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思维与语言,一、思维的概念,(一)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1、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二)思维的特征,思维能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表象)。 如“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微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思维能对根本不能进行感知的事物进行反映。如,光的速度等。思维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做出某种预见。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老牛大叫雨就到”,2、概括性是指把一类
2、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可分为经验的概括与理论的概括。 如,鸟是会飞的动物的概念,这是经验的概括;鸟是有一对足和羽毛的动物,这是理论的概括。,二、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发展的水平来分 1、动作思维它是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它要解决的操作性问题,如,修理自行车等。,2、形象思维依靠事物的形象(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活动。它是解决的问题是把思想形象化。如,怎样装饰我的家?,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指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具体化,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活动。如写论文,科学实验等。,(二)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来分1、常规思维(再造思维、习惯思维)指人们运用已
3、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经验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模仿造句等。,2、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三)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1、聚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 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求同。 如,AC,AB,BC,BD,根据不等式的传递性规则,可以推理出DBAC的结论。,2、发散思维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如,纸的用途、一题多解等。,(四)根据思维是否被清晰地意识到或有无明确的步骤来
4、分1、直觉思维 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够迅速理解和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如,“预感” “灵感” 等,2、分析思维(逻辑思维) 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合理的结论。如,推理论证几何题的思维、如何测量灯泡的容积等。,(五)根据思维凭借的概念不同分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着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2、理论思维人们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解决问题。如,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三、思维的形式 (一)推理 1推理的含义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导出一个新判断能力的思维形式。,例如,“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
5、律,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一个推理。 其中“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是两个已知的判断,从这两个判断推出“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一个新的判断。,2推理的种类,(1)归纳推理指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2、演绎推理从一般推到个别(特殊)的过程。例如,从“所有哺乳动物都是以乳哺育幼体的”、“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两个前提出发,推出“鲸鱼是以乳哺育幼体的”结论。,演绎推理的结论具有必然性,它有以下3种形式: 其一,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
6、做出的判断,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法是: 人必然死亡(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 ( 小前提 ) 故苏格拉底必死 ( 结论 ) 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 铜是金属。(小前提) 所以,铜能导电。(结论),其二,线性推理(关系推理)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如,张三坐在李四左边,李四坐在王五左边,故,张三坐在王五右边。,其三,主题推理即一个主题所建立的一定关系的推理。如果明天下雨,则比赛取消。如果比赛取消,则我队必然要失掉红旗。 明天会下雨。从和可以推论出:比赛将会取消。从和我们可以推论出:我队必然要失掉红旗。在这个主题推论中,如果前提到都
7、是真实的,那么结论必然是真实的。,3影响推理的因素,(1)问题的性质 一般来说,推理的材料具体,推理就比较容易;对于抽象材料,推理就比较困难。Wason和Johnson-Laird(1972)著名的四卡片问题可以说明这一点。,(2)前提气氛效应 前提的气氛会促使人按照这个气氛来接受或推出不正确的结论,这种现象称为“前提气氛效应”。 例如,有些A是B,有些B是C,人们受前提气氛的影响,倾向于得出有些A是C的错误结论,这种效应叫气氛效应。前提中所使用的逻辑术语,诸如“有些”、“所有”、“没有”、“不”,会产生一种前提气氛,促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同样术语的结论。,(3)赌徒谬误,这是在做概率推断时的一
8、种常见现象。 例如,如果以一元硬币为赌具,随便一扔,正面向上的概率是50%。假如连扔3次的结果,全是正面向上,无论这3次下注的结果是输是赢,在对第4次可能结果推理时,赌徒们多不再下正面的赌注。显然,这种只凭经验的概率推理方式是错误的,因为事实上第4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仍然是50%。,(二)问题解决,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给定,目标,障碍,(1)概 念 及 其 构 成,(二)问题解决,任何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操作序列。,1.问题解决的模式,(1)直觉式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经过自觉的、有意识的逻辑推理,而是凭直觉作出判断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速度快,正确
