分 ) B. A 项 , 应 该 是 “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比 重 ” 。 C 项 , “ 解 决 了 就 业 难 ” 表 述 不 当 。 D 项 ,“ 深 度 融 入 全 球 服 务 业 分 工 体 系 ” 也 是 加 快 中 国 服 务 业 发 展 的 一 条 措
33、 施 。 故 选 B。9 ( 4 分 ) 明 确 政 府 在 服 务 业 发 展 中 的 定 位 , 解 决 好 “ 越 位 ” “ 缺 位 ” 问 题 。 积 极 稳 妥推 进 城 镇 化 , 推 动 城 镇 化 和 服 务 业 发 展 良 性 互 动 。 深 化 分 工 与 合 作 , 推 动 服 务 业 与 制 造 业融 合 。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 释 放 服 务 业 发 展 潜 力 。 ( 一 点 一 分 )( 二 )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1 0 1 3 题 。 ( 2 0 分 )10.( 4分 ) 用 列 数 字 的 方 法 , 具 体 准 确 地 说 明
34、 了 森 林 保 存 的 面 积 大 、 植 物 多 ( 1 分 ) , 说明 少 数 民 族 的 对 树 神 的 崇 拜 , 保 护 成 果 显 著 。 ( 1分 ) 用 比 喻 的 手 法 , 把 “ 闲 人 免 入 ” 和“ 肃 静 ” 的 牌 子 比 作 精 神 防 护 罩 和 铁 布 衫 , ( 1 分 ) 体 现 出 “ 禁 忌 ” 与 “ 美 丽 ” 之 间 的 因 果关 系 。 ( 1 分 ) ( 其 它 手 法 , 言 之 成 理 亦 可 。 如 排 比 。 )11.( 4分 ) 结 构 上 : 承 上 启 下 。 ( 1 分 ) 内 容 上 : 写 出 了 人 们 对 老
35、槐 树 的 尊 崇 和 仰 望 ,寄 托 了 人 们 的 祈 愿 , ( 1 分 ) 揭 示 禁 忌 文 化 的 主 题 , ( 1 分 ) 体 现 散 文 形 散 而 神 不 散 的 特 点 。( 1 分 )12.( 6 分 ) 美 在 保 护 了 生 态 环 境 , 因 为 草 木 崇 拜 , 让 青 山 绿 水 的 比 率 和 稳 定 性 大 大 提 高 ,也 有 利 于 植 物 基 因 的 保 存 。 美 在 形 成 了 禁 忌 文 化 , 使 人 敬 畏 、 崇 拜 树 木 , 成 为 精 神 信 仰 。 美 在 约 束 行 为 , 有 所 不 为 , 让 人 身 心 安 全 舒 适
36、 , 顺 应 天 道 。 ( 每 点 2 分 )13.( 6分 ) 宗 教 禁 忌 , 如 伊 斯 兰 教 信 徒 不 食 猪 肉 , 是 对 宗 教 的 虔 诚 。 节 日 禁 忌 , 如 古代 寒 食 节 禁 烟 火 , 是 对 先 贤 介 子 推 的 缅 怀 。 人 名 禁 忌 , 如 回 避 君 主 、 尊 长 的 “ 名 讳 ” , 以示 尊 重 。 ( 每 点 2 分 , 其 它 言 之 成 理 也 可 。 )三 、 古 代 诗 文 阅 读 ( 共 4 0 分 )( 一 ) ( 20分 )14 ( 3分 ) C( 澌 : 尽 )15 ( 3分 ) D( A 连 词 , 表 转 折
37、/连 词 , 表 假 设 ; B 助 词 , 取 独 /助 词 , 定 后 标 ; C 兼 词 , 于 此/副 词 , 怎 么 , 哪 里 ; D 连 词 , 表 修 饰 )16 ( 3分 ) B “ 已 经 湮 没 无 闻 ” 错 。17 ( 3分 )近 日 方 宽 文 字 之 禁 /而 天 下 所 以 避 忌 讳 者 万 端 /其 或 菰 芦 泽 之 间 /有 廑 廑 志 其 梗 概 /所 谓存 什 一 于 千 百 /而 其 书 未 出 /又 无 好 事 者 为 之 掇 拾 流 传 /不 久 而 已 荡 为 清 风18 ( 8分 )( 1) ( 4 分 )前 些 时 候 和 尚 犁 支 说
