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5 课 故乡教案【学习目标】 1.理 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学习难点】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学法指导】: 1在多样化的朗读训练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感。2有机融合听、说、读、写,扎实进行双基训练。3在研读中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注重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课 前 预 习【知识积累】一、给加点字注音。隐晦( ) 惘然( ) 颧骨( ) 嗤笑( ) 鄙夷( ) 恣脽( )二、 理解填空。1.故乡选自 ,体裁是 ,作 者是 ,原名 ,文章以 为线索 。2.小说主要采用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3.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_典型;“我”是一个_的形象。4.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整体阅读5 “豆腐西施”是众人对杨二嫂年轻时的称呼,从这一似乎是褒扬的称号里,你看出了什么?6下列几句话中“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
3、同,请分别指出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7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闰土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你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8. 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人物性格: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人物性格: (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4、人物性格: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古以来, “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二、精读,品味故乡之景师:“近乡情更怯” ,当“我”带着二十年的期盼回到故乡时,竟发出了这样一声感慨:(投影)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师:请齐读这一句。(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缺少点感情。听老师读一遍。(师读。 )师:老师为什么读“阿” (第二声)?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生
5、1:惊讶。师:一个否定加反问的句式,这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生 2:加强肯定语气,眼前的故乡就是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师:一个“阿”和一个“不是”表达了“我”复杂的情感,眼前的故乡明明就是那个故乡,却又不愿意相信,是故乡什么样的景象让“我”如此感慨?请同学们朗读第 2 段,在该段中分别找一个词语形容眼前故乡的景象和“我”此时的心情。生:故乡的景象“萧索” , “我”的心情“悲凉” 。 【投影】你能体会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妙处吗?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三、细读,点评故乡之人师:罢,罢,罢,景既已如此,还是去看看故乡的人吧!“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
6、梦与君同” ,故乡哪个人最让“我”魂牵梦绕?生(齐):闰土。师:二十年过去了,儿时的伙伴在相貌上肯定发生了变化,请在文 中勾画圈点出有关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并用这样的形式回答:(幻灯展示。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生阅读,勾画圈点。 )生 1:少年闰土的脸是紫色的圆脸,中年闰土的脸是灰色的,还增加了很深的皱纹。生 2:少年闰土的手红活圆实,中年闰土的手又笨又粗,像松树皮。生 3: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中年闰土带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师:从相貌上看,原先可爱的小男孩俨然已成为一个饱经风霜的农民了。可是让“我”感受最深的好像还不是相貌上的变化,
7、那究竟又是什么变化呢?(生若有所思。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分别画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语言描写中使用的省略号。(生勾画。 )师:少年闰土的语言中用了四个省略号,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生 1:表示话未说完,表示他善于言谈。师:你觉得他还有哪些话没说完?生 1:许多有趣的事吧。师:是说不完的趣,道不尽的奇。生 2:我觉得他是很快很流畅地说出来的。师:那他又是怎样流畅地说出来的,你能试着朗读一段吗?生 2:我就读第 18 段吧。(生 2 读得流畅、清晰而且语速快。 )师:谁再来挑战一下,很快很流畅地读。(另一生朗读。 )师:同学们听完他们精彩的朗读,觉得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生 1:活泼可爱、淳朴
