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木兰诗》详注.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00791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诗》详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木兰诗》详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木兰诗》详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木兰诗》详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木兰诗》详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木兰诗详注一、木兰诗窦忠文 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文载山西师院语文教学通讯1978 年第 4、5 期):“木兰诗这一题目,后人有改作为木兰辞的。按木兰诗这一题目,昨早见于宋代的文苑英华 、 乐府诗集 ,而木兰辞这一题目较为晚出。余冠英乐府诗选中,把这首诗恢复为木兰诗 ,是比较好的。 ”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1.辞海:“唧唧:象声。 (1)切切私语声。如:唧唧喳喳。(2)叹息声,表示赞赏或怜悯。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 (3)细碎的虫鸣声或鸟雀鸣声。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 (4)织机声。古乐府诗选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2、。 ”辞源:“唧唧:象声词。所指随文而异。叹息声。 乐府诗集二十五古辞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赞叹声。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四: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 雀鸣声。唐王维王右丞集一青雀歌:犹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 虫鸣声。宋欧阳修文忠集十五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据上可知, “唧唧”既可指叹息声,又可指织机声,还可指虫鸣声。人教版语文 (七年2级下册)注“唧唧”为“织布机的声音” 。余冠英乐府诗选 、徐中玉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均解为“叹息声” 。 “唧唧复唧唧”一句,一本作“促织何唧

3、唧” ,这样“唧唧”就应理解为指“虫鸣声” 。又, “唧唧复唧唧”一句,一本作“唧唧何力力” , “唧唧”和“力力” “都是写叹声” (乐府诗选 ) 。开篇的“唧唧”如果讲成指织机声,后文又说“不闻机杼声” ,似乎前后矛盾。人教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开头四句是说,木兰正在屋子里对着门口织布,可是不知为什么她停下来。人们听不见织机的声响,只听到木兰一个人在那里伤心地叹息。 ”这都是说开篇 “唧唧”的织机声与后文的“不闻机杼声”并不矛盾:开始时木兰在织布,因而能听到织机

4、的“唧唧”声,后来她又停下来,不再织布了,因而人们“惟闻女叹息”了。如果将“唧唧”理解为指木兰的叹息声,那又如何理解她“当户织”却又“不闻机杼声”呢?上海辞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唧唧是叹息声。木兰当户织,却不闻机杼声,这暗示木兰此时已无心织造。惟闻女叹息,进而暗示木兰内心忧思深重。 ”又黄岳州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认为“不闻机杼声”是“忽然听不见机杼声 ,似觉未确” , “不闻机杼声”是“用夸张手法说明连机杼声3也被叹息声盖住了” 。看来“唧唧”理解为指织机声或叹息声都可成立,但二者之间是否可以有所取舍呢?“唧唧”又是否可以理解为指虫鸣声呢?鲍幼文谈木兰诗的唧唧复唧唧 (文载语文教学1

5、957 年 2 月号)说:“唧唧是可以作为虫声的,然而这一句除非依照古文苑作促织何唧唧才行。现在通行各本却都作唧唧复唧唧 ,因此虫声的说法在本诗里就无根。 ”“以唧唧为机杼声,前人从来没有这种说法。机杼声该作轧轧或扎扎 。 ”“以唧唧为叹声,在古人作品里是可以找到不少例证的,如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但有人觉得, 唧唧不像叹息声。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怀疑。”2.复:副词,又,再。当:动词,对着,正对着。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当:对着,面对。 礼记檀弓上: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初中课本将“当户织”注为“对着门织布” ,则“户”为“门”义。黄岳州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据下

6、文当窗理云鬓 、 当户理红妆 , 户应是窗户即在内室。封建社会的女子只能在内室劳动,而与下文壮士十年归形成鲜明的对照。就本句说, 门 、 窗二义皆通,但以作窗讲为安。又, 折杨柳歌辞是北朝民歌,时间相距不远,开头却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 。下文当户理红妆的户也应当是窗户无疑。 ”见下“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句注。胡竹安文言文疑难词语试释4(文载河北师大学报1980 你哦按第 2 期):“我们认为,这首民歌中的户就是窗 。 ”3.不:副词,未,不能,没有。 现代汉语词典:“机杼:指织布机。 ”“杼:古代指梭。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机:弓弩上发射箭的机关。织布机。 史记甘茂传:其母投杼下机。

