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H2OH2O保卫细胞气孔表皮细胞摄取食物的数量 摄取食物的种类 2013 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如图,箭头表示处于炎热夏季中午的保卫细胞水分的去向。由此不能推测A气孔的开放程度发生变化B细胞液浓度:保卫细胞m 的条件C做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2)下图是某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的点是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车 砝码 钩码 轨道- 7 -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测得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 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计算
2、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若在此次试验中,所用钩码质量为 20g,车上放入的砝码质量为 30g,取g=10m/s2,则实验中所用小车质量为_g。(3)下面的图 1、图 2 分别是甲、乙两个同学根据自己所测数据作出的 aF 图像。甲同学所做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乙同学所做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24 (14 分)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的示意图,山坡 AB、BC 可视为斜面,AB 长 25m,BC 长97m。一滑行者从山坡顶端 A 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 AB 段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a1=2m/s2,进入 BC 段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 a2=1m/s2,从斜面 AB 滑上斜面 BC
3、 时速度大小不变。滑行者在离 C 点适当距离处开始以大小为 a3=2m/s2的加速度制动减速后,恰好能停在 C 点,求滑行者从 A 到 C 所用的时间。25 (18 分)如图所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区域 ABC 内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AB、BC、AC 为磁场边界,AC 边长为 3l, 。一质量为 m、 电荷5AABC0 1 26.32单位:cm7.12F/Naa/ms-2aO图 1 F/Naa/ ms-2aO图 2- 8 -量为+ q 的粒子从 AB 边上距 A 点为 l 的 D 点垂直于磁场边界 AB 射入匀强磁场。取, ,求:8.053sin6.053cos
4、(1)要使粒子从 BC 边射出磁场区域,粒子速率应满足的条件;(2)粒子能从 BC 边射出磁场区域,其在磁场中最短的运动时间。【第 26 题】 (14 分)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时,氯气会与水中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如氯仿 CHCl3) 。因此,自来水厂已开始试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二氧化氯(ClO 2) 。(1)写出 Cl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工业制备 ClO2的方法比较多,例如:方法一: NaClO 3+ HCl= ClO2+ Cl 2+ NaCl+ 方法二:2NaClO 3+H2O2+H2SO4= 2ClO2+Na 2SO4+O2+2H 2O完成并配平“方法
5、一”中的化学方程式。用“方法二”制备的 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3)用 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 为 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 2-) 。若饮用水中 ClO2-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Fe2+将 ClO2-还原成 Cl-,写出酸性条件下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已知: Ka(HClO)=3.210-8, Ka(HClO2)=1.010-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O 和NaClO2溶液混合后,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5)Cl 2虽然在水处理方面逐渐被 ClO2取代,但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仍然很广泛。例如:
6、制备 PCl3和 PCl5等重要的化工产品。一定条件下红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 0.62g 红磷消耗掉 1008mL 氯气(标准状况) ,则产物中 PCl3与 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卤素互化物是指不同的卤素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已知:H 2OBrCl = HBrOHCl,写出 IF5和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 27 题】 (15 分)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生产铵盐、尿素等的原料。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如下:N2(g)+3H2(g) 2NH3(g) H=-92.4 kJmol-1。(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 H2(g)的燃烧热为
