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本章知识结构】【考情分析】本章在卷册一中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值一般为 4 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各 2 题。本章内容比较基础,难度不高,考生在牢固记忆的基础上认真审题即可得分。其中,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弹性、失业类型、失业的度量是本章考查的重点。【考点归纳】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掌握)资源的稀缺性即资源的有限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
2、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掌握)(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它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例题 1单选题】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追求的目标是( ) 。2015 年 5 月真题A利润最大化B效率最大化C效用最大化D差额最
3、大化【答案】C【例题 2单选题】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 )的基本假设。2015 年 11 月真题A市场分析B经济分析C成本分析D理论分析【答案】B三、劳动力市场(掌握)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掌握)1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
4、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2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3劳动力供给的概念(1)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2)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s 为劳动力供给弹性,/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 。4劳动力供给弹
5、性的分类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见表 1-1-1。表 1-1-1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分类【例题 3单选题】当劳动力供给弹性( ) ,表示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2016 年 5 月真题A小于 0B大于 0C小于 1D大于 1【答案】D(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掌握)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动趋势为:(1)1519 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2)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3)老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4)2555 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
6、衰退的周期性交替。在经济总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期,总劳动力参与率亦发生波动。2劳动参与假说针对劳动力参与率随经济周期波动的状况,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例题 4多选题】基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劳动参与假说包括( ) 。2015 年 5 月真题A乐观性劳动力假说B相对性劳动力假说C悲观性劳动力假说D绝对性劳动力假说E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答案】CE二、劳动力需求(了解)(一)劳动力需求的含义1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2劳动力
7、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 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用 DD 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 WW 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 。(二)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分类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如表 1-1-2 所示。表 1-1-2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三)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此类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
8、移动,如图 1-1-1 所示。图 1-1-1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图 1-1-1 中,横轴为劳动力需求量,纵轴为工资率,D 为劳动力需求曲线。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掌握)(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1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产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而变化的一种规律。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2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动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3劳动投入增加量的计算由总产量和劳动投入的关系,可以得到平
9、均产量的概念。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设总产量为 Q,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 L,平均产量为 AP,边际产量为 MP,则有:AP Q L,MP QL。(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是生产要素为劳动投入,那么,由于增加单位劳动而给企业增加的收益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它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乘以价格,即:MRP=VMP=MPP。式中, MRP 为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VMP 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P 为产品的价格。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从经济学原理可知
10、,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则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式中,MC 为边际成本;W 为工资。【例题 5单选题】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 。2010 年 5 月真题A生产资料B劳动资料C资本投入D劳动投入【答案】D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1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
11、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两极构成: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和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同时,劳动力也是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物质承担者。【例题 6单选题】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 ) 。2015 年 5 月真题A社会劳动力资源B劳动者的劳动力C劳动力的所有者D使用劳动者的企业【答案】B2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2)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3)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12、(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3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及其主要表现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其主要表现有:(1)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2)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3)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见表 1-1-3)表 1-1-3 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三)
