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1《三块钱国币》教案 冀教版九年级下 (8).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6200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三块钱国币》教案 冀教版九年级下 (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1《三块钱国币》教案 冀教版九年级下 (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1《三块钱国币》教案 冀教版九年级下 (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1《三块钱国币》教案 冀教版九年级下 (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1《三块钱国币》教案 冀教版九年级下 (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 块 钱 国 币教学目的 一、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弄清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二、通过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体会作者出人意料的安排剧本结构的佳妙处。 四、品味剧本幽默的语言风格,继续培养学生比较评价的能力。 教学设想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教学法中,可采用突破法,即举一反三法,是指以选取单元中最典范,最能完整地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一二篇课文为范例,教师重点进行研讨,然后指导学生在突破的基础上,模仿教师的方法自学其他课文,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又掌握到方法,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 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学习本课,在前两篇教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

2、发挥同学们的潜能,利用这个剧本给他们一次大胆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在教师有机的指导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鉴赏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并能写出有条理的鉴赏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表演剧本,整体感知,了解剧情及冲突。 教学过程 一、表演剧本、整体感知 在课下编排和表演剧本的基础上,把精彩片断引入课堂,让学生具体感知戏剧人物形象,领略戏剧艺术的魅力,进入自学情境。 二、电脑提供如下背景材料 1丁西林(18931974)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燮林,字巽甫。1893 年 9 月 29 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1913 年毕业于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 ),19

3、14 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 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抗战开始后,随研究所西迁昆明。1940 年到香港。香港沦陷后,携眷逃出,在广州遭汪伪软禁。汪伪政府曾约请他去南京任职和中山大学任教,均遭拒绝。后化装逃出广州。抗战胜利后,于1947 年初辞去物理研究所所长职务,赴山东大学任教。1948 年曾去台湾大学任理学院院长职务5 个月。9 月仍回山东大学执教。1949 年 9 月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先后担任了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文

4、化协会副会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74 年 4 月 4 日逝世。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戏剧、小说名著。归国后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丁西林发表的剧作共 10 部:一只马蜂(1923)、 亲爱的丈夫(1924)、 酒后( 根据叔本华同名小说改编,1925)、 压迫(1926) 、瞎了一只眼(1927)、 北京的空气(1930)、 三块钱国币(1939)、 等太太回来的时候(1939)、 妙峰山 (1940) 、 孟丽君 (1961) 。其中 7 部是独摹剧。丁西林生前未发表的干杯徐长进的教案

5、第四册四单元和智取生辰纲已一并收入 1985 年中国戏剧出版杜出版的丁西林戏剧集 。丁西林的喜剧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一只马蜂 、 压迫和三块钱国币中。一只马蜂写的是有封建思想的吉母,干涉儿子的婚姻自由,又想把一位余小姐说与姪儿为妻。岂料儿子早已与余小姐相爱,当他们接吻被吉母撞见后,就戏弄地说:“喔,一只马蜂”,以蒙混吉母。此剧发表后,许多大学曾演出。1926 年由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公演,赵太侔导演。压迫反映的是大城市一些房东普遍不招单身房客的现象。剧中写一个男房客交了房钱之后,房东太太却以无家眷不租为由要赶走男房客。此时又来了一个单身女房客要租房,于是二人假称夫妻租下了房子。

6、此剧于 1926 年 6 月 5 日由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首演于北京,余上沅导演。三块钱国币的剧情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外省逃难来的吴太太,因女仆打破一只花瓶,强行索赔三块钱国币。此事激起流亡学生杨长雄的不平,争持不下。杨某愤而将吴的另一只花瓶掷碎,同时递上三块钱国币。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他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丁西林写喜剧,使用的是一种细腻的分析的笔法,而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

7、,形成核心情节,如一只马蜂写余小姐的谎言、 压迫写房客的计谋、 三块钱国币写吴太太的无理要求。丁西林喜剧所展现的是人物之间各种喜剧性矛盾关系和他们不同的喜剧性格。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丁西林喜剧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对喜剧技巧的运用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丁西林的剧作绝大部分都曾被搬上舞台,尤其他的独幕喜剧,堪称喜剧领域中的上乘之作,代表了中国“五四” 以来话剧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成果。2丁西林的喜剧风格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喜剧作家,尤以独幕