7、285.8 kJmol-1, 写出 NH3(g)在 纯 氧 中 燃 烧 生 成 无 毒 、 无 害 物 质 的 热化学方程式 。(3)25时,将 amol(NH4)2SO4溶于水,向该溶液中滴加 VL 稀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 (填“正向” 、 “不”或“逆向” )移动,所滴加稀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5时,NH 3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 Kb D ABC- 9 -210 -5) 。(4)工业上常用 CO2和 NH3通过如下反应合成尿素CO(NH 2)2。CO2(g)+2NH3(g) CO(NH2)2(l)+H2O(g) H” 、 “=”或“水乙醇
8、,因此将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金属钠分别投入盛有 0.1 molL- 1的乙酸溶液、无水乙醇和水的烧杯中,该物质产生气泡的速率最快,A 项错误。选项 B:将铜丝灼热,Cu 被氧化生成 CuO,反复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观察到铜丝由黑变为光亮的红色是因为氧化铜将乙醇氧化成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醛。此反应体现了乙醇的还原性。 “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即“物质被氧化” ,即“物质有还原性” ,B 项错误。选项 C:I 2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苯与碘水的混合液,充分振荡,碘水褪色,是因为苯萃取了碘水中的 I2,此过程为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C 项错误。 选项 D:甲烷及其碳原子数小于 10 的同系物
9、中,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的分子结构共有 4 种:CH 4、CH 3CH3、C(CH 3)4、C(CH 3)3 C(CH3)3。D 项正确。10、 【答案】B。高错选率选项:A。对高中化学重要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间反应规律不熟悉,导致错选 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无机物的性质与无机反应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认知层次属于综合应用,知识内容属于必修一。连续反应是高中化学中一种重要的特征反应。包括连续氧化、连续还原、连续加酸、连续加碱等。符合这一系列特征的反应很多,平时复习中可加以归纳和记忆。就本题而言,可借助于题目所给信息缩小思考范围:选项 A:根据题目,甲为 AlO2-则丁为 H
10、+、乙为 Al(OH)3则丙为 Al3+,相关方程式为:AlO2-+H+ H2O = Al(OH)3 Al(OH) 3 + 3H+ = Al3+ + 3H2OA 项正确。选项 B:根据题目,甲无论为 Fe 还是 Fe3+均无法有第二个连续反应,B 项错误。选项 C:根据题目,丙为 NO2则丁为 O2、乙为 NO 则甲为 NH3或 N2,相关方程式为4NH3 +5O2 4NO + 6H2O(或 N2 + O2 2NO ) 2NO+O2= 2NO2C 项正确。选项 D:根据题目,丙为 NaHCO3则丁为 CO2、乙为 Na2CO3则甲为 NaOH,相关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
11、H2O Na2CO3+ H2O+CO2= 2NaHCO3D 项正确。11、 【答案】A。高错选率选项:C。不清楚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不清楚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导致错选 C。- 2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量简单计算的掌握,认知层次属于综合应用。知识内容属于必修一。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题在注意对有关计算关系考查的同时,又隐含对概念的理解、性质的应用、条件的限制等考查。通常试题难度不大,但概念性强,覆盖面广,区分度好,审题要严谨细致。选项 A:一定条件下 4.6gNa 完全与 O2反应,产物可能是 Na2O,也可能是 Na2O2。本设问无需讨论产物是什么,无论生成什么产物,均有 NaNa
12、 +失 1mole-,因此,4.6gNa(即 0.2molNa)反应失去电子数为 0.2NA,A 项正确。选项 B:根据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 2O2mole -2 1(50/1000)L18.4 molL- 1 n(so2)n(so2)=0.46mol但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稀则不再反应,故实际生成 SO2的分子数小于 0.46NA,B 项错误。选项 C:由于合成氨:为可逆反应,故不知道转化率的情况下无法计算反 应 后 转 移 电子 的 数 目 , C 项 错 误 。选项 D:即使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根据反应:2NaCl+2H2O 2NaOH+Cl2+H
