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米勒(Miller NE)1967年所进行的内脏学习(visceral learning)实验实际上是上述操作条件反射的另一种形式,即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在内脏学习实验中,对动物的某一种内脏反应行为 例如心率下降(R),给予强化例如食物奖励(S),经过这种选择性的定向训练,结果动物逐渐学会了“操作”这种内脏行为例如使心率下降。,2013-36,其实验过程示意如下:,由于奖励过程也可使动物形成全身骨骼肌放松的工具操作条件反射,从而使心率下降。 所以必需消除实验动物骨骼肌系统对内脏学习实验的影响。 于是米勒采用肌松剂箭毒麻痹动物骨骼肌系统,同时施以人工呼吸,并改用Olds发现的
2、“愉快中枢”电刺激法作为奖励手段,或以撤消痛苦电击的方法作为负强化手段,重新进行内脏学习实验。结果取得与上述一致的结果,,2013-36,说明确实存在 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现象。,米勒采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还分别使动物学会了“操作”心率的增加、血压的升高或下降、肠道蠕动的增加或减弱等。 虽然米勒的内脏学习实验还有待深入研究,但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对于临床心理学工作还是有一定意义的。,2013-36,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各种内脏活动,似乎可以通过内脏学习过程获得意识的控制; 某些心身疾病症状的产生如心跳加快、肠蠕动增加、哮喘等可能与个体的意识性条件操作有关; 生物反馈、气功治病等的原理可能与内脏学习有关。 另外,内脏学习现象也是对传统的随意和不随意神经肌肉系统概念的一种挑战。,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