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 溶 液,【思维导图】,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_的、_的混合物。 (2)特征:_性、_性。,均一,稳定,均一,稳定,(3)组成。 溶质:_的物质,状态可以是_ _。 溶剂:能_的物质,_是最常用的溶剂。 (4)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_的性质。,被溶解,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解其他物质,水,溶剂和溶质,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有_、 _等。 (2)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有_ 等。 (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有_ 等。,浓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3.乳浊液与
2、乳化现象: (1)乳浊液。 概念: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_、_,即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 _,使油和水不再分层的现象;其特点是 能_。,小液滴,不均一,不稳定,细小的液滴,稳定存在,【微点拨】 (1)溶液都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碘酒是棕黄色的。 (2)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和转化: (1)判断依据。,不饱和,饱和,(2)二者转化的条件和方法。 对于大多数物质:,增加,升高,增加,蒸发,降低,增加,升高,2.浓溶液、稀溶液
3、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与稀是从不同角 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浓溶液 _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_是不饱和溶 液。(填“一定”或“不一定”) (2)在一定温度、同种溶剂的条件下,同种溶质的饱 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不一定,不一定,3.结晶: (1)定义:溶质从溶液中以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常用方法。 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的物 质。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 的物质。,晶体,不大,较大,三、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_,某固体物质在_溶剂 里达到_时所溶解的质量。,一定温度下,1
4、00 g,饱和状态,【微点拨】 溶解度的概念要有四要素:温度、溶剂100 g、饱和状态、单位克,四者缺一不可。,(2)影响因素。 内因:_的性质。 外因:_。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质和溶剂,温度,易溶,可溶,微溶,难溶,(4)溶解度曲线。 概念:以纵坐标表示_,横坐标表示_, 画出的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规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如硝 酸钾;,溶解度,温度,增大,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如 _;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 如_。,很小,氯化钠,减小,熟石灰,2.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
5、、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 在_水中达到_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内因:_的性质。 外因:温度和压强。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 随压强的增大而_。,1体积,饱和状态,溶质和溶剂,减小,增大,四、溶液的浓度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与 _之比。 (2)公式。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 其中,溶液质量=_质量+_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溶剂,【微点拨】 溶质质量是指全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包括未溶解或结晶析出的溶质质量。,2.用固体物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用品:_、_、_、_、 药匙等。 (2)实验步骤。 _、
6、_、_、溶解。,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计算,称量,量取,3.用浓溶液稀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溶液: (1)实验用品:_、_、_、_。 (2)操作步骤:_、_、_。,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计算,量取,混匀,考点一 溶解度曲线的命题角度及解题方法,角度1:判断点、曲线交点的含义;比较一定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1)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 求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的方法: 如图所示,求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 在点t1作横轴的垂线与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点P;,在P点向纵轴作垂线,垂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即t1时丙的溶解度为50 g。 (2)两
7、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角度2: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1)陡升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如甲)。 (2)缓升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乙)。 (3)下降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丙)。,角度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1)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均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减少溶质或增加溶剂均能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2)改变温度。 上升型:升温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下降型:降温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8、,角度4:根据溶解度曲线计算或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 (1)判断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若溶液为 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S 表示溶质的溶解度);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2)温度变化时,溶质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可以 根据是否有晶体析出的现象进行判断。,角度5: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升降情况,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 方法:(1)曲线为陡升型(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程度较大的),如提纯甲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使溶质析出或提纯甲。 (2)曲线为缓升型(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程度不大的)或下降型(程度较大的),如乙和丙,只能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溶质析出。
9、,【题组过关】 1.(2016扬州中考)KNO3与NaCl的溶解度 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加水能使NaCl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时,KNO3溶液与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不能使KNO3从溶液中结 晶析出,【解析】选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A错误;加水能使NaCl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正确;t1时,KNO3与NaCl的溶解度相等,饱和的KNO3与饱和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未指明饱和,无法比较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C错误;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10、,故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能使KNO3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D错误。,2.(2016广安中考)如图是甲、乙、 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 提纯 B.t3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溶液溶质的 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t1时,60 g水中溶解18 g甲可得到其饱和溶液,【解析】选C。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 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 法进行提纯,故A正确;B、t3时,将甲、丙的饱和 溶液降温,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 的溶解度增大,
11、所以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 不变,故B正确;C、t2时,甲、丙溶液的状态不能 确定,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 g,所以60 g水中溶解18 g甲可得到其饱和溶液,故D正确。,3.(2015东营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_。,(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 g甲物质放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选填序号)。,
