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岸区2017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第 I 卷 ( 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撩起(lio) 踊跃 雾霭茫茫(i) 魂不守舍B. 瞩望(zh) 苦涩 返璞归真(p) 具体而微C. 休憩(q) 辨驳 玲珑剔透(t) 齐心协力D. 战栗(l) 慵懒 扬鬃跃蹄(zng) 翩若惊鸿2.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话,怡当的一组是 ( )(1)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_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2)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2、,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3)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 。 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 夜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 A. 发散 弥散 凝神 B. 弥散 发散 凝视C. 弥散 发散 凝神 D. 发散 弥散 凝视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 。B.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C.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D.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
3、范的一项是 ( ) A. 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B. 一面做,一面想。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C. 骄傲的人既然只看到自已的长处和优点,也就必然夸大个人的主观力量。认为只要他一出现 ,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D. 中学生如初生牛犊,可贵的一面是无所畏难,虎虎然有斗志;不足的一面,有时又容易把困难的事情想得过分的简単,或缺少理智的控制。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春蚕到死丝方尽我国蚕业生产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我国用蚕丝生产的精美丝绸,就源源不断地输到许
4、多国家,因而人们把我国称为“丝国”。蚕丝是一种高级纤维,蚕就是生产这种高级纤维的昆虫。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从养蚕季节来说,有春蚕、夏蚕、秋蚕之分。在我国一般蚕区中,春蚕占的比重最大。春天,大地苏醒,万木吐绿。这时候,蚕也破卵而出,开始了新的生活。蚕吃的是桑叶,睡的是竹匾,献出的却是晶亮闪光的丝。它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只有四十几天,却一刻也不停息的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吐丝、结茧,直到吐完最后一段丝,才停止自己的奋斗。蚕刚从卵孵化出来时,跟蚂蚁一般大小,有时一夜之间就能长几分。然后就开始“睡眠”。一天后,醒来的小蚕已经蜕去旧皮,换上了新装。接着,它又使劲地吃起桑叶来,逐渐长大
5、,然后又“睡眠”,蜕皮。要这样连续四次,才能发育成熟。人们因为蚕吃了睡,睡了吃,把它比作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亲切的叫它“蚕宝宝”。你不咬认为这是蚕在偷懒,在坐享清福,其实,它是在吃吃睡睡得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为以后吐丝,解茧做准备。蚕的一生四次蜕皮,虽然都是在“睡眠”的时候进行的,但体内并不平静,昆虫学家早已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时候,蚕的脑神经分泌出一种脑激素,脑激素促使体内有关的腺体分泌出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的作用是使蚕蜕皮后尽量保持幼虫的样子;蜕皮激素的功能却使幼蚕加速成熟。脑激素和这两种激素在蚕的体内互相制约,共同来调节蚕的生长和发育。到了第四次蜕皮之前,蚕体内的保幼激
6、素分泌大大减少,蜕皮激素的机能又显著加强,这时候,蚕才发育成熟,它的身体已经长到二寸来长了。蚕的小小的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用的原料是桑叶。桑叶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蚕吃进桑叶,经过消化,吸收了桑叶中的当白质和糖类等营养物质,形成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是绢丝腺里的胶状液体。当蚕老熟时,就吐出这种液体,形成细丝。蚕就是用这种细丝围绕身体,结成了茧。所以蚕丝不同于麻纤维,而是一种动物蛋白质,它完全是蚕的生命化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这诗句是蚕的一生生动的写照。一条野蚕可以吐丝一二百米,而一条家蚕却可以吐丝三千米以上。如果把一万四千条家蚕吐的丝连接起来,就能沿着赤道围绕地球一
7、圈儿。你看这小小的蚕儿,难道不是世界上的一宝吗!当你看到那细致精巧、色彩缤纷的绫罗绸缎的时候,你会为这小小的蚕所创造的奇迹发出惊叹,而它们却只是默默无闻的辛苦一辈子,并以自己宝贵的身命为人类作出了出色的贡献。5. 下列对“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蚕的一生只有四十几天,却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B. 蚕从卵孵化出来后,在吃与睡中连续经历四次蜕皮,才能发育成熟 。C. 蚕的脑神经分泌出一种脑激素,脑激素可分泌出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 。D. 蚕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人类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值得我们敬重和赞美 。6. 下列对“蚕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蚕丝是一种有四千多
