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基本要素内涵的分析 三、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措施,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一、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二、基本要素内涵的分析 (一)教育者 1、概念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之为教育者。,2、教育者的人格特征 (1)正确的动机 (2)浓厚的兴趣 (3)热烈的情感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4)坚强的意志 (5)良好的性格 公正无私、谦虚诚实、活泼开朗、独立自主,讨论:请你对“范跑跑”事件发表看法?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人民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在这
2、千钧一发之间,作为一名教师的范美忠第一个跑到了安全的操场,且丢下了学生不理不管,并却在网上为自己辩护。,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3、本质 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
3、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理想教师的形象 威蒂(Witty, P. A.)有关理想教师形象的研究 教师受欢迎的特征: 合作,民主;仁慈,体谅;忍耐;兴趣广泛;和蔼可亲;公正无私;有幽默感;言行一致;对学生问题有研究兴趣;处事有伸缩性;了解学生,给予鼓励;精通教学技术。,教师不受欢迎的特征: 脾气暴戾,无耐心;不公平,有偏爱;不愿意帮助学生;不合理地要求学生;忧郁,不友善;讽刺,嘲笑学生;外表令人讨厌;顽固;罗唆;霸道;缺乏幽默感。,老师处罚学生出奇招 没上90分跪着领考卷,我没上90分,记者(下简称记):咋会想到让学生下跪? 张:不准打骂学生,但表现不
4、好,总要惩罚一下,自己也知道是变相体罚,违规。主要是想吓吓他们,使其进步。 记:如果其他老师这样对待你的孩子,你会怎么想? 张:我没结婚,还没孩子。如果有,只要老师不是故意整孩子,我可以理解。 记:想过这会对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吗? 张:可能会让下跪的孩子自卑,所以我当场做了解释:“并不是下跪的同学就不好,其他人不准笑他们。” 记:你认为这种处罚方式是什么性质? 张(沉默良久):主要是想让他们进步,2006年9月,北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内老师与学生当堂对骂,一位同学说,课前和新来的女老师聊天时,老师情绪还很正常。上课没过几分钟,老师给学生发了一些自己手写的题目让同学们做,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是否能将题目
5、写在黑板上。“她突然情绪大变,先说我们没素质,后来竟骂我们是人渣。”一位女同学说,老师的辱骂激起了40多位同学的不满。同学们堵在教室门口,要求老师道歉。,(二)受教育者 1、概念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2、受教育者的性质 (1)受教育者是人 (2)受教育者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潜能、发展需要) (3)受教育者的身心是教育的对象。 (4)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3、要求: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1)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好,都值得培养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2. 个性化的课程观:教学围绕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进行,逐渐形成了
6、为一、两种核心智能而教,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 “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1. 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学生被划分为所谓的“优生”和“差生”,从而贴上“聪明”和“愚蠢”的标签 每个学生都是各具潜能、通过教育可以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学生;学生的差异仅仅在于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3. “对症下药”的教学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大一统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4. 灵活多样的评价观:注重学业智力,特别是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 “情景化评估”,确认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2)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对待学生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7、 (3)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独特性 学生是一个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为什么要把受教育者看作教育的主体? 作为主体的教育和作为客体的教育有何差别?,一、为什么要把受教育者看作教育的主体? 1、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始终是主体”; “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时代的呼唤 从农业社会到信息化社会; 从计划经济社会到市场经济社会。,3、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1)文化传统:重社会轻个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枪打出头鸟” 例子:相声谁让你优秀,(2)文化的落后与教育的落后 教育目的:培养顺从、听话的人,忽
8、视对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 教育方法:加工、训练、改造,二、主体性教育的内涵 (一)主体 主体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1)主体与客体是同时存在的。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身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二)主体性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根本特性。它分为:自主性、能动性、超越性。 1、自主性人与社会 自主性是主体性最核心规定性 。 自主离不开独立,没有独立就没有真正的自主 。,(1)独立作出判断; (2)批判性地反思这些判断; (3)依据这些独立的和反思的判断将
9、信念与行为整合起来。,2、能动性人与自然 动物,适应自然;人,改造自然。 在改造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当中,人能够根据外界事物的特性和自身的需要确定实践目标。,3、超越性人与自身 (1)超越性是自我的改进与提升 主体能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使命,自觉地赋予自己有限的生命以更为充实和丰厚的意义,是自我价值的提升与显发。 (2)自卑感是超越的动力,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第一,每个人一生下来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第二,一个人正是因为感到自卑,才会千方百计地寻求补偿,否则就会患上心理疾病。 第三,人的“生活风格”也受自卑感影响 。 第四,错误生活风格产生于童年期的三种状态。 器官缺陷:生理自卑 溺爱娇纵:自私
10、自利 遭受遗弃:冷漠仇恨,(三)主体性教育 1、概念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实践活动。,2、主要观点 (1)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主体教育的核心目标。 (2)教育过程是作为主体的教师与作为主体的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 (3)主体教育推崇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我它” :独白、灌输 “我你”:对话、包容、共享 (4)强调教育活动的自主与开放。 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为什么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第一,“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怀特海 第二,一个真实的教育问题:现实生活世界的遗忘 例证:一个语文课堂教学实例,秋魂,金秋,在北方城市的一节观摩