9、性较大。,(2)分析式 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事实材料作充分分析,并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模式。 其特点是分析周细,推理严格,结论科学。但有时该思维模式的步骤显得繁杂,耗费时间太多,于是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给予适当的简化,以提高时效。,(3)试误式 指在解决问题中,不对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等作周密的思考,而用尝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其特点是耗时多且成效低,盲目性大,弯路长。不过,在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致分析之后的高层次试误,可能有效克服以上缺点。,(4)顿悟式 顿悟即指突然醒悟明白。顿悟式指在积累了大量材料之后,经过分析、比较、推理而无法解决问题时,面对偶然的刺
10、激,突然明白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不可预测,具有自发性。,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功 能 固 着,定 势,背景知识,动机,情绪,问题表征,原型启发,(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心理的一种暂时准备状态。是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指人们总是倾向将某一物体的常见功能看成是该物体的特定的功能,从而妨碍了发现物体的其他功能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案例:一个聋哑人到一家商店去买锤子,他先用左手作持钉状,捏着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右手作锤钉状。售货员拿给了他一把锤子。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人,他想要买一把剪刀 同学们,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11、就是,盲人要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剪刀呢?,克服思维 定势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蜜蜂和苍蝇的故事,两者都是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定势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定势的作用突出的表现在“功能固着”上,找不到出路,你愿意照顾她吗?在一堂老年心理学课上,A教授给他的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病例:病人不能说话,也听不明白说的话。有时她的嘴里会不断地胡乱哼叫上几个小时。她搞不清楚谁是谁。不过,你叫一声她的名字,她会有一点反应。我和她一起相处6个月了,但是她始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毫不在意,也不想努力来照顾自己。她吃饭、洗澡、穿衣服都要靠别人来伺候。因为她没有牙齿,所以她的饭菜必须煮得
12、稀烂。她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因为口水一直在流。她不能走路。她总是在半夜里醒来,尖叫声总会吵醒别人。,大多数时候,她很友善,也很快乐,但是一天里总有几次毫无原因地变得焦躁不安。于是她就会嚎啕大哭,直到有人来安慰她为止。病例讲完了,教授问他的学生们:“你们是不是很乐意照顾这位病人呢?”大部分学生都皱着眉头,说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做那种麻烦事情。而教授却说:“我是很高兴去照顾她,而且你们也会喜欢的。”学生们都被搞糊涂了。于是教授拿出一张病人的照片给学生们传看,照片上的人其实是:,教授6个月大的宝贝女儿。,再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
13、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知识经验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知识经验越多,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知识经验的质量:是否是活的知识,专家知识。,知识经验,动机,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呈倒U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法则或定律。,“齐人攫金” 有个齐国人,整天梦想得到许多金子,发个大财一大清早,赶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当他
14、走到一个金银铺前的时候,竟当众抢起金银铺的金子来,然后抱着金子就逃。铺主立时叫来士兵把他抓住了,抓至官府,官吏审问他说:“铺子旁边有那么多人,你为什么敢抢金子呢?”只听这人答道:“抢金子的时候,没看见别人,只看见金子。”,情绪负性情绪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有时甚至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如果学生能以积极的情绪迎接考试,就将有利于思考,找到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2)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知识的表征方式 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呈现和记载方式问题的呈现 与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相反则问题容易解
15、决。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例如,给被试分别呈现的A图或B图, “已知圆的半径R的长度,求正方形的面积” ?,九点连线 要求:笔不离纸,用不多于四条直线连在一起,知觉的特点,两种答案:,原型启发,(1)内涵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自然现象、日常用品、机器、动物、声乐等等都可以成为原型,并可能对问题解决产生启发作用,这就是原型启发。例如,鲁班从茅草割破手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瓦特从壶盖被蒸汽顶起,发明了蒸汽机; 贝尔发明电话等等。,(2)作用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相
16、似之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原型启发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有很大作用。,原型启发,(三)决策,决策是指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时,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判断,做出有关选择的心理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了。,决策的经验法则 不管是否合理,人们在作决策时总是会依照一定的准则和经验的。 研究表明,这些经验法则归为3类,分别是代表性法则、可利用性法则和定锚与调整法则。,2.影响决策的因素,(1)参与决策的人数多少 在人多的情况下,每个人承担的责任小,可能就会认为自己的决策影响不是很大而选择冒险的决定,所谓天
17、塌下来大家顶着。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整个决策结果就有可能比一个人单独做出决策更有风险。,(2)局中人与局外人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局中人和局外人在不确定性决策上存在系统差异。杨治良等使用触棒迷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局中人比局外人更加冒险,即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报偿的方案;在决策信息使用上,局中人更偏重客观信息;局中人的反应变异性小于局外人;局外人体验到更大的选择冲突。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外在动机、情绪及态度有关。,(3)偏见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形成某一类人是什么样子或者某一类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固定模式,这对人们迅速了解一个人、一件事确实有帮助,但特例总是存
