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6014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规范练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答张十一 韩 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 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 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 觉霜毛一半加。注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踯躅:杜鹃花的一种。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1)赏析颔联的“竞”和“闲”二字的妙处。(2)分析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寻西山隐者不遇丘 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 ,应是钓秋水。差

2、池 不相见,黾勉 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 契 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注 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差池:指此来彼往而错过。黾勉:殷勤。及兹:来此。契:惬意。2(1)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2)从全诗来看,“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北 山 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 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注 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又叫北山)的山腰中。陂:池塘。堑:护城河。(1)第一句的“输绿”一词别致典雅,试结合诗歌前两句分析该

3、词的妙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摊破浣溪沙李 璟手卷珍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3(1)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 ”一词点明了主旨。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 的情感。 (2)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咏 笼 莺 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

4、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 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1)本诗是如何完成对“笼莺”这一事物形象的刻画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正宫】鹦鹉曲野渡新晴冯子振4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幺碧天边岩穴归云,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 青帘 舞处。注 底是:哪里是。青帘:酒帘,酒幌。(1)“白鹭一行飞去”一句化用了杜甫绝句中“ ”这句诗,“问底是青帘舞处”化用了杜牧清明中“ ”这句诗。 (2)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简析“说”字的妙处。7.阅读下面这

5、首唐诗,完成第(1)(2)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 蔡氏昆仲: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颔联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唐宋诗举要云:“三四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请简要分析。(2)赏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8.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古 意谢 榛5南国动幽思,春洲搴绿芳。九嶷云物夕,帝女怨潇湘。华月照瑶瑟,灵风吹绮裳。那知苦调罢,楚客立苍茫。(1)这首诗歌咏的是娥皇、女英的故事,全诗主旨集中在一个“怨”字。从内容看,“ ”为“怨”之来源,

6、“ ”为“怨”之表现。 (2)诗中画线句子对女主人公弹奏的描写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送李侍御赴安西高 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 燕支 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 骢:指黑色的骏马。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1)“心事一杯中”的“心事”包含了哪些内容?(2)这首诗作为盛唐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6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

7、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白 石 滩王 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7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采 莲 曲刘方平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注 水东西:指浣纱少女们的住所,水的东边和水的西边。(1)两首诗描写的内容有何异同?(2)两首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试简要赏析。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第(1)(2)题。清平乐 题上卢桥 辛弃疾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 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注 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陵谷:指山陵变深谷,深谷化山陵。(1)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绘的?8(2)前人认为这首词“小中见大”,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春天诸景,将景物的 和 两个特点融为一体。 (2

9、)“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1)“秋景堪题”体现了作者对秋天怎样的态度?“秋景”体现在哪里?9(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中的五、六两句进行赏析。1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里 中 女唐于氵贲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徒惜越娃 貌,亦蕴韩娥 音。珠

10、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田家三咏(其三)宋叶绍翁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注 越娃: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的美女西施。韩娥:指战国时韩国一个容貌美丽、善于歌唱的女子。(1)这两首诗在诗歌内容上都以 作为描写对象,在诗歌体裁上第一首诗是 ,第二首诗是 。 (2)以上两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自身特点。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艺术表现上的异同。101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徐再思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 ,水晶宫 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

11、昏鸦。注 天图画:天然的图画。水晶宫:在此比喻江水清澈明净。背影:此处指乌鸦背上带着余晖。(1)“一川枫叶”与沁园春长沙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凝烟暮景”是从滕王阁序中“ ”一句化用而来。 (2)本曲意境恬淡温暖,请具体分析。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生 查 子晏几道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1)请对“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中的“长”和“少”加以赏析。(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11专题规范练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1

12、.参考答案(1)“竞”字写出了嫩笋竞相生长的蓬勃生机,“闲”字写出了杜鹃花随处开放的清闲自得。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2)这两句诗写了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尚未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表达了自己被贬南荒的怨愤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解析(1)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然后考虑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该诗的颔联“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写出了嫩笋争相生长的蓬勃景象以及杜鹃花随处

13、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这些都是通过“竞”字和“闲”字表现出来的。(2)分析诗句表达作者的情感应是在对诗句大意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意思是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里,还能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2.参考答案(1)诗人先是满怀仰慕之情,兴致勃勃

