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 中国对外关系,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演变,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演变,二、近代的对外关系(屈辱外交),1.清: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签订,丧权辱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北洋军阀时期: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进一步损害中国主权。3.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牺牲中国利益换来苏联对日宣战。,三、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外交成就: (1)建国初期(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
2、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2)70年代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签署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6届联大。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日建交:1972年。,三、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港澳回归。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相关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至今举
3、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加入WTO。2008年举办奥运会,2010年举办世博会(4)80年代开始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真题演练,1(2015玉林)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2(2015济宁)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鉴真东渡 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4、” 玄奘西行 遣唐使来华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 B C D3.(2015盐城)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A,C,C,4.(2015盐城)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康熙帝5. (2015泉州)图2所示塑像中的人物是泉州籍民族英雄他面向祖国宝岛台湾
5、,所骑战左前蹄踩着殖民侵略者的头盔。“殖民侵略者”来自(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日本,A,C,6(2015广东)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 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7【2014达州】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
6、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B,8. (2015安徽)阅读图4,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9. (2015铜仁)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 )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10. (2015齐齐哈尔)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C,C,D,二、材料题 11(2015娄底)(1
7、6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中国文化传媒网2014年8月 (1)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什么朝代?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4分),汉朝(西汉)。西域都护,材料二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
8、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4分),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友好交往等。(任答两点即可),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
9、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 (3)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相互对抗和争斗。,材料四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根据材料四,“
10、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12自古以来,中国就注重对外交往,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巨大成就,在国际事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回下列答相关问题: (1)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到了近代,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进行改革,此次改革是什么?(2)五四爱国主义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精神是什么?,唐朝; 明治维新; 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失败; “外争国(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答出其一即可),(3)开国大典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的领导是谁?(4)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毛泽东,和平共处五顶原则,(5)香港回归是哪一年?这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实现的?(6)回想新旧中国外交的变化,你有何感想?,1997年; “一国两制”,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言之有理即可),