12、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_(答出一条)。,【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中的点的含义可知,P点表示30时,甲的溶解度为60 g。(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故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含少量乙时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3)30时甲的溶解度为60 g,故50 g水中最多溶解 30 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0 g/80 g100%=37.5%,升温到50时,溶解度增大,未溶解的物质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大,溶液
13、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增大,溶剂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答案:(1)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 g (2)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 冷却甲的热饱和溶液 (3)37.5% b、c (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温度低于t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温度高于t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等答出一条即可,【方法归纳】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选择结晶的方法或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 (1)陡升型:从溶液中析出该物质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并可采取降温的方法,使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缓升型:从溶液中析出该物质时,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并
14、可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3)下降型:从溶液中析出该物质时,可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并可通过升温的方法,使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陡升型的物质中混有少量缓升型的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缓升型的物质中含有少量陡升型物质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考点二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1.常用公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 100%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溶液的稀释计算: Aa%=Bb%=(A+m水)b%(A、B分别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a%、b%分别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m水表示加入水的
15、质量),3.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计算: (1)解题关键:认真分析反应前后溶液的组成情况,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注意问题:若反应过程中有气体、沉淀或反应物中有不参加反应的杂质等情况时,可以利用质量守恒法求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即: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物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质量。,【题组过关】 1.(2015泉州中考)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_kg; (2)用60
16、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_kg。,【解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2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的质量为120 kg20%=24 kg。 (2)设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60 kg20%=x12%,解得x=100 kg。 答案:(1)24 (2)100,2.(2016遂宁中考)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该石灰石样品 10 g加入烧杯中,再把80 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
17、不与稀盐酸反应):,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的数值为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 (3)计算第一次实验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解析】(1)第1、2次加入盐酸后,固体质量都减少 3 g,第三次加入盐酸后固体质量减少1.4 g,所以碳 酸钙与盐酸已完全反应,所以m的数值是2.6。(2)石灰 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74%。 (3)第一次实验反应结束后反应掉碳酸钙的质量为 3 g,代入化学方程式可求得生成的氯化钙及二氧化 碳的质量,进而求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2.6 (2)74% (3)设第
18、一次实验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3 g x yx=3.33 g y=1.32 g,所以第一次实验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为 100%15.4%。 答:第一次实验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为15.4%。,实验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必记基础知识: (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计算,称量,量取,计算,量取,混匀,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量筒,烧杯,玻璃棒,(2)用固体与水配制的实验装置。(3)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溶液稀释前 后,溶液中_不变。,溶质质
19、量,2.注意事项: (1)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的质量精确到0.1 g(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左右两盘上要垫上相同的纸片。 (3)用浓溶液稀释配制稀溶液时计算要准确运用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式。,3.误差分析(用固体与水配制溶液): (1)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 称量时,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量水时仰视读数;溶解时,所用烧杯内有水。 (2)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 称量时,右盘放纸左盘没放纸;调整平衡时,天平指针偏右;量水时俯视读数;向烧杯内倒水时将少量水洒出等。,【题组过关】 1.(2016扬州中考)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
2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称取7.5 g氯化钠 B.乙图表示量取42.5 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 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解析】选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A错误;量取42.5 mL水,应用量筒,B错误;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C正确;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时,瓶塞要倒放,D错误。,2.(2015滨州中考)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 _; (2)图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_; (3)称量NaCl时,
21、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游码在标尺位置见下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g;,(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 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解析】(1)根据用固体溶质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 称量-溶解,应先进行氯化钠的称取,倒入烧杯,然后 量取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进行溶解, 故操作顺序为。(2)图的操作为用药匙取 用固体氯化钠。(3)砝码的质量为10 g+5 g=15 g,游 码的质量为3.2 g,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5 g+3.2 g =18.2 g。(4)砝码质量因有缺损而变小,故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小于实际所需的质量,导致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0%。 答案:(1) (2)药匙 (3)18.2 (4)小于,【中考警示】“溶液配制题”解题失分点及应对策略 仪器的选取、操作正误判断及误差判断和原因分析是学生的难点和失分点,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明确: (1)明确所配制的溶液是固体和液体还是液体和液体,从而确定步骤和仪器。,(2)明确造成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原因,然后对照题目信息作出判断。 (3)特别注意:量筒只能用于定量取用液体,不能用于配制溶液;托盘天平一般用于称取固体药品的质量,不用于称取液体的质量;搅拌时用玻璃棒而不能用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