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市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观察物体学科 数学 学段 低 年级 二年级相关领域 空间与图形教材 书 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 上册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 . 7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观察物体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的认识”板块。课标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
2、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意在帮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表达、反思的活动中,借助他们身边直观、可感的空间世界,借助他们已有经验,主动关注、认识周围的图形世界,在充分体验和思考活动中丰富表象,提升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具体到二年级学生,考虑到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认识规律以直觉观察、反复实验为主,为此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起点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感知、体验中建构、辨析中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准考证号:0904036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设计者 辛士红 北京市朝阳区
3、芳草地国际学校13671367801北京市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 22.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具体到“观察物体” ,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分两次学习。第一次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恐龙玩具的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体会到所在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第二次安排
4、在五年级上册,教材通过学生观察几何形体的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从教材的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这样有层次有坡度的安排,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北京市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 3(二)学情分析为了解学生已有空间观念的形成情况,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曾在学生学习观察物体之前进行过调研,调研题目是一年级时学生曾做过的 2 个题目。1测试结果:65%的学生回答正确,35%的
5、学生回答错误。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每个面的颜色不同) ,请学生观察并回答: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把你看到的结果写在纸上)30 名同学中:18 名同学只看到一个面就急于向老师汇报;11 名同学观察到正方体 3 个面的情况;同样是二年级学生, 35%的学生找不到和 4 相对面上的数,学生差异为什么这么大?18 名同学只看到一个面就急于向老师汇报的背后是什么?(三)我的思考:1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将观察活动与想象、推理、表达、思考有机结合,促进空间观念发展?2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习得科学的观察方法、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四)
6、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观察、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游戏中感知、体验中建构、辨析中发展等数学学习活动,在视觉、听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下,发展空间观念。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学习活动,初步体会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同一个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能根据看到的样子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北京市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 42培养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 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形成多角度看待事物的策略。教学重点: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教学难点:1.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的辨认。2. 多
7、角度看待事物策略的形成。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帆船模型 玩具 暖瓶教学流程示意一、游戏中感知二、体验中建构三、辨析中发展4教学过程一、游戏中感知1游戏引入:“小小摄影师”给老师拍照 2反馈交流。监控: 谁能描述一下你们照片中老师的样子? 为什么这些同学对我的描述不一样? 你拍的是老师的哪一面? 想象一下站在其他不同位置时所拍摄到的老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3. 小结:同学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拍到老师的样子就不同。设计意图:借助“ 小小摄影 师” 的游戏活动, 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有目的地开展观察、比较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老师,同 时通过想象进一步发
8、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新的观察活动奠定基础。二、体验中建构1本位观察,初步感受。(1)出示暖瓶,介绍暖瓶各部分名称。(2)观察指导: 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眼睛要平视,头不要偏,在你的位置看到了暖瓶的什么? 北京市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 7(3)反馈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受由于同学们所在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而在一个位置上正对着、平视时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体会到观察的基本方法。 2换位观察,再次感受。(1)请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换换位,交换之前请同学们先默默地猜一猜、想一想交换以后你观察到暖瓶可能会是什么样?(2)反馈交流:监控:观察到的和你刚才猜的
9、一样吗? 你现在看到的暖瓶是什么样的? 你现在看到的暖瓶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现在看到的暖瓶和刚才不一样了?小结:位置变了观察角度就变了,看到暖瓶的样子也变了。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前后、左右互换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由于观察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并且通过细处理,解决学生在认知上的误区:一个物体的左右是一样的。引导学生要细致观察,并 组织观察前猜想的活动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全面观察,深化感受。(1)组织学生再换到另外两个位置观察。(2)交流研讨:监控: 同学们从四个位置观察这个暖瓶,你们看到的一样吗? 观察的是同一个暖瓶,可是观察的结果却不同,这是为
10、什么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有序性,深刻感受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在观察、想象、推理、判断等数学活动中学会多角度全面观察一个物体 。4交流观察,提炼感受。(1)怎样观察一个物体?(2)观察一个物体时还应该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借助这样 2 个问题帮助学生构建观察物体的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多角度看待一个事物的意识。 北京市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 1三、辨析中发展1辨一辨。我连得对吗? 出示汽车图:设计意 图:判断学生连线的过程,是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需要不断调度头脑中原有的汽车的表象,并结合 3 个汽车平面图展开想象,最 终准确地
11、将观察者和他看到的连在一起,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画一画、找一找。(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同学带来的玩具,并在组内说说在你的位置上能看到什么?(2)把你看到的玩具的样子用彩笔画在纸上。(3)组内互相交流,将实物与画出来的作品进行比较。(4)请小组长把学生画的图片放到一起,让同学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图片,快速找到能看到图片样子的位置坐下。(5)小结:我们每个人画出来的图都是这个玩具的一部分。由于位置不同,画出的图就不同;画出图不同,说明观察这个图的位置也不同。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找一找的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经历由实物到图片、由 图片到实物的过程,这种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相互转换,可以有效地帮
12、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促进学生认知、思维 和谐发展。 四、全课总结。北京市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 1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连一连。设计 意图:检测学生能否从不同位置辨别物体的形状。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它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1.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发展空间观念仅有观察是不够的,唯有将观察活动与想象、推理、表达、思考有机结合,观察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得以有效生成。本设计着力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借助想象一下、猜一猜等问题将想象、推理、思考、表达交织于观察活动当中,形成了多维度整体推进的局面,各种感观协同作用,进而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2.在活动中习得观察物体的方法。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但由于观察时的无意识和缺乏相应的指导,经验呈现一种模糊性。要想真正将其转化为学生的系统认识,并在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与空间观念,经验的唤醒与重组,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教学的引导与建构,学生的体验及内化等显得尤为重要。无序的观察无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更谈不上空间观念的培养了。借助“眼睛要平视,头不要偏”是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方法与习惯的指导,借助 “全面观察”,尤其对学生中自然生成的“有序观察”给予充分肯定,培养观察的有序性。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