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单位先进事迹近年来,市环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环保厅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强化市县联动、城乡互动,推动城乡环保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成为全省 3 个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连续四年进入全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前五位,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2011 年,市环境监测中心荣获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市环保局荣获 2011 年度全省环保系统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12 年度全省环境保护系统目标考核一等奖,2013 年度市直单位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2、(一)生态创建全省领跑成立以市委书记为主任、市长为第一副主任的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先后召开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 5 次。2011 年,提请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2014 年以来先后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全省唯一的省级生态市,国家生态县实现全覆(数量占全省 1/2)。泾县、绩溪、旌德等三个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升级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6 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55 个、省级生态乡镇 47 个,国家级生态村 6 个、省级生态村 149 个和市级生态村 561
3、 个。安徽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我市是全省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16 年 3 月 12 日晚央视焦点访谈以安徽宣城为典型,报道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方面的先进做法。(二)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严格环境准入。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现有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均已完成规划环评审查工作,环评执行率 100%,实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坚决否决与规划环评不符的新建项目。对具体项目通过严把项目审查、技术审查、集体审议三道关口,坚决从源头控制污染。过去两年共否决化工、涉重金属、危废综合利用等污染大、风险高的申报项目 37 个,投资额约
4、 21.52 亿元。加强对环评中介咨询的管理,完善环评中介机构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质量及信用考核,提升环评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污染减排。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 2010 年削减17.63%、15.08%、11.89%、24.43%。2016 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较上年减少 2.5%、3.14%、2.4%、5.4%,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大气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2016 年在全省率先实施“蓝天行动”,开展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机动车尾气治理、燃煤锅炉整治、秸秆禁烧等 13 个专
5、项行动。圆满完成南京青奥会、乌镇互联网大会、杭州 G20 峰会的环境质量保障任务。创新利用“互联网+环保”新路径,建成 100 个秸秆禁烧远程监控系统并投入使用。2015 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各类专项整治项目 997 个,累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补助资金 2747 万元。完成城区餐饮油烟整治 200 余户,整治、淘汰燃煤锅炉 437 台。淘汰黄标车、老旧车 2.7 万余辆,完成油气回收治理项目加油站 217 座、储油库 1 座、油罐车 13 台。2016 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AQI)81.7%;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 68 微克/立方米,较 2015 年下降 9.3%,下降幅
6、度全省排名第六,质量排名全省第三位。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二位。2017 年 1-6 月份 ,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5.36,位列全省第 3 位,1-7 月份,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 78 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 2 位;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55 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 5 位;优良天数比例为 71.4%,排名全省第 3 位。(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各县市区全覆盖,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 13 个,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并投运 5 个;新增污水收集主干管 87.3 公里。完成加油站(点)地下油罐双层罐更新、防渗改
7、造工程 76 个。关闭、搬迁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 57 个。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我市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 327 个,2016 年完成 53 个,2017 年拟完成 71 个。2016 年以来,7 个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1 个地下水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县级以上 11 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省环保厅已将我市作为全省唯一拟表彰的贯彻“水十条”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推荐至环保部。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6 年,全市地表水国、省控断面类水质占 86.7%,较 2014 年提升 13.4 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类水体;11 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8、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 4 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2016年,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 7 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 100%,1 个地下水水质达到考核要求。11 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 2016 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据省环保厅反馈,2016 年度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宣城市排名居各地市第一;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2016 年 2 月份荣获省环保厅通报表扬。(五)环境安全保障有力中央环保督察组累计转办我市信访投诉问题 31 批次共 148 件。截至目前,所有信访件
9、已按时限要求全部办结。连续七年组织开展了环保“绿剑行动”。 对 357 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污染源“双随机”抽查机制,确定 175 家重点排污企业、71 家特殊监管企业、881 家一般排污单位为监管对象,明确抽查的比例和频次。2015 年至 2017 年,全市查封扣押案件 43 件,限产停产案件 93 件,移送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案件 8 起,移送行政拘留案件 66 起,全市环境行政处罚案件 426 件,罚款总额 2616.784539 万元。加强行政执法后督察,确保查处到位、执行到位、整改到位。加强社会公众监督。近年来,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重点企业环境违法率由 2010
10、 年的 49%下降至 2016 年的 25%。(六)机制体制不断创新出台了宣城市环境保护督察方案,建立了市政府环境保护督察专员工作制度。印发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及计分细则,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对县市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实行了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进一步深化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职能,印发了宣城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2015 年,宁国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生态红线划定。加强农村环境信息员队伍建设,推进监管重心下移。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环境信息员 498 人,覆盖492 个行政村。深入推进流域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建立水阳江上游水体跨界污染纠纷联防联控工作制度、白沙河和徽水河上游流域环境联动执法协调处理机制;启动了南漪湖流域跨界污染防治工作和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强化跨界流域区域联动,与杭州市、湖州市及长兴县、安吉县、临安市建立环境污染跨省联防工作机制,与芜湖市、黄山市建立市级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污染源“双随机”抽查机制。积极探索重点污染源的排污许可工作。制定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排污许可工作方案,积极探索重点企业环保验收与排污许可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