14、地登山;到达隐者居所,却发现隐者不在,不免有些失望;转而看到周围幽美的环境,又觉得很惬意;虽没见到隐者,诗人却领悟到了心灵清净的真谛,于是尽兴而返。(2)这两句写新雨中草色青翠,晚窗前松涛阵阵,描绘出一派优美、幽邃的环境,烘托了隐者和诗人自己的洒脱和超俗。前写寻隐者不遇的失望,后写沉醉美景的惬意,承上启下,使诗人心情自然地随境而变。解析(1)分析诗歌情感要抓住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语、意象意境、直接或间接抒情、细节等。诗歌前四行作者交代自己上山寻人,却没有遇上,感情由满怀仰慕之情时的兴致勃勃到寻人不遇的失落;第五、六行描绘了一幅山中幽绝美景,顿感涤荡心耳,惬意不已;第七、八行,诗人由寻人不遇的失

15、落中得到了心灵的清净,尽兴而返。(2)作用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是山中的景物描写,内容上,从意象意境来赏析诗句;结构上,因为此句在诗歌中间,一般考虑承上启下的作用。3.参考答案(1)北山一片翠绿,绿色倒映在河塘中,显得春意盎然。把北山拟人化,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光的浓厚。(2)一、二句写北山河塘绿意浓郁,景中含情,表达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三、四句写诗人仔细地数着落花,慢慢地寻觅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中表现出心情的闲适。12解析(1)“炼字”题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的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北山输绿涨

16、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意为:北山绿色的山泉涨满池塘,笔直的沟渠和曲折回环的池塘里的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诗人不说绿色倒映在水中,而说“输绿”,这应为分析的重点。(2)做此类题目,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4.(1)春恨 对恋人无音信的愁苦(2)以景作结或以景结情(答“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也可),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更见凄迷,更增愁情;化抽象为具体,把哀愁化作不尽之水,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也是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写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忧伤。5.参考答案(1)第三联运用反衬(或“衬托”“对比”)的手法,用燕子和桐花凤

17、自由自在的生活反衬笼子中的黄莺被束缚的痛苦;第二联、第四联是对黄莺的内心世界的描写,黄莺想用叫声将睡梦中的主人叫醒,以此传达被囚禁的痛苦,第四联传达出黄莺无法在春风中自由欢唱的失落和无奈;全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黄莺人的心理,使描写生动形象。(2)“空”字意为“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解析(1)“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提示答案必须是先总括来写,后具体分析。诗题为咏笼莺,因此整首诗都是歌咏“黄莺”的,全诗显然是以物喻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分析过程中对诗句意思的理解要抓住意象特点。(2)先根据诗句解释“空”的含

18、义是“白白地”;再说说“空”字的表达效果,黄莺长翅膀却不能展翅高飞;最后说说诗人的情感,结合对作者的了解不难得出“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6.(1)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问酒家何处有(2)结构上:这个字上承“野叟田父”,下启“芒鞋竹杖行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下面的“问”字前后照应,使整首曲子浑然一体。内容上:“说”这个动作表达出了农民对天降甘霖又获新晴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一种无心听之的闲居之趣。前面作者“终日对野叟田父”,心境平静恬和,如今听村民提起新雨新晴,骤起游览的雅兴。7.(1)运用拟人手法,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

19、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连自然之景尚且都有不舍之情,更何况是人呢?借此强调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亦可)(2)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情思,情韵悠长,余味无穷。8.(1)幽思(思念) 苦调(弹琴、弹奏)13(2)画线的前两句写弹奏,不从声音本身描摹,只渲染风月、琴瑟、衣裳之美,以画面来激发读者对声音的联想。画线的后两句写弹奏的乐调之苦、乐声之美,不从弹奏时刻画,侧重写弹奏后的传神,以楚客听后在苍茫夜色

20、中久立,烘托出乐曲深沉的哀怨和移人性情的艺术魅力。9.(1)包含着作者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牵挂),对友人早立“功名”的期望和鼓励。(2)内容上:“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表明友人到边关建立功名。景物上:“金鞭”“铁骢”“虏障”“燕支北”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意境上:“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10.(1)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2)示例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