38、 他 自 己 是 永 历 时 的 宦 官 , 曾 给 您 讲 述 在 滇 、 黔 时 期 的 事 情 , 我 听 说后 , 携 带 着 笔 墨 到 犁 支 那 里 询 问 。 ( “ 浮 屠 ” “ 足 下 ” “ 载 笔 ” 各 1 分 , 语 句 通 顺 1分 。 )( 2) ( 4 分 )超 出 史 馆 所 了 解 的 野 史 小 说 所 记 载 的 和 石 碑 上 所 镌 刻 的 内 容 , 都 不 能 呈 上 , 这 样 , 就 没有 办 法 写 成 一 个 朝 代 的 较 为 全 面 的 史 书 。 ( 定 后 句 式 1 分 , “ 稗 官 ” “ 无 以 ” 各 1 分 , 语
39、 句 通顺 1 分 。 )参 考 译 文 :余 生 足 下 : 前 些 时 候 和 尚 犁 支 说 他 自 己 是 永 历 时 的 宦 官 , 曾 给 您 讲 述 在 滇 、 黔 时 期 的 事情 , 我 听 说 后 , 携 带 着 笔 墨 到 犁 支 那 里 询 问 。 等 我 到 那 之 后 , 犁 支 已 经 离 去 , 因 而 让 足 下 给我 写 信 , 将 他 所 说 的 写 下 来 。 去 年 冬 天 才 收 到 , 读 了 之 后 , 稍 稍 知 道 了 大 概 。 我 的 家 乡 方 学士 撰 有 滇 黔 纪 闻 一 书 , 我 六 七 年 前 曾 经 见 过 , 等 到 我
40、 买 了 一 本 , 把 犁 支 所 说 的 拿 来 加 以考 证 , 以 便 弄 清 二 者 的 同 异 之 处 。 大 体 上 , 两 人 所 说 的 各 有 详 有 略 , 但 也 有 大 相 径 庭 的 地 方 。传 闻 之 间 , 肯 定 有 错 误 失 实 之 处 。 然 而 , 学 士 考 据 的 颇 为 精 确 详 实 , 而 犁 支 所 说 又 是 耳 闻 目睹 得 来 的 , 二 者 之 间 将 选 择 相 信 哪 一 个 呢 ?从 前 , 宋 朝 灭 亡 时 , 小 小 的 海 岛 一 隅 仅 如 弹 丸 黑 子 , 没 过 多 长 时 间 就 灭 亡 了 , 而 史 书
41、 仍然 还 能 够 详 细 地 记 载 这 件 事 。 而 现 在 像 弘 光 称 帝 于 南 京 , 隆 武 称 帝 于 闽 越 , 永 历 称 帝 于 两 粤和 滇 黔 , 地 方 数 千 里 , 前 后 十 七 八 年 。 揆 度 春 秋 的 义 例 , 难 道 不 如 昭 烈 称 帝 于 巴 蜀 , 帝昺 残 喘 于 崖 州 ? 但 事 迹 逐 渐 湮 没 无 闻 。 近 一 段 时 间 , 文 字 的 禁 忌 才 开 始 变 得 宽 松 一 些 , 但 天下 需 要 避 讳 的 东 西 仍 有 成 千 上 万 , 有 的 人 在 草 莽 山 泽 之 间 , 仅 仅 只 是 记 述 了
42、 这 些 事 情 的 大 概经 过 , 想 要 把 十 分 之 一 的 历 史 保 存 于 千 百 年 之 后 。 但 这 些 史 书 并 没 有 流 传 于 世 , 又 没 有 热 心的 人 为 之 编 辑 搜 集 , 不 长 时 间 后 , 就 会 荡 为 清 风 。 至 于 那 些 老 将 退 卒 , 故 家 旧 臣 , 遗 民 父 老 ,都 相 继 死 去 , 再 加 上 文 献 没 有 保 存 , 凋 残 零 落 , 致 使 一 代 兴 亡 成 败 , 与 那 些 忠 臣 尽 忠 为 报 效国 家 而 死 和 乱 臣 贼 子 误 国 之 事 , 以 及 流 离 失 所 四 处 奔 波
43、 之 情 形 , 无 法 向 后 人 展 示 , 岂 不 可 叹 !整 个 明 朝 , 三 百 年 没 有 历 史 。 金 匮 石 室 所 保 存 的 史 册 , 恐 怕 早 晚 要 散 落 逸 失 。 而 社 会 上流 行 传 播 的 那 些 史 书 , 残 缺 不 全 , 毁 誉 失 真 。 嗟 乎 ! 世 上 没 有 子 长 、 孟 坚 , 不 可 以 随 意 轻 率地 执 笔 写 史 。 我 没 有 什 么 才 能 , 只 是 存 有 这 个 志 向 , 然 而 , 无 法 大 量 地 购 买 书 籍 , 且 又 被 饥寒 交 迫 所 困 扰 , 每 天 都 为 吃 饭 和 穿 衣 发
