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课 “人”字的结构(第一课时)课题 心灵的呼唤 本期总节数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内在需要。能力目标 提高交往中处理各种的能力知识目标 了解交往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交往是人类心灵的呼唤教学难点 人类的众多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教学过程及措施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情境体验 1. 教师提问:我们同学中有谁看过鲁滨逊漂流记?说的是什么事?(学生讲鲁滨逊漂流的故事)是的,我们很多同学在很小的时候就看过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 28 年,在那样的条件下,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我们为他的勇敢和机智而感叹。现在,
2、我们重新来体验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生活,是否能体会到他的孤独与寂寞? 2. 学生想像鲁滨逊在这 28 年中可能有的心情。 3. 学生讲述自己的一次孤独寂寞的体验经历,说说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 4. 体验孤独。呈现下列情境,让学生想像在这样的情境下,自己的心情会如何。 (1)独自坐在家中,无所事事,总希望有个朋友来陪伴。 (2)夜深人静的树林里,与几个好朋友虽然迷路但始终团结在一起,相互勉励。 让学生从自我的体验中感受到人际交往的需要,为以下的教学内容作铺垫。 一、概念:交往动机 教师阐述“交往动机”概念:交往需要表现为每个人都有团体归属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友谊、合作与奖赏。这
3、种需要促使人们结交朋友,寻找支持,参加群体活动,因而形成交往动机。当交往动机能够正常实现时,人们就会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反之,当交往动机受到阻碍或剥夺时,人们就会感到孤独、寂寞,甚至焦虑和痛苦。 引导学生理解交往对人的重要性。 二、体会“交往是心灵的呼唤” 1. 案例分析: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7172 页的 3个案例,体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生阅读案例后交流体会:如果没有交往人会怎么样? 2. 分析资料。呈现下面的两个资料,学生就资料中的现象、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资料一: 1996 年 7 月 29 日,中国妇女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一份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懂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告,题目是当今家教十大难题。问题之首是“家长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而问题之六则是“孩子没有伙伴”。 据调查,14.8的孩子自述“我没有什么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 资料二:曾有一些学者用恒河猴做实验,将有些猴子群养,而将另一些猴子隔离喂养。结果,群养的猴子合群也活泼健壮,隔离喂养的猴子胆小、孤僻,连生殖能力也下降了! 3. 呈现并讲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见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