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枚乘路见证清浦新城大发展 高校云集工厂扎堆景观凸显来源:淮安新闻网 2013-04-15 14:30 淮安高校园区标志科技创业园枚乘西路清浦区政府淮阴工学院沿街小摊点枚乘小区公交中转站清浦规划馆浮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十年前这里除了是靠近淮海南路的比较有名的黄码砖窑厂,其他就是一片庄稼地。那时候我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这里哪还有什么路名”枚乘东路东端修车铺的尹大爷回忆道。现在的枚乘路大不一样,除了有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之外,还成了清浦区一条重要的主干道。厚重悠远的人文历史承载着老清浦的底蕴,特色景观大道彰显新清浦的风貌。这里高等院校云集、科技产业蒸蒸日上、服务产业百业待兴走在枚乘路上,有一
2、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条路正见证着清浦新城的发展。1、承载厚重的历史底蕴枚乘路除了因枚乘而有名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也不得不提,那就是韩信。这条路和韩信有何关系呢?原来,枚乘路的西端向南200米便是韩信生母之墓,俗称“清水墩”,位于城南乡小河村。先说枚乘路的路名,枚乘本是淮安区人,但是清浦区却用其名字命名了这条路,不免让人有些不解,然而这里的居民却显得很坦然:“上海还有南京路呢,这有什么的?!”“这里都是高等院校,所以用古代汉赋大家的名字来命名,多少有些寄希望于现代读书人的意思吧!”看来,枚乘路此名除了起得恰到好处之外,还颇有清浦人对文化兼容并包的态度。枚乘作为淮安文学史上的领袖人物,从小对
3、文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曾做过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汉景帝时,刘濞联合楚、赵等七国,以请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枚乘及时上书劝阻,但刘濞不予理睬。此后,七国叛乱中,枚乘再一次上书劝谏吴王罢兵。但吴王仍一意孤行,不予理睬。枚乘便投向梁孝王刘武,做了他的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屡次上书而显名。汉景帝拜为弘农都尉,因非其所好,以病辞官。汉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之,因年老,死于途中。说起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那就是辞赋。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属于诗歌的一种,包括骚体赋、散体赋和国言赋。枚乘的七发是散体赋的代表作,也是文学史上“七体”的首创。 七发中七大段文字,铺陈了音乐的美妙、饮食的甘美、车马
4、的名贵、游览的欢乐、田猎的盛况、江涛的壮观以及要言的妙道。 七发辞采华美,气势壮观。南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称:“枚乘摛艳,首制七发 腴辞云构,夸丽风骇。 ” (文心雕龙杂文)南宋洪迈也在容斋随笔中说, “枚乘作七发 ,创意造端” , “盖文章领袖” 。枚乘路除了因枚乘而有名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也不得不提,那就是韩信。这条路和韩信有何关系呢?原来,枚乘路的西端向南200米便是韩信生母之墓,俗称“清水墩”,位于城南乡小河村。很多淮安人并不知道还有韩母墓的存在,只有附近居住的人才能够说出韩母墓的具体位置。与风光无限的漂母墓相比,韩母墓虽然被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颇显落寞。在一片大大小小
5、坟堆的簇拥下,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雨侵蚀的韩母墓四周杂草丛生,碑文上的字已经模糊不清,空有了“8米的高度、20米的直径”的架势,看得出已经很久没有人来维护了。清明节刚过,四周的坟堆上都摆满了颜色鲜艳的花和贡品,衬托得韩母墓更加苍凉凄冷、无人问津,与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相比,有些格格不入。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墓四周的白杨树长势良好,一树碧绿,直冲向天,守护着这位伟大的母亲。擦去韩母墓墓碑上的浮尘,透过早已不太清晰可辨的碑文得知,司马迁当年在实地考察了有关韩信的一系列遗迹、凭吊了韩母墓以后,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写道:“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
6、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韩信在穷困潦倒时尚且可以浩荡安葬自己的生母,作为韩信故里的子孙们,却没有将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生母之墓照顾好,不禁让人有些汗颜。2、高校云集工厂扎堆景观凸显要说现在的枚乘路,高校云集、工厂扎堆、景观凸显是其三大特色。从枚乘路与淮海南路的交叉口向东,便是江苏四大高教园区之一的淮安高教园区。算一下,今年高教园区恰好迎来了第十个年头。这十年里,淮阴工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市委党校、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校、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等纷纷入驻,让这条普普通通的路增添了几多文化气息。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享受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欣赏着如诗如画