13、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见表 1-1-4)表 1-1-4 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掌握)(一)均衡价格论的概念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均衡价格的决定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二)工资决定工资是指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
14、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另外,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要受到社会的、历史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二、工资形式(一)工资形式的含义工资形式是指劳动的计量和工资支付的方式。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二)工资形式的分类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指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其具体内容如表1-1-5 所示。表 1-1-5 基本工资的内容2福利(见表 1-1-6)表 1-1-6 福利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掌握)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
15、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凡是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即为就业者。其具体内容如表 1-1-7所示。表 1-1-7 就业总量的决定二、失业及其类型(掌握)(一)失业的含义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二)失业的类型(见表 1-1-8)表 1-1-8 失业的类型【例题 7单选题】以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造成的失业,称为( ) 。2016 年 5 月真题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技术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答案】C【例题 8多选题】有效解决技术性失业的方法有( ) 。2015 年
16、5 月真题A强化职业培训B引进先进技术C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D鼓励技术创新E推行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答案】ACE三、需求不足性失业(见表 1-1-9)表 1-1-9 需求不足性失业概述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掌握,见表 1-1-10)表 1-1-10 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例题 9多选题】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 ) 。2016 年 5 月真题A就业人数B失业率C平均劳动时间D失业人数E失业持续期【答案】BE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1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政府
17、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2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主要包括: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制度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受到法律的保护。(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掌握)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其具体内容如表 1-1-11 所示。表 1-1-11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
18、响因素【例题 10多选题】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 ) 。2016 年 5 月真题A提高税率B免税C减少政府购买D退税E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答案】BDE【过关练习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量B劳动力供给率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需求率【答案】C【解析】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2
19、下列劳动力需求曲线(见图 1-1-2)中, ( )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相对于工资率变动富有弹性。图 1-1-2 劳动力需求曲线【答案】C【解析】设 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用 DD 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 WW 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需求富有弹性,即 Ed1,表明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如图 1-1-2 中的曲线“C” 。3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 ) 。A要素性收入分配B功能性收入分配C结构性收入分配D成本性收入分配【答案】B【解析】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分别为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
20、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4当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接近(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A0B0.5C1D0 或 1【答案】A【解析】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当基尼系数接近 0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 1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5 ( )的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A最长劳动时间标准B基本劳动时间标准C最低社会保障D最
21、低工资标准【答案】A【解析】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1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包括( ) 。A具有普遍性B仅存在于市场经济中C是一种相对的稀缺性D仅存在于当前社会E可以表现为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答案】ACE【解析】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以下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的,是相对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
22、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包括( ) 。A女性教育水平提高B劳动法日益完善C制度劳动时间缩短D人口出生率下降E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答案】ACDE【解析】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形成这种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包括: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与此相应的工资率普遍提高;制度劳动时间缩短,灵活工时制度普遍推行,如弹性工资制、半日工作、短工劳动等;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科学技术进步对产业技术状况、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3影响货币工资的因素有( ) 。A货币工资率B工作时间长度C劳动力数量D价格指数E工资制度【答案】ABE【解析】货币工
