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中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4013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中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中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中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中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中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总有一些人值得怀念, 总有一些事让人深思,李 鸿 章,倾一生的心血举办洋务,在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中,无法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亚历山大二世,克里米亚半岛战争中蒙羞,俄国要生存,就必须要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并且要制定一个合法解放农奴的绝妙的政策。,明治天皇,面对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天皇挥动鞭子,给日本这辆旧马车加速,让它冲上近代化的高速路,站在时代前列一腔热血为改革难圆图强保种梦留下千古遗憾,谭 嗣 同,在1921年的“创意”,使苏俄渡过危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开创中国 人民富强的道路,- 太和二中 张 凡,中外历史上的 重大改革,专题复

2、习七,复习目标:1梳理:中外改革的内容、影响、意义等基础知识;2理解:通过比较分析,加深理解重大改革的特点、成败的原因等;3拓展:归纳规律,总结改革留下的启示;4演练:专题演习,实战中考。,第一板块,知识整合,一、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查理马特改革,齐 国,战国 时期 秦国,北 魏,雅 典,法兰克王国,日 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首霸奠定了基础。,奴隶制 性质,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推行县制,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封建性质改革,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

3、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扩大公民权,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奴隶制 性质,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使西欧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封建性质改革,奕 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康有为 梁启超,亚历山大二世,明治 天皇,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军事工业

4、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工业 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封建 主义改革,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在社会上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作用,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废除了农奴制,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5、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俄国近代化缓慢而沉重。,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了改革性质);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 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 军国主义道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名称,时间,领导人,主 要 内 容,影 响,性质,二、近代历史上的改革,1950- 1952年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

6、有制 【注意】土地的私有制没有改变。,(1)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3)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3- 1956 年底,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政策实行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现在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

7、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革,三、现代历史上的改革,美 国,1933,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度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新政特点),提高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程度。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资产阶级改革,新经济 政策,苏俄,1921,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的表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 稳定了苏维埃政权。,苏 联,从总体上讲,却只是对斯 并未能根本改变苏联高度 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 后以“政治改革”为

8、重点,苏联由一党制 转变为多党制,直接导致 苏联解体,初期较好,但最终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 导致社会剧变,社会主义改革,第二板块,总结规律 提升能力,一、中外改革的类型有哪些?,1促进社会性质的变化,确立先进社会制度:,如商鞅变法、三大改造、查理马特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等。,2适应先进生产方式,促进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3社会制度的自我调节、巩固与发展:,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4、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探索:,如戊戌变法、明治维新。,5学习先进文化,实现富国强兵:,如大化改新、彼得一世改革

9、、明治维新、戊戌变法。,(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 (4)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 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1、根本原因: 2、根本目的: 3、领导力量和方式:4、成败标准的评价,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二、规律探究,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 改革要注意政治、

10、经济、思想的 协调发展、和谐发展,5、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6、改革的启示:,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7、改革是除旧布新,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谈谈今天你们应该培养哪些素质才能成为国家合格的接班人?,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1.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 2.青少年要有敢于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第三板块,强化演练 实战中考,1、下列改革,就性质、结果和影响而言最为相似的是( )日本大化改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中国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A、 B 、 C、

11、 D 、 2、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B、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资产阶级性质 D 、保持了国家的独立3、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 都是成功的探究,促进生产力的恢复都未改变社会性质 都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A、 B、 C、 D、 ,A,D,B,4、有人说: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它充分表明了 (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根除 B.资本主义正向社会主义过渡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消除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得到局部调整,5、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

1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D,B,【2013安徽中考】16.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1)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2分)

13、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2分),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材料二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2)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

14、成就?(2分)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2分)(3)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4分),使美苏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014安徽中考】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

15、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余粮收集制)。(2分)新经济政策(或粮食税)。(2分),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是有何相似之处? (4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2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等。(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