8、天真。师:在“我”的心中,少年闰土就是一个小英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二十年后的闰土呢,这个当年的小英雄说起话来还是这样滔滔不绝吗?中年闰土的话语中也用了很多的省略号,你感觉到有什么不同了吗?(生陷入思考。 )师:那就整体感知一下,中年闰土语言中的省略号和少年时的一样吗?生 2:这些省略号表明中年闰土说话断断续续、吞吞吐吐。师:和少年时完全不一样了。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点,老师把中年闰土的语言中最短的一句挑出来:“老爷!”这个省略号,你觉得省略了什么?生 3:首先他见到二十年未见的儿时的伙伴感到非常兴奋、高兴,省略了这一部分。而且他喊“我”老爷表现了他现在对“我”的敬畏,
9、好像还有很多难言之隐。师:这位同学说还有很多难言之隐,那你觉得两个阔别已久的好朋友见面了,应该说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师请两位男生进行情景对话。 )生 1:你最近过得好吗?师(鼓励):对,这是询问近况。 (生 2 似乎很紧张,不知怎么说,师启发。 )他问你过得好不好,那你想问他什么呢?生:你还记不记得咱们儿时那些美好的事情?师(对生 1):那你还想对他说什么呢?师:阔别二十年,突然相见,真是思绪万千,难以言表了,是吗?生 1:二十年了,你最近过得怎么样?生:嗯,我最近过得挺好。我想问你故乡的近况怎么样?生 1:故乡近况呀还可以吧。迅哥,你在外面过得怎么样,成家立业了吗?生 2:我希望我们以前的
10、友谊永远都不断,不仅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像我们一样。(全班鼓掌。 )师:由此可见,阔别二十年的好友见面想说的真是太多了,可是闰土见了“我“却只说了两个字,把刚才同学说的全都隐掉了,是什么原因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生看书。 )生 1:“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师:你找对了,而且你的音质很美能不能再把这句话读得沉重些?(生再读此句。 )师:能再读得慢些吗?把,音放在“可悲”上。(生第三次读,进步明显。全班掌声。 )师:“厚障壁 就是障碍物,在这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什么?生:是封建家庭的礼教。(有学生小声说:是封建的等级观念。 )师:就是这封建的等级观念让闰土欲言又止
11、,只能挤出“老爷”这两个字。闰土这句话虽短,但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两颗原本相融的心被硬生生地撕开了。我们再来,闰土说得最长的一句话,也是省略号用得最多的一句。(幻灯展示。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师:这里的省略号表达什么意思?表明闰土说话时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生 1:他说话时很犹豫,感觉很悲惨。师:是一气呵成吗?生:不,是断断续续的。师:是什么让原本说话很流畅的闰土现在却断断续续地诉说粉自己的苦处呢?请同学们在下文中找一找。生:“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
12、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师:闰土的苦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可是为什么断断续续地说?鲁迅先生写他叙说时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生(众):没有表情, “石像一般。 ”师:说了那么多苦处,脸上应该有悲苦之情,为什么那刻着许多皱纹的脸上却一点表情都没有?生 4:因为他已经麻木了。师:因为什么而麻木了?生: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折磨得麻木了。师:你一语道破天机闰土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苦。请齐读这句。生(齐):“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师:同学们读得很齐,但请把每个词读得再清楚些,注意每个词之间是用逗号隔开的。(生再次朗读。这次读出了沉重的
13、语气。 )师:读完这一遍,你有什么感受?生 6:在当时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农民的生活非常艰难。师:而且是一层压一层,这七个词语仿佛七块巨石,压在这么一个老实巴文的农民身上,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何止是闰土一个人,当时的广大农民都处在这种重压下,这是一个社会现象。闰土的悲苦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那时的农民日趋萧条的生活。鲁迅先生用对比的手法和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把一切都描绘了出来,却留给我们像省略号一样的深思。闰土迎接“我”的到来时显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热情、亲密,但文中有一个人似乎对“我“的到来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谁?生(齐):杨二嫂。师:杨二嫂出场时,鲁迅先生对她哪一方面进行了描写 ?生(齐):语言方面