23、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第二章 劳动法【本章知识结构】【考情分析】本章在卷册一中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值一般为 4 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各 2 题。本章考点不多,复习难度不大,考生在牢固记忆的同时要熟悉与劳动法相关的法规。其中,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法的体系是本章考查的重点。【考点归纳】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掌握)狭义的劳动法,是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一规范性文件。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劳动法是指法律科学中的一个
24、亚学科,是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即劳动法学。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熟悉)(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性质,是劳动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例题 1单选题】 ( )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2016 年 5 月真题A宪法B劳动法律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答案】B【例题 2单选题】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 )的性质。2015 年 5 月真题A劳动法律事实B劳动法律制度C劳动法律事件D劳动法律关系【答案】
25、B(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1)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2)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对于认识劳动法本质有指导意义,可以弥补劳动法律规范可能存在的缺陷。(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见表 1-2-1)表 1-2-1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三、劳动法律渊源(熟悉)法律渊源是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劳动法渊源的类别见表 1-2-2。表 1-2-2 劳动法的主要渊源及其具体内容【例题 3单选题】 (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2015 年 5 月真题A劳动
26、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保障【答案】B四、劳动法的体系(熟悉)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的构成见表 1-2-3。表 1-2-3 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的构成【例题 4单选题】 ( )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修整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2016 年 5 月真题A劳动标准制度B促进就业法律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答案】A【例题 5多选题】职业培训制度规定了政府有关( ) 。2016 年 5 月真题A规章制度B管理权限C通用标准D职业分类E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答案】BCDE第二节 劳动法
27、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掌握)(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其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分离为其条件。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包括: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在现代社会,劳动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而建立的,劳动合同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及其特征(见表 1-2-4)表 1-2-4 劳动法律关系的
28、种类及其特征【例题 6单选题】 ( )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2010 年 11 月真题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法律渊源D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答案】A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掌握,见表 1-2-5)表 1-2-5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三、劳动法律事实(熟悉,见表 1-2-6)表 1-2-6 劳动法律事实【过关练习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劳动法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 ) 。A劳动规章B劳动法律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地方性劳动法规【答案】B【解析】劳动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劳动法律是劳
29、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关系法与劳动标准法。2正常情况下,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每月不能超过( ) 。A20 小时B36 小时C30 小时D40 小时【答案】B【解析】劳动标准制度对工作时间有如下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低于每日 8 小时的标准工作日,但是不能约定超过 8 小时的工作日,依照法定程序延长工作时间的不在此列;即使依照法定程序延长工作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月也不能超过 36 小时。3对劳动者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体现了劳动法对劳动者的( ) 。A平等保护B全面保护C基本保护D优先保护【答案】C【解析】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在
30、劳动者的利益结构中,生存与发展是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对劳动者最为重要,保障劳动权首先就是要保障基本利益。4 ( )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答案】B【解析】对已经生效的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解释。律师、语文学家、法学家、公民个人的解释属于任意解释,任意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5劳动行政关系中的相对人主要是指( )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劳动仲裁机构D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答案】D【解析】劳动行政相对人是指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或接受服务的一方当事人,主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1促进就业法律
31、制度的内容包括( ) 。A规范国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B规范各级政府在促进就业的职责C促进社会特定人口群体的就业措施D对未成年人及其他人员的就业措施E促进妇女、残疾和少数民族人员的就业措施【答案】ABCE【解析】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规范国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对社会特定人口群体如妇女、残疾人员、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等的专门促进就业措施。2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前者的明确性高于后者B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C前者的明确性低于后者D前者所覆盖事实状态小于后者E前者所覆盖事实状态大于后者【答案】BCE【解