44、 愁 , 我 担 心 写 史 一 事 终 将 废 弃 。 这 样 , 明 代 强 盛 时 期的 史 书 尚 且 写 不 出 来 , 更 何 况 那 些 夜 郎 、 筇 笮 、 昆 明 、 洱 海 等 地 的 奔 窜 流 亡 一 类 的 小 小 的 轶闻 逸 事 呢 。 前 些 天 翰 林 院 向 各 州 郡 收 购 遗 书 , 史 书 逐 渐 汇 集 起 来 。 但 从 神 宗 晚 年 开 始 , 凡 是涉 及 边 疆 的 , 民 间 都 隐 没 起 来 不 往 上 交 。 而 除 了 史 官 所 指 名 要 购 买 的 史 书 之 外 , 更 多 的 倒 是那 些 山 林 隐 逸 之 士 所
45、 记 述 的 明 代 史 事 , 超 出 史 馆 所 了 解 的 野 史 小 说 所 记 载 的 和 石 碑 上 所 镌 刻的 内 容 , 都 不 能 呈 上 , 这 样 , 就 没 有 办 法 写 成 一 代 全 史 。 实 在 是 困 难 啊 !我 一 直 有 写 明 史 这 个 志 向 , 对 明 代 没 有 史 书 深 感 痛 惜 , 所 以 喜 欢 询 问 当 时 的 事 情 。 只 是自 身 与 士 大 夫 接 触 的 太 少 , 士 大 夫 中 也 没 有 想 要 写 明 史 的 人 , 再 加 上 我 足 迹 未 尝 远 涉 四 方 ,故 而 见 闻 颇 少 , 然 而 , 这
46、 个 志 向 却 一 直 保 存 着 。 足 下 如 果 知 道 犁 支 所 在 的 地 方 , 能 把 他 找 来 ,和 我 当 面 讨 论 这 些 事 情 , 那 我 将 不 胜 荣 幸 。( 二 ) ( 8 分 )19 ( 2分 )在 桂 林 ( 南 方 或 佛 子 岩 ) 宴 饮 歌 舞 ; 饱 识 。评 分 要 点 : 前 一 空 格 , 写 出 “ 桂 林 ” 或 “ 南 方 ” 或 “ 佛 子 岩 ” 得 1 分 , 其 它 意 思 相 近 即可 ; 后 一 空 格 , “ 饱 识 ” 是 唯 一 答 案 , 1分 。20 ( 6分 )( 1) 首 联 和 颔 联 写 自 己 虽
47、 以 身 许 国 , 却 徒 劳 无 功 , 只 落 得 南 北 奔 波 “ 饱 识 ” 山 川 的 命运 。 因 此 “ 戏 题 ” 中 包 含 有 自 嘲 无 奈 与 悲 凉 的 意 思 。 ( 2 分 , 内 容 和 情 感 各 1分 )( 2) 颈 联 直 抒 胸 臆 , 写 自 己 年 事 已 高 , 对 自 己 多 年 来 浮 萍 泛 梗 式 的 浪 迹 生 涯 感 到 意 绪茫 然 ; 尾 联 虚 写 自 己 要 向 皇 帝 请 求 归 隐 , 并 进 而 设 想 自 己 从 成 都 乘 船 归 乡 。 因 此 “ 戏 题 ” 中包 含 着 惆 怅 与 感 愤 。 ( 3 分 ,
48、 手 法 、 内 容 、 情 感 各 1 分 )( 3) “ 戏 ” 本 是 开 玩 笑 、 嘲 弄 之 意 , 作 者 本 想 以 开 玩 笑 的 方 式 自 嘲 一 番 , 却 更 现 无 奈 与悲 凉 。 ( 1 分 )( 三 ) ( 6 分 )21. ( 2 分 ) 知 其 不 可 而 为 之2 2 . (4 分 )同 : 都 体 现 了 两 位 圣 人 的 执 着 精 神 和 担 当 意 识 ( 1分 )异 : 孔 子 说 “ 不 敢 不 告 ” 时 渗 透 着 无 奈 , 这 种 担 当 与 责 任 更 多 是 对 统 治 阶 级 负 责 ; 孟 子说 这 些 话 时 正 与 公 孙 丑 讨 论 关 于 勇 气 的 话 题 , 话 语 渗 透 着 一 种 磅 礴 之 气 , 这 种 担 当 与 责 任 是针 对 万 千 大 众 的 。 ( 其 它 答 案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