8、喜剧见长。留学英国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他的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大都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寓庄于谐,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其中的一只马蜂 压迫 三块钱国币不仅技巧圆熟,而且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尤为人所称道。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然不乏讽刺嘲弄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的幽默喜剧。 3关于

9、独幕剧 独幕剧是 19 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故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并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 69 体现。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肘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三、学生在背景材料的帮助下,围绕教学目标、深入解读,质疑解疑 1学生自主阅读,结合目标和课后练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2小组同学交流探讨,结合自己解疑的过程展开讨论,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补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0、同时,把全组同学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交全班同学讨论。 四、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别就本课的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谈本组鉴赏的结果,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修正 1鉴赏戏剧冲突,评价剧本结构及剧情。 学生甲: 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也一定程度上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铺盖该不该押,杨与吴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太太三块钱国币。 学生乙:剧本结构严

11、谨,矛盾集中,虚写女仆赔不起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情节,而将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作为矛盾的焦点,着力描写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第一次争论的焦点是李嫂该不该赔花瓶;第二次,焦点是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第三次是由大学生骂女主人是“一个无耻的泼妇“ 引起。三次交锋,层次清晰,将剧情逐次推向高潮。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学生丙: 作者这样安排剧本的结构与冲突,能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问题。如果只写李嫂打碎花瓶,赔不起,被辞退等,而没有杨长雄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情节就会很单调,而且不足表现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无法显示吴太太的尖酸刻薄和对穷人的欺凌压迫。出

12、人意料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收到了传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2通过舞台提示和情节鉴赏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学生丁: 剧本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于个性。舞台提示与剧本情节相乎应,惟妙惟肖地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吴太太: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可见,按常理,吴太太作为一个外省人,本应受本省人的欺诈自己也有寄人篱下之感,可是吴太太恰恰相反,她破了例。从后面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尖酸刻薄,出言不逊,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在与大学生的三次交锋中,她总是主动进攻,大学生则是被迫抗战。特别是当她听到大学生说她是“泼妇“时,不依不饶,争吵、谩

13、骂,一*、再*、三*,直到大学生忍无可忍,打碎花瓶,掏出国币,她才一时语塞这是一个自私、吝啬、毫无同情心的有钱阶层的典型。 学生戊: 杨长雄: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作为抗战期间上千流离颠沛的大学生之一,遇到同是外省人的吴太太本应同病相怜,共度患难,可杨长雄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面对一个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女人,他仗义执言,锋芒毕露,据理力争,在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中,他先是辩论,为李嫂鸣冤,当吴太太的矛头直接指向他时,他是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时,他只用两个动作便结束了全剧,给人留下较大的回味余地。这是一个正直、善良、富于同情心的青年的典型。分析杨长雄和吴

14、太太两个人物形象。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大学生杨长雄与女主人吴太太交锋的最后一个回合,当吴听到杨说她是“泼妇” ,便不依不饶,对杨一逼、再逼、三逼,争吵,直至谩骂杨“无耻!下流!混蛋”!而杨则一忍、再忍,最后是“面白手颤,忍无可忍” ,才“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 。当另一只花瓶打碎后,大学生杨长雄“理屈词穷,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 ,过了一会儿,才“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 ;而伶牙俐齿的女主人,因事出意外,只是“抢了纸币,握在手里,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 。在这一回合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及动作、表情,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使人感受到吴太太是一个尖酸刻薄,胡搅蛮缠,得理不让人,无理揽三分的

15、人而杨长雄则是一个仗义执言的人,他好打不平,但又不善于口角。剧本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大学生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女主人吴太太的自私和狡辩。人物形象分析 欺压女仆、蛮不讲理的吴太太是作者讽刺的对象。抗战前她养尊处优,去牯岭避暑;抗战后吴太太逃往西南后方避难,租住三间正房,牢骚满腹。女仆李嫂无意中打碎了一只花瓶,吴太太就逼她赔偿三块钱国币。虽然李嫂身上只有三角钱,她却毫无同情之心,硬叫警察来把李嫂的铺盖拿去押三块钱来赔偿,自私、吝啬、刻薄、欺人成性的剥削阶级本性毕露无遗。和杨长雄的三次交锋也充分地显示出吴太太的典型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胡搅蛮缠、泼辣、狡辩。她听到杨长雄说她是“一个无耻的