7、 (投:放下。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 ”“机”就是织布机, “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为什么“机” 、 “杼”连用还可以指织布机呢?辞海:“机杼:指织布机。机以转轴,杼以投纬。 古诗十九首: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机:特指织布机。参见机杼 。 ”从“机以转轴,杼以投纬”来看, “杼”可以看成独立于“机”之外的一个部分,这样“机杼”既可以理解为“机和杼” ,但或许因为“杼”总是依附于“机” ,所以就以“机杼”指织布机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将“机杼”解释为“织布机上的梭子” ,似不当。4.现代汉语词典:“惟:同唯 。 ”三、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1.“何所思”人教版

8、语文注为“想什么” ,这不算错,但这仅仅是意译,直译应该是“所想的是什么” , “何所思”是倒装,正常语序应为“所思何” 。 “何所忆”同此。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在何+所+ 动词的句式中, 所+动词这个名词性短语为主语, 何可理解为提至主语前的谓语。 ”如白居易集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52.初中语文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都将“忆”注释为“思念” , 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也解作“想念” 、 “思念” 。 “忆”和“思”不同, “忆”是思念, “思”是思考。此诗开篇八句是说,木兰叹息不已,似乎是在思考什么事,或思念什么人,但其实什么事也没有思考,什么人也没有思念。3.“问女

9、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是谁?初中课本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分析说:“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

10、的转述。 ”四、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帖 ti:ti。文书,告示。本句云云。杜甫新安吏诗: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2.初中课本将“可汗大点兵”注释为“皇上大规模地征兵”,那么“点兵”就该是“征兵”之义,“点”就该是“征”、6“征召”、“征募”之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大点兵:大规模征兵。”可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点”的解释却是:“点:检查,核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沙场秋点兵。”辞源:“点:(九)指定,选派。乐府诗集二五古辞: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唐白居易长庆集三诗: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十

11、一)检查。宋刘克庄后村集六诗之四:书生行李堪抽点,薏苡明珠一律无。”“汉典”的解释较为全面:“1.征调丁壮。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之一: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客行 新安 道,喧呼闻点兵。宋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又籍 陕西 河东 民为乡兵弓手,时天下久承平,忽闻点兵,民情惊扰。2.检点兵马。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丞相 欢 欲收兵更战,使张华原以簿歷营点兵。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王賁点兵,折了万餘人。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难胡应,又不曾亲到沙场看点兵。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余数定理是 中国 首创。据说大军事家 韩信 曾经用它来点兵。3.比喻点名分派任务。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

12、高潮潞安县中苏友好集体农庄的成长:这就克服了“派工乱点兵,做活一窝蜂”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庄员的劳动积极性。”73.现代汉语词典 “爷:父亲:娘。祖父。 ”五、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阿:名词词头。多用于亲属名称或人名的前面。 木兰诗:阿姊闻妹来。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曹瞒传: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现代汉语词典:“阿:前缀。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大|宝| 唐。 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婆|爹 |哥。 ”初中课本注释: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用“为此”解释“为” ,还是没有解释“为”字。另外, “此”应该

13、是指代“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 “为此”一般是“为了这个”的意思, “为”是介词, “为了”的意思,所以“愿为市鞍马”就是“愿意为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而去买鞍马” 。显然这是病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不是“市鞍马”的目的而是原因,所以这里的“为”应该解释为“因为这个” 、 “因此” 。其次,严格地说不是“为”有“因为这个” 、 “因此”的意思,实际上是“为”后省略了宾语“此” 。黄岳州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为是介词,读去声,它所介引的连带成分爷因蒙后而省略。为跟替同义”这样,这里的“为”就不是“为此”的省略,而是“为爷”的省略,意思是“替(自己的)父亲” 、 “替爹爹” 。

14、此说似不通。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市: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8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买。 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 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1.现代汉语词典:“骏马:跑得快的马;好马。 ”“骏:好马。 ” 既然“骏”是“好马”之义,怎么“骏马”也可以解作“好马”呢?“东市” 、 “西市” 、 “南市” 、 “北市”都是名词作状语,应译为“从东边街市” 、 “从西边街市”等。2.这四个句子是不是意味着木兰只从东市买来骏马,只从西市买来鞍鞯,只从南市买来辔头,只从北市买来长鞭?木兰当然不会如此愚笨的。这四句的意思是木兰到