13、22mole -2 21L0.2 molL -1 n(e-)n(e-)=0.2 mol转 移 电 子 数 为 0.2NA, D 项 错 误 。12、 【答案】C。 高错选率选项:D。对盐类水解的应用不熟练导致错选 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酸碱混合溶液 pH 值的简单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盐类水解的应用等知识的掌握。本题认知层次属于综合应用。知识内容属于选修四。电解质溶液是中学化学基本内容,也是考试错误率较高的一道试题。解题时必须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选项 A:选项未指明是几元酸、几元碱,如为相同浓度和体积的 NaOH 和 H2SO4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14、pHH2CO3NaHCO3,故水解程度或碱性:CH 3COONaAl3+, A 项 正 确 。选项 B:氢化物稳定性:SiH 4H2O,B 项正确。选项 C:Y 的氧化物是 Al2O3,由于 Al2O3+6H+=2Al3+3H2O、Al 2O3+2OH-=2AlO2-+H2O,C 项正确。选项 D:X 2W2是 K2O2,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Y 2W3是 Al2O3,含有离子键,两种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不相同,D 项错误。14、 【分析】本题属于容易题,选 A 选项的占 4.72%,B 选项的占 11.7%,选 C 选项的占5.85%,确实反映了一些学生对电场强度定义式和磁感应强度定义
15、式不理解。同时,题干指导语中已明确是单选题,但仍然有近 6%的学生多选,值得教学中关注。15、 【分析】本题属中等难度试题,学生作答情况比命题者预期的要好一些,有可能是学生较为适应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错选 A 选项的占 21.23%,说明学生没有认真进行过程分析,而简单认为物体从加速到减速转换时,速度达到最大,忽视了物体减速后还要加速,会达到一个更大的速度。学生错选 C 选项的占 14.72%,可能是学生没有注意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是不同的,盲目出错。16、 【分析】本题属中等难度试题,学生作答情况比命题者预期的要更好,命题者以为学生可能会陷入计算比较的错误方法中,但学生可能还是有分析估算的思维
16、习惯。学生错选 A 选项的占 9.62%,错选 B 选项的占 5.28%,错选 D 选项的占 14.91%,属正常情况,也暴露出少数学生不能想到把半圆轨道和斜面轨道重合画在一起来进行思考,特别是错选D 选项的,就是想不到有重合点。17、 【分析】本题属中等难度试题,学生作答情况基本正常,学生错选 A 选项的占 24.62%,错选 B 选项的占 13.21%,错选 D 选项的占 13.58%。求 D 处的合场强大小,就是求点电荷- 22 -qA、 qB、 qC分别在 D 处产生的电场的叠加,审题时要能觉察到 qA、 qC为负电荷, qB为正电荷有可能计算中有技巧,便能尽快得到答案,错选的学生可能
17、都是缺乏分析思考的方向,盲目计算,而计算能力又不强,导致错误。18、 【分析】本题属于中等偏难试题,考试情况与命题者的预计较为吻合。学生选 A 选项的占 13.49%,选 AB 选项的占 26.98%,选 B 选项的占 15.28%,合计得到结果。学生错选C 选项的占 11.42%,说明对小球与弹簧系统内部,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小球的动能间的转化关系不掌握。错选 D 选项的占 5.54%,说明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与小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以及重力势能间的关系不掌握,错选后两项的学生知识缺陷上有共性。当然本题中“此时小球与圆环之间压力恰好为零”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隐含条件) ,学生应清楚的
18、知道,此时小球所受重力与弹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19、 【分析】本题属于中等偏难试题,学生作答情况正常,全选对的占 3.77%,错选 A 选项的占 8.40%,可能是对“嫦娥三号”绕月运行”这句话不理解,以为是在月球表面环绕导致错误。大量的学生只能选对一个选项,只选 B 的占 10.38%,只选 C 的占 17.05%,只选 D 的占 24.18%,表明学生并不完全理解“嫦娥三号”卫星的运动模型,有的学生对“第一宇宙速度”不理解,有的学生对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不理解,特别是不选 D 选项的学生,没有最为基本的视野和科学常识,即“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值得教学反思。20、 【分析】本题属于中等偏难试题
19、,学生答题情况比命题者预期要稍好一些,完全答对者占 26.6%,说明学生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安培力运动的模型大体上掌握还是不错。错选A 选项的占 16.04,错选 B 选项的占 8.58%,反映了对这类综合题一部分学生确实不能作答,也属正常。本题的关键要能分析导体棒在斜面上运动受重力和安培力作用,重力恒定,而安培力与速度成正比,是变力,所以大体上可以判断导体棒作变加速运动,到了水平面上重力与弹力平衡,只受安培力作用也是变加速运动,仅从答题的角度看,结合“多选题”的要求,马上就能作答,但要真懂,还要想到,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安培力有可能平衡,才会 C、D 两种选择。21、 【分析】本题属于难题,完
20、全答对者只占 6.70%,只选 A 选项的占 11.6%,只选 C 选项的占 14.15%,而错选 B 选项的占 34.62%,这是命题者预期的错误,错选 D 选项的占10.38%,有些出乎意料。本题求解的两个关键点,其一是能够滑动,一定是作用力大于阻力,其二是不能够滑动是作用力等于阻力,因为静摩擦力是被动力,随主动力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当讲清楚这两点后相对多数做错的学生能够“恍然大悟” ,这也充分说明该题的设置对于检测学生的问题大有裨益。- 23 -22、 【答案】 (1)10 (2)CABD【分析】本题应该属于容易题,但是答题情况说明实测为中等难度的题目。(1)学生的主要错误是把倍率选为1
21、00 和1,有的学生只写“10” ,说明学生不理解多用表的使用原理,最为重要的是指针大致应该在什么位置合理, “合理”的物理意义不知道,然后是盲目乱答。(2)学生的错误自然是实验步骤顺序不对,显然是学生对多用表测定值的使用不熟悉,几乎可以判断学生没有做“使用多用电表”实验,至少可以认为,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认真做该实验。23、 【答案】(1)B (2)0.80; 200 (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摩擦力平衡过度【分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试题,也是教材中一个传统实验方案的创新。学生的主要错误为:(1)少数学生选 A、C,说明学生对原来的实验原理掌握的不好,特别是选 C 选项的学生,打点机
