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脂 类 代 谢,一、概 述,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脂肪 :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 (TG),类脂: 胆固醇(Ch) 胆固醇酯(CE) 磷脂(PL) 糖脂(GL),对人体有哪些作用?,二、脂类的基本代谢,(一)脂肪分解代谢,定义 :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关键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1.脂肪的动员,脂解激素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抗脂解激素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等。,脂肪动员过程,甘油三酯脂肪酶,甘
2、油二酯脂肪酶,甘油一酯脂肪酶,2.甘油的代谢:,3.脂肪酸的-氧化,组 织:肝、肌肉最活跃脑组织、成熟红细胞除外。,亚细胞:胞液、线粒体,部 位,过 程: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酰CoA的-氧化,(1)脂肪酸的活化,+ CoA-SH, 脂酰 CoA 的生成(胞液),(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酶:1)肉碱脂酰转移酶 I(脂酸-氧化的限速酶)2)肉碱脂酰转移酶 3)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载体:肉毒碱,酯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示意图,N+(CH3)3CH2 HO-CH2COO-,肉毒碱,酯酰肉毒碱,CoASH,线粒体内膜,内侧,外侧,载体,肉毒碱脂酰基转移酶,肉毒碱脂酰基转移酶
3、,(3)脂肪酸的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脂酰CoA,L(+)-羟脂酰CoA,酮脂酰CoA,脂酰CoA+乙酰CoA,每进行一次氧化,就生成一个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 R-CH2 - CH2C-SCoA,d、硫解,|,活 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氧 化:7 轮循环产物:8分子乙酰CoA7分子NADH+H+7分子FADH2,(4)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能量计算: 生成ATP 810 + 72.5 + 71.5 = 108净生成ATP 108 2 = 106,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乙酰乙酸、-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生成:部位:肝细胞线粒体;原料:脂肪酸氧化生成的
4、大量乙酰CoA; 关键酶 :HMGCoA合成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CoASH,CoASH,NAD+,NADH+H+,-羟丁酸 脱氢酶,HMGCoA合酶,乙酰乙酰CoA硫解酶,HMGCoA裂解酶,(1)酮体的生成,2,NAD+,NADH+H+,琥珀酰CoA,琥珀酸,CoASH+ATP,PPi+AMP,CoASH,琥珀酰CoA转硫酶,乙酰乙酰CoA硫激酶,乙酰乙酰CoA硫解酶,(2)酮体的利用,(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肝内生成,肝外利用 正常情况下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能通过血脑屏障及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尤其是
5、脑组织的重要能源;在饥饿状态或糖供应不足时可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在饥饿、高脂低糖膳食,特别糖尿病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酮血症:肝内酮体生成增多并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导致血中酮体升高。 此时酮体随尿排出,称为酮尿症。 酮体过多时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临床称为酮症酸中毒。,(4)酮体生成的调节,(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1.脂肪酸的合成,主要合成部位在肝脏(胞液),主要原料是乙酰CoA(存在于线粒体)、NADPH(1)线粒体内乙酰CoA主要通过柠檬酸一丙酮酸循环进入胞液。,(2)丙二酰CoA的合成,酰基载体蛋白(ACP)为中心,经过缩合、还原、 脱水、再还原等步骤,合成软脂酸,
6、脂酸合成的 限速酶,CH3-CSACP,=,O,COA-SH,ACP-SH,ACP脂酰基转移酶,(3) 乙酰酰基载体蛋白(乙酰-ACP)和丙二酰酰基载体蛋白 (丙二酰-ACP)的合成,缩合反应,CH3-CS-ACP+,=,O,-酮脂酰-ACP合酶,+ACP-SH+CO2,还原反应,+NADPH+ + H +,-酮脂酰-ACP还原酶,+NADP+,D-羟丁酰-ACP,(4)碳链缩合,-酮丁酰-ACP,脱水反应,=,-,C,-,-羟脂酰-ACP脱水酶,+H2O,(2反式丁烯酰-ACP,巴豆酰-ACP),再还原反应,-,-,=,-,3 2,+NADPH+H+,-烯脂酰-ACP还原酶,CH3-CH2-
7、CH2-CSACP,O,=,+NADP+,(丁酰-ACP),丁酰-ACP与丙二酰-ACP重复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的过程,直至生成软脂酰-ACP。,2. 3-磷酸甘油的生成,甘油,3磷酸甘油,磷酸二 羟丙酮,葡萄糖,小肠粘膜细胞:甘油一酯途径,肝、脂肪细胞:甘油二酯途径,3.甘油三酯的合成,肝、小肠粘膜:参与组成脂蛋白进入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利用脂肪细胞:储存脂肪,4.去路,(三)胆 固 醇 代 谢,*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对控制生物膜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胆固醇在体内含量及分布,含量: 约140克(2g/kg)
8、,分布: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 大约 分布在脑、神经组织 肝、肾、肠等内脏、皮肤、脂肪组织中也较多 肌肉组织含量较低 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酯,(1)合成部位:肝是主要场所小肠其次 (2)合成原料:乙酰CoA,ATP及NADPHH+ 合成基本过程,1、胆固醇的合成,外源胆固醇,内源胆固醇,(3)合成基本过程:,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2、胆固醇的转化,(1)转变为胆汁酸在肝中转化成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均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类固醇激素;(3)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肝、小肠黏膜、皮肤,胆
9、固醇可被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经紫外光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 。,(四)磷 脂 的 代 谢,含有磷酸的脂类叫磷脂,常见的磷脂有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甘油磷脂含量最多,如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卵磷脂(磷脂酰胆碱)。,鞘磷脂,+,+,=,+ 或,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甘油、脂肪酸、磷酸盐、胆碱、乙醇胺,丝氨酸、食物,食物或脂肪分解,CTP、ATP、丝氨酸、肌醇等,3.合成过程,全身各组织,肝、肾、肠最活跃。 细胞定位:内质网,甘油磷脂的合成,CDP-乙醇胺,CDP-胆碱,磷脂合成不足,脂蛋白合成出现障碍,不能运输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出现脂肪肝 脂肪肝:肝中脂类含量超过10% 原因: 1、
10、肝中脂类来源过多 2、肝中脂类转出障碍,三、血脂与血浆脂蛋白,(一)血 脂,血脂:血浆所含脂类的统称,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肪酸。,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 血脂测定:餐后12 14h采血。,组成与含量总 脂 400700mg/dl (5 mmol/L)甘油三酯(TG) 10150mg/dl (0.11 1.69 mmol/L)总 磷 脂 150250mg/dl (48.44 80.73 mmol/L)总胆固醇(TC) 100250mg/dl (2.59 6.47 mm
11、ol/L)游离脂酸 520mg/dl (0.195 0.805 mmol/L),(二)血浆脂蛋白,分 类,电泳法,血脂(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与血浆中载脂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是血脂的运输方式。游离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不参与脂蛋白合成。,根据脂蛋白颗粒大小、表面电荷不同,其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进行分类。,乳糜微粒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法),血 浆 脂 蛋 白 的 组 成 特 点,(三)高脂血症,血脂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称为高脂血症,是脂代谢紊乱性疾病,也称高脂蛋白血症。高血脂指空腹血浆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过高。临床血脂测定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高脂蛋白血症分型,高脂蛋白血症:原发性:原因不明,属于遗传性缺陷病,有家族史。继发性:继发于糖尿病、肝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胰腺疾病、肥胖症、糖原积累症及通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