15、东西南北各处的街市备办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只买一样东西。它相当于说“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 。这属于互文的修辞手法。但是在翻译这四句话的时候,只能翻译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七、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暮:傍晚。宿:住宿,投宿。 “宿”后边省略了介词“于” ,是“在”的意思。2.但:副词,只,仅仅。就是“但愿如此”的“但” ,而不是今天当“但是”讲的“但” 。93.“鸣溅溅”的“鸣”字, 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释为“发出声响” ,就是“孤掌难鸣” 、 “礼炮

16、齐鸣” 、 “瓦釜雷鸣”的“鸣” ,而把“鸣啾啾”的“鸣”释为“泛指禽兽虫等的鸣叫” ,就是“一鸣惊人” 、 “蝉鸣”的“鸣” 。 “鸣啾啾”的“鸣”有的本子作“声” 。 “声”自然是名词, “声啾啾”是主谓结构,即“鸣声(是)啾啾(的) ”。由此可以推知, “鸣溅溅”也应该是主谓结构, “鸣”应该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鸣声” ,意思是“发出的声音” , “鸣溅溅”即“鸣声溅溅” 。4.这里的“旦辞”二句以及下文的“旦辞”二句,都是运用的夸张手法。康苏从教学角度谈的一些问题 (文载山东师院学报1978 年第 6 期)说:“两个旦辞和暮宿 ,若照实算来,木兰辞乡别亲达到前线只不过两天的时间,这就

17、与后文中万里赴戎机的万里矛盾了,两天怎么能行万里远呢?其实这些都是夸张。前者是形容从征之紧迫,后者是形容征途之遥远,均不得落实了去算账。 ”八、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黑山:一本作“黑水” 。2.骑:名词,所骑的马,战马,就是“坐骑”的“骑” 。这种“骑”字古代读 j,今天依然读 q。九、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01.辞海:“戎机:指战争,军事。古乐府木兰诗:万里赴戎机。 杜甫遣愤诗: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戎:军事,战争。 吕氏春秋孟春: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 ”既然“戎”字就

18、有“军事” 、 “战争”的意思,为什么“戎机”也有这样的意思?莫非“戎机”的“机”字无义或者“机”也有类似“军事” 、“战争”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戎机:指战争;军事:迅赴|通晓。 指战机:贻误。 ”从“迅赴戎机”一例来看, “万里赴戎机”的“戎机”就是“战争”的意思,而非“战场”之义,除非现代汉语词典的举例不当。初中课本注释:“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既然“戎机”是“战争” ,为什么又把“万里赴戎机”译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莫非这里的“戎机”是“战场”的意思? 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戎机即军机 。 ”魏晋南北朝诗选讲:“戎机:军机,这里指战争。 ”中国古代文

19、学作品选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戎机:军机,指战争。”现代汉语词典:“军机:军事方面的机宜:贻误。军事机密:泄露。 ”季镇淮等主编历代诗歌选:“戎机:军事行动。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赴戎机:谓奔赴战地参加军事机要。 ”2.初中课本:“度,过。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度,越过。 ”“度” “渡”都有“过”之义,但时间方面的“过”用“度”11,空间方面的“过”用“渡” ,所以应该认为这里的“度”通“渡” , 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正认为此“度”通“渡” 。 “度若飞”即“若飞度” ,像飞一样越过。3.“朔气传金柝”一句,初中课本注释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这里的“寒气”是

20、“冷的气流”之意) ,句子的结构为“主语+动词+宾语”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释:“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朔气:北方的寒气。 ”这和初中课本的注释基本一致。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从金柝声中传出寒气。 ”这等于将“朔气传金柝”理解为“朔气传于金柝”(“于”是从的意思) ,句子的结构为“主语+动词+补语” 。这种注释不妥,首先,寒气无法从刁斗声中传来;其次, “寒光照铁衣”的结构是“主语+动词+宾语” ,从行文的整齐一致看,“朔气传金柝”也应该看成“主语+动词+宾语”的结构。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汉魏六朝诗一百首:“寒光:寒冷的月光。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话直接翻译就是:

21、“将军身经百战而死,壮士十年之后归来。 ” 可是这样翻译就会让人纳闷:难道战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换言之,难道将军们都战死沙场而不得归来,而壮士们没有身经百战却在十年之后归来?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身经百战的既是将军又是壮士,十年之后归来的既是壮士又是将军,换言之“百战死”和“十年归”说的是将军也是说的壮士,这里的“将军” 、12“壮士”不是说的两种人,而是一种人。两个句子等于说“将军、壮士们, (有的)百战而死, (有的)十年后归来” 。这也是用的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辞海:“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

22、、养老、教学等大典,均于其中举行。古乐府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杜甫石鼓歌:“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佩剑鸣相磨。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用的是顶真的修辞手法。 “天子坐明堂”是“天子坐于明堂”的省略, “于”是“在”的意思。2.初中课本:“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每升一级叫一转” ,则“转”为动词, “升”的意思;“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则“转”又为名词或量词。总之,此注有些含糊不清。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策勋:记功劳。转:将勋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叫一转。十二转是形容因功勋卓著,屡次升迁,并非确数。 ”据此看,

23、 “策”似乎是动词“记” 、 “记录”之意。 辞海:“策勋:谓记录功勋于策上。 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苗,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杜预注:既饮置爵,则书勋劳于策,言速纪有功也。 陆贽请诸军兵马自取机便状:故军败则死众,战胜则策勋。 ”据“书勋劳于策”来看, “策”似乎是“书于策”之意。 辞海:“策:13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记其语于简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汉书孔光传:遂策免光。 ”由“记其语于简册”可知,“策”就是“书于策” 、 “记于简策” ,也就是“记录于简策” 。 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正是将此“策”字解为“记录于简册” (按

24、:“简册”应作“简策” ) 。但除了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外,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辞海均不收此义,所以“策勋”的“策”似应看成名词活用作动词。 “策”或“简策”是什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策: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受爵以出。 又帝王封臣下。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 ”由此可知,所谓“策”或“简策”是“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 。 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转 zhun:量词。等于说 次 。古时军功每加一等,则官爵随升一级,叫做一转。 ”陈宜民关于的“勋” “转”辨疑 (文载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 3 期):“课本的注

25、释是:记功很多次。策勋,记功。转,次的意思。 这里把勋解释为功 , 转解释为次 ,是不对的。旧唐书职官志:勋官者,处于周、齐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 十分清楚,勋在北朝末期是表示战功等级的专用术语,在北朝末期和隋朝都是只具有战功才能获得勋级的赏赐据此可知, 勋14只有解释为战功或者军功才是准确的。课本把转解释为次那就错得更远了。北周宇文邕在灭北齐以后,俘获了曾使他在河阴受挫的傅伏时有一段对话:周主又问曰:前救河阴得何赏?对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公。 (资治通鉴卷 173)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对转加的注是:勋级曰转。 所以,所谓蒙一转就是受到提高一级勋级的奖励。非常清楚, 转就是战功

26、的等级。所以根据战功大小,一词不仅可以加一转 (勋级一级) ,也可以加若干转 ,也就是一次提升若干级。策勋十二转并不是一次就对木兰记很多次功,而是确定木兰战功的勋级时,一下就提升很多级。到了宋、元以后, 转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专指战功勋级的升迁引申为一般官职的提升和调动。 ”这段话对“转”字意思的解释有些不清。实际上“转”就是“战功勋级的升迁” ,属于动词。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强 qing有余,略多。 木兰诗:赏赐百千强。 ”十一、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初中课本:“不用:不愿做。 ”魏晋南北朝诗选讲:“不用:不愿要。 ”据此则“用”就该是“愿做” 、

27、“愿要”的意思,可是“用”根本没有这样的意思!这个“用”字, 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解作“任用” ,据此则“不用”应该是“不(愿)被15任用”之意。这似乎讲得通。又,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二句一本作“欲与木兰赏,木兰不愿尚书郎” 。 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这个愿是欲的同义词,不是现代汉语语法所说的能愿动词,现代所谓能愿动词是从意思上命名。本句的愿是及物动词,它可以带上名词宾语尚书郎 。又如论语颜渊有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据此,则“愿”是“希望得到” 、 “想要”的意思。2.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释“愿为市鞍马”和“愿驰千里足”的“愿” ,皆为“愿意” 、 “乐意”