22、器的基本使用常识都不知道,可以肯定实验没有做,或者没有认真做。(2)数值错误;有效数字不对,写成 0.8 的较多,大约 20%;多数学生空,少数学生求得 220g。学生没有弄清楚实验过程是连接体问题,要联立方程求解。(3)较多学生直接答为“未平衡摩擦”和“平衡摩擦过度” ,少数学生能表达类似的意思,说明教材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基础打得较为扎实。少部分学生两问回答都是“未平衡摩擦” ,或者“平衡摩擦过度” ,这是不理解原因,死记硬背所致。24、 【解答】解:滑行者在 AB 段下滑过程,据运动学公式可得:2B1Avaxt解得: s51设滑行者在 D 点开始减速,从 B 到 D 的过程,据运动
23、学公式可得:2B2vaxDt- 24 -从 D 到 C 的过程,据运动学公式可得:23vaxDt据题意: BC97x解得: s42t3从 A 到 C 的时间: =16s 123tt11【分析】(1)写运动学规律表达式时,加速度不分角标,如:如写:xBD=vBt+at22/2,又写: xDC=at32, ,说明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晰,有乱套公式之嫌。(2)绝大部分学生计算错误。特别是 t2、 t3计算不对,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习惯有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时间紧导致。(3)部分学生代入数据写方程,但结果不对,丢了大量的分数,还是应该让学生先用物理量写方程,然后再代入数据,尽量减少丢分的概率。
24、(4)有少部分同学用动能定理求解,也不能得到正确结果,这是因为本题求解的关键还在于加速度不同。25、 【解答】解:(1)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RmvqB2设粒子速率为 v1时运动轨迹与 BC 边相切,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 5cos53l解得: R1=1.5 l 则: mqBv.设粒子速率为 v2时运动轨迹与 AC 边相切,则切点为 C 点,由几何关系可得:R2=BC=BD=4l D ABCEO1R1- 25 -解得: mqBlv42因此粒子从 BC 边射出时速率满足的条件是ll5.1(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 qBmT2由粒子运动轨迹可知,粒子从
25、C 点射出磁场所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3607解得: q1810【分析】本题属于传统意义下的物理压轴题,考试情况属于正常。(1)部分学生能够找到与 BC 边相切轨迹的半径,找不到与 CA 边相切轨迹的半径,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找到两边的半径,从而知道范围。说明学生对求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问题的关键步骤找圆心,定半径,在具体的情景中灵活应用还是存在问题。(2)对两个极端位置的速度值范围不理解,表述有问题,主要错误表述有:和mqBlvl45.1mqBlvl45.1(3)不清楚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找不到角度关系,甚至就没有思路,完全是猜和懵,一方面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应用不掌握,另一方面可能是时间过紧
26、,加之“压轴题”的作用,一些学生没有完成的信心。26、 【分析】本题以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了化学计算、对现实问题的原因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平衡、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主干知识。考查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第(1)小题:要求书写 Cl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涉及到了考试说明中的H、C、N、O、Si、S、Cl 等常见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本小题放在第26 题的第一小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复习时应注意回归教材。在书写该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 HClO 是弱酸,不可改写成离子的形式。第(2)小题:第一个问题是“配平 NaClO3+ HCl=
27、 ClO2+ Cl2+ NaCl+ , ”涉及到了考试说明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该小题需要考生根据元素守恒先将所缺物质的化学式(H 2O)正确推导出来,然后利用配平的原则(电子得失守恒或化合价升降相等)将其配平。第二个问题是“用“方法二”制备的 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D ABCR2- 26 -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 ”,涉及了考试说明中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该小题需要考生从题干中快速接受氯气杀菌消毒时的缺点,然后从方法一的方程式中获得产生氯气的信息,最后确定方法二的优点就是避免氯气会与水中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第(3)小题:要求书写 Fe2+与 ClO2-