32、析】A 项,基本原则一般并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亦不需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实现的方式。因而,基本原则的内容在明确性程度上显然低于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D 项,基本原则所覆盖的事实状态远远地大于具体规定。劳动法的某一具体规定只能对一类行为加以调整,而一条基本原则却可以调整整个劳动关系运行领域。3下列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表现为优先保护的有( ) 。A对企业裁员进行严格限制B保护女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C优先录用原企业被裁人员或下岗人员D企业贴有“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的标语E为了扩大就业,尽量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答案】AD【解析】优先保护是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
33、同时,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本章知识结构】【考情分析】本章在卷册一中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值一般为 4 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各 2 题。本章内容比较基础,考点不多,比较简单。其中,考查的重点包括企业的战略选择、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产品生命周期策略。【考点归纳】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掌握)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
34、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二)企业环境的结构及特点(掌握)企业的外部环境又称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企业周围的、不受企业控制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联的各种外界因素。1企业环境的结构按照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密切程度,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可分为:(1)微观环境。指市场和产业环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处于微观环境的影响下。(2)宏观环境。指间接地影响企业活动的环境因素。根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宏观环境可以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2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1)有利的外部环境,会使企业的长处(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或者能弥补企业的短处(劣势) 。(2)不利的外部环境,会使企业的长处难
35、以发挥,或者突出了企业的短处。(三)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熟悉)现代企业外部环境的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外部环境的过去和现实状况。环境因素调研的主要方法包括获取口头信息、获取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企业外部环境的预测是指根据调查的信息,对外部环境中某些因素的今后发展及对本企业经营的影响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测,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例题 1多选题】企业外部环境调研的方法主要有( ) 。2016 年 5 月、2015 年 11 月真题A专题性调研B获取书面信息C外部环境预测D获取电话信息E获取口头信息【答案】ABE(四)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掌握,见表 1-3-1)表 1-3-1 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及
36、其具体内容(五)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掌握,见表 1-3-2)表 1-3-2 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及其具体内容二、企业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包括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利用其资源的能力分析以及竞争优势分析。(一)企业资源状况分析(掌握,见表 1-3-3)表 1-3-3 企业资源分析资源分析必须辨明企业现有的资源状况与竞争对手的资源状况的区别,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对企业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资源包括资源优势和资源缺陷两个方面。(二)企业能力分析(掌握)1企业能力的概念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将其资源进行组合、归集、整合形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种技能。企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基本活动
37、和支持活动。(1)基本活动: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2)支持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2企业能力分析的方法企业能力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纵向分析、横向分析、财务分析。3企业能力评价的标准(见表 1-3-4)表 1-3-4 企业能力评价的标准及其内容(三)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掌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主要采用 SWOT 分析方法。S 是指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 ;W 是指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 ;O 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 opportunities) ;T 是指外部环境的威胁(
38、threats) 。1企业进行 SWOT 分析的程序(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找可能出现的机会和威胁等关键因素。(2)根据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确定企业内部不利和有利的关键因素。(3)对决定企业的 S、W、O 、T 的各种关键因素进行加权平均并做总体评价。(4)在 SWOT 分析图上定位,确定企业的战略能力,如图 1-3-1 所示。图 1-3-1 SWOT 分析图(5)进行战略分析。SWOT 分析法为企业提供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增长型战略(SO) 、扭转型战略(WO) 、防御型战略(WT )和多种经营型战略(ST) 。2SWOT 分析可供选择的战略(见表 1-3-5)表 1-3-5
39、SWOT 分析可供选择的战略(四)企业的战略选择(掌握)1总体战略(见表 1-3-6)表 1-3-6 企业的总体战略【例题 2单选题】企业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 。2016 年 5 月真题A分包B特许经营C买断D资产互换【答案】C【例题 3单选题】企业的进入战略不包括( ) 。2015 年 5 月真题A合资战略B内部创业战略C购并战略D发展创新战略【答案】D2一般竞争战略竞争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核心内容。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对竞争优势的种类和范围所做的决策和选择,以及制订实现竞争优势的行动方案。一般竞争战略的具体内容如表 1-3-7 所示。表 1-3-7 一般竞争战略的