14、。师: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往往这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生(齐):泼辣。师:杨二嫂除了泼辣,还有什么性格特点?请你选择一处你觉得最能体现杨二嫂性格特点的语言描写,读一读,品一品。(生练习朗读。一生示范读第 48 段和第 50 段,读得精彩至极。 )师:听了这位同学精彩的朗读,你觉得杨二嫂除了泼辣之外还有什么性格特点?生 1:尖酸、刻薄、势力。生 2:唯利是图。师:这个词用得好。(大多数学生都在下面小声说:自私。 )四、研读,感悟故乡之情师:这样一个尖酸、刻薄、势力、唯利是图的杨二嫂,你能感受到她对“我”的热情吗?生(众):不能。师:那她对“我“表面这般热情的背后是什么?生 3:贪小便宜。
15、师:是呀,杨二嫂的热情不仅没让“我”感到融洽和睦,反而更让我感到人与人之间无法文流、隔膜。 “我”与闰土之间有隔膜, “我”与杨二嫂之间有隔膜,还有杨二嫂与闰土之间也有隔膜。请在后文中找一找。生 4:第 83 段,杨二嫂为了从“我”这儿多得一些东西而诬陷闰土把十多个碗碟埋在灰堆里。师: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怎能不让“我”感到深深的悲哀?(师板书:哀世人之隔膜。 )师:这样的故乡还有什么可留恋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我”感到非常气闷,于是一声呐喊从胸腔中喷发而出,请同学们齐读第 86 段中的“我希望也不愿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生齐读。 )师:同样 的“辛苦“,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
16、请联系上下文,并参看课文下相关词语注释,解释这三个“辛苦”不同的含义。生 1:“辛苦辗转“是说为了生活而辛苦奔波, “辛苦麻木”是指闰土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神灵身上, “辛苦恣睢”是说杨二嫂挖空心思占便宜。生 2:我觉得第二个“辛苦”还指闰土辛苦的劳作。生 3:闰土在重压之下变得麻木了。师:闰土想改变命运吗?想。但是他只是想祈求神灵的帮助,不会去抗争,他的生命已失去了活力,只能成为一个木偶人。这三种生活都不是“我”所希望的,更不是“我”所希望的下辈们的生活。现实生活如此压抑,那么“我”是不是为后辈们构想了一个新的生活呢?请一女生读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幻灯展示。 )我在蒙陇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
17、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指名读,读得动情。 )师:你的朗读真让我们神往那新的生活。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文章的前面也有一段类似的景物描写。(幻灯展示。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师:那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是不是对这一段的简单重复?生(众):不是。生 1:再次出现海边的美景是“我”对新的希望的憧憬,深化了主题。师:既然是一种憧憬,一种新生活,鲁迅先生为什么不重新描绘一幅美景?按人之常情憧憬当然是和现在不一样的,全新的,那迅先生为什么用和文章前面一样的景物呢?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生 2:这表明“我”对故乡依然怀念。师:你说得很好。虽然故乡让“我”失望,
18、但它仍是“我”牵挂的地方。生 3:这也表达了“我”对现在故乡的不满, “我”想回到过去那故乡美丽的情景中。师:那“我”想的美好生活是不是跟儿时故乡的一模一样?生(众):不是。师:但一定是建立在对儿时美好回忆的基础上的、全新的、与众不同的新生活。鲁迅先生很巧妙地再次描写这段景物,请大家齐读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生齐读。 )师:美丽的梦想该怎么实现呢?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呢?迅先生告诉我们了没有?请齐读文章的结尾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生齐读。 )师:你明白了鲁迅先生告诉你的话了吗?你听到他的呐喊了吗? 生 1:我从这段话中明白了:希望就像地上的路一样,只有努力地探索才可能出现。生 2:
19、我们要拥有新生活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靠求神拜佛是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师:希望在于不懈地奋斗、创造,这样希望就会成为现实。现在鲁迅先生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这声呐喊启迪了无数的后人为新生活奋斗。我们现在正经历着他所希望的新生活,如果现在让你对鲁迅先生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生 1:鲁迅先生:你与我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现在是,过去也是,你所生活的世界是黑暗的,你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在那样一个世界里,淳朴的人民吃的苦太多,原来安分守己的杨二嫂却变得如此刻薄,儿时亲密无间的闰土二十年后却与你隔上了一层厚障壁。现在请你看看,你所见到的人们的面容再也不是满脸愁容,而是幸福与快