28、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涉及到了考试说明中的 Na、Al、Fe、Cu 等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该题考查考生对新情境下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应该说是在平时大量书写已知方程式的基础上希望考生能具备书写化学用于的一种基本技能。Fe 2+通常以还原性为主,而 ClO-在酸性条件下表现氧化性,考生首先要准确判断氧化产物(Fe 3+)和还原产物(Cl -) ,然后再利用电荷守恒和化合价升价相等将该陌生离子方程式准确完成。第(4)小题:要求判断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O 和 NaClO2溶液混合后,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涉及到了考试说明中的盐类水解的应用。首先要从
29、 Ka(HClO)=3.210-8, Ka(HClO2)=1.010-2,获得 HClO2的酸性强于 HClO,然后再利用越弱越水解,越水解剩余的离子浓度就越低这样的思想即可判断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第(5)小题:要求计算一定条件下红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 0.62g 红磷消耗掉 1008mL氯气(标准状况) ,则产物中 PCl3与 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涉及到了考试说明中的基本计算。此题有两种解决方法,方法一:二元一次方程组法设 PCl3和 PCl5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和 y,依据 P 和 Cl 的守恒列出如下两式x+y=0.02mol3x+5y=0.09mol解得 x=0.005
30、 mol,y=0.015mol,因此 n(PCl3):n(PCl5)=1:3方法二:十字交叉法n(Cl):n(P) = 4.5:1PCl3 3 0.54.5PCl5 5 1.5本小题平均分 0.22 分,难度 0.11,区分度 0.4,揭示本小题能够甄别考生能力,但考生对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思想的掌握水平较低,有的考生甚至采取放弃态度。第(6)小题:要求模仿 H2OBrCl = HBrOHCl,写出 IF5和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涉及到了考试说明中能从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首先从已知方程式中分析出正价元素最后形成对应价态的含氧酸,而负价元素最后形成
31、对应价态的卤化氢。然后将此原理应用在新的方程式的书写中,+5 的 I 变成了 HIO3,-1 价的 F 变成了 HF,再利用质量守恒将该方程式配平。本题作为必考部分内容,题中所涉及的有关化学理论及元素综合的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高考化学的评价目标。【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 6.53 分;难度为 0.47;区分度为 0.72。27、 【分析】本题以氨气的制备以及应用为情境,考查了中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物质的制备反应、热化= 13- 27 -学方程式的书写、水的电离平衡移动、运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平均反应速率的概念大小比较、等效平衡、平衡图像的分析
32、及其绘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涉及电化学的计算等。试题体现了对化学学科内基础知识整合的基调,特别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第(1)小题:要求书写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中学有关化学基本物质的制备。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是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随意的将铵盐和碱换成 NH4NO3和 NaOH。第(2)小题:要求写出 NH3(g)在 纯 氧 中 燃 烧 生 成 无 毒 、 无 害 物 质 的 热化学方程式,实际上是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首先写出:H 2(g)+1/2O2(g)=H2O(l) H =-285.8kJmol1 ,再结合已知的:N 2(g)
33、+3H2(g) 2NH3(g) H=-92.4 kJmol-1(3)2 即可得到:4 NH3(g)+ 3O2(g) = 2N2(g)+ 6H2O(l) H= 1530 kJmol -1第(3)小题:第一个问题实际上考查了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考生必须知道盐类的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而向水中加入酸或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向(NH 4)2SO4溶液中滴加稀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受到抑制,因此逆向移动。第二个问题考查了应用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由 amol(NH4)2SO4溶于水,向该溶液中滴加 VL 稀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可知:相当于(NH 4)2SO4不水解、NH 3H2O 不电离。设平衡时 NH3H2O
34、的物质的量为 x,溶液的体积为 b,则:NH 3H2O NH4+ + OH-10-7a75210bxx=c(NH3H2O)=10Va本小题平均分 0.59 分,难度 0.2,区分度 0.26,揭示本小题能够甄别考生能力,但考生对利用三段式并结合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较弱,不能将知识和方法整合进行综合计算。第(4)小题:要求比较 20min 时 v 正 (CO2)和 80min 时 v 逆 (H2O)的相对大小,此题考查浓度对速率的影响。从表中的数据可知:80min 时已经达到平衡, v 逆 (H2O)= v 正 (H2O)= v 正 (CO2),而20min 时未达到平衡, v 正 (
