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附件二: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评估标准(试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框图一、 1) 师资知识结构教 1. 师资队伍 2) 师资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学 3) 师资人数及学术水平2. 教学资料条 1) 教室教 件 3. 教学设备 2) 实验室3) 实验设备拥有率4)仪器设备4. 实习条件 5)计算机设施5. 教学经费1)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育 二、 1. 思想政治工作 2) 思想政治工作教 3) 教书育人育 1) 教学计划与教学文件评 过 2) 教学管理程 2. 教学管理与 3) 课程教学实施实施 4) 实验与实习估 5) 毕业设计(论文)1) 政治思想1. 德育标准 2
2、) 学风三、 3) 修养 教 1) 基础理论 育 2) 专业基础理论质 2. 智育标准 3) 专业知识与技术量 4) 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5) 外国语3. 体育标准2一、教学条件本项内容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资料、教学设备、实习条件和教学经费等 5个方面。1 师资队伍1.1 师资知识结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有给水排水工程、微生物学、化学、水力学(流体力学)、土建工程、机电等学科的专业教师,本学校的专职教师能独立承担专业基础课和 70%以上的专业课。1.2 师资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担任主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应为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年龄结构合理。1.3 师资人数及学术水平:设有专业教学机构,有
3、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及其后备梯队,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有一定的科研成果,专任教师系列人数 10 人以上。2 教学资料除了符合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设置必备的图书资料条件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2.1 有关给水排水工程的专业书籍 5000 册以上;有关给水排水工程及相关学科专业期刊 50 种以上,其中应有外文专业期刊;能经常补充新出版的书刊资料;2.2 有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的现行法律法规以及较齐全的规范、标准等文件资料;2.3 有保留价值或真实反映教学水平的图纸、资料和文件。3. 教学设备3.1 教室:教室的设施完好,能满足教学要求。有多媒体教室。具有专业设计教室,从事
4、毕业设计的学生每人一张制图桌;3.2 实验室:应有水力学、水化学、水微生物学、工程力学、水处理等实验室,所开实验能满足本科教学要求;3.3 实验设备拥有率:操作性实验每组不多于 4 人、演示性实验每组不多于 12 人;3.4.仪器设备完好,并能够及时更新;3.5 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 0.5 台/人(按一个年级计) 。34 实习条件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3 个以上,包括工艺流程完整有代表性的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5 教学经费应有足够的教学经费以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二、教育过程本项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及教学管理与实施两方面。1 思想政治工作1.1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有一支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
5、队伍;1.2 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讲求实效,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师生反映良好; 1.3 教书育人: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 教学管理与实施2.1 教学计划与教学文件(1) 教学计划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完整性;(2) 根据实际情况或上次评估建议修订教学计划;(3) 各种教学文件翔实完备,包括各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必要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课程设计(作业)指导书、实习和实验指导书等。2.2 教学管理(1) 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2) 保证教学质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完备,并能贯彻执行;(3) 教学档案及学生学习档案管理良好(近 4 年的全部必修专业
6、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考卷、实验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4) 各教学环节考核制度完备并严格执行。2.3 课程教学实施(1) 根据教学计划,选用或自编高水平的教材或讲义,重视教材建设及更新;(2) 课程内容充实,并能联系实际,反映本专业最新技术发展及社会需要,教学环节安排合理;(3) 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独立工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 充分利用教学资料和现代化教学设备。2.4 实验与实习4(1) 各类实验、实习安排合理,重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有严格明确的要求;(2) 配备足够的指导教师,能切实保证实验与实习的质量;(3) 有严格明确的实验、实习指导大纲
7、、考核标准和办法。2.5 毕业设计(论文)(1) 毕业设计(论文)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均符合本科专业培养要求,设计能综合体现工程的技术、经济要求;(2) 配备足够的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满足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提交完备的毕业设计(论文)文件。三、教育质量本项包括德、智、体三方面,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1 德育标准德育内容包括:1) 政治思想;2) 学风;3) 修养。共 3 项 6 条。1.1 政治思想(1) 政治思想热爱祖国,拥护中国
8、共产党领导,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2) 理论知识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1.2 学风(3)遵守纪律,刻苦好学,求实严谨,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勇于进取。1.3 修养(4) 符合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2) 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3)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及社会交往能力。2 智育标准通过在校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
9、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5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毕业生应具有从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等领域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智育标准包括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和外国语等共 5 项 24 条。2.1 基础理论通过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初步具有合理抽象、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具体要求是:(1) 掌握高等数学及与本专业有关的一般工程数学的基本理
10、论,能进行数学运算和数理统计,解决应用问题;(2) 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基本方法;(3) 掌握大学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水化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4) 掌握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2.2 专业基础理论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5) 掌握水力学(流体力学)和水泵及泵站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应用;(6) 掌握水文学和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7) 掌握水处理生物学、水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8) 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工程管理的知识;(9) 掌握电工、电子及自动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11、能。2.3 专业知识与技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工程概念,使学生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方法。(10)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掌握给水排水工程的整体概念与具体内涵,掌握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特点,初步掌握给水排水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处理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11) 掌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与废水处理工程)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12) 掌握给水排水工程结构、材料与设备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工艺系统的控制原理;了解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系统运行管理的知识和方法;(13) 了解相关学科(包括土建、水利、暖通和环
12、境保护等)的基本知识6及其与本专业的关系;2.4 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通过整个培养过程,使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有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14) 了解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有关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具有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15) 熟悉给水排水工程勘测的任务与内容,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技能;(16) 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学习如何在工程实践中正确使用相关规范与标准的方法;(17) 具有给水排水工程材料与设备选用的能力;(18) 具有用多种方式(包括徒手和计算机绘图、口头)清晰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及技术观点的能力;(19)
13、 具有计算机制图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的能力;(20) 初步具有与相关专业协调的能力;(21) 具有工程质量控制、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意识;(22) 了解给水排水工程师对水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所负有的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2.5 外国语(23) 能够阅读与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初步具有写、听、说的能力;(24) 以英语为第一外国语的应届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的累计通过率应不低于 70%;以其它语种为第一外国语的可参照 CET-4 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3. 体育标准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讲究卫生,保持身心健康,能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工作和任务;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的人数应不低于 80%。注:本评估标准中“了解”、“掌握”、“能力”的用词说明了解指能熟悉定义、概念、规则、规范和程序等,并能将所学知识简单地加以运用。掌握指对该领域的知识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对之进行阐述和运用,能理解所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对理论问题能进行解释、分析、概括与计算。能力指能把所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把知识与技术7综合运用,解决专业中的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