7、的校园风景、汲取着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感受着来自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与希望这里的配套逐步完善,这里的科技不断发展。他们作为推动未来整座城市的力量源泉,正如门前的枚乘路一样,充满朝气,希望无限过了西安南路,便是枚乘西路的最西端 清浦科技创业园,这里工厂云集,像淮安众森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中淮集团、淮安清江鞋业有限公司等涉及生物医药、冶金机械、精密纺织、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企业近20家。清浦区的重工业发展从上个世纪至今留给淮安人太多不好的印象,而枚乘路上的清浦科技创业园内的工厂都是一些新型、高效、高科技的企业,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出清浦区经济的发展与转型正向着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这些厂都是路修好了以后才
8、来的。 ”在枚乘西路的尽头是一户姓陈的人家。陈老爹今年62岁了。 “我父亲那辈就住在这儿了。 ”陈老爹身体不是很好,帮忙照看着家。 “像这一片都属于城南乡先锋村,以前这里都是庄稼地,种的水稻、玉米,一大片一大片的,丰收的时候,金灿灿的,很美。 ”大约是十年前,这里开始修枚乘路,附近的村落也迎来了新发展,“农民都变为了市民” 。陈老爹说:“拆迁的居民都住进了南浦家园,就快轮到我们了,我们一家人都在盼着住进小区呢!”和村里其他几户人家一样,陈老爹憧憬着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那一天赶紧到来。看惯了千篇一律绿色道路景观的市民一来到枚乘路便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里的春天是“红”的。从东往西,
9、一片如火如荼的红叶石楠,看得让人心醉。据市园林局规划建设处处长蔡显发介绍,红叶石楠被誉为“红叶绿篱之王”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和日本已广泛应用,但在国内还是近些年新引进的树种。我市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红叶石楠生长,在春天因为新叶呈红色,芽放得多,远远看去红得像一团火。老叶剪去,新叶依旧保持红色,用于花木组团甚是好看。除此以外,这里还栽植了杜鹃、黄杨、金叶女贞等低矮灌木,采用多层次、多色彩的设计理念,将灌木修剪为整齐的色块状,立面上凸显层次感。漫步在这样的景观大道上,让人的心情顿时也舒畅了起来,而清浦新城的城市风貌也通过枚乘路的道路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3、见证清浦新城未来发展在枚乘东路的东端有很多“
10、大棚”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蔬菜大棚,而是这里拆迁的居民自己建的“房子” 。 “我们家原来是许庄的,现在拆迁,没房子住,就在路边搭了房子,这一片都是这样的情况。 ”市民李女士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说, “我们在这已经住了两年了,今年应该就能搬进对面的枚乘小区了。 ”而在李女士“家”的左手边就是他们一家人未来的新房 枚乘小区, “大棚”里的市民们就这样,日日夜夜翘首期盼着自己未来的家一点一点长大李女士在家也没闲着,顺带帮人看车,赚点钱补贴家用。因为公交车14路、23路、22路、17路、48路和83路的终点站都在这里,很多乘客因为要坐公交车出去办事,就把车停在这里,让住户代为看管,所以就滋生出“挂车”
11、这一行当,几乎每个“大棚”的门前都挂着“挂车”的牌子,当地人的生意头脑可想而知。难怪修车的尹大爷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这样说道:“那时候,西边种菜、种粮食的多,东边做生意的多。 ”这样一说,枚乘路东端许庄小学一带,聚集着众多的小卖铺、小吃摊、杂货摊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这里拆迁的拆迁、新建的新建,风一起,尘土飞扬,但是即便是满是灰尘的商品,也有需求,每每上学、下学的高峰时段,总能看见孩子们在这里竞相购买东西的场景,只是这里的东西卫生程度实在是有些不敢恭维。枚乘路作为贯穿清浦新城的一条纽带,同时也是清浦新城发展的重要地段。从淮海南路向西至西安南路,这一段的枚乘路呈现出一派百废待兴的局面。新建成的禧徕乐
12、国际商贸城、清浦区政府,即将建成的清江古韵水岸风情街,淮钢花苑二、三期,现代国际新城以及政府三大办公大楼都分布在这一段枚乘路的两旁。虽然枚乘路的两边目前还是大片的庄稼,一眼望过去,绿油油的一片,夹杂着金灿灿的油菜花,春天的田野总给人踏实、富足、充满生机的感觉,然而,一想到几年后,这里将是清浦未来的政务中心、商务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一座集政治、商务、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清浦新城呼之欲出,不觉又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历史发展的车轮稳步向前,城市化进程必将马不停蹄据说,到那时,枚乘路东边将拓展至大运河,西边也将与韩侯大道接轨,那时的枚乘路也许就和清浦新城一样,成为整个淮安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杨丹丹 陆雪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