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5364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洪红,社会学院摘 要:孙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被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是孙武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该书中, 孙武初步涉及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朴素战争观,强调统治者重视战争,主张自强以御敌。同 时孙武提出在战争之前,君主和将 帅要做到知己知彼,指挥战争时要讲求奇正结合,伺机而动,速 战速决,才能克敌制胜。此外,书中还体现了他以法治军、赏罚有度的治 军原则,在军队后勤方面孙武也有较为具体的阐释。关键词:孙武;孙子兵法;军事思想Slightly discusses Sun Wus military thoughtHung Hung, Social CollegeAbstract:

2、 Sun Wu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strategists in our history, “Sun Tzu“ honored as the military classic manifests the Sun military thought centralismly. In the book , Sun has involved the simple outlook on war initially that the war is political continuation, stresses that the ruler takes the w

3、ar, advocates striving against the imperial enemy by improving themselves . Simultaneously Sun proposes that before the war, the king and the generals must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themselves, pay attention to the opportunity to act, and fight a quick battle to force a quick decision, they can only d

4、efeat the enemy. In addition, in the book he has manifested his training troop principle that training troop by law deserving award and punishment, and also has a more concrete explanation in army rear service aspect .Key words: Sun; “Sun Tzu“; military thought孙武,字子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出生于 军事世家,自幼就颇具军事才能。约公元前

5、532 年齐国内乱,孙 武来到吴国, “隐于罗浮山之东” 1,潜心研究兵法,著名的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后经好友伍子胥推荐,得到吴王阖闾接见,吴王 读了孙吴献上的 孙子兵法,便要他演 试一番,于是便上演了旷古未有的宫女演兵的故事。痛失爱姬 的吴王阖闾深知孙武善于用兵作战,便任命他为将军。后来,在孙 武的训导下,吴军很快成为一只训练 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吴楚、吴晋两场战争,使得吴国达到鼎盛,可谓是“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2在春秋,孙子凭能而闻达于诸侯;在现今, 孙子凭“书”而显名于中外。书,即被各家誉为“兵 经” 3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兵书

6、,不仅在军事理论方面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而且在军事哲学方面也堪称民族智慧的结晶。北宋时, 孙子兵法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誉为“ 兵学圣典”或“兵经” 。它不但影响了中国,而且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孙子兵法共分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十三篇,约 6000 字。全书总结了战争的丰富经验和一般规律,提出了有关作战的战略及战术原则,是孙子的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趋于成熟。笔者主要是依据孙子兵法,仅就孙子的战争观、 战略战术、治 军原则等方面对孙武的军事思

7、想窥探一二。一、战争观(一 )战 争是政治的 继续战 争 观 ,是 人 们 对 战 争 问 题 的 总 的 根 本 的 看 法 ,包 括 对 战 争 起 源 、战 争 根源 、战 争 动 因 、战 争 本 质 、战 争 性 质 、战 争 目 的 、战 争 的 历 史 作 用 、战 争 与 其 相关 因 素 的 内 在 联 系 、对 待 战 争 的 态 度 、消 灭 战 争 的 途 径 ,以 及 战 争 与 和 平 、战争 与 革 命 的 关 系 等 问 题 的 基 本 观 点 。学 者 程 远 在 先 秦 战 争 观 研 究 一 书 中 ,根 据 时 代 进 步 将 先 秦 战 争 观 分 为

8、 天命战争观、民本战争观、功利战争观和战争观的初步融合四种形态,基本上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春 秋 战 国 时 期 ,随 着 生 产 力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高 ,人 们 已 经 初 步 具 备 了 朴 素 的战 争 观 。孙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在 孙子兵法 中就初步涉及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朴素认识。谋攻篇中,孙武说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不战而屈人兵,善之善者也。 ”也就是战争是实现利益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不用交战就能克敌制胜,才是最高明的。据此孙武得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

9、兵,其下攻城” 4。用智慧的政治手段和外交策略, “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5才是上策,只有当政治手段不奏效,无法解决时 ,才会“ 伐兵”、 “ 攻城”。孙武这种以战续政的认识是非常科学的,对后世影响颇深。 尉缭子中关于“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 为表,文为里”以及战国策 中“ 以战续之”(张仪语)都是对孙武以战续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二)重视战争并提出自 强以御敌春秋时代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称霸战争,不但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大国吞并小国,而且各卿大夫之间也在你争我夺,互相兼并领地,攻伐 战争不时爆发。基于对这种局势的敏锐观察,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开篇即云:“ 兵者,过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

10、道,不可不察也。 ”强调战争是关乎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不可以不认真研察。在火攻篇中又指出,指 导战争,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又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即有益于本国利益的就要“动”,无益的就要“止”。同时告诫君主和将帅:“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6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不听劝谏,一意孤行,以微国敌强国,交 锋楚军。在战争开始后,宋襄公不以百姓生死、国运攸关为念,反而 时 刻举着所谓的仁义大旗,把仁义滥用在敌国上,甚至是两军对垒之时,屡失 战机,结果兵败泓水,国势衰微。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 道德至上

