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配套练习(1-3)答案第一讲 导论一、 名词1、生产力 2、 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 4、经济规律二、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B )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C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3.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 C )A. 劳动生产率 B. 科学与技术C. 生产劳动者 D. 社会生产力4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A. 生产 B. 交换 C. 分配 D. 消费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2、B )A. 物质资料的生产 B. 生产资料所有制C. 社会生产力 D.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 ( D )A. 社会生产过程 B. 社会生产活动C. 社会生产效率 D. 社会生产方式7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 C )A.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B.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力 ( BCE )A. 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 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
3、平C. 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 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2生产力包含哪三个要素( ABE )A、人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生产资料 D、消费资料 E、劳动对象3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 ( ABCD )A. 生产 (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B. 分配关系 C. 交换关系 D. 消费关系E. 借贷关系4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 ( BD )A. 能够创造经济规律 B. 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 能够改造经济规律 D. 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 能够消灭经济规律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 ( ABE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C
4、. 唯心主义 D. 历史方法E. 科学的抽象法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 ( ADE )A. 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E.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 ABCD )A.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B. 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 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D. 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 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8、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5、.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 (答案:BCD) (1999 年理科多选题 2 分)四、判断分析题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2001 年文理科分)(答案要点: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能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五、简答题1 、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
6、是同一的: 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 ; 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 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2 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
7、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 生产 要素的交换 ,否则生产无法进行,产品的交换也是这样 ; 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 分配有两种: 一种是 产品的分配, 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 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 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3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 分配
8、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P21 六、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1、 ( 1999 年理科 4 分)下面是有关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组材料(与本章无关的材料 2、3 及相关题目略):材料 1荷兰花卉出口占全球花卉出口的 65%。但荷兰的气候并不好,土地资源也不足。荷兰人将花卉种在特殊温室的水中,水中加有可以重复使用的肥料和杀虫剂。这种温室培养技术,不但使荷兰可以终年种花,还可以解决密集种植所造成的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污染土壤
9、和地下水的问题,提高花卉的质量。摘自经济日报 ,1997/10/15在经济发达的国家,20 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比重,在本世纪初仅占 5%20% ;到 50 年代至 60 年代上升为 50%左右;到 80 年代则高达 60%80%,有些生产部门如电子工业则高达 90%以上。20 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比例,在机械化初级阶段是 91 ,在中等机械化阶段是 64,在自动化条件下是1 9。 摘自文汇报,1994/12/24请回答:根据材料,说明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答案要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生产力发展
10、的特点在于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冲破种种自然条件的制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二讲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一、名词1 、经济制度2、经济体制3、生产资料所有制4、雇佣劳动制度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社会主义公有制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 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 10、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
11、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二、单项选择题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滞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1998 年理科单选题 1 分)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C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
12、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答案 C) (2000 年理科单选题 1 分)3、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 A )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答案 A) (2001 年文理单选题 1 分) 4、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 C ) A.投资规模较小 B.经营方式单一 C.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不是法人企业(答案:C) (2002 年文科单选题 1 分)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
13、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答案:C)(2002 年文科单选题 1 分)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 B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制的性质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答案:B)(2003 年单选题 1 分) 7、 ( A )是经济制度的核心与基础。A.生产资料所有制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8、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商品经济体制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14、制 D、完善商品经济体制9、所有制关系的基础是( A )A、所有 B、占有 C、支配 D、使用10、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 A )A、雇佣劳动制度 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按资分配 D、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 BCE )A.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 B.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C.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D. 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 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B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15、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答案:AB)(2001 年理科多选题 2 分)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经济 (CDE )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与公有经济可以并存 D.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E.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CDE)(2002 年理科多选题 2 分)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哪些阶段( ABD )A、计划经济体制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商品经济体制C、产品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 CDE )A、马列
16、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6、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主要行业和领域包括( ACDE )A、国家安全的行业 B、生活物资的行业 C、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D、支柱产业 E、稀缺资源和自然垄断的行业7、市场机制中最主要机制有( ADE )A、供求机制 B、供给机制 C、信息披露机制 D、价格机制 E、竞争机制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包括( ABCDE )A、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 B、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C、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D、宏观调控间接化;E、市场管理法制化四、判断分析题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2. 坚持
17、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 3. 市场经济体制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4.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体制比经济制度更具有稳定性。5. 混合所有制(股份制)是一种私有制的形式。6.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同义语。 7. 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公有制经济,后者是非公有制经济。 8.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十六大再次重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 (2001 年理科分)10、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没有社会性质的区别
18、。 11、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因此,宏观调控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减弱了。12、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商品经济,所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同一经济范畴。13、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4、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5、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基础。 16、土地市场是土地所有权转让市场。 17、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18、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必然影响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效率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实现公平则主要依
19、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20、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量的优势上。答案:1. 不正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目标,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不能说是共同富裕。因为公有制的建立,使劳动者摆脱了被剥削的处境,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人,也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并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2.正确。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实行公有制意味着劳动人民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由此获得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只有坚持公有制,才能消灭剥削,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
20、条件和制度保证。公有制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动摇或损害公有制这一基础,就会动摇或损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发展公有制。 3.不正确。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4. 不正确。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5. 不正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6. 不正确。我国存在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
21、地位,因为它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着保证作用。它与集体经济构成国民经济的主体,即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应区别“主体”与“主导”的不同含义。 “主体”是指主要部分,需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包括量和质的优势。而“主导”是指居领导地位,起引导、导向作用、关键和保证作用,不需要在量上占优势。 7.不正确。(1) 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由劳动者直接支配与使用并直接从事劳动的一种个体私有制经济,在社会中它是从属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经济成分。私营经济
22、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私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或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2) 个体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它和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才是公有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 8.不正确。(1) 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等于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不同经济成分的性质与其地位和作用区分开来。(2) 经济成分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由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决定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因为其生产资料是由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是公有
23、制经济。外资经济和私营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因为企业资本归私人所有,并存在雇佣劳动关系。个体经济是个体私有制经济,因为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由其直接支配和使用,并直接从事劳动。(3) 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市场经济是发达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具有完整统一的市场体系。不同所有制企业只能通过统一的市场实现它们的经济联系,而不能将市场分割成不同所有制的市场。我国的市场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的统一的市场,公有制经济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主体,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
24、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9、正确。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 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二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2 分)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虽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因而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分) 10.正确。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
