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乡县人民医院ICU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实施方案一、目的ICU 是医院危重病人集中的区域,有较多的介入性诊疗措施,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开展 ICU 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掌握我院 ICU 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及时发现耐药菌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ICU 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二、监测方法和内容1.监测对象:对住进 ICU 的全部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感染必须是发生在 ICU,即病人住进 ICU 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病人转出 ICU 到其它病房后,应追踪观察 48 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 ICU 感染。月底转出ICU 的病人,如 48
2、小时后发生感染的,感染日期记在下一月;48 小时内发生感染的,则该感染日期为转出 ICU 的日期,记入转出当月感染数。2、监测部位:监测的重点部位是由侵袭性操作所引起相应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3.资料收集:对每个被监测的 ICU 病人填写“监测登记表” (表 1) ,每天填写“ICU 病人日志” (表 2) ,每周一次临床病情等级评定(表 3、表 4、表 5) 。ICU 病人发生感染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三、资料分析ICU 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主要是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各类危险因素如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机机等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计算指标及方法为:医院感染病
3、人数(例次数)1.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 100%同期住 ICU 病人总数医院感染病人数(例次数)2.病人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 - 1000同期住 ICU 病人日数尿道插管病人中泌尿道感染人数3.与尿道插管相关的泌尿道感染发病率()= - 1000同期尿道插管病人日数动静脉插管病人中血液感染人数4.与动静脉插管相关的血液感染发病率() = - 1000同期动静脉插管病人日数使用呼机机病人中肺部感染人数5.与呼机机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病率() = - 1000同期使用呼机机病人日数6.感染率的比较为了科学比较 ICU 的感染率,必须考虑住在 ICU 的病人病情。由于各类 IC
4、U病人病情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此,在进行分析和各种 ICU 或医院之间进行比较时,应对医院感染发病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调整,这样才具有可比性。每周按照“ICU 监测病人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表 3) ”对病人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记入“ICU 月报表”中,然后计算 ICU 病人的病情平均严重程度。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标准评定的病人总分值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 = 每周参加评定的 ICU 病人总数ICU 感染率调正率 =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7.器械使用率:ICU 内留置导尿管、使用动静脉插管和呼吸机的病人较多,因此对其引起相应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肺部感染也作相应的监测。某些医疗器械的使用
5、在确定感染危险因素的强度中具有重要作用。病人使用某些高危器械的比例即器械使用率,通常定义为单位 累 计 住 院 天 数 (如 1000 个住 院 日 )中 使 用 器 械 的 天 数 。尿道插管病人日数尿道插管应用率() = 1000累计病人住院日数动静脉插管日数动静脉插管应用率() = 1000累计病人住院日数使用呼吸机日数呼吸机应用率() = 1000累计病人住院日数总器械应用日数总器械应用率() = 1000累计病人住院日数8.危险因素相关感染率:以住院日数和器械使用日数计算感染率尿道插管病人中泌尿道感染人数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发病率() = 1000累计病人尿道插管日数动静脉插管病人中血
6、流感染人数动静脉插管相管血流发病率() = 1000累计病人动静脉插管日数使用呼吸机病人中肺炎人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 1000累计病人使用呼吸机日数9.病例感染率:以处于危险因素中 ICU 病人数计算感染率感染病人数(或感染例次数)病例感染率(%) = 100处在相关危险因素中的病人数(如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病人)10.平均住院时间: ICU 病人总住院日数平均住院时间=当月新进 ICU 病人数+(当月第 1 天病人数-下月第 1 天病人数)/2四、监测资料的总结报告及反馈在计算出各种医院感染发病率后,应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被监测部门反馈,并向医院领导汇报,根据监测结
7、果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表 1 金乡县人民医院 ICU 病人监测登记表 病人来源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其它感染情况 转出转出 48小时内有无感染日期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 科室日期/时间插/拔管 时间插/拔管操作者插/拔管时间插/拔管操作者启/止 时间 启/止 操作者日期/时间部位科室日期/时间日期/时间部位表 2 ICU 病人日志监测月份: 年 月 日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ICU 病人数: 本月第 1 天病人数(a)_下月第 1 天病人数(b)_日期“新住进”病人数(c)住 在病人数(d)留置导尿管病人数(e)动静脉插管病人数(f)使用呼吸机病人数(g)1 2 30