11、的国君在 现实中头破血流” 。那么如何在风云多变的局势中避免战争呢?孙武提出“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7,清醒地认识到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自强方能御敌,寄希望于敌国不侵犯是不现实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攻敌之可胜。不可胜字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 不可胜,不能使之可胜。故曰: 胜可只而不可 为。 ”8只有充分准备,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才能够“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 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放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9二、作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于战争关乎国家存亡、百姓生死,所以孙武强调领导者

12、在制定战略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提出了预知战争的五个条件政治、天 时、地利、将帅、法制,以此来比较敌对双方的情势,根据双方的国情、 军情、民情,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10做到避实就虚,攻其无备,出奇制 胜。晋文公在城濮之 战中正是懂得知己知彼,周旋于各种利益关系中,才能大获全胜,崛起 为春秋首霸。孔子弟子子贡洞察时势,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游说齐、吴、晋,不但避免了齐鲁之间的战争,反而将战火旁引,使吴越变为对抗的主角,最 终“存齐鲁,乱齐,破吴,强晋而

13、霸楚” 。11(二)出奇制胜奇正相合的战术在春秋时代的战争中就已经运用。 左传隐公五年中记载的郑卫战争中就是以正病合,以奇兵偷袭取胜的典型战例。孙武把这种战术从理论上总结,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他主 张,作战时军队 要分为正兵和奇兵,以正兵会合交战,与敌人周旋;以奇兵偷袭,出奇制 胜。奇兵与正兵结合,相互变换位置,变化莫测,就会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他 论述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12。孙子兵法势篇中, 孙武还强调了用兵之中奇正变化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为它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齐正是也”。 13战国时代,这种战略运用更加普遍,技术也更加熟练。公元前 2

14、60 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出 击秦兵。 “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 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 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 绝。 ”14这里秦正兵佯装败走,偷袭的奇兵分为两支,一支“绝赵粮道”,一支把“赵军分而 为二” 。不仅断了赵军后路,而且极大地削弱了赵军的战斗力,使其无还手之力,亦无待援之能, 结果一败涂地。此外,孙武还赞成和重视另一种形式的“奇兵”间谍。在战争中要想获取敌方情报,离间敌人,诱使敌人失败,做到知己知彼,就需要使用间谍。根据身份不同,孙武在用间篇中将间谍分为五种:乡间、内 间 、反 间、死

15、间和生间。并且强调:“五间具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认为间谍也是战争中的法宝,因此战争的指挥者就必须注意亲近地对待间谍,做到“ 三军之事,莫亲于间”。真诚相待,用仁义去感化他、用道义去教育他,使其中心为将帅效命,孙武所谓“非仁义不能用间” 15就是这 个道理。再则,对间谍必须加以厚赏, “赏莫厚于间” 16。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收拢间谍,而且不同身份的间谍要采取不同的奖励方式。比如,反 间要以厚利,生间如期往返等等。最后,孙武还特别指出,用 间之事必须严 守机密, “事莫密于间” 17,要有非凡的智慧,才能在错综复杂关系中驾驭用间之事,才能达到“ 无所不用间” 18,取得真实 的

16、情报,使得己方事事先知,而敌人则处处受挫。(三)“四治”与“八戒”“四治”即 孙武在军争篇 里提到:“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包括: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所谓“气 ”,就是锐气。避锐就惰,在 敌人士气低迷的 时候进攻。所 谓“心”,就是心态,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还是以静制动,胸有成竹。他不光要求士兵戒骄戒躁,也要求将帅临危不乱、稳重如泰山。所谓“力” ,很 显然,就是指精力和力气。“以近待远,以佚待劳”,就是要在敌方人困马乏而我方士兵精力充沛。最后一个“治

17、变”,就是时刻观察敌人状态,伺机而动。 这四治在要求在双方作 战之前,首先要充分准备,知己知彼,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随时观察和把握 敌人暴露的破绽,以便给敌人迎头痛击。如果说“ 四治” 更多的是治士兵的 话,那么 “八戒 ”就 侧重于规谏掌握军事指挥大权的将帅。 军争篇中:“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 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 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敌人占领高地,有地势有时,不宜进攻;敌人背靠高地,有地形不宜正面攻击;敌人假装败退,肯定有奇兵伏击,不宜盲目追击;敌人士气旺盛精力充沛,不宜进攻;敌人以利诱我,必设有暗道陷阱,不宜贪食其饵;正在回撤的敌人,归