20、乐。现在的人们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人们所处的世界正是充满光明的,水生和宏儿再也不会像你与闰土一样,他们之间的关系将会如你家乡的圆月一般永远是那么圆,这也是你所希望的生活。师:大家都被你的发言震撼了。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希望同学们能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下课。课后练习: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出乎意料地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很短,正文仅一句话:5 月 16 日是我的七十寿辰,盼你们三个能来老朽的寒舍小聚。墨痕是我小学时代的启蒙老师,我没有理由不回去看望他老人家,何况又恰逢他的七十大寿呢。墨痕老师信中提到“你们三个”指的是:我、麻秆和锅肚。当年我们三个是墨痕老师最器重的学生,也是到目前为止从那个小山村
21、里走出来的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都上过大学,之后都分配在县里工作。如今我是一个暂时不太出名而将来必定大名鼎鼎的作家,麻秆成了一个整天忙着向学生收取各 种材 料费或辅导费的高中教师,锅肚运气最好,当上了一个以吃喝玩乐为己任的局长。我把墨痕老师来信的事通知了锅肚。锅肚在电话里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我,老师为啥只给你写信呢?紧接着又莫名其妙地干笑了几声,提高了嗓门说:没问题,准时回去,给老师献一千块寿礼!我又给麻秆拔了电话,并向他转述了锅肚对我说过的话。麻秆对回去看望老师没有异议,只是一而再再而三追问我:非得给老师送一千块寿礼吗?我们三个乘上一辆崭新的“奥迪” ,那是锅肚的专车。也许是由于这个缘故,
22、锅肚在我们赶往老家的一路上,总是牛气哄哄地大谈特谈他这几年工作如何出色,县里的大头头们对他又如何赏识之类的话题。麻秆则窝在一边不声不响,偶尔插两句嘴,也像放小屁似的,显得底气不足。远远望见老家村落的时候,麻秆突然抖着手紧紧握住锅肚的胳膊,颤着声儿说:锅、锅、锅肚局长,咱们,咱们非要给老师送、送、送一 千块寿礼吗?锅肚凝眼瞅了麻秆一阵子,又歪头扫了我一眼,打着哈欠说:得啦,我看这么办吧,我再多拿一千,两千块,算咱们三个共同给老师的礼钱,这样行了吧?麻秆乐得差一点拍了巴掌,连连点头:行啊行啊。停了一瞬,又柔情似水地说:“谢谢局长啦” 。我沉默不语。说老实话,我 有点瞧不起麻秆,也有点瞧不起锅肚。眼
23、前是我们当年就读的沟坎小学。我让司机停了车,走了下来。麻秆和锅肚不知我要搞什么名堂,先是坐着不动,过一会儿,也走了出来,各自面朝野地撒了一泡小尿。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出发,我深深地懂得收集素材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创作素材。这是我积极主张回来看望墨痕老师的内在原因。同样道理也驱使我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一切都跟童年的记忆相距甚远,这种反差使我心里不太好受,但同时也有了些兴奋:学校的操场凸凹不平,零零落落地生了些杂草;挂着一截锈铁轨的歪脖树,不知何年何月枯死了,以一种别扭的姿势,静止在那里,看不见一个学生,更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苍灰的校舍像个久病的老人,随时有倒下去的可能;几
24、只麻雀从教室已经没有了玻璃的窗户“啾”的一声弹出来,一直弹进蒙蒙的天际所有这些都将在我以后创作的小说里再现。满头白发而又非常瘦弱的墨痕老师,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去学校看过了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嗓音低沉地说了第二句话:校舍成了危房,学生已经停课两个多月了。我没说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麻秆和锅肚也没说什么,都沉默着。墨痕老师目光缓慢地从我们三个的脸上扫过,轻轻叹了一口气。墨痕老师招待我们的是大饼子小葱拌豆腐。我们都很吃惊,之后又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假装吃得很香,饭桌上的气氛很沉闷,也很压抑。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坚决不收。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他再也没说一句话,只
25、是连续不断地轻轻叹气。两个多月后,我又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中的话犹如利刃穿透了我的灵魂,让我脊背一阵阵发凉: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早已病入膏肓你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不能强迫一个成年人去关心他童年的摇篮我只是为自己感到羞愧,我培养出了三个有出息的学生,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好人啊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老朽( ) 气氛( ) 校舍( ) 膏肓( )2. 为什么说我们三个是“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3. “我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是为了 4. 文中对校园景象的描写非常细致,这样写的好处是 。5. 墨痕老师做寿,其本意是什么?6. “有出息的人”和“好人”有什么区别?7. “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 ,墨痕老师为什么坚决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