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穴推拿 体育系:王会凤,穴位按摩,穴位及其分类: 穴位又称“腧穴”,是指人体经络上气血输注聚集于体表的部位。各种内病外伤所致的气血不通多可反应在腧穴上,因而人们可以通过针灸、穴位按摩、拔罐等方法刺激特定的穴位,打通在这些穴位上淤积阻塞的气血,使经络恢复畅通,从而达到治病疗伤的目的。 存在于十四经上的穴位称“经穴”。不属于十四经上,位置固定的穴位,称“经外奇穴”。伤病时的压痛点也可作为治疗用的穴位,称“阿是穴”或“不定穴”、“应天穴”等。,一、经穴学说,经穴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古老而独特的防治疾病的方法之一,以中医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手法技巧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上,以达到调
2、节人体生理机能、畅通气血、消除疲劳、防止伤病的目的。这种主要在经络、穴位上进行的推拿称为经穴推拿。,取穴方法,每个穴位都有一定的位置,寻找穴位位置的方法称为取穴方法。推拿疗效的好坏与取穴准确与否密切相关。常用的取穴方法有骨度量法、指量法和解剖标志取穴法。 1、骨度量法 骨度量法是将人体各部分分为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份为1寸,又叫分寸折量法。,2)指量法: 是将人体各部分分为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1等分为1寸,所以也称“分寸折量法”。例如,胫骨内侧髁至内踝尖为13寸,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胸骨剑突至脐为8寸。 (3)解剖标志法: 是以人体体表的各种解剖标志作为取穴的根据。如头
3、部常以五官和眉发为标志,背部常以脊椎的棘突和肩胛骨及肋骨为标志,臀部常以髂嵴、四肢以关节和骨髁为标志等。 (4)姿态标志法: 当人作出各种不同姿态时,体表所呈现的特殊标志也常用作取穴的根据。例如,两虎口交叉,食指末端所及的桡茎突处为列缺;拇、食指并拢,褶痕尽头肌肉最隆起处即为合谷等。,5、穴位治疗的基本手法: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按、揉、推、揪、掐、刮等手法。上述各种手法在实际施用时依不同的操作方法可取得补、泻、和三种不同效果。 泻法类:掐、拿、揉 补法类:推、擦、啄 和法类:捻拨、捏、点 6、常见穴位的位置与功能:,注意事项 点穴练习时要精力集中,认真严肃,做到力到意到。 点穴时要发力在腿、用
4、力在腰、促动肩臂、力灌指端;用适度的力量按穴位,使其有酸、麻、胀等得气感。 操作前要先摆好患者的体位,点穴时用力要贯彻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的原则。,穴位按摩,1、根据“常用穴位表”内容在自己或同组同学身上找出表中所列各穴位的准确位置,并用粉笔标记。 2、请教教师,以进一步确认所找穴位的准确性,并思考该穴位的医疗功能。 3、适度用力,采用合适的手法进行穴位按摩,并体会酸、麻、胀感。,三阴交保健法 三阴交穴是我们的父母留给我们的巨额财产。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保证女人的魅力。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三阴交对女人、对
5、人体究竟有什么神奇作用呢?,1、保养子宫和卵巢 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2、紧致脸部肌肉,使脸部不下垂 看看张曼玉和赵雅芝,现在脸都紧紧的,没有松垮下来,因为她们的饮食都很规律,脾没有受到伤害。再看看大美人关之琳,饮食无节制,喝酒无节制,伤了脾,脸部现在松弛得非常明显,老态骤然显现。经常伤害脾,
6、脸上及全身肌肉都会更快的松弛。如果想在40岁之后,还能对抗地球的引力,保证脸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饮食要规律之外,还要经常在晚上9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健脾,因为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哦。,3、调月经,去斑,去皱,祛痘 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女人只要气血足,那些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不来月经等统称为月经不调的疾病都会消失。而女人脸上长斑、痘、皱纹,其实都与月经不调有关。只要每天晚上9点11点,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就能调理月经,祛斑、祛痘、去皱。不过,要坚持才有效
7、果哦,坚持每天按揉,按揉一个月之后,才能看得到效果。如果指望一两天就看到效果,只能是做梦了。,4、改善性冷淡 很多女性面对高压的生活节奏,或者因为自身饮食结构或生活习惯不合理,导致性冷淡。这样不但自己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还影响夫妻感情,容易导致家庭不稳。三阴交是一个大补穴,能补气补血,提升女人的性欲,让女人逃离性冷淡,重温浪漫人生。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按揉三阴交,提升性欲的效果最好。坚持一个月,定能收到你想要的效果。,5、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 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
8、,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皮肤之所以过敏,长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毒素在捣乱。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不出一个半月,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干净无暇了。,6、保持血压稳定 三阴交是一个智能调节穴位。当你血压过高或过低,每天中午11点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坚持两三个月,能把血压调理至正常值。 另外,三阴交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白带过多,子宫下垂,全身水肿,眼袋浮肿,小便不利,脚气,失眠等症。,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
9、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括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这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如果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分列出,它们分别是: 一、头面门:百会
10、、印堂、睛明(左右双穴)、太阳(左右双穴)、人中、耳门(左右双穴)、哑门、神庭(左右双穴)、人迎; 二、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左右双穴)、膺窗(左右双穴)、乳中(左右双穴)、鸠尾、巨阙、曲骨; 三、脊背门:肩井、大椎、命门、长强、肺俞(左右双穴)、厥阴俞(左右双穴)、肾俞(左右双穴)、气海俞(左右双穴)、志室(左右双穴)、海底; 四、腿足门:足三里(左右双穴)、三阴交(左右双穴)、涌泉(左右双穴)。 人体的头部最为脆弱,死穴有人中穴,白会穴,太阳穴。身体其它部位相对的抗击能力较强,但咽喉,胸口,背心,小腹等部位的“死穴”也仅次于头部的穴位,
11、数目繁多就不一一列举。 其实所谓人的死穴是因为这些穴道处在经脉和血管及神经等重要的部位,当受到外力时很容易造成较严重的损伤,故名为死穴,并非真的一击就死。只有外界冲击力相当大的情况下才可能毙命。习武之人经过长期的锻炼,出手的力道和准确度都较常人高,故伤害性也比较大,这些穴位一旦被打中,轻则重伤,重则丢命。死穴由此得名。,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
12、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13、。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