18、在,导致人们判断错误。(4)其它因素 诸如年龄、性格、观念、宗教信仰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决策。,四、创造思维,(一)创造思维的概念 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过程。,(二)创造思维的特点,1.变通性 创造思维的变通性指思维变化多端,触类旁通,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不容易受功能固着和定势等因素的消极影响,能大胆想象,创造出奇特而又有价值的事物来。,2. 独特性 创造思维的独特性指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在思考问题时能摆脱思维定势,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 3. 流畅性 创造思维的流畅性是指能在较短时间里表达较多的观念,也就是反应迅速而众多
19、,其主要标准是单位时间里表达的观念数量。,(三)创造思维的过程,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1926)提出的四阶段理论最有影响。这个理论把创造思维过程分成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4个阶段。,1.准备阶段 这是创造思维活动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和整理资料,储存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准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其它有关条件等。,2. 酝酿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资料、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从而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与方案。,3. 豁朗阶段 由于经过前一阶段的充分酝酿,在长时间的思考后,思维常常会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从而使问题得到突然解决。这种现象
20、心理学上称为“顿悟”或“灵感”。,4. 验证阶段 这一阶段又叫做表现阶段,也就是把前面所提出的假设、方案,通过理论推导或者实际操作来检验它们的正确性、合理性、可靠性和可行性,从而付诸实践。通过检验,很可能会把原来的假设方案全部否定,也有可能做部分的修改或补充。,苯的分子结构:有机化学的开创,德国科学家凯库勒1858年提出了碳原子在有机分子中相连成长链的碳链说,开创了有机结构理论。但是,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的结构还是一个谜。他殚精竭虑,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坐在书房的壁炉边,炉中火烧的正旺,一阵倦意袭来,不觉朦胧睡去。在朦朦胧胧的睡梦中他看见长长的碳链象一条条长蛇飞旋起来,忽然它们互相咬住了彼此的
21、尾巴形成了个闭合的环。凯库勒马上醒了,在它的启发下,发现了苯的分子结构。,发明气垫船,气垫船的发明过程也非常有代表性。1950年,英国工程师克里斯托弗科克莱尔设想要研制出一种能在浅而窄的水道中高速灵活航行的新型船舶。他变卖全部家产,买下一:个小造船厂,与妻子一起过起了艰难创业的生活。而严酷的现实是一次次的失败。一天他与妻子带着女儿上公园,他们坐在草坪上,科克莱尔顺手把一顶大草帽平抛出去”他突然发现,当草帽落地的一刹那,下落的速度骤然变慢了。他激动地喊叫起来:“有了,有了。”,当草帽接近地面时,草帽向下压缩的空气受到地面的阻挡,形成了较强的反作用力,把草帽往上顶,使其下降速度降低。这就是“地面效
22、应”。科克莱尔总结出这个原理,并据此于1955年试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模型气垫船,;它以理发吹风机作为动力装置。1959年6月,第一艘实用气垫船下水。7月25日这艘气垫船横渡英吉利海峡成功。从此,四周装有,“围裙”的,以强大气流向下喷射的平稳、快速的气垫船驶向了世界各地。,功能固着,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将蜡烛象壁灯一样立在墙上。,问题答案,利用给定的工具将两根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接在一起?,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sDodson Low),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 而不同:任务较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倒U型曲
23、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内容提要,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有声语言音、义结合手势语手势、义结合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基本作用是用于交际,(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用于交际的一种符号系统,一、什么是语言?,口语的符号系统,英语:元音i:,i,e, , 辅音 b, p, d, 英语词汇:/buk/汉语:韵母 i,e,a,o,u, 声母 b, p, ch, sh, 汉语词汇:/shu/,书,帐簿,预订,书,书写,文件,手势语的符号系统,(二)语言是人脑的一种高级认知功能,语言是动物界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它和人脑新皮层的发育有关。 儿童语言的发展晚于其他基本认知功能的发展。
24、语言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语言在人类生活中 有什么意义?,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讨论:,课堂讨论,二、语言的功能,1. 交际功能交流思想情感,达到互相了解。学习功能学习历史经验,发展个人才智,形成健全人格。调节功能确定目标,制订计划,调节个人行为。 4. 思维功能进行逻辑推理和决策。,二、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威力,解放宣言从公元1863年1月1日起,任何一州或州内标明地区的人仍把他人作为奴隶,将被视为背叛合众国,所有被当作奴隶的人从即日起,将会获得永久自由;合众国执政府,包括陆军、海军当局,将认可和保卫这些人的自由,在这样的群体或单独一人为获得实在的自由而作的任何努力,将不采取
25、单一行动或联合行动去抵制。,解放宣言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根据宣言,有400万黑奴获得自由。被解放的黑奴成为联邦军队得力的同盟军,扭转了南北战争的战局,并保证联邦政府夺得最后胜利。,我是一名研一的学生,口吃的历史有18年了,我是在大约六岁的时候有口吃的,至今一直没有改掉,它使我失去了很多原本很亲密的朋友和我初恋的女孩,我每天都在为改掉口吃而费尽心机,可惜没有任何起色,有时候会突然有世界末日的感觉,自己活得太累了。(一位口吃患者的自述),当一个人没有语言或失去语言的时候,他有怎样的感受呢?,1 创造性人们利用有限的语音可以产生大量的词语,然后利用这些词语便能产生和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 在
26、各种语言中,语音的数量是有限的。 在各种语言中,词汇的数量是巨大的。 在各种语言中,句子的数量是无限的。,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三、语言的特点,如果有人邀请你去看一场电影,你不想去参加,请你想想有多少种表示的方法?如何表示?,拒绝参加活,不去 不想去 算了吧 你去吧 我还有别的事 我身体不好 你去就行了 ,2.结构性,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存在的。语言受到一定规则的制约。只有符合一定规则的语言,才是可以接受的语言。利用这些规则,我们能区分真、假词、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句子。语音规则br vs. bn构词规则worked vs. goed句法规则H
