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协助开展地方绿色建筑发展情况调研事项.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553329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助开展地方绿色建筑发展情况调研事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协助开展地方绿色建筑发展情况调研事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协助开展地方绿色建筑发展情况调研事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协助开展地方绿色建筑发展情况调研事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协助开展地方绿色建筑发展情况调研事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附件 1:“十二五”绿色建筑建设数量统计表一、请根据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填写表 1:表 1 建设量情况统计表项目个数/项目总面积(万 m2)建设量审批核准备案 竣工民用建筑竣工保障性住房总量: 总量: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公益性等建筑 其中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 万 m2的大型公共建筑:其中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 万 m2的大型公共建筑:2011 年非政府投资的单体建筑面积超过 2 万 m2的大型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竣工保障性住房总量: 总量: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公益性等建筑 其中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 万 m2 的大型公共建筑:其中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 万 m2的大型公共建筑:2012 年非政府投资的单体建筑面

2、积超过 2 万 m2的大型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竣工保障性住房总量: 总量: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公益性等建筑 其中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 万 m2 的大型公共建筑:其中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 万 m2的大型公共建筑:2013 年非政府投资的单体建筑面积超过 2 万 m2的大型公共建筑2二、请综合考虑基本建设水平、建设量增长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预计 2014 年、2015 年以及“ 十二五” 期末当地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并填写表 2:表 2 绿色建筑预计发展目标项目个数/项目总面积(万m2)建设量审批核准备案 竣工新增建筑总数其中: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公益性等建筑非政府投资的单体建筑面积超过

3、2 万 m2的大型公共建筑绿色建筑住宅建筑2014 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新增建筑总数其中: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公益性等建筑非政府投资的单体建筑面积超过 2 万 m2的大型公共建筑绿色建筑住宅建筑2015 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新增建筑总数其中: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公益性等建筑非政府投资的单体建筑面积超过 2 万 m2的大型公共建筑绿色建筑住宅建筑“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注:表 2 中按照预计建成绿色建筑的保障性住房进行统计填写3附件 2:绿色建筑工作情况调研提纲第一部分:当地绿色建筑发展情况调研1、请介绍当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

4、法规制定情况,主要包括:(1)提供已印发的绿色建筑相关管理和技术文件,并简介落实情况及落实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2)提供正在制定的绿色建筑相关管理和技术文件草案,并简介在制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3)若尚未进行绿色建筑相关文件的制定,说明具体原因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2、请介绍当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包括:(1)简介在评价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2)提供当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统计资料;(3)简介当地绿色建筑相关培训宣贯工作的开展情况及达到的效果。4、请介绍当地绿色建筑设计、咨询市场的发展情况(例如:绿色建筑业务开展情况、市场竞争情况、能力建设情况等)。5、开发企业在

5、当地的绿色建筑业务开展情况及发展规划等。46、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第二部分:当地绿色建筑标准执行情况调研1、请逐条对照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的条款,回答以下问题,并填写调研表格:(1)针对各条款当地颁布的地方标准有哪些?(2)针对各条款地方标准提出的基本技术要求有哪些?现阶段当地大部分建筑实际能够达到什么水平?(3)各条款是否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4)各条款在当地的适宜技术是否相同?具体技术包括哪些?(5)达到各条款最低要求带来的增量成本如何?可接受程度如何?(6)从绿色建筑中长期发展出发,各条款的指标或技术在当地的发展趋势如何?如何逐步引导

6、和推进?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般项和优选项中,在各类评价指标中按实现绿色建筑的效果对各条款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般项和优选项中,在各类评价指标中按实现绿色建筑的难易成都对各条款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4、若已颁布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请介绍与国家标准5的差异,并重点对“ 指标要求不同的条款 ”和“新增加的条款”给予说明。6表 3 节地与室外环境(主要涉及规划、建筑专业)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

7、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1 居建公建 4.1.1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2 居建公建 4.1.2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3 居建 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4 居建 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8、。5 居建 4.1.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6 居建 4.1.6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7 居建公建 4.1.75.1.4 住区(或场地)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8 居建公建 4.1.85.1.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9控制项公建 5.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7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

9、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10 居建 4.1.9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11一般项 居建 4.1.10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12优选项公建 5.1.13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13 居建公建 4.1.115.1.6住区(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14 居建 4.1.12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15 居建 4.1.13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

10、季、夏季的自然通风。16 公建 5.1.7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17 居建 4.1.1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18 公建 5.1.9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19 居建公建 4.1.155.1.10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20一般项居建 4.1.16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

11、林绿化提8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21优选项公建 5.1.14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22 公建 5.1.8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23一般项居建(优选)公建4.1.175.1.1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24优选项居建公建4.1.185.1.12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12、。9表 4 节能与能源利用(主要涉及暖通专业)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1 居建 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2 公建 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3 居建 4.2.2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