25、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11、不正确。.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市场对微观经济的发展包括对促进技术与管理进步、促进生产与需求及时协调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需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的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的不足方面,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和法规的约束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实现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优势互补,可以充分发挥两者
26、的优点和长处,更好的发展社会生产力。 12、正确。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有密切联系和内在一致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作用逐步扩大。当商品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从而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时,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又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商品经济是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社会分工条件下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实现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从经济运行层次上讲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或如邓小平所讲是一种调节方法或经济手段。 13.不正确。1984 年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明确提出社
27、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突破了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机制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但不能说十二届三中全会已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直到 1992 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一次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同年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此,可以说,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4、正确。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商品经济。有了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实现。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受市场发育的制约。只有形成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的经济行为接受市场
28、的检验和选择,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转变国家的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也必须借助于市场,没有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就不能实现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有效调控、监督和引导。 15、正确。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其中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基础。商品市场的发展决定要素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商品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引起价格变动,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传递到要素市场上,使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发生变化,引导要素资源的再配置。所以,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是要素市场价格信号的基础,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着要素资源的配置。 16. 不正确。我国的土地市场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城市土地归
29、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市场的交易是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而不是土地所有权的让渡。我国人多地少,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土地市场通过租金或土地出让价格等信号,可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 国家应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同时加强土地二级市场的管理。 17. 正确。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又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劳动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济、伤有所疗,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变过去的企业保障为社会保障,使企业摆脱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性负
30、担,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健全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平稳度过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高峰期,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18、不正确。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由市场配置资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就没有市场经济,但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在公共产品的供给等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国家对经济的正确干预和调节,不仅不会影响市场的作用,反而是弥补市场缺陷,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
31、要。 同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它既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19. 正确。效率与公平是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对矛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十分重视提高效率。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在公平上应当也能够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从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应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市场具有导向和调节、激励和约束的功能,能使资源在微观层面上得到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利用,提高效率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实
32、现。但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和不足,实现公平则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管理应将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作为重要任务。 20不正确。 (1)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要有量的优势,但是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2)国有经济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
33、少一些,才不会影响它的主导作用。 五、简答题1、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 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
34、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 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 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 属性 。2、简述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35、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为什么说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 答: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尽管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国有经济,而且它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一段时期内有所增大,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私有制基础并没有改变。一方面,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有限的,并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另一方面,国有经济除在公共部门外,主要集中在某些特殊部门,这些部门都是私人资本不愿
36、经营或不能经营。 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样,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要素存在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创造出自己的工资收入,而且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出利润。因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其基础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其他剥削制度一样,也是生产资
37、料的私有制。但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其他剥削制度有着根本的区别。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则是以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无论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如何变化,雇佣劳动制度是始终不变的。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中,雇佣劳动制度覆盖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这表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受雇于资本家的劳动者的人数的增加,以及受雇者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的增大上。 总之,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4 、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答: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经济制
38、度的重要标志。经过反复的探索,我国确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是唯一的经济成分,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为了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
39、有制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反之对生产力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唯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即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第三,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已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由此形成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继续坚持并在实践中不
40、断完善。5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还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包括: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管理法制化等等。从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而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方法上和资本主义相似。但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在社会主义的特殊条件下,市场经济所呈现出一些特
41、点和运行的特殊规律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迄今为止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基础上。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效率优先,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又要排除由于生产资料占有的多寡悬殊而导致的个人
42、消费品分配的悬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兼顾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将发挥强大的政治优势,运用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为人民生活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6 、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答: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1) 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2) 金融市场; 3) 技术和信息市场; 4) 劳动力市场; 5)
43、 房地产市场; 6) 产权市场六、论述题1 、谈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道路和认识。 答: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结论。这一结论的得出,经过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艰苦曲折的探索。从 1978 年开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在理论探索上: 首先是关于改革性质和方向问题。无论是改革之初还是在其后整个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反复强调并始终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统一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其次是关于改
44、革的目标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再次,关于改革的道路、方式问题。我们经过反复的探索,成功地采取了渐进式改革的道路。在渐进式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妥善处理了几个重要的关系:一个是,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的关系。另一个是,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推进的关系。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突破相结合,是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最后,关于改革的方法论问题。在改革探索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改革方法论” ,包括:坚持正确的改革目标,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渐进式改革的核心;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
45、准;改革启动必须敢于打破旧的平衡,必须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等。 在理论探索的同时,我国的经济改革顺利推进,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1978 年 12 月1984 年 10 月) 。改革从农村开始。其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迅速转变。这种改革和转变不仅对城市改革提出了要求,而且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体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沿海,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打破了多年的封闭状态。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探索(1984 年 10
46、月1992 年 10 月) 。以 1984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为标志,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探索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在企业改革、价格改革、所有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若干个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改革攻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进行综合改革(1992 年 1 月开始,目前仍在继续) 。1992 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同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47、指导地位,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阶段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 1978 年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到 20 世纪末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具体表现是:(1)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 )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3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4)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迅速提高。 (5)经济调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第三讲 政治经济学基础与核心一、名词1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3 、交换价值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