21、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11.(1)相同:两首诗都是写勤劳可爱的女子的一种健康淳朴的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两首诗都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不同:王诗写一群

22、少女夜晚明月下浣纱,刘诗写一位少妇日落时分采莲。(2)白石滩前两句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水中的蒲草,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后两句写一群少女明月下浣纱的动态画面。采莲曲第一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是静态描写;后几句写采莲女子边采边唱歌,是动态描写。12.(1)第一问:描绘了清泉奔流、平野辽阔、溪山环抱的秀美的山水图景。第二问:将清泉拟人化,写出它冲破阻碍、一往无前的精神;以“襟带”为喻,展现山环水绕之美;动静结合使山水更显秀美。(2)词人由上卢桥一带的小景联想到自然的沧桑巨变和人事的兴亡交替,抒发了对历史盛衰的感慨,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思。13.(1)壮美(壮阔、开阔等) 秀丽(秀美、柔美

23、等)(2)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前面的“渡口”“江头”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头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白居易有“浔阳江头夜送客”的诗句)。1414.(1)作者一反肃杀凄凉的悲秋情调,而以乐观豪情去赞美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色彩鲜艳明丽;清浅的山溪、幽邃的松径,氛围清新秀美。秋景如画,自然会使诗人逸兴遄飞,顿生灵感,欣然而叹“秋景堪题”。(2)值此绚丽宜人的秋景,正该是让清樽斟满、开怀痛饮的大好时机;难得与一伙布衣朋友相聚,正可举觞相劝、叙怀畅饮,表达了对归隐大自然生活的

24、热爱之情。同时“清樽”“泼醅”“白衣”“酒杯”这些意象,又隐含着安贫乐道、浮云富贵、笑傲王侯之意。15.参考答案(1)农妇(田家女) 古体诗(五言古诗) 绝句(七言绝句)(2)相同之处:对比。于诗“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照应“华堂”“富家”,与桑下女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叶诗“画鬓浓调灶额烟”,诗人捕捉农妇在灶间用灶灰画鬓的情景,又与下文“红袖女”的形象形成对比,饱含着作者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借助艺术形象表达诗人情感。这两首诗意在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然而这个意思,不是直言的、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形象语言来表达,富于情韵。不同之处:于诗开头四句运用

25、反复、比兴。诗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诗以“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表达自然而贴切。叶诗采用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妇女辛劳的事,用灶灰画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勤俭爱美的农村妇女形象;后两句想象高门闺秀游乐场景,虚实对照,形成忙与闲、清贫与富贵的鲜明对比,艺术上有很强的感染力。解析(1)两首诗写的都是“农妇”,体裁上第一首诗是古体诗,第二首诗是格律诗绝句(七言绝句)。(2)首先要找到每首诗的相关表达技巧。两首诗的主要手法是对比,不同点是于诗开头四句运用反复、比兴,叶诗采用虚实结合。然后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出

26、符合题干要求的表达技巧。注意虽然是考查表达技巧,但是一定要结合诗人的感情分析。16.(1)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烟光凝而暮山紫(2)前四句色彩浓烈温暖:红霞、残阳、枫叶与雪白的芦花交相辉映;五、六两句画面恬淡温暖静谧:夜幕降临,鸟雀归巢,牛羊牧归;七、八两句比喻联想添温暖:将波光粼粼的湖水比作图画,色彩明丽斑斓,并由此联想到水下的“水晶宫”,也一定绚烂美丽;结尾三句在动态中流露温暖。暮霭起,余晖动,昏鸦染金辉,全无凄凉萧瑟之感。17.(1)“长”字意涵丰富。一是关山长,表明距离的遥远。二是魂梦长,表示思念的绵长。“少”字具有暗示性,音讯少,暗含着思念的频密与分离的痛苦。距离的遥远、思念的绵长,与音讯的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寂寞孤单之情。(2)相同:都通过想象,表达怀人思归之情。不同:晏词直抒胸臆,表达离别实在太难,不如相逢团聚的真情,词中表意直率,明白如话。李诗委婉曲折,通过想象中的重聚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了诗人期盼重聚的思念之情。表意深婉,含蓄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