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2《晏子使楚》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 (8).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6420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晏子使楚》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 (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2《晏子使楚》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 (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2《晏子使楚》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 (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2《晏子使楚》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 (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2《晏子使楚》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 (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晏子使楚讲学稿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 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学习难点 1、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难点:语言艺术特点。 学习时间 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一、预习课文 1、给加点字注音 赐( )晏子酒 酒酣( ) 缚者曷( )为者也 吏二缚( )一人诣( )王 橘生淮( )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1)、何坐( ) (2)、习辞者( ) (3

2、)、缚一人诣王( ) (4)、避席( ) (5)、反取病焉( ) (6)、固善盗乎( ) 3、查资料,了解晏子春秋及晏子其人 4、能准确而熟练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要求能读准字音,断句无误,自然流畅 三、合作交流,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请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翻译课文,如有不会的,可与同桌及前后座位交流,还不懂请板书于黑板全班讨论解决。 2、教者口头提问,学生抢答 3、其他学生或教者纠错 四、当堂练习 1、给文中两个通假字注音并解释 1)曷( )通_译:_ 2)熙( )通_译:_ 2、比较下列词语的古今意思有何不同 坐 其实 所以 3、在本课里“之”字有几种解法? 1)

3、 楚王闻之 2)齐之习辞者也 3)吾欲辱之 4) 婴闻之 5)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翻译以下句子。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五、课堂小结:归纳文言文需积累的知识点 六、尝试当堂背诵晏子反驳楚王的一段话。 七、布置作业 1、复 习课上所讲内容,掌握重要字词解释及课文翻译 2、书面归纳“之”、“以”的用法 3、背诵晏子反驳楚 王的一段话 ,揣摩晏子的语言艺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晏子的语言艺术 2、学习晏子

4、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一、检查复习情况。(口答) 二、导入新课,合作交流,分析晏子的人物形象及语言艺术 1、分角色朗读。 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 2、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 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析晏子的语言艺术 由晏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楚王形象 三、课文小结 四、当堂练习: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5、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主鸟而亡之( ) 请数之以其罪( ) 以鸟之故杀人( ) 景公好弋( ) 寡人闻命( ) 为吾君主鸟( ) 2、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3、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 ”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 4、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5、请解释下列句中“使”的意思 。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使吾君以鸟

6、之故而杀人( ) 使诸侯闻之( )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 6、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 诏吏杀之( )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 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7、结合 课文及本则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 方面的技巧。 五、布置作

7、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深入体会晏子的语言艺术 2、假如你是楚国的大臣,你能否找出晏子话语中的破绽,巧妙地反击他的论辩?第三课时晏子使楚综合能力测试题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1方( )2坐( )3徒( )4固(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古义:_,今义:_。2其实味不同古义:_,今义:_。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今义:_。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A晏 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五、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

8、析说明_。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习辞:_何以:_何坐:_避席:

9、_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 _。(二)南文子为国忧智伯欲袭卫,故遗(wi 赠送)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 “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_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南文子:_智伯:_卫君:_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