13、89中的有关规定值。4 公建 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 5.4.5、5.4.8 及5.4.9 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 5.4.3 条规定。5 居建 4.2.3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6 公建 5.2.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7控制项公建 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规定的现行值。8优选项公建 5.2.18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14、 规定的目标值。10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9控制项公建 5.2.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10 公建 5.2.15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11 居建 4.2.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12 公

15、建 5.2.6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13 居建 4.2.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规定。14 居建 4.2.6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15一般项公建 5.2.13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

16、189 第 5.3.26、5.3.27 条的规定。16 一般 居建 4.2.7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11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项 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17 居建 4.2.8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18一般项 居建 4.2.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

17、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 5%。19 居建 4.2.11 条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 10%。20优选项 公建 5.2.18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 2%。21 公建 5.2.7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 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22 公建 5.2.8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 规定的 4 级要求。23 公建

18、 5.2.9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24 公建 5.2.10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25一般项公建 5.2.11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12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26 公建 5.2.12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27一般项公建 5.2.14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

19、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28 居建 4.2.10采暖和(或) 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 80%。29 公建 5.2.16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 80%。30优选项公建 5.2.17 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13表 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主要涉及给排水专业)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1 居建公建 4.3.15.3

20、.1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2 居建公建 4.3.25.3.3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3 居建 4.3.3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 8%。4 公建 5.3.4 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5 居建 4.3.4 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6 居建 4.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7控制项公建 5.3.2 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8 居建 4.3.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9 居建 4.3.7绿化用水、洗车用

21、水等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10 公建 5.3.7 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11一般项居建公建4.3.85.3.8绿化灌溉采取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14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12 居建 4.3.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13 公建

22、5.3.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14 居建公建 4.3.105.3.6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15一般项居建 4.3.11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16优选项居建 4.3.12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17一般项公建 5.3.11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 15%。18优选项公建 5.3.12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 25%。19一般项公建 5.3.10 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15表 6 节材

23、与材料资源利用(主要涉及结构专业)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1 居建公建 4.4.15.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1858018588 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 的要求。2控制项居建公建4.4.25.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3 居建 4.4.3施工现场 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70%以上。4

24、公建 5.4.3施工现场 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60%以上。5 居建公建 4.4.45.4.4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6 居建公建 4.4.55.4.5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7 居建公建 4.4.65.4.6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8一般项居建公建4.4.75.4.7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10%以上。16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

25、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9 居建公建 4.4.85.4.8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10 居建公建 4.4.95.4.10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 30。11一般项公建 5.4.9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12 居建公建 4.4.105.4.11 采用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

26、体系。13优选项 居建公建4.4.115.4.12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 5%。17表 7 室内环境质量(主要涉及建筑物理专业)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1 居建 4.5.1每套住宅至少有 1 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 4 个及 4 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 2 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2 居建 4.5.2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

27、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的规定。3控制项居建 4.5.3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 45dB(A),夜间不大于 37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 75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30dB;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隔声量应大于 51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25dB,37 沿街时不小于30dB。4一般项公建 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 中的一级要

28、求。18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5 公建 5.5.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 、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 的相关要求6控制项居建 4.5.4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8%。7一般项公建 5

29、.5.7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8 居建公建 4.5.55.5.4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 TVOC 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的规定。9 公建 5.5.1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中的设计计算要求。10控制项公建 5.5.2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11一般项居建 4.5.7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19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

30、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12 公建 5.5.3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设计要求。13控制项公建 5.5.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中的有关要求。14 居建 4.5.6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 1 套住宅设有2 个及 2 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 1 个卫生间设有外窗。15 居建 4.5.8在自然通风条件下

31、,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16 居建 4.5.9设采暖和(或) 空调系统( 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17一般项居建 4.5.10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18优先项公建 5.5.13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19一般项居建 4.5.11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20优先项公建 5.5.14 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21一般项公建 5.5.8 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20序号类别适用建

32、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22 公建 5.5.10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23 公建 5.5.11办公、宾馆类建筑 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要求。24一般项公建 5.5.12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25 居建 4.5.12卧室、起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

33、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26优选项公建 5.5.15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21表 8 运营管理(主要涉及电气专业)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1 居建公建 4.6.15.6.1 制定并实施运行管理制度2 居建 4.6.2 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3 居建公建 4.6.35.6.3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

34、,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4 居建 4.6.4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5控制项公建 5.6.2 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6 居建 4.6.5垃圾站(间) 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7 居建 4.6.6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8 公建 5.6.8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9 居建 4.6.7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

35、损害。10 居建 4.6.8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大于 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11一般项居建 4.6.95.6.5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2序号类别适用建筑类型条文编号 条文内容相关地方标准及具体技术要求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若不适应请说明理由)当地大部分建筑现阶段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当地的适宜技术可能产生的增量成本及可接受程度条款要求或相关技术在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引导和推进措施公建12 居建 4.6.10垃圾分类收集率(实行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 90%以上。13 居建公建 4.6.115.6.6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14 公建 5.6.4建筑施工兼顾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15 公建 5.6.7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 19210 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16 公建 5.6.9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17一般项公建 5.6.10 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18 居建 4.6.12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19优选项公建 5.6.11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