8、 31 合计 按表计算各项指标,包括:新住进病人数:指当日新住进 ICU 的病人数, 病人数:指当日住在 ICU的病人数,包括新住进和已住进 ICU 的病人。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数:指当日 ICU 中应用该器械的病人数。月终进行总结。根据 ICU 病人日志形成“ICU 月总结”,它可提供处在某种危险因素(即 ICU)的人群资料,在计算各种率时使用。包括:“本月 1 日 ICU 病人数”指监测月份的第一天已住在 ICU 病人数,即上月未转出 ICU 的病人数。“本月新住进病人数”指在本月新住进 ICU 的病人数。“本月处在危险中的病 人 数 ”指 本 月 在 ICU中 住 过
9、 的 病 人 数 。“本月 ICU 病人天数”指本月住在 ICU 的病人住在 ICU 总天数。“本月留置导尿管病人天数” 、 “本月动静脉插管病人天数”和“使用呼吸器病人天数”指本月应用该器械的病人住 ICU 天数。“临床病情等级”评定,每月分 4 次(每周一次),对当时住在 ICU 的病人按“ICU监测病人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 (见表 2)进行病情评定。在每次评定后记录各等级(A、B、C、D 及 E 级)的病人数。在评定时,按当时病人的病情进行评定,与过去的情况以及将来要出现的情况无关。有相同诊断的病人,可能不属于同一临床分类级别。并非所有的病人均受到评定,如在两次评定之间转入和转出 I
10、CU 的病人就没有机会受到评定。为方便起见,每月定为 4 周。表 3 ICU 监测病人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分类级别及分值 分 类 标 准A 类 1 分只需要常规观察,而不需加强护理和治疗, (包括手术后只需观察的病人) 。这类病人常在 48 小时内从 ICU 中转出。B 级 2 分病情稳定,但需要预防性观察,而不需要加强护理和治疗的病人,例如某些病人因需要排除心肌炎、梗死以及因需要服药而在 ICU 过夜观察。C 级 3 分病情稳定,但需要加强护理和/或监护的病人,如昏迷病人或出现慢性肾衰的病人。D 级 4 分病情不稳定,需要加强护理和治疗,并且还需要经常评价和调整治疗方案的病人。如心律不齐、
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还未出现昏迷、休克、DIC) 。E 级 5 分病情不稳定,而且处在昏迷或休克,需要心肺复苏或需要加强护理治疗,并且需要经常评价护疗效果的病人。表 4 ICU 病人临床病情评分记录(每周评分表)评定 日 床号 姓 名 住院号 诊 断 病情 评分期表 5 ICU 病人临床病情分级各等级病人数 临床病情分级计分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合计得分合计a 1 b 2 c 3 d 4 e 5 总计 表 6 相关危险因素病人统计年 月 尿道插管 使用呼吸机 动静脉插管 其它病人例数 感染例次数 合计 附:各级人员职责 为了保证 ICU 病人医院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
12、,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如下。1、医师职责 严格掌握使用导管的适应证、置管部位、正确的置管方法。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当发生或怀疑器械相关感染时,应送标本做细菌微生物培养。中心静脉置管患者 不需常规进行导管尖端的培养,在考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应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根据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 正确填写检验报告申请单。 根据微生物学药敏结果选择抗菌治疗,发现耐药菌株及时报告。对发现的医院感染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与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周共同对监测病人进行临床病情分级评定。 2、ICU 护士职责 每日晨 8 时登记 ICU 患者日志。每周六、周日填写新入病
13、人监测登记表。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插管部位变化。如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插 管局部疼痛,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其他提示发生局部或血流感染的迹象时,应检查插管部位。 记录导管置入和拔除的时间以及操作者。加强导管和置管部位护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当发生感染或怀疑感染时,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应在采集后 1 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菌培养要在 10 分钟内送检) 。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3、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职责 接收标本时应初步确认送检标本是否合格。 在检测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合格后才进行相应检测,如痰标本,痰液涂片镜检应见到鳞状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 25 个/ 低倍视野或鳞
14、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4、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职责 对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医院感染定义与诊断标准。 持续观察 ICU 患者,在患者转出到其他科室后继续跟踪调查 48 小时。 查看医生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体温单、X 线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等,向医师、护士了解情况,根据患者临床征状体征、相关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以及器械相关感染。负责检查 ICU 护士填写的 ICU 日志(每日填写,避免遗漏) ,并做好临床科室与微生物室之间的协调工作。统计医院感染监测数据,每月总结分析,观察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将监测数据反馈给分管院长及被监测科室,持续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