16、泼妇” ,便不依不饶,一逼再逼,甚至谩骂:“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你骂了人你不承认。你骂了人你不敢承认。这才是无耻。是的,无耻!下流! 混蛋!”这已完全是蛮横粗俗的泼妇骂街了。作者不加粉饰的真实描写为我们活画出了一位自私、尖刻肆意施虐的阔太太。 杨长雄有极强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是和吴太太相对照的人物形象。他随着学校从沦陷区来到内地,火热的民族斗争熏陶得他“能言善辩,见义勇为,有年青人爱管闲事之美德” ,因此,他为李嫂抱不平,义愤填膺地和吴太太论情,说理,讲势,争辩说李嫂是个“低级穷人” ,赔不起,再说“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 、 “权利” , “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 ,这就反

17、被动为主动,彻底驳倒了对方,显示出他的能言善辩,义正词严。理屈词穷的吴太太露出泼妇骂街的本相后,杨长雄忍无可忍,把吴太太的另一只宝贝花瓶砸碎,凸现出他见义勇为的性格,但同时也说明他容易冲动,缺乏斗争的经验和策略,只能砸碎花瓶出出气罢了。当另一只花瓶打碎后,大学生“理屈词穷,紧闭了嘴唇,握紧了拳头” ,过了一会儿“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 ,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结束了一场恶战。可以说,杨长雄是一个正直认真的可爱青年,是作者称颂的对象。 成众沉着稳重又不乏幽默。每当杨、吴二人的口角趋于白热化的当口,他便以看似不关己的态度招呼杨长雄:“下棋,下棋” 。全剧结束时,成众的一声“和棋”更是让

18、人回想无穷。3结合练习三,与(茶馆)比较,鉴赏语言的不同特征: 学生乙: 本文和茶馆的语言都很幽默,富有讽刺意味,但也有不同之处。 本文的幽默是诙谐的幽默,蕴含着轻松和机智。例(详见课后练习题) 杨长雄先是发牢骚,通过对比发泄不满,对比中见幽默。接着又模仿吴太太一上场时说话的语调,好像是抱怨,实际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茶馆中的幽默是含泪的幽默,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对于王利发的不满, (详见练习三例 2)唐铁嘴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让人误以为他已经去掉了不良嗜好。正当王利发感到惊讶时,他出人意料地紧跟着说:“我改抽白面儿啦。“ 听到这里,观众一定会哄然大笑。而

19、他接下来的夸耀,虽然听起来更加滑稽可笑,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一种悲哀:明明是帝国主义侵略,自己受了毒害,他却偏偏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他的无知、无耻,他的奴性就不言而喻了。 四、总结归纳,理顺思维 经过“自读-质疑- 讨论-评价“ ,学生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再帮助学生跳出文本的圈子,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论联系实际-写出有条理的鉴赏文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喜剧应“从那最平淡的事件里反映出真实”(丁西林语,转引自柏李会见丁西林先生),丁西林先生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三块钱国币就是这样的一部独幕喜剧。它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

20、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揭露了阔太太自私刻薄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称赞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一定程度地讽刺了警察唯唯诺诺的丑态。 二、知识的误解与能力的运用 结合上节课的鉴赏过程,指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分析鉴赏,抓住关键问题写出自己的评论文章。提示:抓住一点去评析;最好不要面面俱到,以免空泛肤浅。 三、互相交流,分组品评 就自己的观点和鉴赏文章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互相吸取好的观点和看法。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和文章: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最后评出最佳者交给老师。 四、成果展示 创造性阅读练习:仿照课文的写法,以冲突为题,写一部短小的独幕剧,表现一场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展现出不同学生的思想性格特点。把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文章读给大家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