18、心似箭,不要去 拦阻;包围敌军,定然会遭到负隅顽抗,一定要留有缺口;对陷入囹圄的敌人,不宜去逼迫它。从另一面说,就是孙武要求将帅在指挥作战的时候,要对双方情况了如指掌, 纵观大局。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不躁、不 贪不婪、化不利为有利化有力为绝对优势,确保战争的胜利。(四)兵贵神速孙武强调在战争中务必讲求“速度” ,包括 战争中的“速战” 和“速决”。所谓速战就是要求将帅在行军作战时充分把握局势,抢占先机,让敌人措手不及,方寸大乱,从而取得战争的优势。 孙子兵法虚 实篇曰:“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孙武还根据战争的步步展开,将军队士气分为

19、三个阶段:“ 朝气 锐,昼气惰,暮气归” 19。充分掌握敌军动向,正确判断敌军状态,迅速地作出反应 。孙子兵法九地篇曰: “病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敌人开阖,亟入之”;“后若脱兔,敌不及拒” 明确指出在战争刚开始时,要表 现沉静, 诱使敌人放松戒 备,达到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目的,正是孙武所说的“兵者,轨道也” 20。 二战时期,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采用了这样的“闪电战”。当是时,美 军并不是预先没有察觉,可是日本早期的战争方向和战略部署迷惑了美国人,致使美军毫无戒备,最终日军成功偷袭,珍珠港 军事基地损失惨重。所谓速决,就是尽快结束战争,避免更大的损失。在

20、当时,国家林立,疆土狭小,兼并战争频繁,战争拖久了,不但会兵源不继,粮草匮乏,其他 诸侯国家更有可能会乘机 袭击,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孙武洞察 时势,提出 “兵贵胜,不贵久” 21;“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 22。这一论断是当时实际经验的总结,是十分高明的战略原则,但是孙武一概而论地强调速战速决,没有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比如二战中,小国日本虽然强盛,但是 对 于大而弱的中国来是说,要想速战速决是不可能的,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妄图吞并中国必然会拉长战线,造成 补给不足,加上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和国 际 社会的热情援助,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是必然会破产的。三、统军原

21、则(一)以法治军孙武主张军队要建立健全的法令制度,运用赏罚的手段加强法纪,激励士气。计篇中谈论战争是双方胜负的条件是就有:“法令谁行?”“赏罚孰明?”关于“法”,孙 武解释说:“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包括军队组织编制的制度,官吏统辖职责,军需物资以及后勤供应管理在制度等,范围十分广泛。他 还强调:“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 则民不服。 ”只有平时严格执行贯彻军令,管教士卒,才能协调军队中各种厉害关系。(二)赏罚有度有了严密的法制,还必须有赏有罚,来保 证法的执行。孙武主张“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23,才能“必取”。他分析:“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如何调

22、动士兵的积极性,其中的重要方法就是物质奖励,例如“ 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在奖励特殊军功时, 还要“ 施无法之赏”。至于罚的运用要十分谨慎,做到“卒未亲而 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24。恩威并施,严 明军队中的是赏罚 制度, 对于夺取战争的胜 利是十分必要的。(三)后勤保障后勤是战争时期军队的命脉。孙武在论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时说:“ 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25。孙子将关于如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分为:武器的供给、人员的补给以及粮草的运输 26。首先,孙武主张武器“ 取用于国” 27。士兵在与敌人交战时,应当尽量“取敌之利”,为己所用,补充自

23、己武器的是损耗与不足。其次,军队在战争中会有伤亡和散佚,兵 员需要不地 给予增援和补充。孙武主张,在本国按户籍征兵的基础上善养敌兵的俘虏,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具有相当重要的进步意义的。而在粮草的运输方面, 孙武提倡字国内运出一批粮食后,就地征集, “因粮于敌” 28。其实这种见解就已经初步涉及了以战养战的军事思想,在战争中后续的武器、兵源以及粮草供给都取之于敌,改变了传统的以征调国内百姓为主的思想。杨善群评价说:孙武为军队的后勤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对后世战争中军队后勤工作具有极大的启发 29。作为一名军事家,孙武雄才大略,在朝夕瞬便的 时代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但是由于所代表的是诸侯国同志集团的利

24、益,孙武的军事思想必然会带有统治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具有命相的英雄史观。 作战篇中有“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之说, 谋攻篇 中有 “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之言。再者孙武的“ 穷寇勿迫” 30论,也十分笼统。吴王夫差不辩忠奸,使勾践得以十年卧薪尝胆,最后一举灭吴。楚 汉争霸,项羽一时仁义,最后大业未竞,自刎乌江。毛泽东也曾写道: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可见, “穷寇勿迫”也要分清形势,不可一概而论。尽管如此,孙武仍不愧为我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所著的孙子兵法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书中精辟独到的论兵之道,哲理深

25、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至今仍然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军事和体育竞技中。参考文献:1冯梦龙东周列国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517-5252司马迁史记M 长沙 :岳麓出版社,2004:964-9723刘勰文心雕龙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83-1894567891012131516171819202122 232425272830孙武孙子兵法M 浙江: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1-28911司马迁史记M 长 沙:岳麓出版社,2004:981-100114司马迁史记M 长 沙:岳麓出版社,2004:1073-10812629 杨善群孙子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0-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