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铭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5371970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铭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铭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铭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铭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铭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安溪铭选中学 2012 级高一年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命题人 刘致树 审核人 严小琳(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 201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第 14 题。1 “天富一号”发射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A 9 月 28 日 13 时 16 分 B. 9 月 29 日 13 时 16 分C.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 D. 9 月 30 日

2、 21 时 16 分 2.下列不包括“天宫一号”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3.当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最接近A.12ON B.23OS C. 23ON D. 0O4.当日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 2 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5.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根本性因素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A. B. C. D.日本新燃岳火山从 2011 年 1 月 26 日开始持续喷发,附近村庄和农场被厚厚的火山灰

3、所覆盖,迫使日本宫崎县大量航班取消,多列火车停运。回答 69 题。6这些蔓延在空中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B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 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 大气圈7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8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 B.侵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9.日本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地处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地带 B.亚 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地带2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正在拨动

4、地球仪,做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泡代表太阳)读图 4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011 题。10.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昼夜的更替 四季的更替运动物体偏向 地方时差异A B.C. D. 11. 图示季节内,北京A. 盛行东南季风B.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C.当地时间 6 时日出D次日过后黑夜逐日变长图 5 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回答 1213 题。12.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D乱砍滥伐13.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 C.一

5、致性 D.多样性图 6 为海南省著名旅游号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 14 题。14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15图 7 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读图 8,回答 1617 题。316若图 8 中的甲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 ”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则M、N 分别表示A岩浆岩、变质岩 B. 岩浆、岩浆岩 C. 变质岩、沉积岩 D. 岩石、岩浆17.若图 8 中的乙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

6、大气圈,则箭头 M、N 分别表示A.大气降水、径流 B.海水蒸发、大气降水C.大气降水、蒸发 D.水汽输送、地表径流18.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A.青藏地区地势较高,年均气温较低B.南方地区雨热同期,植被多为针阔叶混交林C.北方地区河流较步,多为季节性河流D.西北地区以沙性土壤为主,肥力较高19.拉普拉塔河和恒河河口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与之相连的河岸是A B. C. D. 图 10 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 2021题。20.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一一 B.一一C.一一 D.一一21下列数字所示环节成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

7、源的是A B. C. D.图 11 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2224 题。22.关于图 11 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0Ol0 O盛行下沉气流,干燥B10 O20 O盛行东北风,干燥C. 20O30 O盛行西南风,湿润D. 30O40 O盛行下沉气流,干燥23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 11 位置时A.我国华北正值春早严重B.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D.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24.若 M 点位于大陆西岸,图12 中表示 M 地气候特征的是4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 2526 题。

8、25.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 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 环节直接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 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 环节在低纬地区最弱D. 环节的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26.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 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 洋流为西风漂流C. 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 洋流为赤道逆流27. 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热带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A. B. C.

9、 D. 28. 下图所示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冷锋过境的曲线是A. a 线 B. b 线 C. c 线 D. d 线读下图,回答 2930 题。29. 上图中从 A 到 B 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由 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 由山麓向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D. 非地带性30. 影响上图中从 C 到 D 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 热量5B. 水分条件C. 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据图完成 3132 题。31. 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地壳抬升 B. 植被破坏 C. 气候变化 D. 农

10、业开发32.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 地理环境的区域性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3. 关于防治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正确的是A. 各国要制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不要去管别的国家B.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C. 砍伐森林,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D. 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下图为“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 3436 题。34图中不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 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C河谷盆地夜雨多 D山顶昼雨多35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

11、 B太阳辐射 C风向 D坡向36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 ) A气温低 B气压低 C山风 D谷风读下图,回答 3738 题。37. 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 )Aabcd BabdcCdcab Dcdba38. 图中四个地点按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abcd Badcb6Cbadc Dda bc世纪欧洲殖民者利用洋流运动规律航行,与非洲、北美和南美洲之间进行不平等贸易,被称作北大西洋“黑三角”贸易,此贸易持续了 400 多年。请依据材料和下图回答 3940题。39. 下列关于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程海域为寒流 B. 中程海域为寒流C.