28、。初中课本注“愿驰千里足”为“希望骑上千里马” 。这是释“愿”为“希望” ,释“驰”为“骑上”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愿:愿望,心愿。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又愿意,乐意。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愿安承教。 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市:买。 ) 又希望。 史记秦始皇本纪:愿大王毋爱财物。 ”辞海:“愿:愿望。愿意。如:古乐府诗选 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希望。” 现代汉语词典:“愿:助动词。愿意:情|我参加篮球比赛。 ”“愿意:助动词。认为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做某事):他去吗?|我不做太剧烈的运动。希望(发生某种情况):他们你留在这里。 ”“愿为市鞍马”和

29、“愿驰千里足”的“愿”词义并不相同,“愿为市鞍马”的“愿”应为“愿意” 、 “乐意”之义, “愿驰千16里足”的“愿”应为“希望” 、 “愿意”之义。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驰:使劲赶马。 诗经唐风山有枢:弗驰弗驱。 驱马进击。 左传庄公十年: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车马疾行。 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注意】 驰本来是人赶马的行为,后来才指马的动作。 ”现代汉语词典:“驰:(车马等,使车马等)跑得很快:奔|逐 |飞风电掣。 ”古代汉语词典:“驰:赶着马快跑,驱马追逐。 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左传成公二年:不介马而驰之。 汉书李

30、广传:广乃从百余骑往驰三人。 奔驰。 左传宣公十二年:遂疾进师,车驰,卒奔。 ”汉字源流字典:“驰:本义为使劲赶车马快跑:子有车马,弗弗驱|入国(城)不,入里必士(轼)|项伯乃夜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马疆场|驱| 骋。又特指驱使,使快跑送去:西一介之使,欣慕来同|书千里。引申泛指 奔跑,疾行:骐骥骅骝,一日而千里|年与时,意与日去 |风电掣 |背道而|奔驰|飞|疾|援。又引申指驱车马追击,追逐:齐师败绩,公将之”综上, “驰”有“使劲赶马” 、 “(使车马等)跑得很快” 、 “赶着马快跑” 、 “使劲赶车马快跑”的意思,也有“车马疾行” 、 “(车马等)跑得很快” 、 “奔跑,疾行”的意思。正如

3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所说,前一种意思的“驰” “是人赶马17的行为” ,后一种意思的“驰”是“指马的动作” 。这两种意思的“驰”均为不及物动词。 “愿驰驼千里足”的“驰”带了宾语“千里足” ,应该视为后一种意思的使动用法。 “驰千里足”即“使千里足驰奔跑” ,意译即骑上千里马飞驰。初中课本的注释没有突出“飞驰” 、 “疾行” 、 “快跑”的意思,也就没有突出木兰急于回故乡的心情。 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驰 ,本来是不及物动词,这里转成使动词驰明驼就是使明驼驰 。 ”按:“愿驰千里足”一本作“愿驰明驼千里足” 。什么是“明驼”?辞海:“明驼:善走的骆驼。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驼,性羞。 木兰篇“明

32、驼千里脚” ,多误作鸣字。驼卧,腹不贴地,屈足漏明,则行千里。 一说为骏马名,头似骆驼而毛色白亮,即白驼 。唐代驿使名。杨慎丹铅总录卷十三:明驼使:唐制:驿置有明驼使,非边塞军机,不得擅发。 ”窦忠文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文载山西师院语文教学通讯1978 年第 4、5 期):“对明驼二字,旧注多沿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解释这说法不能解决问题。另有两说可以参考:一说明驼是唐驿使名。另一说据内蒙人民传称,古有专用于喜庆佳节的骆驼,躯体精壮,平时善为饲养,用时盛饰珠彩,称之为明驼 。 (参见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 ”郑光礼词语考释二则 (文载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 年第 2 期)认为“明驼”即“

