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摘要: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机和活力,也才能不断取得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优良学风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当前,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关键词:实践 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 时代特征 本国实际 开放性 应用 态度 方法 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
2、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实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关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 列 宁曾 经 把 它 称 之 为 “由 深 刻 的 哲 学 世 界 观 和 丰 富 的 历 史 知 识 阐 明 的 经 验 总 结 ” 因此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显得尤为重要!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为了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
3、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和规律,使之成为具
4、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在指导实践发展的同时而又不断发展自身中,才能真正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科学体系;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得出新的理论结论。恩 格 斯 曾 经 这 样 评 价 过他 同 马 克 思 共 同 创 造 的 理 论 : “我 们 的 理 论 是 发 展 的 理 论 。 而 不 是 必 须 背 得 烂熟 并 机 械 地 加 以 重 复 的
5、 教 条 。 ” 在这里,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与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有机统一的,坚持和继承包含在发展和创新之一,发展和创新是坚持和继承的具体表现。离开发展和创新来谈坚持和继承,势必导致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离开坚持和继承来谈发展和创新,又会走向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割裂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与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性的倾向,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的,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6、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表明,马克思巨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如果丢掉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同样脱离本国的实际,不把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也同样丢掉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也就停滞不前了也就更谈不上坚持和发展了。因此,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间题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曾吃够了教条主义的苦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陈独秀的右倾路线和王明的“左”倾路线都曾犯过教条主义的错误,其中“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把欧洲资产阶级革
7、命的旧模式机械地搬到中国来的产物,而王明“左”倾路线的实质则正如他本人所承认的是“从决议中来,到决议中去”,即照搬共产国际决议的产物,他们都几乎完全断送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毛泽东同志晚年的悲剧,也在于他违背了自己多年倡导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国内外的实际情况作了不切合实际的判断。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煽动了狂热的个人迷信,阉割、践踏马克思主义,酿成了“十年浩劫”。这个教训也是极其惨痛胜。上述事例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正是由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
8、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才能够推进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获得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的新篇章,使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焕发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相反,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则不仅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而且还会使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甚至会使社会主义事业毁于一且。有鉴于此,毛泽东同志指出: “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力。国家的政党如果自己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按照实际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让马克思主义又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
9、水平上,一切只知道机械地照搬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原话那它就要倒退。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既是对在实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作了精辟分析, 又是对在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性作了高度概括,二则不可偏离,不可忽视的道理所在!早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不是从原则上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彻底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界限。马 恩 明 确 指 出 : “这 些 基 本 原 理 的 实
10、 际 运 用 , 正 如 宣 言 中 所 说 的 , 随 时随 地 都 要 以 当 时 的 历 史 条 件 为 转 移 。 ” 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起,在其缔造者那里,就绝不是“原教旨主义”,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因地制宜的、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 活的” 学问。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变化与实践发展的高度,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实践总是具体的,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
11、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实践有着各自不同的规定性。因此,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本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本民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同时,实践又总是历史的,它必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而任何具体的实践都必然带有自己时代的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又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自己时代新的实践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丰富、发展和创新。而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12、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本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定要坚持这个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所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体现,我们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注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列 宁 选 集 第 三 卷 第 194 页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 第 四 卷 第 460 页 三 个 代 表 毛 泽 东 选 集 第 七 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 第 一 卷 第 2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