8、年历史的,由蚕生产的高级纤维。B. 蚕丝从季节上分,可以分为春蚕丝、夏蚕丝、秋蚕丝。C. 蚕丝是蚕从绢丝腺里吐出的绢丝蛋白质液体构成的细丝。D. 蚕丝都是由春蚕用生命将动物蛋白质转化而成的。7.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之所以称为“丝国”,是因为早在二千年前,我国就将用蚕丝生产精美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许多国家。B. 蚕吃了睡,睡了吃,并不是在偷懒,其实它的体内一直在进行自我更新,为吐丝,结茧做准备。C. 蚕的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用的原料是桑叶,生产的产品却是丝绸。D. 蚕的一生永远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吐丝、结茧,直到吐完最后一段丝,才停止自己的奋斗。“春
9、蚕到死丝方尽”,是蚕的一生的生动写照。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裴宽 尝为润州参军。时刺史韦诜为女择婿,未得。会休日登楼,见有所瘗 于后圃者。访其人,曰:“此裴参军也。义不以苞苴 污家。适有人饷鹿脯,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耳。”诜嗟异,遂妻以女。婚日,诜帏其女,使观之:宽瘠而长,时衣碧,族人皆笑呼为“碧鹳”。诜曰:“爱其女,必以为贤公侯妻。可貌求人乎?”宽后历礼部尚书,有声。李祐爵位既高,公卿多请婚其女,祐皆拒之。一日大会幕僚言将纳婿众谓必贵戚名族及登宴寂然。酒半,祐引末座一将,谓曰:“知君未婚,敢以小女为托。”即席成礼。他日或请其故,祐曰:“每见衣冠之家,
10、缔婚大族。其子弟习于淫奢,多不令终。我以韬钤致位,自求其偶。何必仰高以博虚望?”闻者以为卓识。注释 裴宽:河东闻喜人。以廉明清正、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而名垂青史。瘗:掩埋。苞苴:借指贿赂或馈赠的礼物。饷:赠送。帷:帐子、幔幕。韬钤:泛指兵书,借指用兵谋略。8. 下列对句中加点的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休日登楼 会:恰逢B.宽瘠而长,时衣碧 衣:穿C.宽后历礼部尚书,有声 声:声誉D.何必仰高以博虚望 博:广9. 为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一日大会幕僚言将纳婿众谓必贵戚名族及登宴寂然A. 一日大会/幕僚言将纳婿/众谓必贵戚/名族及登/宴寂然B. 一日大会幕僚/言将纳婿/众谓
11、必贵戚/名族及登宴/寂然C. 一日大会幕僚/言将纳婿/众谓必贵戚名族/及登宴/寂然D. 一日大会/幕僚言/将纳婿/众谓必贵戚名族/及登宴寂然10.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宽为人正直,为了不玷污自己,把别人贿赂的鹿肉干埋在了土里。B.韦诜在嫁女那天,让妻子带着女儿在帷幕后面观看,发现裴宽长相很丑。C.李祐拒绝了许多公卿对女儿的求婚,最终把女儿当场嫁给一位小将。D.李祐认为达官贵人的子弟都习惯过豪华奢侈的生活,往往没有好结果。第部分 (非选择题共 90 分)四(10 分)11.翻译下列句子。(4 分)爱其女,必以为贤公侯妻。可貌求人乎?12.古诗名句默写。(6分)(1)绿树村
12、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2)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3)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朗读的童年记忆今年二月初,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矮脚虎”方快相遇。他满头白发,脸膛通红,说起话来有嗡嗡的回音。他叫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就忘了老同学。我说:“矮脚虎啊,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当时是十分调皮捣蛋的学生,但他家是我们村里最穷的贫农,他父亲是贫农主任。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学生,老师是不能管也不敢管的。我们那时上语文新课,总是先由老师朗读一遍
13、课文。我们的语文老师是我们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他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在当时的小学老师里算是高学历,那时他不过二十出头。我们那地方的人对说普通话的人有两种态度:如果你是外乡人,或是县里的干部,你讲普通话,大家都很钦佩;如果你是本地人,出去上了几天学或当了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那就会成为被嘲讽的对象。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我们对用普通话讲课的语文老师也是从心里鄙视的。只要他一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读到那些与我们家乡话发音明显不同的字眼时,我便感到脊梁沟里阵阵冒凉气,身上的汗毛根根竖起来。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我们的老师还能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老师用普通话朗