33、名驼” 。184.初中课本释“千里足”为“千里马” 。 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千里足:即千里马。 ”辞海:“千里足:良马日行千里,故称千里足 。 韩诗外传卷七:使驥不得伯乐 ,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 亦指能行千里者。古乐府木兰诗: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引申以比喻英俊之才。 后汉书延笃传: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 ”据辞海 , “愿驰千里足”的“千里足”并非指“千里马” ,而是指能行千里的明驼。十二、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1.初中课本释“郭”为“外城”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管

34、子度地: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 ”现代汉语词典:“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城|东。 ”古代汉语词典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泛指城。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出郭相扶将”的“郭”各本多解作“外城” ,但是解作“城”似乎更为妥帖。2.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相扶将是互相搀扶着 ,表示尽管年岁已高却还是尽心用力迎着女儿回来。 相是代词,表互指。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扶,持。诗经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只自尘兮。 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 ”魏晋南北19朝诗选讲:“出郭相扶将是倒句,意思是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出城去迎接女儿。

35、”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理:雕琢,加工玉石。 韩非子和氏: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引治理,整理。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当户:对着窗户。 ) ”4.初中课本注释“红妆”为“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 现代汉语词典:“红妆:同红装 。 ”“红装:妇女的红色装饰,泛指妇女的艳丽装束。指青年妇女。 ”5.“磨刀霍霍”就是“霍霍磨刀” 。 “向猪羊”的“向”是动词,趋向,奔向,走向。十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阁:一种小楼。 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成语有空中楼阁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6、将“开我东阁门”和“十步一阁”的“阁”视为同义,均为“一种小楼” ;但是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则仅将“十步一阁”的“阁”解为“一种小楼,四周设槅扇或栏杆回廊” ,而将“开我东阁门”之“阁”解为“内室,常指女子的卧房” 。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阁:古代称女子的卧室。 东阁 、 西阁也是民歌写法,其实就是一间屋。 ” 现代汉语词典对所谓“一种小20楼”的“阁”的解释为:“风景区或庭院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望:亭台楼。 ”作为“一种小楼”的“阁” ,虽然建筑模式古今肯定有异,但“阁”之不适合居住则是一致的,所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

37、“阁”应该是指女子的卧室,即内室、闺阁,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作“一种小楼”,实误。2 这个“床”字, 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解作“供人坐卧的家具”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床:供坐卧的器具。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现代汉语词典:“床: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铁|单人| 一张。 ”同样是家具, “古人的床兼坐卧两用” (王力古代汉语 ) ,而今天的“床”则是供睡觉用的。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两句,直译即是“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但是这两句的意思不是说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而是说每间房子都开了门进去坐坐。4.现代汉语词典:“

38、著 1zho:同着 1(zho) 。 ”“着1zho:穿(衣):穿|吃不尽。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裳 chng:古人穿的下衣。 诗经邶风 绿衣:绿衣黄裳。 (衣:上衣。 ) 引泛指衣服。 水经注江水: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意】古代男女都穿裳 ,不是裤子,是裙的21一种,但不同于现在的裙子。 ”现代汉语词典:“裳chng:古代指裙子。 ”注意,这种意思的 “裳”不读轻声shang。5.当:动词,对着。理:整理,梳理。 现代汉语词典:“云鬓:妇女多而美的鬓发。 ”初中课本将“云鬓”解释为“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对此,绍兴县实验中学邓政阳人教版 教材教参探讨一文说:“我读到这个解释的

39、时候,心里的第一疑问就是:像云那样,到底是像哪样的云呢?乌云?白云?漂浮的云?厚重的云?后查阅了很多种词典(辞典) ,他们的说法也各不相同。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年版)第十一册 P666 释云鬓:形容妇女浓黑而柔美的鬓发。 古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年版)P565 释“ 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年缩印本)释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 汉语词典P1248 释 云鬓:鬓鬅鬠如云,状女貌之美。由此可见,这些类似的解释才比较确切。他们取了云的轻柔和多的含义。 ” 按“形容妇女浓黑而柔美的鬓发”的解释为当。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帖 ti

40、:通贴 。挨紧,粘附。梁书羊侃传:能反要帖地。 又,本句云云。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 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的一些问题 ,载山22东师范学院学报19787 年第 6 期)十四、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初中课本对“火伴”的解释是:“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 ”什么是“同伍”?“同伍”和“同一个灶吃饭”有何关系?此“火伴”与今之“伙伴”有何关系?“火”是否同或通“伙”?总之,看了课本的注释会让人产生诸多的疑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火伴:即伙伴。 ”现代汉语词典:“伙伴(火伴):古代兵制十人为

