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过程方法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尝试探索血管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的奥秘。教学重点 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教学难点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学生准备: 自制的血管模型。【教学流程】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引入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时,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需要输液治疗。你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请你观察手背以及手臂内
2、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自主探究见学案【预习热身】出示自主学习题,指导学生自学。 结合有关题目阅读课本,勾画重点,填写答案。合作交流精讲悟疑血管的类型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观察教具比较分析辨别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设置问题:哪位同学能让大家“看“一下你的血管?你能告诉我们它是哪种血管吗?这时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课件出示打出)观察学生制作的模型,引导学生尝试说出制作原理。 (另有其他类似制作,用厚度不同的塑料管及口服液的吸管分别代表动、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也有用橡皮泥搓的厚度不同的管代表各种血管的等等。)教师再出示动脉、静脉的横切面图及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并简单介绍:在人体内
3、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了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那么,三种血管与心脏是怎样连通的呢?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特点。教师检查巡视,汇总问题,并板书表格,学生讨论可得到: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和教师的提示很容易找到桡动脉、颈动脉和手上、 胳膊上的“青筋”-静脉。有的学生甚至指着他的伤口处说:这里就有毛细血管。拿出自制的血管模型,小组内交流制作原理,简单了解三种血管的特点。生1:与毛细血管相连的一端是动脉,一端是静脉。来血的一端是动脉,因为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输送过来的血管,另一端是静脉。 生2:还可以根据血管壁的厚薄来区分:用报纸卷的纸筒来说明,两个纸筒外观直径一样,其中一个纸筒的层
4、数较多管壁厚,代表动脉,弹性大;另一个纸筒纸的层数比较少管壁薄,代表静脉,弹性小。另外我们还用一层纸卷粘合,代表毛细血管。学生尝试完成学案【探究活动】的相关题目。动脉课件展示动脉的管壁特点及血液流动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动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并利用表格归纳记录。观看视频,总结动脉血管的特点。1.连接心室,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2.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毛细血管结合图4-37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毛细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提出问题: 血液为什么只能在毛细血管处才能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课件展示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动画。提出问题毛细血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呢
5、?进而和学生共同分析出毛细血管的功能,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毛细血管适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有教师点拨下学生总结:毛细血管可堪称“五最“: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管壁最薄、管腔最小、血流速度最慢。师生共同归纳,填写表格。静脉课件展示静脉特点及血液流动情况。引导学生总结静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利用表格汇总记录,指导学生比较识记。在讲述静脉瓣之前,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流到人体足底部的血液为什么能从低处往高处流回心脏呢?请学生继续思考:除了心脏给它动力之外,在静脉中还会有什么结构帮助它吗?总结:室连动,房连静小动脉: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小静脉:血液从分
6、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壁:红细胞单行通过观看录像,总结静脉血管的特点:.连接心房,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2.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3.四肢的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学生会回答:因为心脏会给它动力。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动脉瓣、房室瓣,自然会联想到静脉瓣。此刻出示静脉瓣的课件演示其功能,并让学生推测:人体内哪些部位的静脉瓣分布多?为什么? 拓展运用迁移升华在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橡皮管扎起来?你知道这时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课时总结利用表格总结三种血管的结构的特点。通过比较掌握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板书设计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二课时)种类定义(功能)管壁特点血流速度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快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最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慢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