35、CO2)大于 80min 时 v 正 (CO2),因此:20min 时 v 正 (CO2)大于 80min时 v 逆 (H2O)。此题考查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问题。第一次投料是 0.10molCO2和 0.40molNH3,a100- 28 -第二次投料是 0.15molCO2和 0.60molNH3,第二次投料建立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再第一次投料建立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因此 CO2的转化率将增大。第一问题考查平衡图像的绘制,利用三段式计算出 30min 时 NH3的转化率为20%,70min 时 NH3的转化率为 30%,然后模仿已有曲线绘制出曲线,注意 70min 前的图像不
36、能画成直线。第二个问题考查温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无论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达到平衡的时间都会缩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会逆向移动,所以NH3的转化率会减小。第一个问题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首先从价态变化的角度判断出 N2将在阳极上产生,然后依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准确书写出电极反应式为:CO(NH 2)2-6e-+8OH-=CO32-+N2+6H 2O。第二个问题考查涉及电化学的计算,先写出总反应:CO(NH 2)2+2OH-=CO32-+N2+3H 260g 89.6L15g 22.4L本题作为必修部分内容,题中所涉及的有关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知识点覆盖
37、比较全面,文字叙述与图表相结合,有一定的考查容量和计算量,难度为中等偏上。【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 4.75 分;难度为 0.32;区分度为 0.7。28、 【答案】(1)a (2 分) 吸收尾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丙(2 分)(2)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钠溶液) (2 分)(3)SO 2+Cl2+2H2O=H2SO4+2HCl(2 分)(4)先向装置丙中通入一种气体,排出空气后再通入另一种气体控制气流速度,宜慢不宜快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先通冷凝水,再通气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任答一点,或其它合理答案) (2 分)(5)C(2 分)(6)硫酰氯分解产生的少量氯气溶解在其中(2 分)【
38、分析】本题是一道依据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而展开的无机合成实验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室气体制备所用的试剂、仪器,涉及的反应原理,收集贮存、干燥除杂方式等的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在题设新情境下根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物质合成制备、净化等的综合实验能力,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总结与反思的综合应用能力。题目中所用的实验仪器都是更为规范和精准的磨口仪器, 整套仪器连结巧妙、构图精美、夺人眼球,是全卷的一大亮点。它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比对常见常用的仪器,迅速甄别出主要仪器的功能用途,如:乙和丁是洗气瓶;甲上部分是一个恒压分液漏斗;丙上部分是一个螺旋水冷凝管(蛇形冷凝管)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39、空间,培养学生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大有裨益。第(1)小题两个问是对常见仪器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的考查。第一问对于做过实验的学生很容易回答,冷凝管冷凝水应该下进上出;但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执着于热交换的“逆流- 29 -工艺”选择了错误的进出水口,全然没有考虑到水的重力作用及流水形成的负压,而选错进出水口。第二问碱石灰干燥管的作用,肯定是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和氯气,防止污染。将尾气通入碱溶液也可防止污染,但碱溶液中产生的水蒸气可能会使硫酰氯水解而“发烟”所以选择装有碱石灰干燥管的另一作用是可防止外界水份进入反应体系。第(2)小题涉及的装置是一个储气瓶。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可使集气瓶中的气体
40、排出,达到暂时储气,并能随开随有。操作原理的关键是滴入的液体不能溶解氯气,才能导致上述过程发生。所以分液漏斗中的试剂应是饱和氯化钠溶液。第(3)小题考查一个重要的无机反应。在没有通过干燥剂浓硫酸时,两气体都含有大量水汽,这样就将发生在水参与下氯气氧化二氧化硫的反应。这一问同时也是对实验设计的评价,好的实验装置应该是简洁不繁缀的,所有的仪器都应各司其职。第(4)小题对整个实验的操作进行深度评价与思考,要求考生结合所有的题给信息,结合自己的已有化学实验技能,思考出一条在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提高产物的产率。考生可以基于题给信息,该合成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得出结论:缓慢滴加硫酸或饱和氯化钠溶液,以期
