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3421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第 7 课最后一课 (1)课题 第二单元第 7 课最后一课 (1)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执笔人 总第 12 课时相关标准陈述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及导读课文自主了解作者及背景知识并识记重点字词。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并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3.运用文体知识梳理文章脉络并对课文内容进行要点概括。 (重点)评价活动方案1.板演重点字词,并对作者、背景、文体知识进行梳理。2.在自由诵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多角度复

2、述梳理文章脉络。3.创设微型话题概括提炼文本内容。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创设情境】 (1 分钟)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确立目标】 (1 分钟)学生感知学习目标并和其他同学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4 分钟)1.作家档案。都德(18401897) ,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13 部长篇小说、4 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 磨坊书简出名,以长篇小说小东西获得成功,赢得声誉。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其后创作了不少以这场战争为题材的爱国主义作品

3、, 最后一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被译成世界多种文字。2.创作背景。1870 年 7 月,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 50 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 1873 年,以刚刚结束两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3.字词积累。祈祷( ) ( ) 难 kn( ) 鲈鱼( ) 挟着( )gng( )咽

4、o( )悔 xu o( ) ( ) 霹雳( ) ( ) 邮差( ) 钥 sh( )zhn( )新 chng f( ) ( )4.文体知识。(1)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2)小说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3)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合作交流】 (12 分钟)1

5、.文意把握。要求:自读故事的开端,自读故事的发展,自读课文的高潮与结局。交流:结合文章原文内容说说标题为什么叫作“最后一课”?课文提示:最后一课是一堂非常特殊的课,从上课的气氛看就与众不同。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有哪些不同吗?比一比,谁找得多,谁找得准确!(以表格形式填空)角度 上课纪律 老师穿戴 老师态度 听课的人平常上课今天上课2.概说课文。要求:自选角度,选取文章相关片段进行复述练习。 提示:从小弗朗士的角度说“最后一课” ,从韩麦尔先生的角度说“最后一课” ,从读者简介的角度说“最后一课”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分组展示】 (15 分钟)请从下面话题中选其一,对

6、课文内容进行要点概括。话题:按时间的顺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根据小说的要素的知识,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情节。根据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小弗朗士的“最后一课”的经历。根据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概括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说和做。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概说小说中的上课和下课。按课文的顺序,概括介绍这篇小说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释疑解惑】 (5 分钟)为什么写“最后一课”?一篇表现爱国主义情怀的文章,主旨确定以后,就有一个问题:从什么角度来表达?首先的选择是:不是一般地写爱国情怀,而是要把这样的感情置于非常状态下,写“亡国”之痛。在正常情况,太平年月里,很少有人会去考虑国家的存在对自己生活、

7、生命的意义,爱国是自自然然,无须特意强调的;但是,到了国家有难、民族危亡的时候,人们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而爆发的爱国情怀,就具有了震撼力。其次是写作材料的选择。这也不完全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首先还是一个认识问题:“亡国”之痛,痛在哪里?“从柏林来了命令,今后在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小学里,只准教德文了” 。这里提供的信息是真正令人恐惧的。入侵者不满足于仅仅占领土地,更要占领人心;而占领人心的关键,是从根底上摧毁被占领民族的文化;而摧毁其文化的关键,又是禁止其下一代接受本民族语言的教育:这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因此,亡国之痛,不仅痛在土地的沦丧,更在民族文化的毁灭

8、,尤在民族语言在下一代中彻底消灭!这里提出的民族语言教育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系,是作者终于找到、发现的一个核心,构成了文章的“魂” 。它决定了文章的选材:写“最后一课” ,最后的法文课,最后的民族语言的教与学。关键是“最后”这两个字,它牵动了所有的人老师,学生,家长,以至普通村民的心,它所激发的感情,空前强烈而复杂,它所引发的思考,也空前严峻和深刻。写文章要找好聚焦点,抓住“最后一课 ”这一个瞬间,就把一切都照亮了。文章的主题也由此而产生。而且作者有意将其直白地说出,而毫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不顾及所谓“文章贵含蓄”之类的写作戒律:因为事情太重大,情势太严峻,情感太激烈,就非得直抒胸臆不可

9、。在前文情感的几番顿挫以后,由老师直接点破,也是势所必然 “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谨的语言;应该在我们中间保住它,永远不要把它忘了,因为,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这里的关键词是“保住自己的语言” ,这也是“最后”的坚守:民族语言守不住,就什么也没有了。民族文化没有了,个人与民族生存之根也没有了。这正是本文的深意所在。这样, “最后一课 ”,就成了具有一种普遍意义的文化符号。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都会遭遇“最后一课”的问题。【巩固训练】 (5 分钟)1.文学常识填空。最后一课的体裁是 ,作者是 国作家 。

10、作品的线索是 。主人公是 和 。课文以 为背景,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 精神。2.指出下面各句的描写方法。(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3)屋顶上的鸽子咕咕的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4)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写了两个大字做了一个手势( )【拓展提升】 (3 分钟)作为读者,在读完了都德写的这篇最后一课以后,我们还要思考,追问“最后一课”对今天中国语文教育还有意义吗?【作业布置】1把最后一课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让他们也说说自己所经历的“最后一课” 。2最后一课使小弗朗士由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请揣摩一下他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