12、 归程海域为寒流 D. 此三角贸易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40. 上图中殖民者的出发地西班牙的自然带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草原7图 15 图 16第 II 卷:综合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41左图 15 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分)(1 )图 15 为北半球 (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 (1 分)(2 )此时, 图 15 中 C 地正处于_ _(日出、日落) ,该日 C 地的昼长为 小时。ABC 三地夜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3 分)(3 )图 15 中 A 点的正午太阳高

13、度是 ;ABC 三点相比,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3 分)(4 )图 15 所示的日期,地球位于图 16 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慢) 。 (2 分)(5 )地球运行到图 16 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1 分)8(6 )图 16 中当地球运行在 位置至 位置(填数字序号)期间,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1 分)42、读下图“亚洲季风图” ,回答下列问题。(13 分)(1 )此时是北半球的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高、低)气压,它割断了_气压带。(2)半年后,亚欧大陆

14、上形成_(高、低)气压,A 处将刮_季风(风向) ,性质是_。(3)这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环流,称为 _环流,在东亚形成这种环流的主要成因是_。(4)我国秦岭- 淮河以南地区夏季_(气候特征) ,冬季_(气候特征) ,从而形成了典型的_季风气候。(5)与 B 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_气候,其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为下图中的_。42.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分)9(1)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 _。(2)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甲_;乙_;丙_。(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_地。(4)以下对水

15、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用字母回答)_、_。A. 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B. 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C. 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 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44读亚洲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分)10(1 ) A 地自然带为_ _;F 地自然带为_ _,引起 A、F两地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2 )北京时间 2012 年 12 月 7 日,地处 板块与 板块消亡边界的 B地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 7.3 级地震。 (1 分)(3 ) C 地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是 _ 。(4 )当 D 地风向如图中所示时,浙江省

16、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D 风形成的原因是_ 。(5 ) E 处洋流按性质分属于 ,对沿岸气候有_的作用。11附加题:下面图 15 为南部非洲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简要分析南部非洲的主要地形特征。 (4 分)基于图示季节比较 A、B 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2 分) ;并分析其差异的形成原因(6 分) 。数 据 未 处 理 区5021023.10图 例沙 漠沼 泽等 高 线 ACD0图 1512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5 BCDCD 6-10 ADCAB 11-15 BABAB 16-20 DBADB 21-25 BDCDA 26-30 BBBAB31-35 ADBBA 36-40

17、 BDBAB二 综合题41( 11 分)( 1)冬至(1 分) (2 )日落(1 分) 18(1 分) ABC(1 分)(3 ) 6634(1 分) CAB (1 分) ABC (1 分) (4) (1 分) 快 (1分) (5)(1 分) ( 6) (1 分)42. (1)夏 低 副热带高(2)高 西北 寒冷干燥(3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 )高温多雨 温和少雨 亚热带(5 )温带海洋性气候 D43. (1)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2)向斜;断层;背斜(3 )丙 (4)A 、D44.(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量(2 )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1 分

18、)(3)寒暖流交汇(4 )昼长夜短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5)暖流 增温增湿附加题:地形以高原为主(2 分),(地貌结构大致呈同心圆形式中心为大盆地 ,盆地四周是高地,高地外围是高原斜坡带和沿海平原) 海岸线较平直或)沿海分布有狭窄的平原地带(2 分)。 注意:学生若只答 “中间高四周低” 者给 3 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气温差异:A 地气温高于乙地(1 分);降水差异:A 地降水量高于乙地(1 分);原因:A 沿岸有暖流(莫桑比克 /厄加勒斯暖流)经过,而 B 沿岸有寒流(本格拉寒流)经过(2 分);A 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区,而 B 地盛行离岸风(或答 B 地受东南信风影响,大13气由陆地吹向海洋)(2 分); A 地海拔比 B 地低(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