40、具体内容3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见表 1-3-8)表 1-3-8 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熟悉)(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主体。为贯彻已定的战略所必须从事的工作包括:1建立与实施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2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3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实现战略计划。4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例题 4多选题】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工作包括( ) 。2015 年 5 月真题A建立相应的组织B合理配置战略资源C设置行政支持系统D实行有效战略控制E调动群体力量实现战略计划【答案】ABCDE(二)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见表 1-3-9)
41、表 1-3-9 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一)决策科学化的要求(掌握)(1)企业经营决策是对未来行动确定目标,从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是否按照科学的思想进行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决策科学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决策观念;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科学化。(2)决策方法的改进有两条基本途径:按常规办事,不必事事重新决策;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机构,赋予其专门处理某类决策的权力和责任,分工明确。(二)确定型决策方法(掌握)确定型决策的基本特征是指事
42、件的各种自然状态是完全肯定的,而且经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到各方案的明确结果。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包括:1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又称盈亏平衡分析法,它根据产品销售量、成本、利润的关系,建立参数模型,分析决策方案对企业盈亏的影响。决策者可借助它对方案进行设计和选优。(1)量本利分析的原理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边际分析理论。使用的具体方法是将企业的生产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找出盈亏平衡点,寻找的方法有图解法和公式法。(2)边际收益分析边际收益是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其公式为:D X (P C 2) 。式中,X 为销售量;D 为边际收益总额;P 为销售单价;C 2为单
43、位变动成本。(3)经营安全状况分析企业的经营安全状况,可用安全余额和经营安全率来表示。安全余额是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差额,即 LXPX 0P。式中,XP 为实际销售额;X 0P 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额;L 为安全余额。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越大,经营越安全。安全余额太小,实际销售额稍微降低,企业就可能亏损。经营安全率在 01 之间,越接近于 1,越安全,盈利的可能性越大。当经营安全率低于 20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4)销售利润决策和生产方法的盈利性对比分析量本利分析法可用于确定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进行达到目标利润的价格决策;还可以用于生产方法盈利性对
44、比分析。2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的模型是由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三者构成的。线性规划法的具体程序为:(1)确定变量;(2)列出约束条件;(3)确定目标函数,目标函数用极大值(max)或极小值(min)表示。3微分法微分法适用于那些要在能够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中选择一个费用最少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的问题。有关方案的费用支出一部分与变量 X 成正比例关系,一部分与变量 X 成反比例关系。这两笔费用之和最小时,方案最优。(三)风险型决策方法(掌握)1风险型决策应具备的条件(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如最大利润、最低成本、最短投资回收期。(2)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3)存在着不以决策人意志为转移的各
45、种自然状态。(4)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5)可测算出种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例题 5多选题】选择风险型决策的前提包括( ) 。2010 年 5 月真题A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B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C可测算出种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D可测算出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E存在着不以决策人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答案】ABCDE2风险型决策方法对于风险型决策,有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是收益矩阵和决策树。其具体内容如表 1-3-10 所示。表 1-3-10 风险型决策方法【例题 6单选题】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剪枝决策;计算期望值;绘制
46、树形图,正确的排序是( ) 。2016 年 5 月真题ABCD【答案】B(四)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掌握)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是指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状态或者所带来的后果不能做出预计的决策。其最佳方案选择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概率估计与态度以及他对某决策方案所持的决策标准。1悲观决策标准华德决策准则(小中取大法)宁可把情况估计得坏一些,先选取各方案收益最低值,经比较,再从中选一个收益最高或最有利的方案,该决策稳妥可靠。2乐观系数决策标准赫威斯准则(大中取大法)决策者根据市场情况和个人经验,预先确定一个乐观系数 a 作为主观概率,然后选出每个方案的最大和最小损益值。用 a 乘以最大损益值,加上(1a)乘
47、以最小损益值,作为该方案的期望收益,比较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大者为最佳方案。a 一般取 0.667。3中庸决策标准该法是由决策者先对各方案的自然状态做出最乐观的、最保守的以及最有可能的三种估计,然后再将计算出的期望值进行比较、选优。其公式为:4最小后悔决策标准萨凡奇决策准则(后悔值大中取小)此标准以各方案机会损失的大小来判断方案的优劣。机会损失是指由于市场上出现高需求而决策采取较保守方案,或市场出现低需求而决策采取投资较大的方案所造成的收益差额。5同等概率标准(机会均等标准)拉普拉斯决策标准此标准认为在没有理由说明哪个事件有更多的发生机会时,只能认为它们发生的机会均等。这时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就
48、是 1/n,以此概率去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比较后选择期望值大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二、企业经营计划(一)企业经营计划概述(熟悉,见表 1-3-11)表 1-3-11 企业经营计划概述(二)企业经营计划的编制方法及目标管理(掌握,见表 1-3-12)表 1-3-12 企业经营计划的编制方法及目标管理第三节 市场营销一、市场分析(一)市场营销的概念(掌握)市场营销是关于构思、货物和服务的设计、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规划与实施过程,目的是创造能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市场营销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二)市场的概念及分类(掌握)1市场的概念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需求的总和。市场专指买方,而不包括卖方;专指需求,而不包括供给。市场包含三个主要因素:(1)具有某种需要的人;(2)为满足这种需要的购买能力;(3)购买欲望。用公式表示为: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2市场的分类(1)按交换对象不同,可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等。(2)按照买方的类型,可分为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3)按照活动范围和区域不同,可分为世界市场、全国性市场、地方市场等。【例题 7单选题】市场按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