41、反应缓慢发生,散热充分;为了充分散热,还可以对反应容器三颈烧瓶进行冷水浴;为了让反应物充分地转化,还应严格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为了让其中一种气体充分转化,也可以先向装置丙中通入一种气体,排出空气后再通入另一种气体;同时为了充分降温还可以先向冷凝管中通冷凝水,再向反应体系中通反应气体。第(5)小题是一个根据物质性质进行实验设计的综合应用题。氯磺酸分解生成的两种产物都是无色液体,但所得到的硫酸根据化学常识是一个高沸点酸,而由题给条件硫酰氯沸点只有 69.1,容易挥发。分离沸点差别大的两种液体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蒸馏。第(6)小题长期储存的硫酰氯会发黄,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结合已有化学知识分析可能的原因。
42、至此题目中还有一个条件未用:硫酰氯 100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会发生分解。显然长期储存时硫酰氯发生了分解,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硫为无色,不会产生变色的影响,另一种分解产物氯气为黄绿色,一定是造成其变黄色的原因。所以答案为硫酰氯分解产生的少量氯气溶解在其中。有学生误答为硫,因为硫为黄色,但分解产物是题目明确指出的,产生二氧化硫是不可能被还原为硫的,这样回答的思考深度有欠缺。本题呈现出一定的难度梯度,整体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本题有助于在高考前帮助考生建立从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入手的实验复习指导方向;培养考生认真读题审题的解题指导方向;拓展考生深度、缜密的学科思维;发展学以致
43、用,理论联系实验的综合应用能力。【答案】29 (10 分,每空 2 分)(1)酵母菌 CO 2(2)先左移,后停止 开始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使有色液滴左移;一段时间后,氧气耗尽,只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 CO2被 NaOH 吸收,所以有色液滴停止移动(3)豌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株向外界释放 O2 本题以实验为载体,综合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分析、综合及推理能力。第(1)小题,考查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无- 30 -氧呼吸的异同,推测可能产生的实验
44、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该小题错答学生较少。第(2)小题,考查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解释的能力。考生的典型错误是回答不完整,只考虑了实验开始时的情况左移,简述理由时,表述不规范,甚至有逻辑错误。第(3)小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之间相互联系的相关知识。考生的典型错误是只表述光合作用释放 O2,忽略了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本题难度 0.54,属于中等难度题。【答案】30 (14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1)XX XY X(2)6 X RY 或 XrY(2 分)(3)有子代产生(子代为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 X RY 无子
45、代产生 X RO(4)亲本雌果蝇的 X 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异常卵细胞。或者亲本雄果蝇的 X 染色体与 Y 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异常的精子(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 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结合遗传学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第(1)小题,考查 XY 型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以及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相当一部分考生甚至不知道雌、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少数考生没能认真审题,或未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作答出第二空。第(2)小题,考查减数分裂、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错答考生较多,其
46、中第 2 空,部分考生仅推出其中一种基因型。第(3)小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及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对生物个体的基因型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考生的典型错误是:表达不规范;大多数考生不能结合题干信息,考虑基因型可能为“X RO”,故未能推理得出“无子代产生”的情况。第(4)小题,考查考生运用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分析并解释果蝇性染色体异常的可能原因。考生的典型错误是:表述不规范;作答不完整,大多数考生只回答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而未提及最终形成了异常的成熟生殖细胞;只描述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但没点明是性染色体。本题难度 0.4,属于难题。【答案】31 (7 分,每空 1 分)(1)感受器 神经冲动(兴奋) A 物质(神经递质、递质) 反射弧(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受体(3)神经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