11、课上,年轻女教师与初一学生一起学习秋魂(人教社,初中语文课第一册)。教师播放的多媒体背景音乐是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大屏幕上连续播放着秋天沉静的大树、高远的天空、斑斓的树叶、饱满的果实,萧瑟的秋风还有米勒的拾穗者。,教师将这节课处理为朗读课,教师读“秋实”。她很干净、单纯并带有稚气的声音,在处理“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时显得力不从心,如同一个小孩子学说大人话。,再分角色朗读“秋色”与“秋味”: “谷子”是一个平静的男声: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吹黄的; “棉花”是一个温柔的女生: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会有这银装素裹呢?,接着,全班男声朗读“
12、秋风”,男孩子克制着速度,清亮的童声与沙哑的变声混成一种杂乱的单纯 然后,全班女生朗读“秋叶”,女孩子热情舒展的声音、娴静羞涩的声音、心不在焉的声音混在一起,称颂着秋叶。 课堂中还有其他声音,沉稳的“秋土”,宽厚的“秋景”,反思 1、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节与生活联系得非常密切的语文课。 在这节课上,学生通过多媒体既听到了秋天的“声音”也看到了秋天的“风景”,同时,又对秋天的各种角色进行了扮演。,2、然而,这看似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堂实质上却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遗忘。 (1)窗外是现实的秋天,四周充溢着秋天的阳光与气息。可是,课堂中的男孩子、女孩子、教师只是用自己的声音努力揣摩扮演着课文中的各种声
13、音,没有对秋的真切感受。 (2)缺乏生活意义的课程迫使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戴着面具做痛苦表演,学生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激情。,3、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3)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4、主要特点 (1)主动参与 (2)活动教学 (3)合作学习 (4)尊重差异 (5)体验成功,(三)教育措施 1、概念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的理解,1. 教育内容主要是精神客体 2. 教育内容是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客体 (规范性、目的性、预定性、系统性) 3. 教育内容是一种中介客体,学校教育内容的特征,与非学校教育的影响
14、物相比,学校教育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充分的预定性 2. 高度的信息含量和严密的逻辑性 3. 高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 4. 内容的连续性和载体的多样性 5. 价值的全面性和全面的教育性,教育内容的构成(中国),西周时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虽有德育、智育、体育的内容,但正式使用这些概念的是在1902年清朝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此后,“三育”概念的使用就逐渐得以推广。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为“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的“五育”:军国民教育(军事体育)、实用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德
15、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美育)。并认“五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教育内容的构成(西方),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文主义者在探讨人的发展和教育时,十分重视人的全面教育。如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等,不仅重视德育,而且重视体育锻炼,重视智育和审美的陶冶。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体育、劳动教育、德育、美育和智育要在相互结合中进行,以保证人的和谐发展。 欧文也主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求“共产主义和谐村”里的人都要接受智育、德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把劳动教育列入教育组成部分的倾向。 日本的小原国芳则提出实施真、
16、善、美、圣、富、健的教育。,教育内容构成图,人,认知哲学真智育,体育,体质,心,身,情感艺术美美育,意志道德善德育,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及组织形式。 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如讲、读、演示、练习等,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如教具、实验器材、电化教育器材等。,2、教育措施的总体特征 为教育者支配,为教育目的服务 ,又具有自身独立的运动规律。 例如:不许杀人、不许偷盗、不许抢劫等底线伦理 。,3、学校教育措施的具体特点 (1)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 (2)即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又具有“成人”的价值 。 (3)为教育者和
17、受教育者共同使用 。,三、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1相对性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教师有可能向学生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教互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students-of-the-teacher)及学生的教师(teacher-of-the-students)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 teacher-students)及学生教师(students-teachers
18、)。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2、地位 (1)单主体说 (2)互为主客体说 (3)主导主体说 (4)交往关系说,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教师中心“给出了理论上的阐释。,凯洛夫的教育学也带有着浓郁的“教师中心”的倾向。凯洛夫教育学有“三中心”之嫌,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论”最早较为典型地体现在卢梭那里。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杜威:“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
19、,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儿童中心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儿童中心论”在当今, 当以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的 “非指导性教学”为代表。教师的“指导” 学生的“自发学习”教师仅仅是一个“侍者”、“音叉”(应学生之呼声而共鸣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以一定的教育措施为中介的(三)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结果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教育要素关系示意图,教育环境教育措施教育者 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环境,3.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2.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4.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1.了解、研究学生,四、如何建构一种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