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6149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2019 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月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B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D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参考答案】B【解题必备】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及积极影响(1)变化趋势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2、。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2)积极影响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树立起了中央权威,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制度化的选官制度,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3)古代中国选官制度一览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

3、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此图可反映出3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 。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结束了贵族体制B科举制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了成热D察举制扩大官吏人才来源41 【答案】C2 【答案】B【解析】材料中给出了一幅图片,图片中提到了“郡小中正” ,由此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知材料涉及到的是九品中正制

4、。从九品中正制中可以看出其有严密的程序,所以本题选 B 选项。A、D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科举制;C 选项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点睛:回答本题要注意从图片中提取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是“郡小中正” ,中正一词可以联系到选官用官制度中的“九品中正制” ,由此基本上可以确定选项范围,再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判断,确定最终选项。3 【答案】B【解析】从示意图反映的进士中父辈三代不士者占三分之二以上,并且父辈有官职者“等级又占了半数以上”等信息来看,说明较多的进士出身平民,说明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答案为 B 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即已结束了贵族体制,排除 A 项;唐朝时科举制达到完善,走向成熟,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选官方式,不是察举制,排除 D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