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10(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7962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10(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10(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10(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10(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10(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4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2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燃烧的条件难点:1学生探究实验;2燃烧的条件的归纳和实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酒精、水、棉花球、蜡烛、木条、煤 酒精灯、玻璃杯、烧杯、红磷、白磷、双氧水、二氧化锰、铁片、长颈漏斗、锥形瓶、导管。学生准备:1、布置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

2、的燃烧事例,初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2、调查途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或者向长辈询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活动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师:展示图片。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烧水、煮饭、取暖、火力发电、发射火箭等等都与燃烧有关,燃烧为人类带来光让学生感知熟悉的对象,激起学习的兴趣,问题激疑,导入新课。明,为我们提供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但燃烧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火灾、森林大火、爆炸等事例不胜枚举,给人类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灾难。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我们

3、能根据物质燃烧条件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吗?生:静听感受思考二:资料分析:燃烧的条件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师:请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下列问题。对火的利用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伟大开端。据考证人类很早就学会钻木取火,即把两根山麻木相互摩擦,产生的碎木屑达到一定温度产生的火星点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或木屑粉,燃起火焰。传说有一年,黄帝带着臣民外出,忽然遇到暴雨,山洪爆发,人们被困在山洞中,又冷又饿,但所带的木柴全被雨淋湿,无法钻木取火做饭,苦不堪言。偶然之间,一大臣发现岩块之间用力碰击,也会产生很多火星,但怎样产生火星呢?有人尝试把棉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果然取火成功,此方法即为“击石取

4、火” 。古人类取火方法还有“阳燧”取火、火链等,在现代这些方法也是人们野外生存所必备的。思考:1、钻木取火为什么要两根木头相互摩擦?2、钻木取火点燃的是什么?钻石能取火吗?3、为什么有了棉花絮后才能成功地击石取火?4、黄帝命人钻木取火为什么无法取得成功?结合资料查阅,与同学讨论,总结分析燃烧的条件。生:进行资料分析探究,同学讨论,归纳总结,交流汇报。了解人类历史,感受人类文明,激发探究欲望,并掌握探究的方法资料分析法注:重对学生“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三、分组实验探究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师:请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燃烧。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集体回答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

5、解决问题的能力,师:是什么在燃烧?燃烧之后它还存在吗?生:回答提问师:谁能对燃烧做初步解释?生:回答师生共同小结: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师:可燃物发生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师: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按下列实验探究。1、用镊子夹取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在酒精灯上片刻,如图 7-1,观察实验现象。现象: 。结论: 。2、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尽可能使玻璃杯口与桌面不留空隙,另一支蜡烛放在空气中燃烧。如图 7-2,观察现象。现象: 。结论: 。3、镊子分别夹取一根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

6、燃。现象: 。结论: 。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 件: 。生:进行探究实验,记录现象,填写探究报告(附表一) ,讨论并归纳形成结论上报。初步培养合作精神。四、实验探究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师:补充实验:实验现象:介绍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白磷 40就能着火,请小心使用;白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白烟,请不要惊慌;(2)放在铜片上的白磷一定要吸入水份;(3)放入水中的白磷要取消硬纸圈;(4)白磷与红磷不能放得太近;(5)制氧气的过程中,要控制过氧化氢的加入量;(6)盛放白磷的试剂瓶要远离火源;生:进行探究实验,记录现象,填写探究报告,讨论并归纳形成结论上报。生:小组讨论总结上报结论分组探究,形成共识

7、,殊途同归,使学生了解探究方法的多样性。五、信息汇总,形成结论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归纳:燃烧的条件师:投影:火三角师:讲解: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介绍通常情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师:请同学们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先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资源共享,反馈提高,共同进步。观察与思考实验:烧不坏的手绢实验过程:将 2 体积的 95%的酒精与 1 体积的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实验现象: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实验解释:酒精的着火点比棉布要低得多,因此在酒精灯

8、上加热后,在棉布表面的酒精迅速燃烧起来,而酒精液体中含有大量的水,燃烧过程中,水吸收放出的热量而蒸发,使棉布始终不能达到着火点,因此棉布就不能真正的燃烧起来。联想与启示1) 可燃物的点燃方式:主要是由于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接触面积不同,导致点燃方式的不同。火柴中红磷通过摩擦做功,就能提供引燃所需要的温度;蜡烛中烛芯棉线需要燃着火柴提供热量,才能达到着火点;而木块、煤球就需要更高温度。2) 燃烧现象的剧烈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氧气的浓度,可燃物的颗粒大小,以及接触面积等。实例:锅炉的鼓风机;篝火丛中的火柴架空燃烧;蜂窝球的作用;蜡烛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4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实验:蜡烛的

9、不完全燃烧实验现象:用一白瓷板放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立刻在白瓷板上出现黑色的粉末状固体实验解释:在空气中的氧气的浓度,无法使石蜡完全燃烧,遗留下没有完全被氧化的炭粉,而如果将蜡烛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由于氧气的浓度较大,使之完全燃烧,因此没有黑烟产生。结论:附表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本课总结】:反思与评价学完本节,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板书设计】:课题 1 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1)与氧气接触;(2)达到燃烧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3)物质具有可燃烧性。3 燃烧现象

10、的剧烈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氧气的浓度,可燃物的颗粒大小,以及接触面积等。附表一: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蘸有酒精的小棉花球燃烧起来了蘸有水的小棉花球没有燃烧酒精易燃,水不能燃烧,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可燃性。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的燃烧情况小蜡烛慢慢的熄灭 随着蜡烛的燃烧,会不断消耗氧气,当氧气耗尽,蜡烛就熄灭,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需要有充足的氧气3用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小木条很快就被点燃小煤块没有明显的变化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不同,小木条的着火点较煤块的低,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三就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附表二: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燃烧条件 有充足的氧气 氧气不充足燃烧速度 快 慢释放热量 多 少碳氢的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和小的炭黑颗粒燃烧效率 高 低碳的燃烧 碳+氧气(充足) 二氧 点 燃化碳碳+氧气(不充足) 一氧化碳 点 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