27、e eats vs. desk eats vs. He eat,语言中的每个词都有一定的含义,通过语言交际就是要把这种意义传达给他人。语言的意义不仅决定于单个词的意义,而且决定于词与词的关系,即句子中词的组合关系。这种意义性使人们能借助语言互相理解和互相交流。语义是约定俗成的。,3.意义性,4.指代性,语言中的词和句子都是有所指的,人们只有知道它们所指代的事物,才能顺利进行语言交际。,这是什么?,指代性问题: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社会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才产生的、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一个人生下来,它就要接受社会上已形成的语言。个体性语言又是一种个体行为。我们把个体的语言
28、行为叫“言语”,带有个人的特色。,5.社会性和个体性,请用一句话来描述下面这幅图画,体会语言的社会性和个体性,四、语言的结构,(一)音素音素是语言的语音系统。英语有48个因素。 (二)词素词素是传递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词素是语言中不可独立运用的最小音义集合体,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三)语法语法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规则系统,包括词法与句法。,五、语言获得理论,(一)强化说,代表人物:斯金纳主要观点:语言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获得的。选择性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反面观点:1.强化不能解释儿童在短时间内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力的事实。2. 强化难以解释儿童掌握语法结构。3.强化不能促使
29、儿童理解句子的意思。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儿童的无目的性反应和狭隘的强化作用,忽视了儿童自身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中的作用。,(二)模仿理论,主要观点: 1.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观察与模仿。 2.对儿童语言发展期重大作用的是社会语言的范型。存在问题: 1.无法解释儿童语言发展速度的问题。 2.无法解释儿童模仿成人语言减少的问题。,(三)先天决定论,1.先天语言能力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主要观点: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言学习装置,即普遍的语法知识。 理论根据:1.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天具有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2.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具体
30、语法转化的过程。3.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 评论:1.该理论肯定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该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性的,观点上是先验的、唯理论的。,2.自然成熟说 代表人物:伦内伯格(E.H.Lenneberg) 主要观点: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儿童天生具有语言能力,这种能力在后天发育中逐渐成熟。语言的获得有个关键期或临界期。评价:强调先天因素与因素对语言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的。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不能学会正常人口语的原因。,(四)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1.认知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语言学习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
31、种。语言的发展受认知能力的发展制约。语言发展是儿童的主体因素与各种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地发展的。评价:过分强调认知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而忽视了语言发展对认知的影响,有一定的片面性。,2.社会交往说代表人物:鲁利亚。主要观点:强调儿向语言和语言交流对儿童语言 获得的作用。,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是先天的和后天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主体的和环境的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三节 思维、语言与教育教学,一、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
32、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二)思维和语言的区别,1. 思维和语言的本质特征不同 2. 思维和语言的生理机制不同 3. 思维和语言同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 4. 思维和语言的构成因素不同 5. 思维和语言的规律不同,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教育,(一)营造宽松教学环境,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二)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三)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想象力 (四)培养优良的个性,(五)采取有效的创造思维训练策略,1. 脑力激荡法 脑力激荡法是奥斯本于1939年首先提出来的培养人的创造思维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暂缓作出
33、评价,以便大家踊跃思考,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2. 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法是由戈尔登在1961年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的方法。它要求选择一些性格、专长各异的人在一起自由交流思想,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新的思想、新的观念。,3. 吉尔福特策略 吉尔福特在总结大量的有关培养创造思维的文献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有序的培养创造思维的策略。他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问题训练;(2)分析问题; (3)常打问号;(4)快速联想和中止评判; (5)延长努力;(6)列举属性; (7)形成联系;(8)尝试灵感。,三、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一)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 儿童语言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3个大的阶段:1岁之前是语言准备阶段,1岁至学龄前是语言的发展阶段,此后是语言的完善阶段。,(二)儿童语言能力培养,1.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 2. 在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 3. 在其它学科中渗透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