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孤独之旅教材分析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 ,蕴含深刻意味。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为此,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
2、息;在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初步把握鉴赏小说的一般原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能力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教学方法1、诵
3、读法 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2、点拨法 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教学方式 多媒体 ppt 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情节,领会标题含义。品味语句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感悟。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 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同学们,歌词意蕴丰富。的确,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
4、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 ,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 年生于江苏盐城。1974 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 草房子 红瓦 ,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 面对微妙 曹
5、文轩文学论集 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 19 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 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 4 届童牛奖及影评人奖、第 14 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三、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疏解下列字词。(1)注音轩(xuan1) 嬉闹(xi1) 凹地(ao1) 雍(yong1) 掺杂(chan1)胆怯(qie4) 撅(jue1) 给予(ji3 yu4) 觅食(mi4) 撩逗(1iao2)(2)释义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
6、的样子。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2、学生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概括课文内容,并谈谈你阅读课文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1):小说中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2):课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3):小说启迪我们: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
7、得了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4):人由幼稚到成熟,这是生命中的一种渴望与追求。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使人成熟、奋进。3、学生默读文中有关杜小康的语段,体味有关的细节描写,思考:(1)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2)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3)文题“孤独之旅” ,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 “孤独 ”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1)心理活动的发展:想上学(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开始
8、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 ”说完就又走了。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鸭的生活中,经历了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的害怕、胆怯,安顿之后的感到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的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走过了“孤独之旅” 。(2)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寂寞” “已无一户人家” “唯一的炊烟” “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
9、这不可能” “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 “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3)可以概括为两点: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
10、靠。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 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 ,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感到一种恐惧。这样的恐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
11、不能入睡” ;二是对前途的恐惧,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四、品味语句1、学生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请找出并点评你认为文中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归结:(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荡的广袤, “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 “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3)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
12、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状物准确、细致,描写周到入微。(5)“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系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描写生动、形象,映衬出主人公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
13、面的隐喻意义。2、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 。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 “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 ,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
14、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 雷声” “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 ,“暴风雨” “歇斯底里” “天昏地暗” , “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3、合作探究: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学生小组研讨后回答,教师点拨: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如:写父亲拼命赶鸭子, “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15、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 。写鸭群“十分乖巧” “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五、体验拓宽学生合作交流下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扩展语文学习。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结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谈谈你对此的认识。2、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3、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六、课堂小结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七、布置作业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八、板书设计孤独之旅曹文轩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鸭群环境: 芦荡 人物成长的广阔背景风雨活动与探究1、收集整理有关“磨难”的名人名言,并选择其中的一二则作简短的点评。2、请以“成长的脚印”为题,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