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教班级 初四 课 题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教学课时 第 二 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9 月 2 日教材分析研究物质的溶解度,方法很多,教材介绍了曲线法,因为曲线更直观,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方法,能 更好地体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在参考教材中的“ 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定义、曲线、点、区域等的涵义及应用。教学来源:学&科&网 Z&X&X&K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 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2、知道溶解度曲线上“各点”的含义和溶 液状态。3、知道结晶是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降温结晶是途径之一(二) 、过程与方法:
2、1、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2、通过观察溶 解度曲线得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三)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来源:学科网1、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与应用2、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及应用3、降温结晶法的应用教学难点媒体运用白板教学时间9.12日 9.5 第五节,13 日 9.8 第 3 节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复习提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学生回答问题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呢?展
3、示两种方法:列表法与曲线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比回答: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出示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二小组合作学生讨论回答出示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观察,找出: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不完整的加以补充将三种有代表性的物质提出来,加以对比平时我们会说:有的物质易溶于水,而有的物质难溶于水。 “易溶” “难溶”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答案学生看课本寻找答案请同学们说一说用什方法记忆会深刻些呢?学生畅所欲言我们把物质溶于水的过程叫做溶解;反 过
4、来,固体物质从它的 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就叫做结晶。这是互为相反的两个过程。晶体是有一定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同的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时,所形成晶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出示几种常见晶体学生观看三、练习巩固结晶是分离物质的方法之一 ,结晶也有好几种途径。请同学们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曲来源:学科网线:在 80和 20时,100g 水 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分别是多少?由 80降到20时,会析出多少硝酸钾?学生完成任务并得出降温结晶法变式训练学生完成习题归纳拓展: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生畅所欲言本节小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及收获四、达标检测学生完成习题来源:学|科|网 Z|X|X|K促使学生将自身作为构建现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板书来源:学科网 ZXXK设计第二课时 溶解度曲线教学 后记或反思(主要记 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了学生认识问题的空间,利于学生从普遍性中 找出规律性的结论,同时也利于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认识。从教与学活动的结果来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