14、读一遍之后,便让我们跟着他读我们当然不用普通话先是一句一句地读,然后是一段一段地读,最后是通篇朗读。我们通篇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着我们发出的声音里,是否有对课文的故意歪曲,如有,他就会用教鞭抽打其实也不是真打,只打到略有痛感而已。方快是挨教鞭抽打最多的。但最后一次,方快夺过教鞭,把它在膝盖上折成两截,扔在老师面前。我至今犹能记起老师的尴尬表情。老师出身不太好,对方快这样的赤贫子弟心怀忌惮。尽管他的尊严受到极大的挑战,他只是蜡黄着脸说:“好!方快,看我明天怎么收拾你!”第二天到了,老师似乎忘了这件事。他给我们上了新课,领读之后,他就让我们齐声诵读,但是他不再提着教鞭巡视了。他坐
15、在讲台后的椅子上,埋头看一本厚厚的书,那根用胶布缠起来的教鞭静静地躺在讲台上。方快虽然不是班干部,但因为他力气大,跑得快,敢跟老师作对,所以在同学中很有威望。他折断了老师的教鞭,我们把他当英雄崇拜着,但他好像很不高兴似的,谁提这事就跟谁急。有一天中午,他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下午要上新课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课文:“每到黄昏,池塘边上会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然后用颤音发出一声短鸣,接着满塘的蛙便跟着唱起来。呱!呱!呱”我们从来没像这次朗读这样兴致勃勃,这样卖力,这样愉快,这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着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
16、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踢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那些青蛙在教室里蹦跳着。我们看到老师变了色的脸,我们听到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但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变得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窝的男人,他的脸上一出现酒窝,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了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着。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我们班的学习委员,
17、之后又当了班长,他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他参加全县小学生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一时声名赫赫。在他面前,似乎铺开了一条撒满花瓣的道路。如果不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时候,他的父亲被查出有“历史问题”,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做得很好,供不应求。我应该是方快引发的朗读热潮中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们班的同学一大半达到了这水平。与此同时,朗读也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因为,我们在朗读中获得了语感。小学五年级,我与方快都辍了学。方快力气大,加入成年人的行
18、列去干活,挣整劳力工分;我无奈,只好去放牛,挣半劳力的工分。放牛确实不要耗费太多体力,但寂寞难熬。当牛在草地上吃草时,我便大声地背诵学过的课文,包括那篇青蛙。(作者:莫言。文章有删改。)13. 本文重点讲了方快在课堂上的哪两件事?这两件事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6分)14. 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说在作者笔下童年的方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6分)15. 品析文中画线句所表达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感情。(6分)他坐在讲台后的椅子上,埋头看一本厚厚的书,那根用胶布缠起来的教鞭静静地躺在讲台上16. 请简要概括,作者想借童年朗读生活的回忆来表达怎样的写作意图。(4分)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19、叛逆”是几乎许多中学生进入青春期的代名词,对于青春期的叛逆,作为中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面对,健康成长,学校准备开展以“中学生叛逆行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 你们小组的研究选题是“叛逆的表现”,请你分条列举“中学生叛逆的具体表现”,写出三条即可。(4分)18. 在以“阳光青春,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上,同学们正在热烈谈论“如何调整自己的叛逆心理”的话题。现在该你发言了,你将会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4分)七、(50分)1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低头”,是一个很常见也很容易理解的词语。但处境不同,低头的含义不同。面对自己的错误,低头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豁达的胸怀;面对生活的挫折,低头是一种懦弱,是一种失败的象征;但同样面对羞辱,低头有时获得赞赏,有时会遭到世人唾弃面对不同的生活处境,低头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成熟与良知。相信生活中的你也一定有过、见过或读到、听到低头的故事,仔细想一想,低头的背后不仅有故事,也透露着哲思。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启迪,结合你的经历或思考,以“低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书写工整,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需要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