41、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写作伙伴。 ”辞海:“火伴:亦作伙伴 。古代兵制:五人为列,二列为火,十人共一火炊煮,同火的火伴(见通典兵一引一说) 。因用以称同在一个军营的人。古乐府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引申为生活或工作在一起的同伴。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火: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 新唐书兵志:府兵十人为火,火有长。 火伴 同伴。 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后来写作伙 。 ”辞海:“伍:古代兵士五人或居民五家之称。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一伍。 ”依据辞海 、 现代汉语词典 , “同火”的是十人

42、即二列,而十人、二列都等于“二伍” ,这自然算不得“同伍” (只有一伍才能说是“同伍” ) 。其实,所23谓“火伴”并非“同伍”者,而是“同火”者。其次, “火伴”的“火”应该注为同或通“伙” 。再次,不能直接将“火伴”解释为“伙伴”或“同伴” ,因为今天的“伙伴”和“同伴”已经是其引申义了。 2.惊忙:吃惊而忙乱,惊讶而慌张。3.同行:一同出征。行:走,这里指出征,身赴战场。朱三剑“同行”一词的理解和读音 (文载语文教学1980 年第1 期)认为此“同行”宜读为 tnghng,意思是“同在一个行伍” 。十五、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初中课本释“扑朔”为“动弹”

43、 ,释“迷离”为“眯着眼” 。现代汉语词典:“扑朔迷离: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脚乱动,雌兔眼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据此, “扑朔”指“脚乱动” , “迷离”指“眼半闭着” 。这和初中课本的解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扑朔:跳跃的样子。 ”“迷离:不明的样子。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松的样子。 ”“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 ”辞海:“扑朔迷离:古乐府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24迷离,谓模糊不清,

44、很难辨别其为雌为雄。后用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详其究竟。 ”黄岳州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两个分句也是互文 ,意思是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脚扑朔 、 眼迷离两个主谓词组作雄兔 、 雌兔的谓语。” 魏晋南北朝诗选讲:“扑朔:爬搔的样子。迷离:眼睛眯缝着。 ”乐府诗选:“扑朔,跳跃貌。迷离,不明貌。以上二句互相补充,雌兔的脚也扑朔,雄兔的脚也迷离。 ”(按:“雄兔的脚也迷离”中的“脚”似应作“眼” 。)张永言词义琐记 (载中国语文1982 年第 1 期):“扑朔与朴樕无疑为同源词,问题在于朴樕的语源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就知道扑朔到底怎么讲了。 ”作者认为, “朴樕”的语源义

45、为“丛生貌” , “丛生貌这一解释自然也适用于扑朔这个词:其毛朴属丛生,故称扑朔 。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扑朔的意义应当是毛氄丛生的样子 。至于脚扑朔与眼迷离乃是互文见义,那就无须申说了。 ”2.初中课本释“傍地走”为“并排跑” ,据此则“傍”为“并排”的意思, “走”为“跑”的意思。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傍地走:相并而走。傍,临近。 ”这里释“傍”为“相并” ,“相并”即“并排” , “并排” 、 “临近”都是指双兔相并。但这里释“走”为“走” ,而非“跑” ,似误。 魏晋南北朝诗选讲:“傍地走:贴着地面急跑。 ”这是释“傍”为“贴着(地面) ”,25而非双兔相贴。如果将“傍地走”解释为“并排跑” ,那么“地”字何义?难道无义?有人说这里的“地”不是“地面” 、 “土地”之义,而是助词,相当于今天汉语中的“着” 。 “傍”有“靠近”的意思,如“依山傍水”这样“傍地走” ,即“靠近地面跑” ,或“贴着地面跑” 。但有人说:“傍是贴着, 走古义是跑。但紧贴着地面怎么跑啊?”其实“傍地”并不是说兔子紧紧地贴在地面上,而是说靠近地面。 (关于“傍地走”的解释,参看蒋瑞莲再谈“唧唧复唧唧”与“双兔傍地走” ,文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年第 4 期)3. 现代汉语词典:“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当:不入虎穴,得虎子?|能若无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