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A 级 抓基础读下表,完成 12 题。国家 美国 德国 印度 日本人口出生率/% 1.4 0.9 2.5 0.9人口死亡率/% 0.9 1.0 0.8 0.81.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 )人口老龄化严重 劳动力严重不足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总量大A B C D解析:第 1 题,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A 错;德国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
2、 长率,B 正确;印度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 错;日本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错。第 2 题,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面 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总量大,印度的劳动力非常丰富,人口老龄化不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故 C 正确。答案:1.B 2.C甲、乙为人口过 10 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 2015 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 35 题 。3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战争 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政策4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是( )A控制人口增长 B人口迁移C提高国民素质 D奖励生育5乙国
3、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是( )A具有成本优势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析:第 3 题,由图可知,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表现在乙国少年儿童比重远大于甲国,据此推测甲、乙两国人口政策不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第 4 题,甲国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数庞大,后期老龄化问题会突出,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生产的发展才是人口问题解决的根本措施。第 5 题,乙国人口年龄构成表现为少年儿童比例大,青壮年劳动力多,劳动力资源充足,因此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答案:3.D 4.C 5.A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 67 题。6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
4、乙、丙、丁 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7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C就业困难 D死亡率高解析:第 6 题,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自然增长率高;乙为四个坐标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 岁人口比重为22%,15 64 岁人口比重为 72%,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但仍然是正增长;丁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故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依次是丁、乙、丙、甲,D 项正确。第 7 题,甲地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型,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高,
5、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教育压力大。答案:6.D 7.AB 级 提能力人口负担系数也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如图为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据此,完成810 题。8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时间开始年份大约是( )A1950 年 B1990 年C2010 年 D2030 年9据图推测,2010 年左右我国( )A青少年人口数最少 B老年人口数量最少C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D劳动人口比重最高10中国在“人口机会窗口”期间,推测下列经济发展措施中不匹配的最可能是( )A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B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6、创造更多就业机会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障制度D全力发展重化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解析:第 8 题,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从图中可读出 1990 年2030 年人口负担系数50%,持续 40 年。故 B 项正确。第 9 题,读图可知 2010 年左右人口负担系数最低,即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最低,可推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最高。故 D 项正确。第 10 题, “人口机会窗口”期间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故 D 项 正确。答案:8.B 9.D 10.D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
7、1112 题。11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 D乙丙甲丁12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 11 题,判读坐标图可知甲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乙、丙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丁 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考虑乙、丙出生率的差异,正确排序为丁丙乙甲。第 12 题,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最可能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甲。答案:11.B 12.A13读下列有
8、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从 2014 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2016 年 1 月,我国全面实施放开二孩政策。(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2)根据材料预测 2013 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3)概述发展中国家从 20002010 年间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结合人口金字塔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解析:(1) 从中国人口抚养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和老年抚养比
9、的变化特点。(2) 从中国 1564 岁人口比例图中看出,1564 岁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则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比例上升,说明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从人口政策、人均寿命等方面来分析。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分布金字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答案:(1) 少儿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2)2013 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二孩”政策的实施,出生率将提高,少年儿童的抚养比将有所上升;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抚养比也将进一步上升;且此时 1564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呈
10、下降趋势,所以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3)20002010 年少儿抚养比呈减小趋势,但总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属增长型人口金字塔。有利方面青壮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方面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压力大,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人口贫困,形成恶性循环。14读下图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 2005开始到 2030 年的 25 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25 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 2030 年到 2050 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
11、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 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材料二 2005 年,中国出生婴儿平均男女比例 118100。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 116.9,这也意味着未来的 20 年内,平均每年处于结婚年龄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 120 万人左右。(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_和_问题。(2)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较任何国家都快,这是我国实行_政策的必然结果。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3)目前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调,性别比失调有什么影响?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 “人口老龄程度将超过 30%”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目
12、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 116.9”说明我国存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2)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可以采取延迟退休制度、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弘扬尊老爱老优良传统等。(3) 男多女少的问题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会导致男性婚配困难,诱发许多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平衡措施主要针对出现原因进行考虑。我国的性别比失调是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导致的,所以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改变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另外,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为选择生育提供了可能,所以要杜绝此类非法鉴定行为;同时要消除在就业等方面的性别不公平现象。答案:(1) 老龄化 (速度快) 性别比例失调(2)计划生育 提高老年人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3)影响:造成将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及社会经济结构。措施: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